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德育与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德育与艺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英语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德育与艺术作品名文学类别作者国别编入教材PromisePoetryJessica SillsAmerica高中英语必修 1第1单元Love and FriendshipPoetryEmily llronleEngland高中英语必修 1第1单元Annus Hest Frient/NovelAnne FrankGermany而中英语必修 1第1单元Thoughts on (o/iseumPoetryLord ByronEngland高中英语必修 2第1单元Hund in HandPoetryGiorgio MoroderItaly而中英语必修 2笫2单元7 Squin
2、 vl PoemPoelryWilliam B. YealsIreland高中英语必修 2笫4单元The Ach entures of Tom Saw yerNovelMark TwainAmerica高中英语必修 3第3单元T/ir Adventurrs of Hu(klrb( 7/y FinnNovelMark TwainAmerica高中英语必修 3笫3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NovelMark TwainAmerica高中英语必修 3第3单元The Sun TravelsPoetrylh)berl Louis StevensonEngland高中英语必
3、修 3笫4单元And 必 Heur! SonisPoetryChief Dan GeorgeCanada高中英语必修 3笫5单元The Sun Truvr/sPoelryKoberl Jxniis SlrvensonEngland而中英语必修 3第4单元Home Thoughts. Ironi Al)ron(lPoelryRoherl BrowningEngland高中英语必修 5第2单元各类体裁的国内外优秀文学著作,既传承了时代背景的特征,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思 想内涵。学习探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文学作品中渗透着作者的思 想
4、,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三观的养成和形成理性思辨的能力。另外,文学艺术教育和德育 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通过积极向上的思考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感受,通过这些充满艺术性的表达手法能提高 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因此,对文学著作中的德育元素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有着实质 性意义。本文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外国文学类作品进行分类和筛选,列出清晰表格。主要分成两大局部对文化传 承与德育教育以及艺术价值进行探索,在分析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中,着重对照学生自身,总结出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一、人教版高中英语系列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本工程主要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
5、版的高中英语系列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材总共11册(5本必修,6本选 修),这套教材由刘道义主编,外国文学类作品共28篇(诗歌10篇,小说18篇),参见下表:本文选择了安妮日记百万英镑傲慢与偏见卖花女李尔王五部外国经典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经典作品中的教育意义。二、外国经典作品中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一)安妮日记中的友谊与人类梦魇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第1单元选取了由德国作家安妮弗兰克创作的安妮日记,小说于1947年出版。 以全篇日记的表达方式记录了“二战背景下,德籍犹太人弗兰克一家为了躲避纳粹分子而藏身密室的生活和情感记载。 教材中节选的两个片段,更多展现的是安妮对于战争和被追捕的惶恐不安
6、。作者在书中运用亲切易懂的文字,向世人展 现了法西斯的恐怖统治对一个少女的成长造成的浓重阴霾,披露了法西斯的罪行。安妮将她的日记本视作她的知心好友,亲切地称之为凯蒂。安妮将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和密室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都记载在里面。凯蒂变成了她的精神支柱,让她在那段惊惶的日子中依旧保持乐观和学习成长。比方,即使安妮身处在 黑暗的逆境中,也能够做到向阳生长,不放弃对外面世界的追寻和探索。这告诉学生们友谊能让我们拥有勇气和乐观, 并解救困境中的心灵。其次,安妮一家与其他家庭在密室中的生活并非全是愁苦的,相反,他们之间的友谊让他们找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战争的环境中保持了人性的光辉。在他们接受密室的第八
7、名成员时,因狭小的环境而产生矛盾、误 会和隔阂,最后通过协商与交流解决了问题,甚至还有了“秘密小屋生活公约”。可见,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抱怨, 也不是出言不逊,而是本着实质去解决问题,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这本著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教育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留意主人公心态的变化历程,了解他们解 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对照自身,总结出利于自身开展的学习之处。(二)百万英镑中的美德与人性丑陋马克吐温创作的中篇小说百万英镑的几个片段被选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3第3单元。教材中选取的第 一个场景是通过餐馆老板众人得知男主有着百万英镑支票后服务态度的巨大反差,挖苦了当时英国社会
