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朱有勇同志,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老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几十年如一日,用崇高信仰、渊博学识、辛勤汗水书写了立德树人和强农兴农的时代华章。一、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决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满怀深情,“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是他最朴素的追求。从异国他乡到彩云之南,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他渴望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用自己的付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二、向朱有勇同志
2、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人。他铭刻老师这一第一身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能把高校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也能把边疆的民族兄弟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他淡泊名利、育人育心,用自己的收入设立奖学金,帮扶和鼓励着一批又一批师生。三、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理论意识,他深化群众、深化基层、深化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幸福种在农民的心坎上。他年过六旬,却决然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用奋斗精神既扶智又扶
3、志,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镌刻在边疆民族致富路上。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我们要深化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阐述,学习朱有勇科技扶贫的先进事迹和忠诚担当的崇高精神,积极投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功作出应有奉献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声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当扶贫任务,带着村民开
4、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相貌。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获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络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化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出色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老师”等荣誉称号。这众多荣誉的背后,是他不忘初心,扎根基层,苦心钻研的深化表达。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后他曾说“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快乐。
5、”“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这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获得的一切荣誉。不忘初心,信念坚决,以祖国强大为一生奋斗目的。朱有勇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的科技工作,本该退休颐养天年的他却主动去找活干,而且干的还不是一般的活,啃的是扶贫的硬骨头,在条件艰辛的穷乡僻壤大山沟里一干就是五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名先进分子,就应站在高处,胸怀全局,以看到还有贫穷的群众自己也吃不下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祖国强大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的。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用科技改变家乡贫困。开展扶贫工作后,朱有勇经过全面调研,把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确定为
6、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打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面对诸多困难,朱有勇没有退缩,而是英勇的迎难而上,他认为“越是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在他身上,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不负桑梓,发挥余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他说他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他就是一名农家子弟,是党和人民把他培养成院士,树高千尺不忘根,他始终不忘这份恩情,始终关注着家乡人民的生活。新时代的
7、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决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决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开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辛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荣!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带着全
8、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获得了显著成就。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可以说每一名党员干部在脱贫工作面前都应责无旁贷,都要尽一份力,都要拿出勇气,拿出担当,为脱贫攻坚做出奉献。有这样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_年退休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澜沧县扶贫。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他把“家”安在田间地头,用5年时间身体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1500个村民,并让村子摆脱了贫穷。1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题为“农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变贫穷的报道,听了他的事迹,令人非常感动,值得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
9、员干部学习反思,并理论之、笃行之。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当扶贫任务,带着村民开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相貌。他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获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络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化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出色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老师
10、”等荣誉称号。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决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决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开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辛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荣!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在云南,有这样一位农业专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奉献三农事业,几十年如一日,遵守
