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导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水必躬亲》导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治水必躬亲导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苏教版 25.治水必躬亲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到不只是治水,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 1.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理解文章中采纳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学问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钱泳,号梅溪、台仙。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书。 海瑞(15141587),明代闻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
2、,谥忠介。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潴有浅深(zh)相度(xing)(du)躬历山川(gng) 询问(z)(xn)胼胝(pin)(zh) 3.说明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泥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2)非询问不穷其致:访问,征求看法 (3)势有曲直:这里指河流的形势。(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因此。 (5)不行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必需像。 (7)则事
3、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兴办,兴修。 4.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因此必需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苦,不怕吃苦。 (2)盖地有凹凸,流有缓急。 缘由是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必需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5.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段内容。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缘由。 其次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还要清廉。 治水必躬亲教案3苏教版八年级上 治水必躬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所讲解并描述的“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
4、方法。 4、相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并学习他廉洁的品质。 教学重点: 1、驾驭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本文所论述的观点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设想: 本文是文言文,当以诵读为主,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养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应重视文章的诵读和习惯的养成,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脉络清楚,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运用显明,因此,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简单接受。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治水的文章治
5、水必躬亲(板书),看看文中的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感知: 1、读注,驾驭以下学问: (1)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2)海瑞,明广东琼山人。明代嘉靖举人。曾上疏指责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力主严惩贪污,病逝于任上。谥“忠介”。著有海瑞集。 2、老师补充: 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清官,是倾力反对贪官污吏的政治实干家,是敢于冒死骂皇帝荒淫无道的忠勇之臣,是为腐败官场所不容的刚直不阿的坚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爱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誉称为“古今一真男子”的男儿大丈夫。 3、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 (1)自
6、主学习:引导学生比照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 (2)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 (3)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全班沟通: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老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 参考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信任别人的话。缘由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视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状况,不经过访问,征求看法就不能彻底摸清状况,因此必需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苦,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
7、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伴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需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假如贪图安逸,胆怯辛苦,计较私利,遗忘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开埋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三、研读: 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索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白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思索探讨,老师作适当补充。 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行”,从反面强调治水不行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说明不行固执一端的缘由,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
8、强调治水必需视察、测量和广泛征求看法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课文其次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莫非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巩固: 1、反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2、完成“探究练习”中的习题二。 3、探究: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相识。在我们今日有没有这样的人? 明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
9、民着想,清正廉洁。 五、板书:略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8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解并描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驾驭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文言文,当以诵读为主,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养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应重视文章的诵读和习惯的养成,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脉络清楚,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运用显明,因此,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简单接受。 四、课时支配:
10、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我们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自由读,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订正错误。 指名朗读并刚好评价 集体朗读。 理解课文(培育学生养成“三看一查”的习惯)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比照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 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
11、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 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合作沟通小组沟通: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 全班沟通: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老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 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 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索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白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思索探讨,老师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 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
12、两个“不行”,从反面强调治水不行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说明不行固执一端的缘由,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需视察、测量和广泛征求看法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课文其次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四)加强巩固: 1反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2完成“探究练习”中的习题二。 (五)课后作业: 1.课后查阅有关海瑞的文章,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莫非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海瑞治水躬亲,清廉(正面) 躬
