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岗位职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岗位职责.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岗位职责第1篇: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项奖励,按国家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合理、奖励得当; 二奖励及时、注重实效; 三奖励与惩戒相结合; 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二坚持惩处与奖励相结合; 三坚持惩处公平得当; 四坚持惩处及时公开。 第五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
2、事部门综合管理行政惩戒工作。 第二章奖励 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 三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五在移民、扶贫、再就业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六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八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九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十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 (十一)同违法
3、、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十二)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三)有其他功绩的。 第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5种。 第九条奖励的基本标准: 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在本单位表现突出的,应当给予记三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在全市或者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或者有其他显著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一等功; 对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授予荣誉称号。 第十条市政府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各种奖励种类。其中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只能由市政府批准。授予荣誉称号的名称统一规范为“先进工作者”,也可在其称号前冠以系统名称。特殊情况下需要
4、授予荣誉称号的,须经市人事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市人事局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记二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其中记二等功,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批准。 第十二条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本办法规定的记三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三条区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给予嘉奖,并分别报市、区人事局备案。 第十四条需要上报国务院或国务院工作部门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由人事局审核或人事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后按要求上报。 第十五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严格评选条件和报批程序,控制表彰周期和数量。 第十六条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
5、作人员,颁发奖章或奖励证书。奖章、奖励证书按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式样,由人事局统一监制。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金数额由财政局、人事局共同商定。 第三章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7种。 专业技术人员不适合受降职处分。 事业单位工人不适合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法纪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违纪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免予行政处分; 二违纪情节较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后果的,给予记
6、大过以下处分; 三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给予降职以上处分; 四对触犯刑律,被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受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章奖励的撤销和行政处分的解除 第二十条获奖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获得的奖励: 一伪造事迹,骗取奖励表彰的; 二申报奖励表彰时隐瞒错误或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 三获得荣誉称号后,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第二十一条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请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其奖励。 第二十二条奖励撤销后,审批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并追回已享受的
7、经济待遇。 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改正错误的,按下列期限由原批准处分的机关(原批准处分的机关撤销或合并的,由承继其职能的机关或上级机关)予以解除: 一警告处分满半年; 二记过、记大过处分满1年; 三降职、撤职处分满2年; 四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满后满3年。 改正错误,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没有再犯与受到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同一性质的错误,也没有其他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 第二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行政处分期限的一半。对于在处分期限内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
8、处分的期限,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超过1年。延长解除处分期限后,还未改正错误或重新犯有此类错误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特殊贡献,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 第二十五条解除处分的程序为: 一由本人提出申请; 二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 三原批准机关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有关单位应在每年1月将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应在每年1月将本地区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重庆市人事局。 第二十七条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工作参照本办法执
9、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资金,二是采购业务。资金使用的随意性,采购业务中的弄虚作假,吃“回扣”等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由于国有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
10、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部审计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产权不明晰,公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好的根本原因,由于其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导致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2.没有形成法律制约的大环境,单位也没形成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局面,致使一些人利用职权,挪用公款。例如原湖北省驻港司总经理金鉴培就先后挪用公款1.34亿港元到澳门44次进行豪赌,重庆万州移民局出纳员王素梅先后37次挪用三峡移民款136万元狂赌。这种情形的出现,说明单位长期甚至是从未认真作过账款的核对,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着很
11、大的漏洞。3.人员素质低,这是内控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 二、有效内部控制应达到的标准及必须解决的难点 (一)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达到的标准 (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四个难点 1.如何把握授权的度。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是授权不
12、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 2.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关键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就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任重道远。 4.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
13、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三、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对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会计部门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
14、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它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2.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
15、系统中,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甚至消失了,原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因此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有效控制舞弊、犯罪 1.完善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2.完善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3.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这里的档案主要是指输出的各 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它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档案
16、管理制度来实现,包括:(1)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2)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3)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4.做好电算化人才培养工作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使之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的
17、状况等还没有完全改变;财务账目不实、采购和销售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跑冒滴漏”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对此,企业应积极探索,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法第一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的交全稳定。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规范基木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也相应地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下作的固有特性,有的单位虽有内控制度却执行不严,有的单位连起