1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用辛勤汗水育希望之苗、浇幸福之花,用渊博学识尽兴党之责、务为民之实。这位专家,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声誉校长朱有勇。群众说他是知百姓冷暖、解民生疾苦的贴心人,学生说他是彰学者风范、显师者情怀的传道者,同行说他是“顶天立地”、矢志创新的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我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农民在前,教授在后”。朱有勇出生在云南省红河州个旧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四,家乡独特的风土民情给这颗日后闪亮的学术明星打下了独特的烙印,历经时代
12、纷纭变化造就了他一以贯之的自称“农民教授”。从我们朱院士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独特品质和个性,做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霸气十足,不作出一番事业决不罢休,正因为这样,他坚守自己的领域,一头钻进自己的植病学,一干就是几十年,行程万里,走遍大半个云南省,深化田间地头,为了农业的开展,为了穷苦的中国农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的朱院士励精图治,辛勤耕耘,有人疑惑朱院士为何如此孜孜不倦,我想这首先得有坚决的信念,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兼农业人口大国,然而现实不容无视,中国的农业开展程度从大的范围来讲是不高的,一代一代的农民兄弟总是难逃脱贫穷的境地,作为农民的儿子吗,这样的现实一直是他心头的一块病。其
13、次是敢于打破勇攀科学顶峰的那份执着,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深化农业一线,就不能和中国的农民心连心,情系情,把农民的事情当自己的事业来干,如今朱院士的事迹已经传遍云岭的大街小巷,当年和朱院士一起激情燃烧过的知青们都成了当代中国的脊梁,教诲指引中国的青年一代。朱院士作为云南省本地首位晋升为中国工程院农业领域的第一位院士,鼓励了云南农大的所有人,振奋了5000万云南同胞,为云南农业乃至整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要像朱院士一样不平凡。得做到,不怕寂寞,潜心研究;不甘平庸,勇攀顶峰;不辞辛劳,敢于吃苦;不求名利,教书育人;不图享受,爱岗敬业。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在全国上下埋
14、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中央宣传部20_年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声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当扶贫任务,带着村民开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相貌。从事研究的30年来,朱有勇带着科研团队创始性地研究了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机理和推广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创立的“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和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理论”,经过国内外数千万亩的示范推广
15、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标志该成果的学术论文于20_0年在自然杂志全文发表。朱有勇寄语农大学子们,“人倦了,天远了,唯有山水相依,守候着那束透过红尘的梯田之光。”与土地相亲,与农民相亲,是农家儿子朱有勇的普通情怀,也是科学家朱有勇从未变过的人生坐标。因为热爱土地热爱农民,他才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回到云南搞科研;因为热爱土地热爱农民,他独辟蹊径找到了作物品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并在传统技术根底上进展创新,建立了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因为热爱土地热爱农民,他才30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该科研领域,将这项技术在农村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国11省市累计推广1.2亿余亩,使百万农民
16、从中受益。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正如草原上的火在一点一点地燃烧,一点一点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20_5年获得国家减少创造二等奖,获得云南省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不是凭借着创新精神,他怎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世界上所有美妙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坐,我想,可以从朱有勇身上得到启发。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我们要深化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阐述,学习朱有勇科技扶贫的
17、先进事迹和忠诚担当的崇高精神,积极投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功作出应有奉献。要有足够的才华才能撑起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程度超越了很多人。人生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看来,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的迈进,不断出新成果,持续研究农业,就是最快乐的事。下面WTT整理20_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0_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朱有勇四十年前有一位青年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开场了学农为农之路,四十年后有一位院士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带着老乡走上了富农惠农之路。他就是我国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声誉校长
18、、朱有勇教授。6月15日,朱院士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和新闻联播播出。一时之间,他的先进事迹从云岭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在云南农大师生中也引起强烈反响, 激发了农大学子献身农业、效劳三农的雄心壮志。1977年恢复高考后到云南农大植保专业学习,1982年获学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他创始性地从栽培角度探究了利用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控制病害的新途径,标志性研究结果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将生物多样性原理与植物病害防治理论相结合,拓展了植物病理学研究领域,对解决现代农业消费中作物病害流行及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做出了重要奉献。他几十年坚持信念、学
19、农爱农、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成为老乡们最喜欢的“农民教授”。20_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结为亲家 定点精准帮扶20_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场结对帮扶澜沧县。确定脱贫目的后,“把脉”产业开展就成了第一要务。接到任务后,朱有勇院士二话不说,带着团队迅速赶往澜沧开场调研。“那段时间,朱院士白天在田间观察记录,晚上召集大家讨论研究,目的就一个,找准当地最合适的种植工程。”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工程组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朱书生说,每天清晨,植被还挂着露珠,朱有勇和团队成员便拿着仪器下田了。经过对澜沧县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p 后,朱有
