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出师表》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出师表》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出师表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见和政治愿望。4理解并学习本文争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 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2难点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见和政治愿望。2)理解并学习本文争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崩殂 疲弊 陛下 恢弘 自暴自弃 以塞驽钝陟罚臧否 裨补阙漏 郭攸之 费祎 行阵和谐 长史猥自 夙夜忧叹 以彰其咎 咨诹 以遗陛下 斟酌损益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2、。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协助后主刘禅。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恳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复原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确定北上伐魏,写
3、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接受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志向。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留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足。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中途人力疲惫,物力缺乏。特殊厚待。遗留的美德。公允严明的治理。4请学生翻译第3段。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缘由,可译为“的缘由”。感动、激烈。驱驰快跑,喻奔跑效劳。有通“又”,表余数。8请学生翻译第7段。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指全军。差不多。职责。9请学生翻译第89段。重任。不能实现。发扬美德。视察接受。不尽。流下眼 了。10朗读课文,要求朗朗上口。四、
4、小结1古今词义痛恨古义:痛心缺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特别恨。布衣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今义:布的衣服。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谢古义:感动,激烈。由是感谢。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2一词多义效重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实现、完成 不效则治臣之罪。感谢感动,激烈 由是感谢。感谢。臣不胜受恩感谢。3词性活用光 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 形容词用为动词 发扬扩大 恢弘志士之气。良实 形容词用为名词 和善诚恳的人。此皆良实。优劣 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优劣得所。亲 形容词用
5、为动词 亲近 亲贤臣。远 形容词用为动词 疏远 远小人。奸凶 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攘除奸凶。慢 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4通假字阙通缺 缺点 稗补阙漏。有通又 表余数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虚词以介词 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 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 表结果 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 表时间 以 受命以来。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或组词。1薄(自暴自弃)()2塞(以塞忠谏之路)()3行(行阵)(性行淑均)4否(陟罚臧否)()5遗(以遗陛下)()二、说
6、明下列加点的词语。1益州疲弊2盖追先帝之殊遇3,恢弘志士之气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先帝不以臣卑鄙6由是感谢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l,庶竭驾钝,攘除奸凶。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其次课时一、预习1朗诵课文,熟读成诵。2思索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质疑。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翻译了课文,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化探究课文主要内容和主要写作特色。三、研读与赏析1朗诵课文,尽量背诵。2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探讨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复原汉室”的依据地,而先帝的志向未能实现而中途死
7、亡,使作者感到非常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勉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3提问: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探讨并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确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4提问: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探讨并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相识到应当有所为。5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探讨并归纳:提出了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
8、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6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探讨并归纳: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自暴自弃,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7、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探讨并归纳: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赞扬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
9、了自己的知恩感谢之情。最终概括叙述跟先帝同甘共苦的历史,说明白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8提问: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探讨并归纳:说明“出师”的缘由,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9提问;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打算工作?探讨并归纳;“五月渡沪,深化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10提问:出师的目的是什么?探讨并归纳:“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
10、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提问: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支配?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探讨并归纳:1)宫中:举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2)营中:举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3)其他:举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目的是消退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12提问: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探讨并归纳: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2)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绝非虚语)13提问:作者对他所举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探讨并归纳:O)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