8、的拜金主义,人 性的丑态展露无遗。第二个片段是通过亨利拒绝从富豪手中白拿一份工作,最终赢得与富豪女儿的爱情,肯定了亨利身 上朴实、内省的美德。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亨利身上开拓冒险的精神,朴实、内省、正直且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推崇信奉“白助者 天助之”的信念,都是马克吐温所想要赞颂的,也正好映射在亨利身上。如亨利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丢弃尊严捡起地上 的梨丁怀揣着那张百万英镑时,没有陷入狂喜,而是进入思想上的挣扎和自省,白天享受上流社会的恭维,晚上那么恐慌袭 上心头;在帮助黑斯廷的这件事上,他用智慧赚得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亨利身上一以贯之的诚信、聪明等美德,和在巨大财富面前依然能保持清醒并兑现了
9、富豪的承诺,最终改变了自 己的命运。这本文学著作能够让学生们懂得即使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也不能忘了对人性品格的修养和保持,对学生物质 观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三)傲慢与偏见与人际交往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10第5单元节选了由简奥斯丁创作的爱情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小说首版时间为 1813年。教材中选取了男主人公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第一次求婚遭拒的片段,非常完美地向读者展现了傲慢和偏见所带 来的后果。傲慢和偏见是人们性格中最常见的弱点。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很容易受自己的主观印象驱动,因而对别人产 生偏见,进而造成令人遗憾的后果。在片段中,从男主人公的语言中反映出当时身为英国贵族阶层身上白带的傲慢。不
10、仅是求婚,第一次见面时达西对伊丽莎白的评价就已经在伊丽莎白心里埋下了偏见的种子,例如:达西分开伊丽莎白姐 姐简和他的朋友彬格莱实那么是为了朋友着想,担忧发生在他妹妹身上的悲剧重来一遍;剥夺韦克翰神职并非是达西心狠, 而是因为韦翰好赌成性和放纵不羁的性格。达西身上的傲慢,和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使他受拒是必然的。傲慢给他带来 了一顿痛斥之后,他放下了傲慢,也成功化解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并与伊丽莎白走进了婚姻殿堂。这篇小说,抛去爱情婚姻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实际的意义。在人与人交往中,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能自觉 高人一等,也不必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假设傲慢待人必会受到偏见,对于双方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11、四)李尔王中的人格比照威廉莎士比亚所创的戏剧李尔王是“四大悲居之一,出版时间为1608年,被编人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10第 2单元,故事取材于一个古老传说。教材所选取的片段,展现了李尔王人格中的愚昧,李尔王的虚荣心和万人之上的心 态,使得他听信了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谄媚之言,对小女儿真诚的爱不但选择视而不见,还将她驱逐出境。专横跋扈.刚愎 白用的李尔王,虽然在大女儿、二女儿的赞美中如愿以偿,但孰不知这才是自己槿下的苦果。在发现白己最喜爱的小女 儿对自己才是真心实意之后,他却又不得不接受小女儿死去的事实。作品以此警示人们,在面对外界的夸奖之词时要保 留自己的判断,假设是任由虚荣心放肆,便会失去明辨是非
12、的能力。李尔王在最后实现了人格上的觉醒,展现出他人格中理智的一面,这个转变是随着他的身份地位一起发生的。他 沦落为乞丐,在暴风雨中体会到人性中的虚伪,并指责女儿们的忘恩负义,身处卑微的境地让他觉醒了身上理性的一面。 他开始痛恨享受荣华富贵却不问世间冷暖的人,指责世间一切伪善与罪恶。李尔王人格上的复杂性是使其成为悲剧人物的主要因素,令人痛恨又怜悯。戏剧展示了人格上存在着许多对立面, 傲慢与谦卑、无知和理智,等等,让学生看到了高傲、虚荣的人格会驱使我们向着阴暗面靠近,而最后等到现实对自我 惩罚才幡然醒悟,但一切为时已晚。这部悲剧告诉我们人格中固有双重性,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克制自己的阴暗面,用谦 虚的
13、心态去坚守自己内心中阳光的一面。(三)卖花女的独立人格1912年出版的卖花女是由萧伯纳所创的戏剧,改编白一个经典的希腊神话,被编人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8第 4单元。渴望实现自身改变的卖花女伊莉莎,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碰到语言学专家希金斯,并在他的帮助下成功实现了 从浑身沾满泥土、说话粗糙的姑娘到秀丽而极其整洁的少女的转变。可这些对于希金斯而言只是一场赌注,所幸的是伊 莉莎一直保持白身独立的人格,不沉陷于周围人爱慕和尊敬的追捧,舞会结束之后,她也知道这一切只是一场梦,也该 离开了。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心灵从这对矛盾中挣扎出来,才使自 己回到统一。环境的