18、码的内控制度都没有制定,更谈不上实行有效的内控措施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则务支出失控,会计信急失真等诸多弊端。? 1.1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有偏差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大;单位领导不重视内控管理,有关人员不执行相关制度,导致执行效果差;有关部门在检查时只检查制度的制定情况,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走过场,内部控制降格为“放在抽屉里,挂在墙上”的纸介质。由此造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减不及时调整相关账目,库存现金严重超限额及超范围支付,随意核销债权债务,接受票据不合规、财务公开不明细等。? 1.2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 许多单位在形式上建
19、立岗位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责重复,管理层次混乱,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等现象屡见不鲜。? 1.3会计信急失真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或者为了谋取小集体利益,往往采取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偷逃应缴国家税费等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甚至采取欺上瞒下的做法,向主管部门或外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应有保证、同时由于会计人员随意进行会计处理,不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随心所欲地进行错误的会计核算,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会计指标的可比性极差、? 1.4会计核算不规范 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内容笼统,
20、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过于随意;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 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也未反映到业务台账中的现象。? 1.5内部审计没有发挥自身作用 2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原始凭证是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载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合法证明,是明确各级经济责任而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在事业单位现实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问题并不少见:一是白条
21、白纸或其他非法凭证;二是虚假无效发票;三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全手续不完整甚至出现无日期、无经济业务内容、无经办人的发票。因此要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就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要从制度上和管理体系上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明确的各级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普核责任制,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楷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单位规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二是要明确责任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符合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责令稽核
22、人员负责协助追查原始凭证问题原因。? 2.2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配,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2.3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2.4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预算编制,也包括预算的执行、监控以及事后对预算的考评,并且在这个
23、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 多年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更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预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部门预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渐到位。单位的总体目标要靠各项计划去完成,各项计划中预算又是重中之重;单位的经营活动要在收入的预算中得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要在支出的预算中得到落实。 2.5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实施
24、内部审计又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 给单位领导,以便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猜你喜欢: 第2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 经济犯罪的共同特点是( )。罪犯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甚至根本没有 根据柯勒会计辞典,能够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是指( )。内部牵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和实施的原则不包括( )。具体性原则 根据支出内部管理制度,下列行为可以不分离的是( )。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 深交所内部
25、控制体系的主旨就在于( )。事事处处体现制衡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的是( )。信息沟通 深交所内部控制体系的主旨就在于( )。事事处处体现制衡 深交委“双会制”的公务处理程序是指( )。 由例行的处务会提出问题,分管领导按权限审批,重大事项提交委主任办公会,实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根据支出内部管理制度,下列行为可以不分离的是( )。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特点的是( )。惩处 下列各项中,不需要分离的职务是( )。登记总账和银行日记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和实施的原则不包括( )。具体性原则 某学校针对预算控制,成立了由校财经领导小组、计财处
26、、二级学院(部门)构成的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位一体的预算组织机构,该项机构设置体现了(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内部风险的是( )。战略风险 根据支出内部管理制度,下列行为可以不分离的是( )。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是( )。单位采购业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总则没有规范( )。实施时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共八章五十六条,不包括( )。分则 微利经济时代需要内部控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利经济时代特征的是( )。供小于求 在COSO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起到支柱作用的是( )。信息沟通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27、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是( )。授权审批业务控制 下列关于深交委内部控制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对于专业性强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论证与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体现了决策执行相分离的制约机制 下列各项中关于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符合规定的是( )。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 下列各项流程处理存在控制缺陷的是( )。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挂账等手段进行利润虚增。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至少( )。 每年进行一次 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贷款审批
28、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不包括( )。未按独立公正原则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经济活动等方面均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错误 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判决。( )错误 规范第六章“附则”允许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在财政部制定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以满足行业管理的特定需求。( )错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能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进而遏制腐败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 )正确 根据行政事业
29、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出纳人员不得获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正确 内部牵制的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正确 规范第六章“附则”允许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在财政部制定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以满足行业管理的特定需求。( )错误 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判决。( )错误 深交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形,积极主动地实施内部控制,最终建立起“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
30、部控制体系。( )正确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 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一个完美的、不存在缺陷的内部控制体系。( )错误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出纳人员不得获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防治财务舞弊和遏制经济犯罪。( )错误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
31、行)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正确 深交委的三个手册体现了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错误 单位应由财务负责人保管收付款所需的全部印章。( )错误 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实施的,为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错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能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进而遏制腐败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 )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防治财务舞弊和遏制经济犯罪。( )错误 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行政事业单
