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 个一一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 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那么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 路。”这段话不能说明()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开展C.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2、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的是()A.隋文
2、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高宗3、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许多古诗千百年后依然脍炙人口。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 时期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4、他统治前期,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开展,唐 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材料表达的盛世局面的是()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5、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6、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那么 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
3、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7、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 “匈奴”指()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8、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假设众建诸侯而少其 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A.行推恩令 B.设刺史 C.推察举 D.行郡县9、“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状态?()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羌族10、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
4、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 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 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是()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11、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的最终目的是()A.解除天京之围B.推翻清朝统治C.消灭华尔统领的洋枪队D.建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12、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见,商周时期 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13、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以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
5、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5、以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在学习宋朝民族关系时,画的民族政权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主要是()A.科技兴旺A.科技兴旺B .贸易繁荣C.政权并立D.民族统一16、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以下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17、以下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洛阳白马寺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洛阳龙门石窟B.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佛教文化
6、的传播与开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18、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建立了张楚政权 打击了 秦朝黑暗统治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A.B.C.D.19、以下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禹建立了夏朝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20、南宋仅占据半壁河山,20、南宋仅占据半壁河山,却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辽夏向金称臣B.金灭辽 C.宋金达成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
7、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 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创造了他们独 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 “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A.墨子B.孟子C.孔子D.韩非23、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 薄赋的政策。以下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开展24、唐朝后期,一位去
8、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 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开展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25、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 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 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商鞅公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
9、,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开展。中国通史 材料二: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一一商鞅 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 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哇。一一维基百科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材料看,这项法令的实行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变 法在哪一方面的措施?(3)从材料三看,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这次改革与秦统
10、一有什么 联系?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如图1所示Si脩制大运河(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分别是哪里?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大运河的开通有何意义?材料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2)材料二的诗句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3)唐太宗经常以材料二中的这句话告诫自己,这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在他 的统治下,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材料四如图2、图3所示国2筌具困3支莫(4)图2和图3两位高僧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请任选一人简要谈谈他 们的事迹。3、阅读以
11、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 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这制度 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 入吾毂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到达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 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唐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是由 谁正式确立的?(3)材料三反
12、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 目的是么?(4)材料三中该制度的创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C2、A3、D4、D5、A6、C7、B8、A9、A10、B11、B12、B13、A14、C15、C16、C17、B18、A19、C20、C21、B22、A23、C24、D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由材料“商鞅公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 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国家成认土地私有
13、,允许自由 买卖。该法令的实行,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开展,导 致了封建制度确实立。(2)由材料“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一一商鞅方升统一了斗、 桶、权、衡、丈、尺”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是统一度量 衡。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和统一度量衡的措施,都反映的是商鞅 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3)由材料“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 公战,怯于私斗,乡大治。”可知: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开展,军 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开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 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内容: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
14、卖。作用:该法令的实行,破坏了 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开展,导致了封建制度确实立。(2)措施:统一度量衡。方面:经济方面。(3)成效:秦国的经济得到开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开展成为战国 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联系:商鞅变法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1)南至余杭,北达涿郡;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2)制度:科举制;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3)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局面:贞观之治。(4)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或:玄奘 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3、 (1)出身门第。(2)科举制;隋炀帝。(3)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巩固统治。(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 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 动了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