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教材休克教案模板(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学教材休克教案模板(共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外科护理学教材休克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外科护理学练习题: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下列关于休克护理不妥的是A.平卧位B.常规吸氧c.保暖,给热水袋D.观察每小时尿量E.每l5min测血压、脉搏l次2.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A.心功能衰竭 8.肺问质水肿C.DIC D.肾小管坏死E.MSOF3.反映休克病人组织灌流量最简单、有效的指标是A.血压 B.脉搏C.神志 D.尿量E.肢端温度4.反映休克病人的危重征象的指标是A.收缩压低于l0.7kPa(80mmHg)B.伴代谢性酸中毒C.脉搏细速120次/分D.神志淡漠E.皮肤出现多处瘀点、瘀斑5.休克病人微循环衰竭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表情淡漠 B
2、.皮肤苍白C.尿量减少 D.血压下降E.全身广泛出血6.微血栓形成在A.微循环痉挛期 B.微循环扩张期C.微循环衰竭期 D.休克早期E.休克期7.休克的实质是A.血压下降 B.中心静脉压下降C.脉压下降D.心脏指数下降E.微循环灌流不足8.中心静脉压(CVP)是指A.主动脉内的压力B.肺动脉内的压力C.左心房内的压力D.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E.左心室的压力9.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纠正酸中毒B.心功能正常C.补足血容量D.先用血管收缩药E.与皮质激素同用10.休克早期的表现是A.脉压3kPa(23mmHg)B.皮肤发绀c.神志淡漠D.全身淤点E.尿量40ml/h11
3、.休克扩容治疗时,反映器官灌流情况的简单、有效的指标是A.血压、脉搏B.尿量c.中心静脉压D.肺动脉楔压E.呼吸、脉搏A,型题12.一病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量减少、脉压小。此时治疗上应首先给予A.血管收缩药 B.血管扩张药C.全血 D.强利尿剂E.平衡盐溶液1.C 2.E 3.D 4.E5.E 6.C 7.E 8.D9.C l0.A ll.B l2. 第2篇:外科护理学第三章 休克病人的护理 作业二 第三章 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休克。 有效循环血量 扩容疗法 二、填空题: 1、外科常见的休克是 和 2、 是治疗休克的最基本措施,而 是治疗休克的最根本的措施。 3、血管扩
4、张药必须在 前提下才能使用,否则会导致 。病人四肢厥冷、尿少的情况下不可使用,否则将引起 。 三、简答题: 1、抗休克时血容量基本补足的标志是什么? 2、治疗外科休克最基本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3、在观察病人时,出现哪些征象提示可能发生早期休克? 四、选择题: 1、临床休克期相当于休克病理生理分期的 A 微循环收缩期 B微循环扩张期 C微循环衰竭期 D微循环代偿期 2、各型休克的共同特点是 A血压下降 B脉压下降 C中心静脉压下降 D微循环灌流不足 E尿量减少 3、以下哪一项不是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 A精神兴奋 B面色苍白 C血压下降 D脉搏细速 E尿量减少 4、反映休克病人组织灌流量最简单而
5、有效地指标 A神志 B血压 C脉搏 D肢端温度 E尿量 5、休克代偿期表现是 A血压稍升高,脉搏、脉压正常B血压稍升高,脉搏快、脉压无变化C血压稍升高,脉搏快、脉压缩小 D血压稍降低,脉搏、脉压正常E血压稍降低,脉搏快、脉压缩小 6、休克病人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均降低提示: A血容量严重不足 B血容量相对不足 C血容量相对过多 D心功能不全 E血管过度收缩 7、治疗休克的关键是: A补充血容量 B纠正酸碱失衡 C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D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8、关于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A平卧位 B给予热水袋 C观察每小时尿量 D常规吸氧 9、休克扩容时一下哪种情况提示血容量不足:
6、 A CVP正常 BP下降 B CVP15cmH2O,血压正常 C CVP15cmH2O,血压降低 D CVP 10、休克病人在补充足够的液体后,血压偏低,中心静脉压正常,应给予 A强心药 B血管扩张药 C血管收缩药 D利尿药 E大量皮质激素 11、观察休克病人尿量表示组织灌流合适的最低限度时 A10ml/h B 20ml/h C 30ml/h D40ml/h 12、反映休克病人病情危重的指标是 A 神志淡漠 B 收缩压低于80mmHg C 脉搏细速120次/分 D 伴代谢性酸中毒 E 皮肤出现多处淤点瘀斑 第3篇: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说课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专业】护理 【学科】外科护
7、理学 【年级】 2022级护理 3班 【教材】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型】理论课 【课时】 2学时(90分钟 【教学内容】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并理解休克的概念、主要病因及休克微循环的变化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和辅助检查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能够配合医生对病人 展开急救。 3.情感目标:通过休克病人的护理的学习培养护生分秒必争的责任心,激发学习外科护理的 兴趣。 【重点】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三期的特点及临床特点。 【难点】休克的发病机制。 处理方法:重点通过讲解、分析、举例、学生参与等方法解决。 难点通过讲解、练习、比较等方法解决。 【教具
8、】多媒体课件 【教法】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 发挥高度有效作用。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特点,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实现本课 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本文采用了以下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模拟法、启发式 教学法、问题引导法。 第4篇:急救护理学教案休克概论 编号: 07(第7次课) 课题: 第六章 休克(Shock) 课时: 2学时 重点难点:院外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目的: 掌握:休克的病因、分类、临床观察、病情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重点。 熟悉:休克病理生理与临床的联系。 了解:休克时血流动力
