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一 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一 文言文综合练习(课内)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硕大无朋,拔山倒树而来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浮生六记) 1、说明加点词语。 (2)项为之强_(2)果如鹤唳云端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次段的内容。 4、文中的“明察秋毫”一词是形容视力好,而现在这个词的意思已发生转化,现在经常用来形容什么? 5、从选文看,想要找到“物外之趣”须要哪些条件? 二论语七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
3、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说明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传不习乎_ 2、翻译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文中有很多成语,请找出一个并说明它的含义。 4、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5、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学而不厌”。为什么孔子对学习感到开心而不感到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4、?试谈一谈你的感受。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1、说明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期日中_太丘舍去_下车引之_入门不顾_ 2、翻译句子。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对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4、也有人说
5、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车引之”,元方就应当宽恕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是失礼的。你说呢? 5、“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曾为了自己而失信,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结合本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信”的理解。 四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p)睨(n),连亘(gn)六七里,尽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
6、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干脆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行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忽如拳如豆,遂不行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聊斋志异) 1、说明加点词语。 (1)始悟为山市_(2)莽莽然_ (3)裁如星点_(4)黯然缥缈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找出选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7、并说说山市的特点。 4、“始悟为山市”的“悟”字有什么作用。 5、对划线部分“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干脆霄汉”的山市蜃景加以描绘,不少于50字。 五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
8、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临川先生文集) 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世隶耕_(2)父异焉_(3)日扳_ 2、翻译下面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方仲永才能的发展改变经验了三个阶段,请仿照示例,归纳另外两个阶段的内容。 童年时期:才思灵敏,天赋极高,如“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4、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凡之辈的缘由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5、文章的题目
9、是“伤仲永”,一个“伤”字,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的深深惋惜,但作者仅仅只为仲永而伤吗?谈谈你的理解。 六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 1、翻译下面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孙权劝吕蒙读书,目的是什么?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3、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也记载了吕蒙
10、听从孙权劝说,努力学习的史实,其中也记有鲁肃说的一句话:“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赏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可见“吴下阿蒙”非指武略,但指学术,现在泛指什么? 4、将短文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删去,并不影响文章文章意思的表达。你认为删去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5、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 七口技 林嗣环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来宾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
11、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虞初新志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课文记叙了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共写了三个场面
12、,在每个场面描写之后都写了听众的反应,请将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1) (2) (3) 3、第三段中“变色”、“战战”表现了听众惊惶欲逃的剧烈反应,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的分析,其中不够精确的一项是() A、“会来宾大宴”点明白口技表演者表演的时间和事由。 B、首段和尾段都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既使首尾呼应,又强调口技表演者的道具的简洁,突出其超群的口技表演艺术。 C、第四段表现“火起”的时候,连续重叠运用了五个“百千”,构成了排比,加强了火势的惊慌气氛,突出火势的猛烈,救火人的惊慌和慌乱。 D、“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
13、先走。”描写了来宾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展示了来宾身临火灾现场的惊诧和慌乱。 5、本文描写了民间艺人超群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熟识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竞赛起先,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浆起浆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惊慌激烈。岸上的人也舍命地呼喊助威。场面蔚为壮丽。 八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 1、说明下列词语
14、。 逐走:_入日:_ 2、翻译下面句子。 弃其杖,化为邓林 3、这一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 4、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5、由夸父这一气概非凡、擅长奔跑的巨人你还能联想到神话故事中哪些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 九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
15、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聊斋志异) 1、说明句中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_(2)弛担持刀_ (3)屠大窘_ 2、用原文填空。 (1)文中表现屠夫胆怯的语句是:_ (2)狼一文最能表现屠夫当机立断、敢于斗争的句子是:_ _ (3)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4、狼很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5、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行缺少的动物
16、。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请联系有关学问谈谈你的看法。 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二 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二 十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17、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集) 1、说明句子中加点的词: (1)才通人_(2)悉如外人_ (3)咸来问讯_(4)欣然规往_ 2、翻译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
18、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旧想接着在桃花源中生活?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5、渔人离开时“便扶向路”,又“到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妙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艳羡、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志向?为什么作者要寄予在这篇文章里? 十一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19、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元公集) 1、翻译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看法? 3、本文以花喻人,菊、牡丹、莲分别代表怎样的人?作者把菊、牡丹与莲花放在一起来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文中其次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文字牡丹之歌,联系本文的内
20、容回答后面问题。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艳丽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丽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啊牡丹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艳丽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丽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朝气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漂亮带给人间啊牡丹啊牡丹你把漂亮带给人间你把漂亮带给人间。 (1)牡丹之歌中“_”,“_”赞颂了牡丹的外表美,赞美它作为一种植物所具有的形体美:“_”,“_”这两句则由表及里,从物态到人品,赞美了牡丹的奉献精神。可见,这首牡丹之歌采纳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摸索究歌词中写到的牡丹与课文中所写的牡丹有何不同。 十二核舟记 魏学洢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1、.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虞初新志) 1、说明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2)高可二黍许_(2)其两膝相比者_ (3)佛印绝类弥勒_(4)珠可历历数也_ 2、翻