13、历山川,亲劳胼胝 不躬亲,不亲廉,则治水不成(反面) 正反对比论证 (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治水必躬亲说课稿苏教版八年级上 治水必躬亲说课稿 说教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治水必躬亲,本课属于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要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还要学习在说明记叙中结合争论抒情的写法。治水必躬亲位于第五单元第五课,为非重点课文。作者是清代的钱泳,善诗词书画,多年游历全国各地,著有履园丛话水学。文章说的是治水的方法,或者说是治水的看法。另外还赞扬了海瑞为官清廉的特点。对于文章的主题,就是治水的方法和看法。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尽
14、可能背诵 2.字词句可以流利译出 3.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4.了解文章主题治水必躬亲和事必躬亲并且来指导学习 教学重点 读课文,译字词句 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对学习的启发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事必躬亲 由于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必需在多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来学习,因此读课文理解文意成为重点。 说教法 这一课为文言文,必需让学生 治水必躬亲 钱泳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尽可能背诵 2.字词句可以流利译出 3.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4.了解文章主题治水必躬亲和事必躬亲并且来指导学习 : 教学重点 读课文,译字词句 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对学习的启发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事必躬亲 导语: 水为人类必不行少的物质
15、,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它对于我们很重要。它有它温顺的一面,也有它无情的一面,我们中国地域广阔,水患较多。九八年大洪水就是它无情的时刻。其实,不单今日,在历史上,就有水患,就有人去折服它。比如,有一个古人叫鲧,他带领人们去治水,因为方法不当,只知道堵,因此失败。他的儿子叫禹,用疏的方法治水,因为方法得当,故一江春水向东流。看来,治水要用合适的方法。方法从哪里来?必需从实地调查中来。我们来看治水要怎样治,从中又能学到什么。 二正课: 1小组内先自读课文,划出自己不会的字词,结合课下注释、老师出示的字音解决,再不会的全班共同解决。 2小组内学生依据老师指出的朗读要求,先自读,由同学互评,进而全班推举
16、同学范读。最终还可以齐读。 3小组内依据提示、课下注释、工具书译课文。 泥:拘泥盖:原来,表缘由是以:因此亲劳胼胝:亲身去经验困苦 昔:过去布袍缓带:穿轻巧服装未尝:未曾如是:象这样举:胜利 (由小组内选出数位同学作示范翻译,其他同学评价) 4分析课文(可以让学生探讨分析出来,老师引导) (一)一段(1)治水之法: 应当: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不应当:执一;轻信人言 因为:非,非 (2)论点: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二)二段:举例论证:海瑞两个方面探讨得出布袍缓带和亲给钱粮; 正反对比论证:水利如何举如何不举 5说一下你心目中的海瑞形象。 三小结 1(老师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文中语
17、句回答,以达到尽可能背的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治水的一个方法,有两个不行,分别是,因为,所以必需。 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举例论证,即昔海忠介。这说明治水必需躬历山川,亲劳胼胝。除了这一个,还要清廉,即亲给钱粮,这说明治水官吏还要清廉。作者又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从反面论证另一种状况,即如好逸恶老 2体裁为争论文。 3.所学道理:治水必躬亲。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正反论证。 5.古今字词义: 泥:(泥土)拘泥 掌故:(过去的规章制度)过去的故事 盖:(因为,表缘由)盖子,盖住 穷:(追究究竟)经济上贫困 举:(胜利,完成)举起 .6重要字词说明: 相度询问是以胼胝昔未尝 7。.按字义写
18、成语: 泥于掌故非相度不得其情 远嫌而避怨非询问不穷其致 8.按成语写句子: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9.收获: (1)治水必躬亲 (2)事必躬亲 (3)治学必躬亲 课外作业:写一篇关于学习的小短文 治学必躬亲 要求: 1.运用典型事例; 2.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2、能说出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3、学习摆事实,讲道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治水必躬亲这一基本道理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含义的基本方法。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19、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对话来促进相互间的沟通和沟通,它不仅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情,而且还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由此可见对话的作用很大。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方式。我们可以和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还可以与现代媒体对话。今日我们就通过对话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古人钱泳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治水必躬亲。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文本,例如可以诵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朗诵等,要求能读通顺。 二、与文本对话,解读文本 与课文对话,利用旧知,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尝试读懂、理解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字词语句作出标记。 三、与同学对话,释疑解难
20、 与小组同学对话,沟通自己对于文章字词以及内容的理解,相互合作,解答疑难。将小组合作依旧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与老师对话,沟通心得 五、与生活对话,理解文意 1、叙述故事 要求学生讲解并描述古今几个有关治水的故事,并且能够做到故事情节完整,叙述重点突出。如:鲧治水、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李冰治水、历史上中华民族治黄等等。 2、比照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故事,比照文本,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结合所讲的故事是重点,在评述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如:鲧治水不成,因为他执一、拘泥于水来土掩的掌故,未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李冰修建都江堰虽然是堵水,但他成为造福后人的功臣,这是因为他知山知水,
21、知情知势。大禹治水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详细事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援疑质理,驾驭方法 治水必需躬亲,文章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本文所采纳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历史上不同治水人物的正反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七、拓展延长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相识? 八、作业 请同学以治学必躬亲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阐明治学也要躬亲的道理。 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无论
22、做什么事情躬亲都是必不行少的条件;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感悟-能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6 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文言大意,相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的手法。 自学指导:1、作者简介及了解海瑞。 2、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相识到不只是治,做事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大意。 教学难点。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补充资料: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
23、人。明朝闻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一生赤胆忠心,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辞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 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状况 本文选自,作者,代江苏人,本文论述了“”的道理。本文的文体是 2给下列字注音。 逸()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 躬历山川()非询问不穷其致()() 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 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 3说明加粗的字 执一掌故是以必得 妄意潴不得其情 势有曲直相度布袍缓带 不穷其致则事不举好逸 4.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24、。 情:非相度不得其情()以情动人() 致:非询问不穷其致()错落有致() 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鞠躬尽瘁() 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闻名遐迩()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段的内容。 第一段: 其次段:6翻译下列句子。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3)盖地有凹凸,流有缓急。 (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5)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询问不穷其致。 课当检测 二、阅读治水必躬亲和大禹治水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行执一,泥于掌故,亦不行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凹凸,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询问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
25、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泥于掌故()(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未尝横索一钱()(4)事可举也() (5)亲劳胼胝()(6)势有曲直() (7)潴有浅深()(8)不得其情()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4.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5.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阅读过家门不入,完成文后问题。 禹伤