14、相互冲突愈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大,而心灵仍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 厚和坚强。”伊莉莎真正的改变就在于选择离开的时候。她在受训的日子中虽然过着美梦般的生活,但她不愿像神话故事 中伽拉太亚那样落入皮格马利翁的玩物中,她想要的是一份受尊重的工作,渴望受到希金斯和匹克林的平等对待。所以 她走出了矛盾,实现了心灵上的飞跃,成功改变了自己。对于学生而言,不管学习上还是德育教育上,保持自身理性和 心灵上的独立才能认识自我和觉醒自我,成为独立的个体。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坚持自己的想法,奋力追求自己心中 的目标不动摇就能够实现自我的飞跃。三、艺术价值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15、义上即为针对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综合性价值,包括教育、道德、 认知等方面;狭义上指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鲁迅指出:“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 不可多得。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毫无讳饰。总之,白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鲁迅着重于描写方法,即为狭义上的艺术价值。本文就狭义上的艺术价值,将精选和浅析教材中三篇小说。(一)安妮日记中的纪实从写作方式上看,整篇以日记方式进行表达,日记体小说如今也被称为“虚构的日记”。然而,安妮日记里面发 生的事件和情感流露却是真实的。特莱沃费尔德指出:“日记被看作是一种定期写作的、私密的笔记。在这类笔记中, 作者记录着各
16、种内省的细节、自我评价,对当时事件的观察、概要和描述,里面有一些摘录的格言、妙语、引言。日记 使我们看到某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的特征。概括来讲,日记是阶段性的、自传的、坦白的。”通过这类文体特征所描述 的事物,能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以及相信,如纳粹迫害的背景下犹太人的生活、犹太民族对教育的热忱、纳粹分子的残暴 行为的证实从语言特色来看,平白直叙的语言使得读者读起来浅显易懂,理解上无过多的障碍,同时也正是这种接 近普通人的视角,才更易于引起共情。(二)百万英镑的幽默诙谐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历来以幽默与挖苦著称,小说中运用的手法以夸张和前后比照突出为主,并在讥讽的语言中 提高可读性和趣味性。故事以一个富
17、翁将一张兑现不了的百万英镑在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身上作赌的夸张情节为开 端,表现出当时英国社会中上流阶层对人性的冷漠;围绕餐馆老板、服饰店和酒店员工、上流社会等人,对于亨利身上那 张百万英镑的得失,从恭维巴结到尖酸刻薄的巨大态度落差,挖苦了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和在金钱面前人性的丑陋;最后, 亨利成功保持了自己的品行,完好无缺地将这张百万英镑还给富豪,赢得与女主人公的爱情,这种完美结局符合人们的 内心所向,也赞扬了亨利身上所代表的精神。马克吐温笔下恰到好处和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完美地将幽默与诙谐的风格 结合,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对于小说情节的情感认知,并促进欣赏能力的提升。(三)李尔王的
18、象征与比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谈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借引起怜 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也正是这种令人遗憾的情感才易于引人深思。莎士比亚的这一悲剧,采用浪漫主义与 现实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特性。首先,李尔王利用两条故事线索来展现情节,主线为李尔王 的家庭悲剧,辅线为葛罗斯特的家庭悲剧。这样的双线情节表现手法,通过比照两个家庭间的异同,使得故事人物更加 饱满和立体。其次,李尔王戏剧中运用自然场景意象来暗含人物的性格开展,例如李尔王沦落在雷雨交加的荒原地 区。西方文学中,荒原是蛮荒之地,代表了原始的纯粹,也就是暗示着李尔王渴望与人性
19、至纯的小女儿一起,也正是开 阔无边的环境才得以让李尔王进行内心的思考。雷电那么代表了李尔王此时内心的醒悟,暴雨能够冲刷内心的污垢和净化 心灵,从而暗示李尔王即将完成自己的救赎。最后,莎士比亚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比照,极大地增强 了戏剧的生动性以及感染力。例如在教材中,李尔王虽然惨遭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冷眼相待,可从他驱逐诚恳的小女儿和 他手下士兵粗俗的表现来考虑,又算是咎由自取;大女儿和二女儿虽然冷漠无情、趋炎附势,可是她们却拥有着美貌和口 才。剧中人物身上都是优缺点共存,这样的刻画可以看得出莎士比亚洞悉人性,也使得角色有血有肉。四、结语引入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丰富教材的德育教育内容
20、,对于当代学生形成自我认识、提升人格修养、实现人文觉 醒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世界的文学名作卷帙浩繁,假设要一本本地细读、精读,并非易事。因此,本论文针对“德育教 材”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分析评价。以体裁为纲,以作品为目,具体到每一篇作品,又以其中的教材节选参考,故事 梗概和艺术欣赏层层展开,纵向讲述。唯愿中国的德育课文如高明的导游,引导当代学生在德育文学的花园中徜徉。既 有立德修身的志趣,又有驻足鉴赏的雅趣,这并非浅尝辄止,而是品少得多,是举一隅而窥全豹,读一章而品万端,是 开卷那么博览贤文,掩卷那么视野顿开。参考文献:1郑保玲,教育可以蕴含在生活的任一时安妮日记带给我的思考J.新校园(中
21、旬刊),2016 (2).2尚显成,论雨果长篇小说的冲突艺术美J.襄樊学院学报,2004, 25 (1).3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 Trevor Field, Form and Funebon in the Diarv NovelTheMacmillan Ltd. Press, 1989.5吴红云李尔王的悲剧特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 (31)6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l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网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选修6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选修8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选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