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相关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相关问题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相关问题研究【摘要】:p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承当公共管理和社会效劳职能的重要机构,国家审计署为履行监管责任,会定期对其进展政府审计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文件的公布与施行,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正式提上日程。不难发现,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完善的表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根底上,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目前还存在的缺乏之处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p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评价报告【中图分类号】F235.1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框架随着客观条件的持续变化,行政
2、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部门内那么需要不断地评价原有体系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新的循环中进展优化管理。将单位管理与内部控制严密结合,确保内部控制目的的实现。本文参考了目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着重从报告主体、报告内容、工作流程、报告使用4个方面来构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施行框架。一报告主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主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成败。报告主体可分为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其中责任主体主要是单位负责人,也可以是获得受权的领导班子,对本单位建立健全和有效施行内部控制承当最终责任。局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部门的一把手可作为评价工作小组
3、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将内审职能赋予财务处或者其他部门的单位,其工作组长可以优先考虑财务负责人,同时各个职能处与二级单位等负责人可以作为组成成员,进而使得内部评价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独立,内部控制的设计部门与评价人员应适当别离。内控评价的监视工作主要由审计和纪检监察两个部门完成。二报告内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假如从使用对象的角度进展分类,可分为对内与对外两个类型。其中对外报告一般是每年一次,作为决算报告的一局部报送到财政部门,整个报告汇总了本级单位和下级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工作的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其内容和格式必须严格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以下简称管
4、理制度,充分表达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的改良方案,同时承受社会各界的监视。对内报告主要是为了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评价内容可以更加丰富,格式类型也可根据管理层的需要进展改变,报告的时间可以是定期也可以不定期抽查。三报告流程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其施行的几个主要步骤为:工作方案的设计、组建适当的工作小组、对现场进展测试、对评价结果进展汇总、编写评价报告,最后需要对评价结果进展跟踪反应。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几个步骤环环相扣、互相衔接、互相作用,构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根本工作流程。四报告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预算截止日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向财政部门报送其内部控制自我评
5、价报告。另外,这一自我评价报告还应该作为单位重要资料来进展保管。由于管理制度中对内控报告进展了强迫性披露的规定,这对单位领导班子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的是:需要对自己的意识进展及时的转变,只有意识正确转变之后才可以保证管理程度得到提升,同时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才能。带来的机遇是: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缺乏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对单位内部的再次控制,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现了对其有效监视。最后,自我评价报告的使用者不仅限于财政部门和单位自身,还可能涉及到监管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二、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一评价
6、形式的导向变化引发的问题在外部评价时,采用的评价形式是目的导向,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目的的实现程度。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确保单位运营与效劳符合法律规定;第二是保证资产具有足够的完好性和平安性;第三是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第四是保证管理效劳效率到达一定水准;最后是和开展战略协调一致。但是政府审计时目的导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外部监管者的需求,即财政预算是否合规执行、财政资金是否得到有效使用。这种目的导向的评价形式不利于单位内部发挥自身管理功能,也无法有效地实现单位管理效劳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单位开展战略。本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控制评价采用的是以行政
7、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包含的各个要素为导向的评价形式,使得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对执行效果的跟踪都有据可依。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六大业务进展流程梳理,同时大量归纳整理不同职能部门反应回来的建议,针对潜在的风险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些潜在的风险对单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所以尽可能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进展分析p 。大量理论说明,假设在识别内部控制风险的时候存在困难,那幺后续的方案将没有参考价值可言,也就是说,内部控制也将变得形式化。因此,评价导向的变化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凸显。二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变更带来的障碍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国家审计机关对各个相关单位履行监管职能的时候首先
8、必须保证对该单位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对其内部控制建立与施行的有效性进展大量测试,找出其存在的缺乏之处,同时提出相应的审计处理措施,实时地跟踪其整改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在管理制度发布之前,政府审计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随着标准与管理制度的公布与施行,意味着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开场由外向内进展转换。直至20_年,行政事业单位还尚未形成标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因此仅仅依靠巡视、政府审计等对单位自身的外部评价是远远不可以满足单位本身提升管理程度的需求,以及上级对下级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理解。其次,外部监管机构往往对单位内部的情况没有理解详尽,评价结果可能不够全面和细致,假如奖惩措施不严格执行,那幺被评价单位对问题的整改也将不够积极和主动,通过查阅近几年的审计结果公告可以发现,政府审计发现的问题经常反复出现,例如“小金库”、财政收支未能一条线等问题。最后,本文借鉴的控制自我评价法,因为组织性质不同,所以国内外的对此评价方法主要是在企业当中进展理论,在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时候需要建立在标准的根底之上,结合自身管理需求充分调动单位内部成员参与到其中,同时最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将评价结果反映出现,鉴于此,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应用控制自我评价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