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4794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究并驾驭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视察、了解四周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支配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其次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视察,相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究发觉长方风

2、光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相识长方体的已有阅历,自主探究并归纳正方风光、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阅历,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索。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教具打算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察与操作,相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态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视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视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视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

4、视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视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视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视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演示)在直观图中闪耀棱和顶点,指名说一说(指一指)这条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这个顶点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

5、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风光、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沟通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视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推断。 谈话:同学们视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沟通。 组织学生在

6、班级中进行沟通。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老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视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

7、是长方形的。前面视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直观的相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沟通,对有关发觉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 2、练

8、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相互说一说。 二、探究与发觉,相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肯定的相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沟通。 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小组中沟通。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

9、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沟通。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沟通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相识长方体的已有阅历,自主探究并归纳正方风光、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

10、的联系与区分,帮助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改变,加深理解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沟通。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觉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沟通。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老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视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习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视察

11、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视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接着视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视察可以发觉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习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习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

12、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沟通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觉,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相识,也让学生在视察和沟通中进一步拓展相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式。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打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教案(三) 案例名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学生 年级:六年级 课时:1课时 主备人:雍爱龙 教材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长方体

13、和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相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驾驭长正方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 (1)学问上:学生已经直观相识了长正方体的形态,也进行过视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精确分辨长正方体实物的实力。 (2)阅历上: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感性相识比较丰富。 (3)实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视察、猜想、验证、归纳等实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觉,95%

14、以上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精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学生对于特别的长方体相识模糊,特殊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68%的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驾驭特别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视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相识长、正方体,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视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验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看法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究的过程中,要培育

15、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进一步增加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驾驭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驾驭特别长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课 教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具打算:课件、长正方体框架、长正方体物品、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旧知,提出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点、线、面,并引出立体图形。 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长方体中找到我们已学过的点、线、面的学问? 组织全体学生摸一摸、指一指所找到的面、棱、顶点,思索长方体中的棱、顶点是如何形成的。 课件出示:面、棱、顶点。 师:假如想深化探讨长方体,你会提出哪些有关面、棱、顶点的问题? (若学生有困难,老师示范引领提出关于面

16、、棱、顶点的数量、大小以及关系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短时间内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点、线、面,并把它们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让学生明白学问间的联系,以形成学问结构的统一,同时也为获得探讨立体图形的学习路径奠定基础。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有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要从现实的生活物体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对他们来说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奇妙地揭示名称并以此为深化探讨的入口,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明确思索的方向。 二、学习目标: 1、相识长、正方体,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驾驭特别长方体的特征。

17、三、教学过程: 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借助实物相识特征。 学生分小组探讨。 借助手中的长方体,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探讨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把自己的发觉成果在小组里沟通,组长记录到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育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相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相识。) 学生汇报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对于特征的相识只停留在零散的状态中,尤其是哪些面完全相同?哪些棱长度都相等?老师应让学生广泛沟通,形成共识。必要时要出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

18、都相等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明确的分析问题。 2.制作框架理解长、宽、高。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老师:假如遮掉其中的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比划一下。 老师:假如再遮掉一些棱呢? 追问: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哪几条棱,才能保证让我们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动手试试看。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索结果,大组进行质疑沟通,得出结论:只要剩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反馈小结:这三条棱很重要,缺一不行,它们干脆制约着这个长方体的形态和大小。 老师结合课件揭示长、宽、高的定义。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长

19、、宽、高的相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中制作框架的目的是通过分组引出长、宽、高。我稍作了些调整,因为觉得这种调整在不影响学习目标的状况下,对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好像比教材的呈现方式更有效。制作框架的目的一是巩固特征或也可认为是验证特征,二是通过制作框架和拆除框架这一来回,学生表象的建立会更丰富。学生经验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楚的过程,对于长、宽、高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3.迁移方法探讨正方体。 假如要探讨正方体,你们觉得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发觉的结果。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异同点和建立关系。 (学情预设:本课涉及的学问点较多,要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必需用上肯定

20、的时间,否则若蜻蜓点水。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正方体的相识可引导学生迁移提出思索的问题,独立探讨正方体的特征。) 4.归纳提升,实现建模。 四、随堂小测: 完成第1填空题: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每条棱长都( )。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 )的形态是长方体,( )的形态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相互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

21、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参加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6个面 相对的面对等 相同 棱 12条 相对的4条棱相等 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 12条棱 分成3组 8个 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8个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探讨平面图形到探讨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相识,

22、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接着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究阅历,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索。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加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打算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 教学过