22、译句子。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神情与苏黄不属 3、文中哪些语句说明苏轼与黄鲁直的关系很好? 4、通过对文中三个人物的描写,你觉得佛印与苏、黄有何不同之处? 5、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 十三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1、说明下列加点字。 (1)男有分,女有归_
23、 (2)是故谋闭而不兴_ 2、翻译下面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盗窃乱贼而不作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像的地方?试举例说明。 5、你心目中的志向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简洁地描述一下。50字左右。 十四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
24、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江水注)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隐天蔽日_(2)或王命急宣_ (3)素湍绿潭_(4)良多趣味_ 2、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文章在总写了三峡全景后,又按季节分类来写。通常人们都是按季节的一般依次即春夏秋冬这样的依次来写,可是本文却不是根据这样的依次来写的,而是首先写夏季,再合写春冬,最终写秋,作者为什么这样支配?为什么把春冬二季合为一体来写? 4、文章以精确精炼的文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地理形势和景色特点,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文章采纳了多种表现方法。请你试着从
25、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正面描写: (2)侧面烘托: (3)生动写实: (4)形象夸张: 5、假如把“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虽然简洁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会很深刻,请你用描写的方法把这句话进行深加工,并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收获。 十五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1、说明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_(2)四时俱备_ (3)
26、晓雾将歇_(4)夕日欲颓_ 2、翻译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文中哪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加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4、推断对错。 (1)本文是谢中书给陶弘景写的一封书信。() (2)文章以感慨开端,又以感慨收束,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也表达了希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愿。() (3)文章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朝气,通过凹凸、远近、动静的改变、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感。() 5、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美丽的景物描写,留意绽开联想与想象,70字左右。 十六
27、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 1、翻译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用课文原句或词语填空。 表明作者夜游缘由的句子是_,表明找寻张怀民缘由的是_,能概括作者夜游感觉的词语是_。 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入户”二字生动传神,下列诗句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 A.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B.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8、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明显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对文章的分析,说的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方描写月色,独具匠心,非常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安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漏出作者再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别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有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精确、形象,作者视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仙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29、 5.文中并未干脆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密切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_ 十七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
30、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武林旧事)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既而儿醒倏尔黄烟四起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吾下阿蒙人物略不相睹 D.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3、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欣赏浙江潮的最佳时间是_。潮起于海面,我们所看到的潮的特点是_。海潮越来越近时,我们看到潮的特点是_
31、。 4、文中前三段写出作者观潮所见的三幅壮美图景,请概括出三幅画的内容。 5、假如你是观潮中的一员,你能细致描写一下观众们看表演时的场面吗?留意点面结合地进行描写。 十八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陶庵梦忆) 1、只
32、有精确驾驭文意,才能把握文章精髓,与作者共鸣。翻译下面句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筛选原文信息,完成下面填空。 (1)从大处落笔,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 (2)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写雪的?一个“绝”字传达了哪些信息? 4、文中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它的大意是什么? 5、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与江雪的异同。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九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
33、色。从流漂浮,随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mi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艺文类聚) 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一百许里_(2)窥谷忘反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
34、想? 4、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描写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 (2)听觉上的对偶句: (3)表达效果: 5、下面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一文,阅读后回答后面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谢中书:谢征,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为“谢中书”。五色:青、红、黄、白、黑。时:季。夕日:夕阳。颓:落山。鳞:指代鱼。欲界:佛教将众生所住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
35、是食欲、色欲等特盛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与:参加,置身其间,有巡游观赏之意。奇:指奇山异水。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实是欲界之仙都 (2)翻译句子。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两篇都是描写山水的文章,请细致揣摩,比较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景色上的异同。 二十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尽,期在
36、必醉;既醉而退,曾(c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n)瓢屡空。晏(y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葛天氏之民欤(y)? (陶渊明集) 1、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环堵萧然_(2)短褐穿结_(3)晏如也_ (4)期在必醉_(5)兹若人之俦乎_ 2、翻译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本文一反传纪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4、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
37、个方面?概括出来。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陶渊明“不慕荣利”的看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提倡) 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
38、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选择)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 古义今义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状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协商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5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可以把表
39、示许可 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恶而放纵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今连词,表承接关系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缘由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缘由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起先营业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缺憾深切地憎恨 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3臣不胜受恩感谢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 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惊奇)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 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愤怒) 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实的盔甲、锋利的武器) 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