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教学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课教学设计第1篇:数学课教学设计 课程简介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研究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设计。设计者从数学概念的定义、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列举了大量的教学实例说明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剖析与辨析、概念的应用与巩固等环节的注意事项,特别提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课堂的设计,要力求使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即弄清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以及如何用的问题。 【学习要求】 1经验反思:结合你的教学经验
2、,总结出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自己做的好的地方、有 问题的地方以及目前还存在困惑的地方。 2行为跟进:在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概念教学的认识,设计一个概念教 学的课例。 3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课例,大家提出改进意见后进一步完善。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 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
3、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
4、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
5、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并强调 数平方根的定义:即 ,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时,我们把 叫做 的平方根,其中正值又叫做 的算术平方根。接下来就是根据定义求一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题组训练。表面上看,教师似乎让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但实质上,教师的设计只是形式化的,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平方根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没有使学生
6、真正弄清楚为什么 叫做 的平方根,所以可以想到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概念,在此基础上照猫画虎式进行解题练习,这种做法一定会造成学生后期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混淆。 案例 2:关于“同类项”的教学: 教师往往采用如下引入: 下面各式有何共同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 1) ; ( 2) ,而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 这样的教学只是揭示了“同类项是什么”,而没有揭示“为什么提出同类项的概念,为什么教学中这样定义同类项概念”。这里涉及到科学分类的问题,分类是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逻辑方法,通常是根据所研究的具体问题,选取恰当的标准,然后根据对象的属性,把他们不重不漏地划为若干类别,再分别加以研究,从某
7、种程度上说,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按照某种需要进行分类的产物,仅仅以事实为基础形成的概念难以迁移。 案例 3:“矩形”概念的教学: 首先采用合作学习:用 6根火柴棒首尾顺次相接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议一议:(1)能摆成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 (2)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有没有面积最大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 生 1:我们这组认为,可以摆成无数个平行四边形,他们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师:这些特点都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邻边有什么特点吗? 生 1: (犹豫 )邻边不相等,其比值始终是 2: 1. 生 2:有一个面积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即长方形,因为
8、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如果摆成长方形,高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相等,这样面积才是最大的。(众生疑惑) 师:你能说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特点吗? 生 2:每个角都是直角。 师:实际上,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我们把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就叫做矩形。 生 (哗然):这不是小学的长方形吗? 教师在学生的疑惑声中,画出图形,板书课题及矩形定义。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创设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平行四边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引入矩形的定义,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很多学生对“当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时,面积最大”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实质上这个问题是平行四边
9、形面积与垂线段性质两方面知识的综合,它与矩形的定义没有多大关系; 2.矩形的边没有特殊性,但教师却要求学生说出邻边之比 2: 1,这无意中强调矩形邻边的不等性,使得在生成矩形概念时,学生错误的认为,矩形就是长方形; 3.这样的问题设计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矩形是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特殊化”的概念。 教材把“矩形”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之后,就是因为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完全可以用概念同化的方法进行矩形概念的教学,这与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将要学习的菱形、正方形在研究思路、方法上一脉相承,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类比思维的能力。尽管新课程倡导动手操作、自
10、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更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制订教学策略,应该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的领悟为标准。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类似于以上的概念教学并不是少数,我们将目前部分教师的概念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归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举例让学生反复练习; (二)认为概念教学 = 解题教学,所以通过大容量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概念; (三)创设情境,但情境的选择并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只是为了设计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让人感到前后不够协调; (四)注意到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但在概念的分析过程中,缺乏
