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案 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很多喜闻乐见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2、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接着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肃穆,有的机灵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个好玩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观赏故事 2、小组探讨沟通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觉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
3、说 3、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两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两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一、爱好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他是做什么的?(唐朝宏大的诗人)不错,他一生写过很多喜闻乐见、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你们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诗?谁起来说给大家听听?(静夜思) 师:那你们知道李白小时候的事吗?(不知道)老师今日为同学们带来了李白上学时候的故事,想不想听? 二、学习新课 师: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故事铁杵磨针师板书。老师出示:铁棒和针并问:同学们请看,知道老师手中的是什么吗?生回答。师:铁棒也就是铁杵,铁杵磨针也就是将铁棒磨成针,你们认为这
4、么粗的铁棒能磨成这细细的针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答案正不正确?那就让我们赶快读一读这个故事吧。在读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看阅读提示。(学生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边度边思索:铁棒究竟能不能磨成针呢?) 师:我看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了,那同学们就赶快读吧。 师:读完课文,你认为铁棒究竟能不能磨成针呢?(生:能)你从哪个地方知道铁棒可以磨成针的?(生:只要我)你认为这句话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坚决、有决心)师板书。让我们一起试着读一读。 师:那么李白小时候是什么样的?(生:不爱学习)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将第一自然段读一下?(指生朗读)由此可见,李白小时
5、候和很多同学一样,也贪玩,不爱学习。那他后来改正了吗?(生:改正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最终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将最终一自然段读一读?(指生读)你读的特别通顺。并将 最终一自然段用大屏幕 师: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李白改掉了以前的缺点,从今再也不逃学了,每天都用功的学习,那老婆婆原委说了什么话?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划出李白与老婆婆说的话。(生读课文并划) 师:下面老师找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李白和老婆婆的谈话。你们认为这三位同学读的怎么样?(生评价)老师认为在读李白问话时语气应当是不一样的,像这一句“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这里应用惊奇的语气来
6、读。同学们在下面试试看?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和老婆婆的对话。 师: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是怎么做的?那个同学能说一说?从老婆婆的话中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引导学生得出道理并板书) 三、总结课文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再将课文齐读一边,留意李白的其次次问话要读稀奇怪的语气,老婆婆的话要读的干脆、坚决。 师: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师:学了这个故事,你以后在学习上假如遇到困难应当怎么做? 师:这个故事我们学完了,你们喜爱老师为你们带来的这个故事吗?(喜爱)这样的故事既通俗易懂,又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实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同学
7、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成语故事,里面有很多像这样富含深意的小故事。)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铁杵磨成针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劝、读、书、黑、发、勤、首、悔、迟”,会写6个字“书、发、首、劝、读、迟”,相识一个部首“力”,驾驭多音字“更”和“发”的读音。 2.相识并积累8个词语“灯火、黑发、勤奋、懊悔、劝学、读书、首要、迟早”。 3.熟读古诗劝学并背诵;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诗意;体会古诗中蕴含的道理,懂得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重难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字,积累词语,背诵古
8、诗。 2.初步了解诗意,体会古诗中蕴含的道理。 多媒体 运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集体内容特性设计 教学过程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铁杵磨成针。 1.复习生字。 2.复习词语。 3.复习课文中的句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2)课文的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李白是唐代的闻名诗人,在他的身上发 生了什么事呢?谁再来接着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段。 (2)理解词语“中途”“放弃”。 什么是“中途”?(全程没有结束,半路。)年轻的李白学业还没有完成,就 打算离去,一件事
9、情没做完就不做了,这就叫“放弃”。(读词卡“放弃”) (3)李白中途放弃学业会是因为什么呢?(懒散,遇到困难等。)(4)你在学习中也遇到过困难吗?曾经有过和李白一样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5)小结:李白小时候不是一个特殊努力学习的学生,他后来改正了吗? 3.学习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出李白和老婆婆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老婆婆和旁白的话。 理解词语“石砧”。(洗涤捶打衣物时垫在底下的石头,看插图。) 李白望见老婆婆拿着很粗的铁杵在石砧上磨,感到很惊奇,所以要充溢疑 惑地读李白的话,问句的尾音要上扬。 理解词语“相识”,相互相识。“不相识”就是不相识。 老婆婆说要把铁杵磨
10、成针,李白信任了吗? 不信任,感到怀疑,就是“怀疑”。读读这个词。 他为什么会怀疑? (觉得老婆婆手里的铁杵太粗了,听说老婆婆要用铁棒做针,觉得不行思议, 不行能。) 用疑问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面对李白的疑问,老婆婆坚持自己的想法。读一读她的回答。一天一天不断地磨,为了实现目标不停地做某件事,这就是“恒心”。读读 “恒心”这个词。 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语气更剧烈地说明只要有恒心,铁杵肯定能磨成针。 4.学习第4自然段。 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为什么感动?他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汇报) 指导朗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三、小组合作,思索探讨,加深体悟 1.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
11、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书写“为”。 (1)细致视察这个字,谁能来说一说书写的时候应当留意些什么?(两个 “点”的位置和方向) (2)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重点强调笔顺。 (3)看老师来写这个字,再次强调笔顺:先写点,接着写撇,留意撇要长, 再写横折钩,最终写点。 (4)自己练习写两个“为”字。 (5)在实物投影下评价两位同学的书写,并进行改正。 (6)请你根据刚才大家提出的建议,对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 2.书写“相”。 (1)细致视察这个字的结构和组成,说一说书写的时候应当留意些什么。(木字的捺变成点) (2)和老师一起来
12、书空,感受每一笔的走势。 (3)细致看老师把这个字写在虚宫格中。 (4)根据刚才所获得的信息,请把这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虚宫格中。 (5)在实物投影下评价两位同学的书写,并进行改正。 (6)请你根据刚才大家提出的建议,对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 3.书写“业”。 (1)细致视察这个字,留意两个竖的区分,点和撇的方向。(2)自己练习写。 五、练习 回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给爸爸妈妈讲一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板书设计铁杵磨成针(贴字卡)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成语两则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成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驾驭诵读
13、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高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爱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打算:多媒体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李白诗歌,竞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爱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
14、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简单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o)/方/磨铁杵,问之,曰(yu):“欲作针。”白/笑其拙(zhu)。老妪(y)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n)/卒(z)业。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老师引领,
15、渐渐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眉州弃去yzhuhunz choy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 老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洪亮。 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指名朗读,订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订正断句。) 学生齐诵,诵得
16、整齐。 五、细读感悟 视察字形,说说“曰”字。 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联系文中语句,视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人物称呼,不断变化。 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开重复,表达更简洁。) 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
17、老妪、老媪。) 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老师讲解并描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闻,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闻。你们发觉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假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胜利。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调调依次,
18、感受句式。 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依次有什么改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依次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其次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 练了。) 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化朗读 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过小溪,
19、 逢老媪 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打着节拍,快乐诵读。 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老师讲解并描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学生讲解并描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将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 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老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老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假如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老师吟诵
20、) 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解并描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载歌载舞,形式多样,读得快乐,读得沉醉! 七、尝试背诵 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自由背诵。 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眉开眼笑,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长 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指名朗读, 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快乐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
21、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爱上小古文!下课。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精品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课时设计: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