9、学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一、概述 定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致重要器官微循环灌流急 剧降低,从而引起组织代谢及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全身性的危急综合症。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的障碍,细胞代谢及体液的变化,以及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病程分三期:休克早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主要临床表现:神志烦躁或淡漠、面色苍白或紫绀、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和酸中毒。 二、休克病因 1、血容量不足 2、创伤 3、感染 4、过敏 5、心源性因素 6、内分泌性
10、因素 7、神经源性因素 三、休克分类 1、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内分泌性休克、伴血流阻塞的休克 2、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阻塞性休克、分布性休克 3、血流动力学分型 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或冷休克)、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型或暖休克)。 四、休克的病理生理 1、休克早期 机制: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灌入毛细血管网的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血管紧张素增加毛细血管收缩。儿茶酚胺释放血栓素 (收缩血管、促血小板聚积)的量大于前列环素
11、(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积)毛细血管收缩。 特点:毛细血管持续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外周阻力增加。微循环处于缺血状态,灌注减少。 临床表现:去甲肾上腺素使网状上行系统活动增强烦躁不安;交感兴奋泌 2 汗增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肾血管收缩少尿;血管收缩 血压不下降,脉压缩小。 2、休克期 机制:微循环处于缺血状态无氧酵解加强乳酸生成增多,酸中毒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而微静脉仍对儿茶酚胺产生收缩作用灌多于流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加之组织胺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加重瘀血缺氧状态。 特点: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而微静脉收缩。外周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
12、。微循环灌大于流。 临床表现:脑缺血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表现;皮肤粘膜瘀血紫绀、湿冷;肾缺血加重尿量进一步减少。 3、休克晚期 DIC的机制: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红细胞、血小板聚积成团。缺氧、酸中毒破坏内皮细胞,暴露胶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促凝血物质释放。血液凝固性增加。(酸中毒致肝素活性下降,PH DIC引起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继发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溶酶体的破裂,使器官组织坏死。血管内溶血,加重缺血。 特点:微循环麻痹、扩张,对血管活性物质失去反应,血液更浓缩,血流变学的改变加重且出现DIC。 休克晚期临床表现:
13、昏迷不醒,血压测不到,脉搏不清,尿不出,体温不升,DIC出血表现。 第二节 病情评估 一、资料收集 (一)临床观察: 1、意识与表情 早期:NS兴奋烦躁不安、焦虑。 晚期:NS反应性淡漠、迟钝、意识障碍、昏迷。 2、皮肤色泽与肢体温度 苍白颜色、温度降低;皮肤发绀,四肢厥冷。 3、血压与脉压 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休克 4、脉搏 早期:P变弱、快,120次/分(BP下降之前) 晚期:P变慢、细;P不齐心肌损害。 5、呼吸 早期:过度通气浅、快;代偿呼酸深、快;重代酸深、慢。 晚期:呼吸困难或潮湿呼吸。 6、体温 感染性休克:寒颤、高温、多汗;温差23C提示外周循环灌注不足。 7、
14、尿量 尿量:17ml/h,警惕肾衰;持续30ml/h,休克已纠正。 (二) 血动力学监测 1、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50100Pa(510cmH2O) 补液试验:于510分钟内,静脉输入等渗盐水250ml,如果血压升高 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如血压不变而CVP升高2949Pa,则提示心功不全。 2、肺动脉楔压(PAWP)0.82.0kpa。 3、肺A压(PAP)1.32.9KPa 4、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0.82KPa (615mmHg) 5、心排出量(CO)4-8L/min 6、心脏指数(CI) 2.8-4.2L/min.m2 7、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0.5,11
15、.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8、胃肠pHi(intramucosal pH) 7.357.45。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血气分析 3、电解质测定 4、动脉血乳酸 5、凝血功能和酶学检查 二、病情判断 (一)休克分期的判断: 1、休克早期:面苍皮冷,口渴唇绀;神清兴奋,烦躁不安;呼吸深快,压 差尿少,眼底动脉痉挛。 2、休克中期:皮红湿润四肢暖,神志恍惚仍不安;脉细尿少甲循暗,眼底 动脉扩张现。 3、休克晚期:皮绀膜绀出紫斑,四肢厥冷出大汗;神不清温不升,压低心 音单;呼衰无尿出血见。 (二)休克严重程度的估计 5 (三)病因鉴别 第三节 急救与护理 一、休克的救治原则 (
16、一)救护原则 1、迅速解除致休克因素 2、尽快恢复有效循环量 3、纠正酸中毒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5、糖皮质激素和其它药物的应用 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 7、改善心脏功能 8、恢复正常代谢(分别处理各型休克) (二)治疗措施 1、紧急处理 (1)保持病人安静,就地抢救,避免过多搬动 (2)体位:头抬高20 30,下肢抬高1520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5)镇痛,颅脑外伤禁用吗啡、杜冷丁 (6)控制活动性大出血 (7)保暖,但不加温 (8)采血标本,查血型及配血 (9)留置导尿 6 (10)CVP、ECG 2、补充血容量 原则:需什么,给什么;然后是需多少,