20、勇院士和大伙一致认为,这里具备开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可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团队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博士黄惠川说,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价位高,订单收买价可以到达每公斤3元,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于是,20_年10月,在蒿枝坝完成了冬季马铃薯百亩示范和冬早蔬菜50亩示范。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调研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本来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他们发现,松树的挥发物具有很好的驱虫防病作用,在澜沧开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
21、势,是“发财”的好路子。“到20_年,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约为40万亩,总产值达800亿元,假如能在澜沧顺利开展林下三七种植,对百姓脱贫致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朱书生说,通过屡次实地调研,他们还发现澜沧县的松林气候环境适宜三七生长,于是决定在竹塘乡海拔1500米至1900米的思茅松林下开展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建立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标准,辐射澜沧乃至整个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开展。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工程组经过屡次实地调研,决定在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和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和禽畜养殖等工程示范点建立。“要选择合格的脱毒马铃薯种薯”“拱棚可防霜
22、避雨避病,减少农药施用量80%”面对村民们的各种问题,朱有勇耐心解答着,还叮嘱团队人员去田间给农户示范操作。院士、专家们进村帮扶,从设置“科技小院”开场,手把手教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油菜、林下三七等的技术要领,一步步解决村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科学的指导、全程的效劳使贫穷闭塞的蒿枝坝及其周边村寨不再“孤立无援”。朱有勇告诉我们,自从20_年中国工程院开场定点结对帮扶澜沧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种植、养殖产业壮大了起来,日子逐渐好了起来。20_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科技注入 激发无限潜力“通过初步测产,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澜沧工程冬季马铃薯示范基地种植,最高亩产为4.7吨,
23、平均亩产3.3吨,一百克左右的商品薯率97%,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每亩增收9000多元。”从去年11月播种到今年4月收获,不到半年,朱有勇院士团队用亮眼的成绩单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一阵春风吹过,思茅松林沙沙作响,枯燥的松针轻轻飘落,覆盖在林下的三七苗床上,成为天然的保湿层,让三七避过了冬春干旱季节。走进澜沧县竹塘乡李召梁子的思茅松林里,开展三七种子直播和种苗移栽试验的地块,嫩绿的三七小苗齐刷刷冒出土层,眼下已长到10多厘米高,超过90%的出苗率,小苗长势喜人,这印证了朱有勇院士科技团队的调查结果:该试验点冬季3个月(12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气温13.7,平均湿度78.46%,非常适宜三七的出
24、苗和生长。“林下三七可以实现生态有机种植,预计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毛如志博士说。在云山村蒿枝坝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正忙着捡拾洋芋的拉祜族群众李扎谢脸上洋溢着喜悦,他快乐地说,这里采收洋芋的群众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他们从去年11月份开场就受雇在这里干活,每天60元的工钱,从松土、垫肥到种植、管理全程参与。他说:“我已经学会了技术,明年自己家也种。”据理解,各工程自去年9月份陆续开展以来已获得阶段性成果:种植4亩林下三七,出苗率达90%以上,达产后每亩可增收5万元至15万元;完成100亩冬季马铃薯,亩产3吨,产值达90万元,每户平均纯收入达2
25、672元;完成50亩冬季蔬菜种植工作,蔬菜长势良好,预计每亩增收9000元;为186户农户发放种猪2头、鸡苗10只,每户农户可创收4800元至6800元;完成15亩冬季鲜食葡萄种植,目前长势良好,预计20_年4月第一次产果。经过中国工程院开展的系列精准扶贫工作,澜沧县特别是竹塘乡的脱贫攻坚成效已逐步显现。思路更加明晰、举措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方兴未艾。朱有勇院士团队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的成果已一项项留在澜沧的大地上。20_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言传身教 典范鼓励校园也正是这样言传身
26、教,朱有勇院士成为了学生们的典范。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硕士毕业生叶辰回想起师从院士的三年求学光阴,感慨良多。他说,老师常说,做农业做学问,要把自己扎根于大地,把解决农民的消费问题放在首位,不能过于追求个人得失。这种执着认真刻苦朴素,深深感染了我,今后我要以老师为典范潜心耕耘不问收获,也想成为导师这样的人。全怡吉也是朱院士带的硕士毕业生。他表示,导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我们如何将科研当作兴趣进展研究、如何把理论开发成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创造价值及要常怀感恩之心这些使我终生受益。导师数十年如一日学农爱农、潜心研究的坚决信念和执着认真的态度深深鼓励着我,是我终身学习的典范。植保学院的大四毕业生赵
27、锴文看到各大媒体对院士的报道后,谈到朱院士挂在嘴边的“想农民所想”是我们云农人的重要品质。朱院士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大地,效劳农村,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单纯而深沉。朱院士最喜欢的“农民教授”称号是农民在前,教授在后,他就是这样的,先做农民,再做研究,一辈子效劳于这片土地,效劳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们要像他一样怀揣对土地的爱,学农为农。20_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20_年6月17日,在云南农业大学20_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盛军带着全体毕业生再次学习了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勉励学农爱农的农大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忘初心、根植土地,学习学长、师长朱有勇院士,一生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
28、获于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迹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根底信息工作学院的马月炎决心学习朱院士认真、诚恳、心系农民和永远心怀感恩之心的品质,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做一个勤奋敬业的有用之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缑敏琪一进校就听说农大有著名的两“zhu”-朱有勇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通过四年的学习,缑敏琪更加佩服这位“农民教授”,他在事业上获得骄人成绩,仍怀揣感恩之心扎根田间地头带着老百姓致富。他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向标,指引我们农大学子植根沃土,书写人生新篇。而我们作为云南农业大学的学子,我们不仅为母校有这样的“农民教授”而自豪,更要以他为典范,脚踏实地的学习,将来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帮助别人,造福社会。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