23、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请视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 说明:通过视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阅历,通过沟通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视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视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视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沟通,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视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相识面、棱、顶点。 视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

24、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相互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说明:让学生在视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解长方体的直观图,相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相识规律,又有利于培育他们的空间观念。 2.探究长方体特征。 (1) 分小组探讨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相识”探讨报告单。 “长方体的相识”探讨报告单 面 棱 顶点 探讨小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沟通。(课件出示探讨提纲)

25、 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态?哪些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沟通方法。 师提问: 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觉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沟通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相识长、宽、高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26、。(课件演示)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状况下的长、宽、高,告知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题。 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须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探究者,新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视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详细。沟通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示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觉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慢慢变成正方体,仔细视察,发觉了什么? (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

27、(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 依据刚才探讨的方法,请你们小组探讨探讨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相识”探讨报告单。 展示成果,沟通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说明: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又对又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态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28、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相互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每小题,再沟通反馈。 说明:学生已经基本驾驭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面、棱、顶点的依次,通过探讨沟通,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终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穿。 三、巩固运用 拓展创新 1练习三第2题。 借助直观图,依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

29、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态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 2练习三第4题。 (1)先推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相互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2)每个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小组内相互说说摆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 3练习三第5题。 说明: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学问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实力。 四、梳理学问 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总说明 1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问并不能简洁地由老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

30、的学问和阅历主动地加以“建构”。所以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的已有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数学学问的“再发觉”、“再创建”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在学学问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育了实力;既培育独立思索实力,又培育了合作沟通的实力,让学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老师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学数学学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方法(视察、数、发觉的方法)、数学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学问,又学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教案(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推导过

31、程。 2、经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3、通过试验操作、探讨归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爱数学的好情感。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驾驭和运用。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老师打算:一大块橡皮泥;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投影仪。 学生打算: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方法 : 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 2、小结: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

32、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随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究 1、小组探讨、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然后汇报: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2、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很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3、试验:师生都拿出打算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1页的第(1)题摆好。 视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 3 1 含体积单位数:4

33、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试验,你发觉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探讨) 4、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5、应用:出示例1 一块正方形的石料,棱长是 6 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解答。 6、思索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7、结

34、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依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七的第5、6题。 3、补充练习: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最小的合数(单位: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制作一个长15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的长方体玻璃鱼缸(不带盖),至少须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四、课堂小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教案(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 教学目标:

35、 1、使学生进一步驾驭长正方体的特征,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进一步相识常用体积单位及进率,并驾驭简洁的换算,进一步驾驭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培育归纳的实力和视察、比较、分析等思维实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培育学生视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实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与体积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能正确思索及换算。(隐藏在条件里)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探究 出示【自学提纲】,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中进行先学。 1.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长度

36、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说一说高级单位的数量怎样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低级单位的数量怎样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数量? 二、探究沟通 1沟通自学提纲 (1)集体回答(师板书) (2)组织沟通: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进率的? 2沟通自学提纲2 (1)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2)沟通: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都要乘相应的进率。相反把低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数量,都要除以相应的进率。 跟进练习: 3.8立方米( )立方分米 4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6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分

37、米( )立方厘米 3.5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58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3尝试完成课本P21第13题。 引导学生思索: 每堆木块的体积与它右边的容器的容积有什么关系? 知道一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毫升水吗? 跟进练习: 5.002升=( )毫升=( )立方厘米 79立方分米=( )立方米=( )升 5立方米30立方分米=( ) 立方分米 2吨=( )千克 3500千克=( )吨 5.006吨=( )吨( )千克=( )千克 三、反馈完善 1.练习四的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沟通,并提示学生

38、留意每个计算结果的单位是否正确。 2.做练习四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沟通时引导学生留意每一个计算结果的单位写得是否正确。 3.做练习四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沟通。 4.练习四的第18题 花坛的占地面积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须要多少土,就是求这个花坛的容积;求须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花坛的侧面积。 5.练习四的第19题 学生先读题,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外面量的数据和从里面量的数据分别与什么有关。 6.阅读你知道吗 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四、回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那些地方值得留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1)

39、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1)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育学生视察、动手的实力及归纳的实力。 教学重点: 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打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相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

40、中,哪些物体的形态是长方体? 学生沟通。 (2)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沟通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老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望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只画三个面。 老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老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相识一下,并在小组里沟通,然后全班沟通。 老师依据学生的沟通状况刚好板书。 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态完全一样。 学生比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

41、的点、线、面的特征。 老师进一步介绍学生相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干脆在小组里沟通。 二、相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仿照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探讨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沟通学习的结果,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依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探讨沟通。 汇报探讨的结果,老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