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走创新发展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走创新发展之路.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医药走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古籍;思维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02002 近日读了内经选读、世界中医杂志等书籍、文献,感受颇深,深深地感谢那些目前仍坚守于传统中医药领域的人们,同时也为中医药事业的将来担忧。中医古典医著无疑是中医理论架构的主体,但提出对古典医著提倡“记诵”个人有不同看法。中医药在保障人们的健康、治疗疾病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后者与现代医学的作用相比可能稍逊(指服务功能与实力),我们必需承认这一点,中医学与其它学科发展的比较是明显落后了,故笔者就此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 1中医药发展之现状 中医学的学科发展
2、的确处在缓慢抑或是停滞的阶段,究其缘由创新不够是主要的,“我们现在用的理论都是死人的”(王琦的话),中医理论几百年来、上千年来几乎没有发展,笔者认为,目前对于中医的相识体系就已经禁锢了人们对于中医创新的实力,或者更精确的说是一种要求,它提倡一种取类比象的物物类比观点,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来作为阐述中医的物质基础,较多的是从宏观上的视察来进行诠释,而且它不同于西医的假说是建立于实质物质的基础上,可以因为试验的不断深化进而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取得长足的发展,它无法用试验的方式去很好的说明(虽然有时候有一部分能得到印证),比如说它就无法印证那些属脾虚的物质基础,因为它是抽象于生活阅历之上的一种哲学,是
3、古代中医人为了能更好地驾驭中医而创立所成,干脆取法自然。它可以通过“自圆其说”的方式能很好地说明医学问题,但其理论却不会因某些试验而产生影响。 同样,不仅中医的理论无法很好得到试验的印证,中药的药理探讨则是更加难以进展,当前对于中药的单药探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医讲究的是药物的配伍治疗,对于复方的成分探讨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虽然目前可以从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血清药理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但还是因为中药复方的成分困难、干扰因素多而对其探讨显的难度颇大,反倒是中医的古籍实践阅历与中医的理论对于临床医师的指导有更大的价值,这不知道是庆幸中医的宏大还是悲伤? 2中医药教学之现状 目前对于中医药
4、的学习主要通过古典医著的学习和师带徒的教学模式来传承的,而学习古典医著则是通过“记诵”来实现的,而这种不理解的记忆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带来的后果是10的人被这种旧思想束缚,从而没有了创新力,最终不过是个继承者,而且是个不完整的继承者;90的人产生了厌恶感,从而远离古典,缺少了继承就失去了创新的实力。而师带徒的教学模式虽然能相对完整地传承师傅的个人阅历,但是对于系统学习中医仍有点片面,因为个人的临床阅历不能代表整个学科的全部内容,单个的小样本与整体的误差是巨大的,而且这种模式不仅学习效率较低,且只适合于少数人的学习,只能是在精英教化体制下可以实现,对于目前的大众教化体制格格不入,特殊是如
5、今在提倡现代医学综合诊治的医疗体系中难能发挥中医药治疗的应有作用。 3发展中医药之路亟待改革 用浙江中医药高校校长肖鲁伟教授的话讲:“中医假如没有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力,而创新的手段就是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由于时空的巨大改变,拿几千年前的东西来现在用不行能行,古人生病治疗很单纯的应用中药,且是地道药材。人类经验了长期演化、适从、进化,其药物基因背景确定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因此用药也不一样了。古代只适应于古人,不适应于现代人。中医古书中的一部分是精华,但也有糟粕,阅历主义的成分较多,很多内容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 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古典医著呢?笔者个人看法:不提倡用“记诵”古
6、典医著,绝不能钻入禁锢中医人思想的死胡同中,虽然,“新竹高于老干枝,全凭老干以扶持”,我们的确须要老一代人的阅历,但是我们绝不能将阅历奉为教条,而是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虽然古典医著是中医理论构建的框架,但是对于古典医著提倡“诵背”的确有点偏激。这无疑扼杀人们从不同方面相识中医的学习思路,因为纵观古籍,都是在同一思维模式下的相识体系,虽貌似百家争鸣。然无益于中医科学性的进步。 要用现代科学技术、观点去诠释古典医著内容,从而达到新的相识。创建新的理论为现代临床服务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即一手握现代,一手学古典,创新性学习方式有可能变更现状,提倡“学古籍,悟思维,构理论”,也就是要花大力气、多学科(中
7、医、西医、病理、生理、流行病学、生物、计算机、数学、历史、文学)全方位、立体地来探讨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古籍,不能满意于理解条文,更重要的是要用现代人的思维、从新的层面来相识她,再运用现代医学、现代技术来创建能指导现实中医药实践的不超前、不落后的新理论,并随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 目前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探讨生达不到80,本科生就更低!怎么办?还是教化问题,社会需求不大,供求不匹配。中医界要有多几个王琦就宏大了,他从古典动身,充分运用现代流行病学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现代数学理论,创立了中医体质学,对慢性病的治疗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人的体质与证候是不同的概念,临床运用也不一样。笔者是学肿
8、瘤的,和学生一起经专题探讨,最近撰写了中医体质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具体探讨了中医体质学与中医肿瘤治疗的关系,很有收获。 或许,中医药目前的理论可能仍旧是超前于时代的,但是创建新的理论,或许这种理论落后于当前的中医理论,只要能使中医药的诊治模式能适应于循证医学,能更为便利普遍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拥有共性的疗效,才是目前中医药发展亟待改革的关键所在。而不存在取缔目前的中医药理论的问题,因为其中的一些思维模式完全可以借鉴过来。 4结语 苏轼曾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最为新时代的中医人,不能只局限于古典书籍的诵背之中,的确要有“跳出三戒外,不在五行中”的精神和志气,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诠释之,从而达到新的相识,创建新的理论为现代临床服务,这样或许对中医的相识能更加具有科学性,从而使中医踏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