32、位加强内部控制是一种必然。( )正确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会计主任担任组长。( )错误 根据深交委成功的内控案例得知,信息技术手段在内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确 规范第六章“附则”允许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在财政部制定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以满足行业管理的特定需求。( )错误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严禁外部人员参与。( )错误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 )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
33、构、职责范围、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经济活动等方面均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错误 第3篇: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领导不重视、内控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等。本文认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在遵循合法性、成本与效益、全面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 在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单位
34、改善治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衡量一个单位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而忽视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一般归国家所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防范组织机构中的内部人员舞弊问题,则势必会对国有资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无论是在设置的系统性方面还是在执行的力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政府机关和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强有力的
35、监控体系。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控制制度才能监督和约束事业单位会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制止和发现事业单位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最有力的管理工具。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 单位领导内控意识薄弱在主观上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仅是在企业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一些单位领导甚至不知道内部控制制度为何物。事业单位也很难形成类似于企业的多方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不少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上还
36、是采取领导“一句话”的管理体制,对主管领导的管理权限缺乏必要的限制和监督,一旦主管领导的工作思路、作风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单位出现问题。还有些事业单位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因而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使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作用。 (二)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缺乏该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
37、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熟悉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再加上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都没有被提到重要位置,内容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够强,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不能正确的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
38、,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物资的领用、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导致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削弱;五是忽视风险控制,在采购、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回扣。由于程序不规范,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给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条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并参照以上5项原则,我认为国事业单位在完善自
39、身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合法,我国的会计法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岗位分工都有严格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此规定规范单位的财务工作,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时,还要全面考虑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特定要求以及行业规范。 (二)成本效益原则。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或舞弊的发生,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组织设立岗位分工制度,可能会增加单位的用工成本,另外内部控制制度也很可能使管理复杂化,从而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40、其成本不能超过错误或舞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对单位来说将是得不偿失。 (三)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使内部控制制度覆盖从单位负责人到具体经办人员的所有从业人员,并贯穿从管理决策到决策执行、反馈、监督的各个业务流程。全面性原则从空间上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要避免“木桶”效应,不能留下内控的死角,从而使单位的每一项业务的运行都处在制度的规范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众多,为解决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近几年我国正逐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也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年。完善事业单位内
41、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熟悉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首先,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认真贯
42、彻执行新会计法有关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对于预算治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治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
43、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四)强化监督控制发挥审计部门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强化内部控制的一项具体措施,通过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进步治理水平,实现对财力、物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经济组织的预期运作效率。审计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治理部门,应加强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疏漏或新生事项,要结合单位特点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强化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保证单位的业务活动能够按照组织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通过内部
44、控制的审计、监督,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可以更加符合制度设立的初衷。建设内部控制审计严格奖惩机制,对不按要求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从而增加内控对从业人员的约束力;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及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促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对已经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和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结合发现情况及时调整审计内容及重点在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各项收入的真实完整性,各项支出的合
45、规、合法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资产的核算管理情况等审计的同时,还应扩大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监督未涉及和不能到位的部分: 1、行政性收费的合规合法性。对涉及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收费票据的领、用、管等环节入手,认真查阅文件、收费许可证、使用中的票据和票据存根等有关资料,审查行政性收费的依据、主体、收费标准是否合法合规,收费收缴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2、收入的完整性。主要审查收入来源是否全部入账,有无将收入不及时报账、漏报、少报或不报账,形成单位“小金库”;延伸审计判断是否存在转移收入的问题。 3、支出的真实合理性。要通过对被审单位上下年度之间经费支出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
46、向对比,分析行政事业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同时联系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分析判断其支出的真实性。 4、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应检查社会关注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项目安排、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跟踪审计,看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现象。 5、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要针对资产账实分开核算管理的薄弱环节,重点审查资产的保管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购入、验收、领用各环节是否有恰当的记录,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清查,账账、账实是否相符等。 6、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是否严密有效,会计监督工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定标准核定收支等审计内容。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紧迫性,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就必须强化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事业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相信通过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完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