11、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总感觉每个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没有形成系统。 这些模式的教学,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吃夹生饭,对问题的解决,依靠简单的机械模仿,所有的训练都游离在知识的表层甚至知识之外。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成为并不优秀的“做题机器”,数学双基也无法落实。鉴于此,反思我们的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到底什么样的概念教学模式可以称之为好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能重视基本概念蕴含的智力开发价值,注意充分挖掘基本概念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概念教学都是有效的、好
12、的教学。 三、初中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一些想法 从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打开,以若干典型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其共同的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概念。数学概念要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概念教学则强调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由于数学能力是以数学概括为基础的能力,因此重视数学概括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基本的重要性。 概念的课堂教学大致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生成、概念的剖析及辨析、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应用举例、概念的巩固练习。下面结合实例就其中关键环节谈谈在设计时的
13、注意事项。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课教学的起始步骤,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传统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这显然不利于新课程背景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标准中提出“ 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 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通过概念引入过程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明确:“概念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4、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 我认为在概念课的引入上,要树立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观念,如果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对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产生需求,并主动发现新概念是最佳途径。这样学生们在运用概念时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对于情境的设计,要结合概念的特点恰当地选取,特点不同,引入形式也就会存在差异:我们提倡借助生动、丰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这样往往比较具体、形象,学生容易理解
15、,也比较容易从中提炼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比如数与代数中的同类项、分式等,空间与图形中的角、平行线、三角形等;但并非所有的数学概念都适宜用这种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平方根,我认为从数学内部的运算关系角度入手,更容易理解(后面会具体分析)。下面介绍概念引入的三种想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实物、模型、图示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平面几何平行线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单线练习本中的一组平行线,分析这组线的位置特点,再利用相交线作对比,然后概括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圆的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
16、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栓一支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2.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讲线线垂直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再模拟出线线垂直的模型,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概括出线线垂直的定义,并画出直观图,即沿着实例、模型、图形直至想像的顺序抽象成正确的概念,再比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列方程,然后观察这些具体方程的共同点,从具体到抽象归纳概括出
17、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案例 4 :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教师展示熟悉的生活实例,确立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认知对象,由学生熟悉的铺地用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地砖铺地时的图案入手。 篇2:趣味数学课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 科 目:数学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将课堂的知识点运用到趣味问题中 教学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些中世纪数学难题以及一些后来的解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笔 学具准备:笔,笔记本,尺规 教学过程: 等于100 只要把算术符号放在数字之间的适当位置,就能使下列的算式成立: 1 2 3 4 5 6 7 8 9=100 四胞胎 请说明,如何将图中的形状分
18、成完全相同的4个部分 请把图形x与y各分成完全相同的两半 硬币游戏 如图1所示,将6个硬币排成十字形。试着移动一个硬币,使得纵横两列上各有4个硬币。 比利的如意算盘 当比利听到他最喜欢的巧克力scrunch生产厂决定举办回馈大赠送时,心中非常高兴。这家厂宣布只要在赠奖活动期间内集满八个scrunch巧克力的外包装,就可以在经销处免费兑换一块巧克力。 于是比利就到学校四处向同学搜集,终于在赠奖截止前搜集到71个外包装。 请问比利总共可以换到多少块免费的巧克力 消失的直线 在一张纸上仔细画出12条直线,每条线长3cm,间距2cm,如图1 所示。 然后将第一条线顶端和最后一条线末端连成直线,沿此线将
19、这张纸裁成两张。 现在沿着切开的边缘,如图2所示移动这两张纸,使直线重合。 现在纸上有几条直线?你如何解释其中的矛盾? 火柴棒正方形 从如图排列的15根火柴棒中移去3根,使得只留下3个正方形从如图的15根火柴棒中移去2根,使之成为3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大小不必相同 ) 渡河问题 这是个老掉牙的谜题故事是一个卖艺人到乡下旅行,带着一只狼、一只羊与一棵包心菜走到河边,发现只有一只小船,每次只能随身带一只狼,或一只羊,或一棵包心菜渡河 可是他不敢让狼与羊单独在一起,或是让羊与包心菜单独在起,因为狼会吃掉羊,羊会吃掉包心菜经过一番思考,他想出办法,用小船把自己以及所有的财产都安全运到对岸他是如何做到的?