17、给多少。 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 1)扩容首选平衡盐溶液 2)预防休克选用乳酸钠林格氏液 3)已休克用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4)全血用于出血性休克 5)血浆用于烧伤休克 6)中右是最常用的血浆增量剂。低右降血粘、DIC 7)高渗盐抗休克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管收缩剂: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阿拉明)、新福林 适用:Bp50mmHg,危及心脑血供而又不能立即输液、过敏性休克或充分扩容仍Bp 60 mmHg。 血管扩张剂: 多巴胺、酚妥拉明、654-2和异丙肾 必须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 低浓度、慢滴速 临床上常将多巴胺与间羟胺合并使用。 4、治疗措施 1)改善心功能 可用西地兰或毒K
18、7 2)纠正酸碱失衡 常用5%碳酸氢钠。注意防高钾血症,可酌情补充钠、钙、氯。 3)呼吸功能支持 4)肾功能支持 5)DIC防治 6)激素的应用 7)纳洛酮的应用 二、护理重点 (一)一般护理 1、安置病人:抢救室或单间,室温22-28,湿度70% 2、专人护理,避免过多搬动,记护理记录 3、体位:平卧位与头和脚抬高30度交替使用 4、保暖,但避免过热。感染性休克高热可降温 5、吸氧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6、输液,60-80滴/分 7、记出入量 (二)转运与途中监护 心电监护、氧疗、扩容 (三)休克的临床护理 1、判断休克的前期、加重期、好转期 2、迅速去除病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3、输液的合理安
19、排 4、仔细观察病情 意识表情、末梢循环、颈静脉和周围静脉、体温、脉搏、呼吸、瞳孔、血压与 8 脉压、尿量、并发症(休克肺、心衰、肾衰、DIC)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每510分钟测量BP一次。切忌药物外渗。24h更换输液器,并保护血管。适当固定输液肢体。注意输液速度。 6、预防肺部感染 7、心理护理 第5篇:外科护理学骨折病人的护理教案 徐 州 医 学 院 教 案 讲授章节 第四十四章 骨折病人的护理 授课专业 护理学 授课班级 13级本科及华方 授课日期 2022年4月 教学时数 3学时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1.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郭桂芳,姚兰
20、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 1掌握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常见并发症、骨折的急救; 2.掌握常见的四肢骨折护理要点;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 3熟悉骨折的定义、分类;常见的四肢骨折: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干双骨 折、COLLES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外伤的处理原则;脊椎骨折的病因、分类、诊断要 点、处理原则。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 4.了解骨折的成因、移位;手外伤的检查;关节脱位的概述、病因
21、。 教学重点 1.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常见并发症、骨折的急救; 2.常见的四肢骨折护理要点;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 1 教学难点 骨折的愈合病理过程、骨筋膜室综合症 2 板书、版图或多媒体课件图文的设计(可添加附页) 一、教学方法与设计 用骨折病例的X照片及损伤手术图片介绍常见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比较直观、易理解。 用提问法介绍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对临床新进展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环节 1.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向学生提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提问的方法介绍护理诊断,通过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3.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为什么容易发生股骨头的
22、坏死? 三、教学中的创新点 1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1)用骨关节解剖生理功能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骨折的发生机制。 (2)用典型病例的护理程序方法指导学生向骨关节损伤、骨关节疾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2采用专业英语词汇 3 骨折 (fracture) 病理性骨折 (pathologic fracture) 骨筋膜室综合征 (compartment syndrome)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3介绍学科进展内容 (1)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新进展。 (2)骨科微创手术。 4 教具或课件、或实验器材、或见习病例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作业和课外预习内容 1请列举出骨折脱位的局部典
23、型临床表现和急救原则。 2脊髓损伤后创伤性截瘫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课堂教学环节与学时安排 概述 40分钟 四肢骨折、脊柱骨折 40分钟 脊髓损伤、骨盆骨折 40分钟 集体备课纪要 通过3个学时的讲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常见并发 症、骨折的急救;骨筋膜室综合症、骨折病例愈合过程、常见的四肢骨折护 理要点;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 教后小结 任课教师 汤先萍 5 教务处印制 6 休克患者护理教案模板外科 外科休克教案模板 休克护理教案模板 外科护理教学教案模板 外科护理学教案模板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