离子反应(第三课时).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7642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反应(第三课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学问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初步驾驭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推断 (二)实力目标 培育学生的视察、思维实力及形成规律性的相识实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化。激发创建意识,培育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推断 教学方法:设疑、探讨、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2推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化合价改变,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PCl3Cl2PC

2、l5Ca(ClO)2CO2H2OCaCO32HCl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AgNO3HClAgClHNO3 3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2NaCl22NaClMnO24HClMnCl2Cl22H2O Cl2H2OHClHclO2H2SSO23S2H2O 板书四、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建议稍作拓展)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等; (2)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CuCl2等 (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

3、O2等。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 (2)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2等; (3)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 (4)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2S、KI等。 3、在可变元素的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Cl2、S、SO2、H2SO3等;学习中应留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要以实际反应为依据,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作还原剂,也可以作氧化剂。因此对规律性的学问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死记硬背,敏捷驾驭学问,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4、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

4、弱的推断 (1)依据元素化合价推断 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练习具有还原的离子是() A、MnO4B、NO3C、BrD、Fe3 (2)依据金属活泼性推断, K、Ca、Na、Mg、Al、Zn、Fe、Sn、Pb、Cu、Hg、Ag、At、Au 单质的还原性(失电子实力)减弱 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得电子实力)增加 留意:氧化性Cu2+Fe3+Ag 探讨将少量铁置于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先析出什么物质? (3)依据反应方程式推断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上升,失电子,被氧化 结论氧化性:氧化剂

5、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练习:依据化学方程式推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Fe+CuSO4=Cu+FeSO4 2FeCl2+Cl2=2FeCl3 2FeCl3+2HI=2FeCl2+2HCl+I2 探讨如何用试验证明氧化性:Ag+Cu2+ (4)一般而言,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其氧化性越弱。(注:同一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越简单进行,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6)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或浓度越大,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留意: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

6、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实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实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练习1、下列改变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HCO3-CO2B.MnO4-Mn2+C.FeOFe3O4D.H3AlO3HAlO2 2、已知有如下反应:2BrO3-+Cl2=Br2+2ClO3-,ClO3-+5Cl-+6H+=3Cl2+3H2O, 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实力由强到弱的依次正确的是() A.ClO3-BrO3-Cl2Fe3+I2B.BrO3-Cl2ClO3-I2Fe3+ C.BrO3-ClO3-Cl2Fe3+I2D.B

7、rO3-ClO3-Fe3+Cl2I2 3、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 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B.KMnO4C.FeCl3D.HCl 布置作业习题三(1)(2) 化学反应速率(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整理和总结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把零散学问串成线、结成网。 2实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公式和影响因素的梳理和总结,提高学问的总

8、结、归纳实力。 (2)通过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学问和规律说明一些实际问题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过程 1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内容 化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改变 学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反表示方法:单位:molL-1min-1或molL-1s-1等等。 应计算公式:=c/t(式中-平均速率、c-浓度改变、t-时间) 速影响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率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光照 等多种因素都可影响反应速率 对于反应:mA(气)+nB(气)=pC(气)+qD(气)同一时刻的反应速率可用各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9、浓度改变来表示,即(A)、(B)、(C)、(D),且有(A):(B):(C):(D)=m:n:p:q。 2化学反应速率的分类 分类角度 从测定时间分 从反应方向分 类型 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 平均速率:某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的平均值 正反应速率:可逆反应中正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可逆反应中逆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留意点 通常所计算的是平均速率 通常所计算的是正逆反应抵消后的总反应速率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1)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参与反应物质的性质。 (2)化学反应过程: 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碰撞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只有活

10、化分子之间实行合适的取向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能发生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能量较高的分子叫活化分子。 (3)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还有像反应颗粒(固体)的大小、光、波等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4)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改变与活化分子的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及反应速率的关系。 4化学反应速率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条件改变 反应体系内改变 留意点 浓度增大 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由于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多,引起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多。 压强增大 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总数增加,

11、反应速率增大。 无气体物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压强改变不影响反应速率。可逆反应中,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更大;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且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反应速率减慢的幅度更大。 温度上升 分子的平均能量上升,使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每上升10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可逆反应中,上升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更大;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减小的幅度更大。 运用正催化剂 变更了反应历程,反应易于发生,使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使一部分原先的非活化分子变

12、为活化分子,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是工业生产中变更反应速率的主要手段。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逆反应速率以相同的幅度增大。 5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缘由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改变大,则该物质反应就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D)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 2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m,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别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

13、具有特别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反应时反应速率快 (B)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反应时反应速率快 (C)常温下“纳米铜”与铜片的还原性相同 (D)“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化学反应时接触面大,所以反应速率快。 3说明下列反应事实: (1)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气中点燃能猛烈燃烧。 (2)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点燃却产生蓝紫色火焰。 (3)把肯定量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反应速率改变趋势经常是:较慢渐渐加快突然猛烈加快渐渐变慢。 4有一化学反应,aA+bB?C,依