20、 聪明的牛奶商 一位牛奶商只有容量为5升与3升的两个瓶子,可供他从牛奶罐中量取客户所需的牛奶 请问如何量出1升牛奶,而且不得浪费任何牛奶? 聪明的园丁 一位园丁想要充分利用他的植物有一天,当他在设计攻瑰花床时,他发现可以种植7丛玫瑰,其中每3丛玫瑰排成一列,总共有6列请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园丁非常得意,想找出其他的组合方法后来他发现还可以种植10丛玫瑰,每4丛玫瑰排成一列,总共有5列 思考时间 (1)在3点12分时,时钟的长短针所夹的角度是多少? (2)在每一个小时中,时针与分针会在某一点重合,当时针与分针在7与8之间重合时,此时的精确时间是多少?篇3: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21、: 1.1 正数和负数(2) 授课人: 时间:2008.9.9 地点:多媒体教室 1.1 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的分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进行分类讨论的意识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分类 。 教学难点: 对分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与深化 问题1: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2221 +1,-3.8,?-6.2,?-4,0,-6,12,3.14 73
22、2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2.若下降5m记作-5m,那么上升8m记作 ,不升不降记作 。 学生回答后追问学生0是正数还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及0的特殊意义。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 1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 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8 112 ?52,3,?5.2(即5)?叫做正分数; 611 ?3 3)
23、?叫做负分数; 2,7,?3.5(即 ?4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 ? 整数 有理数 ? ? 分数 2.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认为有理数还可以怎样分类?请与同伴交流。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三、巩固练习: (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 (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四、阅读思考: 13 下列有理数-7,10.1,-,89,0,-0.67,1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 65 哪些是负数? 学生思考,然后找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或纠
24、正。 五、小结与作业: 1、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2、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25、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3,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篇4: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角 城关小学 杨改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
26、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
27、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学生观察图形,给所看到的图形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 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
28、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请学生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摸角并感知角. 3、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
29、点和边。 (四)、练一练(课件)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教师出示活动角)在游戏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一比 引导学生总结出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1、学生拿出自己的活动角玩一玩。明白角是有大有小的。 2、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在比较
30、角的大小时,能够就地取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 学生,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学生观察课件,看看生活中角有哪些应用。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积极的参与发言,积极的参与动手操作活
31、动,如动手剪角,叠角,搭角,拼角活动,无不显现出学生的参与热情。 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篇5: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思维 启迪智慧 五年级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第 1 课时 设计人: 朱鹏宇 执教人: 一、智慧准备: 教材分析 本节在内容安排上,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继而求出图形的的面积,使其感知由点的坐标发展为图形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图形面积问题的能力。“交流”中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图形
32、,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体会点的坐标的意义,强化了图形和坐标之间的联系。 (转载于:数学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为动手操作课,是在给定点的坐标描点的基础上,把图形引入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图形(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点,重点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由点的坐标找相对应的点,再由点依次连接得出图形,判断图形的性质及求出对应的面积。学生会在描点的基本作图上出错,面积也会随之出错,应多从坐标描点上训练作图的准确性。 转识成智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点并连线构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出示一些点的坐
33、标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从实际画图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描点能力,准确判断图形的种类后再运用公式求面积就较为简单。在交流时多安排一些有趣的图形,让学生自主观察图形顶点的坐标并描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变式训练的题目设计上采用不规则图形进行类比,让学生自主发现求面积的不同解法,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智慧导航 三、转识成智 (一)温故、导新 师:出示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何描点? 2、学过哪些基本的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 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互相核对。 师:规范公式书写(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复习坐标和图形,初步奠定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二) 智
