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2)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1)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1)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倍的相识 第1课时 倍的相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充分相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4.驾驭“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 点:经验“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 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
2、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老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其次排(3个3个站在一起)。 老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 其次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出课题。 像今日这种状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相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殊喜爱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2根) 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
3、(6根) 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 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 假如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 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其次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其次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其次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其次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特别不错,现在你们
4、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 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那请同学们想想的个数是的几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索,自主解答,老师巡察发觉学生可能的解法。 解法一:画示意图。 星星: 圈圈: 所以,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要求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多少倍,就是求9里面有多少个3,用除法计算:93=3。 回顾与检验:星星有3个,圈圈是它的3倍,就是3个3,所以是9个,解答正确。 4.巩固“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思路。 教学教材第51页例2。 (1)问题探讨,须要利用哪些信息? 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2)学生探讨,归纳方法。 第一种:图示法。 其次种:要求擦桌椅的
5、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 师生共同检验 :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解答正确。 5.归纳与总结。 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想法解出了这道题目,这也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干脆用除法计算出结果。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 老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1、2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
6、名学生回答,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起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3个女生,男生的个数是2个3,那么我们就说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使新旧学问的联系更加亲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学问转移到新学问中。“倍的相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接触的内容,相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实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问。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感性相识,才能形成“倍”的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相识(2)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相识(2)数学教案 第3单元 测 量 第6课时 吨的相识(2) 【教学目标
7、】 1、使学生经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阅历。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难 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假如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假如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
8、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经常须要运用各种策略。今日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9。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支配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事实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意这个条件的全部状况该怎么办呢? 2、探究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沟通,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沟通。 师:假如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
9、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假如支配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当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须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假如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10、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留意什么?(根据肯定的依次) (2)假如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全部方案的状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假如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分? (2)学生在小组内探讨
11、,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沟通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根据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状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全部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秒的相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秒的相识数学教案 第1单元 时、分
12、、秒 第1课时 秒的相识 【教学目标】 1相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视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平安等思品教化。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生疏,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简单用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阅历,注意给足学生视察、发觉、探
13、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驾驭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相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学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相识秒针。 出示
14、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视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相识1秒和几秒。 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视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课件演示,学生细致视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觉? 学生汇
15、报,老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觉了什么?(1分=60秒) 你发觉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相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1分钟能做哪些事? 1秒原委有
16、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1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1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相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
17、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晰的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相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相识数学教案 第3单元 测 量 第1课时 毫米的相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验视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相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驾驭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洁的换算。 2、借助详细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主动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建立较为精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 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
18、间的进率。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课件、米尺;学生打算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沟通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相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学生思索、沟通) 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沟通
19、。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晰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思索: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打算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老师供应一些资料) 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
20、画线段时须要留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引导,留意线段从“0”刻度起先画和不从“0”刻度起先画的画法区分。 3、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出示教材第23页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 假如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依据提示探讨。 (1)1厘米是( )毫米。 (2)2厘米是( )个10毫米。 (3)2厘米就是( )毫米。 让学生探
21、讨,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依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依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依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便利。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22、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3、5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长。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假如你们有爱好,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米的相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米的相识数学教案 第3单元 测 量 第2课时 分米的相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验测量的过程,发展测
23、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沟通,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难 点:驾驭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打算】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
24、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需相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相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解并描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建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挚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10厘米。(板书) 2、找寻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25、? 3、相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沟通: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量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相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5、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第23页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
26、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假如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根据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索后,探讨沟通,老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3)80厘米等于( )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依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索: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6、实践活动。
27、 (1)现在同学们相互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精确。 (2)指名汇报沟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终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沟通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留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沟通。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爱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相识(1)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相识(1)数学教案 第3单元 测 量 第5课时 吨的相识(1)
28、【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相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洁换算。 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视察、比较、揣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实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难 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老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老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
29、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日我们就要来相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相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老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老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沟通,自主探究 1、初步相识吨。 老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质量60吨) (2)思索:我们知
30、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老师事先打算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
31、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100袋) 演示:每次呈现1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当100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哇!1吨这么重呀! (2)谈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相互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假如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老
32、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究竟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谈话:想一想,假如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须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老师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沟通,班内集体沟
33、通、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先独立连线,再沟通。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这题不仅要会依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驾驭不同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34、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假如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议一下,可以采纳哪些节水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相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相识数学教案 第3单元 测 量 第3课时 千米的相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相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驾驭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视察、想象实力和合理推理的实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实力。 4、渗透教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35、 重 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难 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打算】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爱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 师:假如要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武汉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须要用更大的
36、长度单位来测量,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视察探讨,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千米的相识) (二)新课绽开: 1、联系生活,初步
37、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究竟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38、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识的学校动身始终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动身始终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才智宫去闯一闯,情愿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相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沟通反馈,激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途表示出1千米。 2、其次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探讨
39、,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动身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依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依据距离,估测一下也许须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22年9月17日 星期四 今日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遇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
40、哪儿去?”我说:“去七一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七一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日,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洁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长 1、让学生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让学生试着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2)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2)数学教案 其次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试验教材支配在二年级下册,因“有余数的除法”前移,此单元后移至本册。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 使学生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育估算意识和实力。 3. 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