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13423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

2、古绝唱的诗。今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2、指名回答。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肯定的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阵子昂的资料,请个同学读一读。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日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 二、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提示学生仔细看师书写课题,留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幽州台在哪儿?(登上幽州台的感受)究竟是怎样的感受呢?(心旷神怡、豪气、空旷、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吧)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3、。 4、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留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2)读完后邻座互读,相互正音。 检查初读状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相机划出诗的节奏) 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三、深化理解 (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了解古诗我们还要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份资料,请大家用我们刚学到的默读的方法读读吧。) 1、学生自读 出示学习要求:(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

4、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组沟通自己的体会 2、全班沟通体会 师: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究竟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预设: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明珠暗投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志向破灭的苦痛、“独”字渲染了诗人不行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2、升华朗读 (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北风咆哮,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替

5、诗人把感情宣泄出来,(师配乐朗读) 3、练习背诵 有没有谁能像老师这样抒发一下感情的? 四、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 2、默写古诗。师::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难过时”。诗人的遭受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观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生默写古诗) 五、拓展 1、课外读读陈子昂的诗作 2、试着改写这首诗,留意人物的心

6、里描写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后 (孤独苦闷) 悠悠怆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课堂教案 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意,感情朗读并背诵。 2、了解古代君子之风骨,增加对祖国的酷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代君子之风骨,增加对祖国的酷爱之情。 教学过程: 打算1:背背诗歌。敕勒歌峨眉山月歌半夜吴歌秋浦歌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半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

7、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找规律,板书:歌。提示:歌的笔画,生在笔记本上写一个“歌”字。 介绍汉乐府诗集,介绍以后将会学到的长恨歌明日歌等都是这种体裁的歌。 贴士: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特地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2、出示课题登幽州台歌,讲解幽州台,辨析“州”字。 比较“州”“洲” 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中国的别称是九州。如:冀

8、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青州、梁州。再如:兰州、杭州、广州。 洲水中的陆地如:橘子洲天兴洲珠江三角洲大陆如:亚洲、欧洲等 3、读题。留意停顿登/幽州台/歌 4、学生五分钟预习。 读准,检查。 读通,检查。 读熟,检查。背诵检查。 读会,借助注释。 指导点:念惦记,经常想 指导点:古人、来者 【小贴士】 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燕昭王始终寻找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成天闷闷不乐的。后来有个智者郭隗(ku)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

9、招纳我郭隗起先,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纳,那些比我本领更强的人,必定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燕昭王接受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立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yn),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今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渐渐成为一个富有兴盛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右拾遗”、属唐朝时的小官,是询问建议官员。左、右拾遗为从八品官职,微乎其微。类似于我们现在的

10、监察科科长。 译文: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人生苦短、时不我待)不觉哀痛地流下眼泪。 5、体会诗情 了解诗人写作背景 贴士: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接受,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而后随武攸(yu)宜东征契丹,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分裂的斗争,多次进谏,未被接受,却被斥降职。其时。 史料记载1:青年时期,他任侠使气,一心报国,“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于时世而生报国之思。奋然拔剑走出乡原。)二十四岁中进士,升任右拾遗。 史料记载2: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史料记载3: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攻陷了营州,

11、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许多建议,也未被接受,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找对比,体会孤独 远与近的对比:远指圣贤之君太远,昏庸之人太近。 冷热与的对比:冷指现实冰冷,热指满腔热血; 大与小的对比:大指苍穹广阔,小指个人渺小; 长与短的对比:长指岁月长河漫漫无期,短指人生苦短,时不我待; 廖廖数字,内涵丰富 形成画面:远望原野茫茫,仰视天穹无比浩瀚。个人在幽州台上显得那么渺小。 感情朗读。 讲君子之骨 少年之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切明.东林书院

12、 长大没有入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长大之后入仕带兵打仗则精忠报国宋.岳飞 立于庙堂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国家遇到危难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这些立于天地之间的君子们,是国家真正的栋梁,他们不为自己名利,只为天下苍生;把个人华蜜和国家的华蜜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有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陆游临死才会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才会有抗金名将宗泽临死前,用足力气,高喊“过河!过河!过河!” 天地悠悠,人生苦短,空怀壮志,报

13、国无门哪。能感受到陈子昂的悲愤吗? 区区22个字,字字含泪泣血,短短4句,句句赤子之心,难怪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小结:壮志未酬的悲愤是志向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它意味着诗人对志向的看法是更加执着和珍惜,而不是放弃和冷漠。时代条件供应了驰骋的舞台,志向之歌昂扬、奔放;时代条件未能供应舞台,浩歌激烈,愤慨悲凉。这些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6、写举荐词 师:2022年武汉高校文学院王兆鹏教授等人推出了“唐诗排行榜”前十大唐诗颇有争议。假如请你为登幽州台歌写份举荐词,你打算怎么写? 7、结课 陈子昂越行越远,但他诗歌中表达出的对志向的不懈追求至今熠熠生辉。多读多记多体会,让这些美妙的古

14、诗成为滋养我们精神的养分,让我们在这些诗人的带领下成长为一个精神丰满,人格独立的大写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 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经验,感受作者的心情。 2.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品尝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品尝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难点:感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写景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读读诗歌:敕勒歌峨眉山月歌秋浦歌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

15、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介绍体裁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特地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3.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写于公元696年,当时陈子昂已三十五岁。那年契丹进犯,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武攸宜昏庸无能,但又刚愎自用,屡战屡败。建功心切的陈子昂屡献奇策,屡遭拒绝。陈子昂恳

16、请分兵一万,自为前驱破敌,但武攸宜以其“素是书生,谢而不纳”,也被拒绝。最终,陈子昂反因出谋献策而被贬职。所以陈子昂郁闷地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蓟丘览古7首诗,也写下了闻名的登幽州台歌。 二、整体感知 1.读诗 2.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3.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前代的贤君既不行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寂孤独,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宽阔)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相传是战国时燕

17、昭王姬平在公元前312年执政后,为雪国耻,励精图治,接受郭隗的建议,建黄金台,置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剧辛、邹衍等贤能之人,国家快速强大。蓟,当时属于幽州(今比京市大兴县),故称幽州台。今日就只剩下京郊的一处荒野之地。) 三、小结 诗人明珠暗投、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