22、了很多喜闻乐见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接着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肃穆,有的机灵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个好玩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观赏故事 2、小组探讨沟通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
23、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觉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内涵。 3、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培育学生阅读的爱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酷爱。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明白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绚丽文化,简简洁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许多成
24、语还包含着生动好玩的故事呢? 2、小结。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几个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故事一铁杵成针 1、李白是唐朝特别闻名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却特别的顽皮,成果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让李白变更了自己的学习看法,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课件。出示思索题。 2、学生观看视频铁杵成针。(思索:是什么事情让李白变更了自己的学习看法,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是呀“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对他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也从这个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读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大诗
25、人都须要刻苦的学习,那么作为普一般通的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资如何,都应当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三、故事二悬梁刺股 1、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读书的人有许多,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边看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读书很勤奋? 2、学生观看视频悬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结:面对学习,古人从来不懈怠,悬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了。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经 4、师领读,生齐读。背诵 四、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悬梁刺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教学时间
26、】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日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本课由三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组成自相冲突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自相冲突一文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对于这样的课文该如何教学呢?反复诵读是没有必要的;细致分析那更是无病呻吟了。课前,我反复斟酌,觉得成语故事浩如烟海,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喜爱上成语故事,走进成语的世界,了解祖国绚丽的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于是,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自相冲突的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举其矛
27、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学生由于相识水平较低,都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把原文和现代文相比照再来理解,一些语感较好的同学能很快理解了课文。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视察插图,绽开想象,进一步探究文章内容,品尝出寓意。当最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的时候,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流畅表达。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导学生表达,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详细表达。画龙点睛这个小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张僧繇,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围绕人物绽开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课上,我扮演画家,让学生做围观的
28、人,激励学生想方法劝服画家画上眼睛,学生的口语表达还真是不错,想了很多的理由,“画家”最终被劝服。我信任只有在同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子,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课中只需稍作点拨、引导,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建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 成语故事三则 教案教学设计 6成语故事三则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化意义,因而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
29、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化。3、情感、看法、价值观: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化。教学重点难点: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方义。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达成目标:激趣揭题,讲解“成语”“则”的意思。)1、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登记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2、
30、今日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6成语故事三则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4、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二、初读课文(达成目标:同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启发学生质疑。)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寓言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3)、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打算质疑。2、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察指导。3、检查自学状况。(1)
31、指导生字、正音。chuysifnglbyn戳竽腮俸禄壁韵(2)指导词语,留意正确书写。夸口俸禄自相冲突画龙点睛戳穿围观滥竽充数张口结舌(3)请你说说哪些字音简单读错,要提示大家留意。“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其次声,不能读成第三声。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探讨。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三、指导预习及写字。(达成目标:学习预习及正确书写。)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2、指导书写习字册。3、小组沟通,预习下节课内容。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板书设
32、计成语故事三则自相冲突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资料供应者: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缘木求鱼”的含义,培育视察和思索问题的实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缘木求鱼”的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知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缘木求鱼。(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
33、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找寻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找寻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细致视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视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当心
34、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其次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焦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焦急? (2)(引导学生细致视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焦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索“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
35、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其次句,思索“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督促的语气和急迫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肯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行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
36、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相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视察和思索问题的正确方法) 5.探讨: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需依据状况的改变去处理事情,状况变了处理的方法也要跟着改变。) (四)朗读全文。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缘木求鱼”的含义,培育视察和思索问题的实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缘木求鱼”的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
37、理解。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相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彐”其次笔不出头。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索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当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
38、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索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相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缘由,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驾驭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求剑人和去楚国的人的想法与做法错在哪里。 三、教学打算: 1.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9、,激发阅读爱好 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缘木求鱼的故事,相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改变的寻剑人。今日,我们再去相识一个自作聪慧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觉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圈诞生字新词,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 (1)认读生字词语。留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
40、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精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请同学们齐读最终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挚友)挚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探讨沟通坐车人和他的挚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告: 挚友()说:“楚国在南边,
41、你怎么往北走啊?”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挚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挚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说: 1挚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情愿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 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自评互评) (2)理解其次、三次劝告,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挚友:惊奇、焦急、耐性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 (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留意读出括号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