34、慧导学 1、自主探究 师:出示例题:描点、连线、求面积。 例1:(1)a(-1,-2),b(4,-2),c(4,3),d(-1,3) (2)a(-2,-3),b(2,-3),c(2,3),d(-2,3) (3)a(5,1),b(2,1),c(2,-3) 生:独立完成。 师:找两生板演,巡视纠正。 生:交流讨论,组内互纠互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作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合作。 2、合作交流 生:阅读教材第6页“交流”部分。 师: 1、星形是由哪些点按顺序用线段连成的?说出这些点的坐标。 2、如何向一个不看图的同学描述这个星形图? 生:小组探究,说出点的坐标。让个别学生描述图形,集体纠正
35、。 师:点拨指导,总结点的坐标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好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表示。 (三)智慧质疑 师:出示变式例题: 例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3,-1),b(1,3),c(2,-3),求abc的面积。 生:独立完成。 师:要求用多种方法解题,引导学生采用割补法。 生:组内讨论交流,总结方法。 师:点拨“割”与“补”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与例1中图形的对比,使学生直观上去观察与规则图形的区别,主动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第2篇: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件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件教学设计 制作意图和教育价值:让幼儿
36、区分长、短并复习1到10的数概念。 制作材料:水彩笔底、万通板、吸管、红色贴纸。 制作与设置:将红色贴纸缠在吸管上,将水彩笔剪成10排,再将水彩笔底粘在万通板上,在水彩笔上画上不同的长、短黑线,再将红色贴纸缠好的吸管,剪成与黑色线长、短吻合的长度。 应用年龄和地点:适合3-6岁的幼儿进行操作 地点:放在数学活动区、益智区。 操作方法 1、区分长短较弱的幼儿,可以随意放,只要能与黑线相吻合即可。 2、区分长短较强的幼儿,可以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1、复习上和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各种小动物若干。 3、教具:大树。 4、录音机
37、,磁带。 一、导入 播放音乐山上山下,幼儿演唱。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讲述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重复动作数次,请幼儿移动树熊并告诉老师树熊的位置。 3、教师出示教具,通过粘贴小动物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上”和“下”。 4、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放置高低不同的小动物,巩固“上”和“下”的位置关系。 三、结束 播放音乐,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在欢快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多利用户外体育游戏时间复习和练习“上”和“下”,并启发幼儿自己设计不同的游戏玩法。 1、认识3和3的数量。 2、培养手眼协调的能力。 3、增强数数的能力。 1、数字卡“3”。 2、叶子。 3
38、、不同颜色的棉线。 一、出示数字卡“3”,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 “3”字像什么? 二、结合情境,幼儿认读字卡 1、把一片叶子贴在白板上,请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片叶子。再请一位幼儿在白板上多贴一片叶子,并请其他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片叶子。接着请另一位幼儿把一片叶子贴在白板上,老师与幼儿一起数一数白板上共有多少片叶子,并出示数字卡“3”,请幼儿认读。 2、出示打了一个小孔的叶子。给每位幼儿发不同颜色的棉绳,请幼儿把叶子分成三片一组,穿在棉绳上。问小朋友每一串上有几片叶子? 三、躲起来的“3” 请幼儿从玩具架上挑选3件相同的玩具,拿回来向大家展示。 四、总结分享 教师与幼儿一起数一数每条棉绳上叶子的数量。
39、一、彩色鱼 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彩色纸、纽扣、剪刀、针线。 制作方法: 1用布料剪出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鱼若干条。 2用彩色纸装饰鱼的身体,并在鱼的眼睛部位剪出一个扣眼。 3用针线将纽扣缝制在鱼的尾部,根据意愿将许多鱼连扣在一起。 l扣纽扣。锻炼手部小肌肉群,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排序。根据颜色、大小有规律地排序,提高排序能力。 3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幼儿可以边扣纽扣边说:“l添上1就是2,2添上1就是3”,或者边解纽扣边说:“10去掉1就是9,9去掉1就是8”,依次类推。 二、花头饰 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硬纸板、强力胶、剪刀、订书机、松紧带、纽扣、针线。 制作方法: 1将硬纸板和布
40、料剪成长条形,用强力胶将布料粘贴在硬纸板的外层做成头饰圈。 2剪一条长度为4厘米的松紧带,用订书机将其分别固定在头饰圈的头尾两端。 3按适当的间距将纽扣缝制在头饰圈上。 4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花的形状,用强力胶将面布花贴在纸花外层,并在花蕊处剪出一个扣眼。 玩法: 1扣纽扣。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2表演故事。可以自由选择花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如三只蝴蝶,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表演。 、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 、在此基础上对半圆形和椭圆形有初步的了解。 、愿意与同伴分享食品,体验共同品尝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形片片各 一、插有标记图的盘子四个
41、、各种图形食品等幼儿已有生活中图形物品的知识 、认识图形宝宝,谈谈说说我知道的各种图形的物体。 “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 “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 、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图形宝宝除了喜欢藏在xx地方,还喜欢藏在哪里?” 出示一个桔子 提问:“桔子里藏有哪些图形宝宝呢?” “还有哪些食品里藏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去看看” 、给图形食品找家 出示贴有标记的盘子 请小朋友看着标记帮图形食品来分分家,并说说你把什么食品放在什么标记的家里了。 共同检查幼儿分类情况,并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分享食品,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你最喜
42、欢吃什么食品? 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它?食品的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食品。 第3篇:数学课教学反思 浅谈教学反思 XXX 作为老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反
43、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反思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