26、先人父鲧(g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禹因父亲治水不成被杀而悲伤,就不遗余力去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向鬼神表明自己的诚意);卑宫室(使自己居住的房屋矮小),致费于沟淢(x沟渠)。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qio古时走泥路所用工具),山行乘榉(j)。左准绳,右规则,载四时,以开(开通)九(虚数,言其多)州,通九道,陂(bi添塞)九泽,度(du翻越)九山。令益(人的名字)予众庶稻,可种卑湿(潮湿、低洼的地方)。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史记) 6、请你从本文中摘录能够证明观点“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询问不穷其致”的原句在下面横线上。 7
27、、阅读文章,请你列举出禹值得我们学习的举动 8、.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有很多,你能再列举几个吗? 治水必躬亲教案教学设计4 教学设想: 本文是八下第五单元一篇文言课文,本文是文言文,论点显明,论证层次清楚,富有气概和感染力,当以诵读为主,激励学生互动合作探究,要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还要学习在说明记叙中结合争论抒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 学问和实力: 精确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培育学生的文言诵读实力;理解课文对论点的论述。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意学生实力的培育。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懂得课文阐述的道理,主动进行生活实践,做
28、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 精确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培育学生的文言诵读实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激励学生互动合作探究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精确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培育学生的文言诵读实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预习: 自由朗读课文,留意字音。读后,学生板书学习本文应留意的一些字及其读音。 二、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
29、颇有成就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2走进作者 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3.海瑞简介 海瑞,明广东琼山人。明代嘉靖举人。曾上疏指责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力主严惩贪污,病逝于任上。谥忠介。著有海瑞集。 三、诵读正音,把握节奏。 躬()相度()潴()胼胝()嫌() 询问()好()逸恶()劳泥()于掌故 四、解决字词,把握文意。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相度:视察和测量。询问:访问,征求看法。 穷其致:彻底摸清状况。穷:追究究
30、竟。致:事理。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布袍缓带:指轻巧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开埋怨。 五、小结作业: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对论点的论述。 理解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懂得课文阐述的道理,主动进行生活实践,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对论点的论述。 理解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二、沟通互动: 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索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补充文体常识: 1、争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
31、据 3、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方论证 (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白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思索探讨,老师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 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行”,从反面强调治水不行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说明不行固执一端的缘由,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需视察、测量和广泛征求看法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课文其次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
32、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3.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1、关于治水,文章第一段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又是如何来论证它的? 明确:“是以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文章开篇指出治水必需防止走两个极端“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要科学地对待掌故和人言,因为客观条件是不同的,也是改变着的“地有凹凸,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要治水,必先“得其情,穷其致”,这就离不开“相度”和“询问“。惟有亲自深化治水实践,方能做好这一点。“是以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水到渠成,得出论点。思维极其严密,道理深化浅出。 2、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
33、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相识。 明确:(幻灯片内容参见教参)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3、概括其次段中叙述的故事。课文是从哪个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的?思索文章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海瑞治河,躬亲事举。故事中写道,海瑞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山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实为“躬亲”之典范。不仅如此,文章还假设海瑞为自身谋而不躬亲,得名得利得安逸,则事情不会胜利,水利不会兴盛。这一后果从反面论证了躬亲的必要性。本段无论是叙事还是
34、就事分析,都着眼于“躬亲”二字,很好地论证了“治水必躬亲”的论点。 4、齐读课文,感受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说说运用的效果。 明确:文章的说理部分多用骈句,读来一挥而就,使论证富于气概;叙事部分则用散句,深情述说古人风采,使论证富有感染力。正所谓入情入理。 5、小结:本文运用讲道理和摆事实的方法阐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富于劝服力和感染力。 三、拓展延长。 躬亲是治水胜利的必要条件,生活中的很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明确:针对现在学生重“知”轻“行”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以本文启发之诱导之,使其懂得求知的重要性,更明白践行的必要性,使之能够本着求真务实的
35、看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出示幻灯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孙中山 假如学生说的是其它方面的,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四、自主小结: 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道理简明,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五、反馈练习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治水之法,既不行执一,泥于掌故,亦不行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凹凸,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
36、相度不得其情,非询问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是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闻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询问不穷其致 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_ 3其次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
37、种结果的缘由分别是什么。 _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争论。 B其次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其次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凹凸,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概;“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六、布置作业 整理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联想和想象,将海瑞治河躬亲事举的故事扩写。要求:情节丰富,
38、合情合理。 板书设计: 海瑞治水躬亲,清廉(正面) 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不躬亲,不亲廉,则治水不成(反面) (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治水必躬亲学案3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培育学生的文言诵读实力。 4、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相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 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交织运用整句和散句。 难点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课时 一、预习状况沟通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 躬历山川()非
39、询问不穷其致()() 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 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 2、依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4)计利而忘义() 3、说明下列加粗的词 (1)泥于掌故()(2)非询问不穷其致() (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行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4、填空 治水必躬亲选自_,作者是_(朝代)的_。 二、导入新课,文题解析。 三、诵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疏通课文,全班沟通。(翻译课文) 五、课文研读 1假如将第一、二段的位置颠倒,其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 2课文其次段是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阐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若去掉后其文章的论证效果怎样? 3通过研读课文后,你可结合现今社会人与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