14、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得0=kAmBn,其中k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为测k、m、n的值,在298K时,将A、B溶液按不同浓度混合,得到下列试验数据: 编号 A的初始浓度molL-1 B的初始浓度molL-1 生成C的初始速率molL-1s-1) 1 1.0 1.0 1.210-2 2 2.0 1.0 2.410-2 3 4.0 1.0 4.910-2 4 1.0 1.0 1.210-2 5 1.0 2.0 4.810-2 6 1.0 4.0 1.910-2 (1)依据上表可求得:m_,n_,k_,k的单位是_。 (2)若a=m,b=n,当A=B=2.0molL-1时,求以B表示的初始反应速率

15、。 5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试验中,一个学生得到下面的结果: 锌的质量(g) 锌的形态 温度() 溶解于酸花的时间(s) A 2 薄片 5 400 B 2 薄片 15 200 C 2 薄片 25 100 D 2 薄片 35 50 E 2 薄片 45 25 F 2 粉末 15 5 利用从A到F的结果: (1)画一幅以时间对温度的曲线图(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温度)。 (2)利用你所画成的曲线图,你能得出关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什么结论? (3)20时,2g锌箔溶解于酸中需花多长时间? (4)对比结果B与F,说明结果F为什么那么快? 课堂练习答案 1AB,2CD, 3(1)纯氧气中O2分子的浓度大

16、,反应速率大,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多,简单使氨跟氧气的反应发生,并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O2分子浓度大,硫跟O2分子反应速率大,产生的火焰的颜色深。 (3)硝酸跟铜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渐渐上升,反应速率渐渐加快;反应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反应速率会突然加快;最终由于硝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又会渐渐变慢。 4(1)1;2;1.210-2;L2mol-2s-1。(2)(B)=1.92610-1molL-1s-1 5(1)可作如下图: (2)从这5组试验数据可归纳出,温度对该反应速度影响的规律为:温度每上升10,反应速率加快到原来的两倍。

17、 (3)题目要求用已得有关反应速率的规律来求解20时的反应时间。依据(1)中的图象可求得,当温度为20时,反应时间约需150s。 (4)对比B和F,反应温度相同,酸的浓度也相同,锌的质量也相同。但B中2g锌全部溶解用了200s时间,而F中只须要5s时间,F中反应速率比B中反应速率快了40倍。这是因为B中锌是块状,F中锌是粉末状,粉末状时锌与酸溶液的接触面要比块状时的接触面大得多。离子反应(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学问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布骤。 (二)实力目标 1、培育学生试验实力和视察实力。 2、培育学生通过试验现象分析、

18、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实力。 3、培育学生全面相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实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情感。 2、培育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看法。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化。 教学重点: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试验、探讨、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设问下列物质中:CH3COOHHClNaOHHNO3Cu(OH)2AgCl Na2CO3C2H5OHH2OFeSO2石墨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

19、式存在的是。 答案:(2)(3)(4) 引入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下面我们来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板书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试验请四位同学分别做试验: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设问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 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分? 用试验证明试验中Cu2+和Cl

20、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层层深化,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演示动画(Ba2+SO42-=BaSO4) 板书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如何书写这些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试验一为例)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SO42=BaSO4 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探讨“Fe+Fe3+=2Fe2+”这一离子方程式正确吗

21、? 回答不正确,虽然是质量守恒,但不满意电荷守恒。 小结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改”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应当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 电离的物质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

22、:Na2O、Fe2O3等 设问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为什么能生成同一种物质,并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同学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后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不仅表示肯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全部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探讨为什么试验四中的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 讲解并描述上述Ba2+SO42=BaSO4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如BaCl2、Ba(NO3)2)与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的一类反应。Ag+Cl=AgCl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与可溶性盐酸盐(如BaCl2、NaCl)的一类反应。 设问HCO3+OH=CO32+

23、H2O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探讨中和反应是一种特别的复分解反应,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K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小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H2O。 练习写出离子方程式: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正误,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写。 请同学们写符合Cu2+2OH-=Cu(OH)2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培育逆向思维实力。 布置作业P18习题一、2、3习题二、三、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学问目标

24、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实力目标 1、培育学生试验实力和视察实力。 2、培育学生通过试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实力。 3、培育学生全面相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实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情感。 2、培育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看法。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化。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试验、探讨、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与的

25、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其次节离子反应 设问依据初三所学学问,哪些物质在什么状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探讨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

26、解质概念应留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需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27、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缘由及导电实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缘由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缘由)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实力是否相同? 演示试验P14试验1-1 让学生视察,探讨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试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实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实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实力的强弱取

28、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状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实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肯定比导电实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改变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

29、质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液中溶质离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的导电性 强 弱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型 大多数盐、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分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

30、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习题一、1习题四 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