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18872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上第 一 单元 课题3、古诗两首 第 1 教时 总第 7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教学准备学情 分析【先学提纲】一、亲近诗人我查阅资料后,认为关于诗人的有价值的资料是: 二、解读古诗1.读准古诗:至少读古诗三遍,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读懂词语:查工具书或联系古诗,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隐者”是指 “不知

2、处”是指 3.读懂诗句:联系词语,读懂诗句的意思仍未理解的诗句1本次教学,对象大多是城里的孩子,他们相对农村孩子来讲,可以说是“见多识广”,表达欲望强。2新课标倡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环节中的“精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做评价。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 1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 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别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意,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意。走在大街上,他

3、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迷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刻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情况,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和他一起研究,最后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此,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认识这位写诗特别认真的诗人吗?(板书:贾岛)2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 寻 隐者 不遇3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质疑。板书:谁寻?为什么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好奇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

4、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寻找心中的向往和渴望。二、出示目标诗人寻访隐者为什么没有遇到呢?学完这首古诗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认真学习这首诗,读准字音,并能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三、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速度和节奏。2指名读,相机指导正音。3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采用多种方式读古诗:师生接读。松下 言师 只在 云深教师提示读。诗人在哪里问童子的?师傅去干什么呀?师傅到哪里去了呀? 师傅具体在哪个位置呀?学生个性化读。学生齐读。2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出现了

5、哪些人物?四、品读感悟提示任务: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懂诗歌的大意。自主阅读:让我们一边对照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究竟还有什么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展示交流:(一)质疑讨论明诗意。1通过初读古诗,你理解了那些字或词的意思。相机点拨:(1)松下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小结:“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诗中是为了突出隐士远离尘俗的高洁。(2)师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

6、?从哪可以看出来?诗句中有没有看出隐者的高洁呢?(“言师采药去”)隐者他为什么不辞辛苦地到深山密林里采药呢?你又想对隐者说点什么呢?小结:他虽然隐居,可是心里装着劳动人民。正是隐者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打动了诗人,诗人才去寻访隐者。可这次诗人没有遇到隐者,但我想,诗人以后还会去寻访,也一定会遇到隐者。(3)云深“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哪个字?这样换好不好?(设计理念:通过比较使学生领悟到山中丛林茂密,云雾缭绕的景象。)2这首诗意思简单明了,小组之间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吧。(1)小组交流。(2)指名说诗意。(二)推敲写法品妙处。1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树下的对话。在理解和解说诗意的

7、时候,我们会发现诗句中缺少了些内容,出示填空题: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补充上去的内容除了第二条横线都是(诗人问童子的话。)2思考: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把问句写出来?小结:我们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这正是惜墨如金呀!可见他在写诗时是反复推敲的。怪不得北宋诗人梅尧臣这样评价贾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出示)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这种“寓问于答”的妙处。(三)想象诵读悟诗情1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

8、情。 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2.诗人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心情怎样呢?出示填空题: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完成填空: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 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 “唉!” 诗人叹了口气,彻底 了。板书(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再次失望)3一般访友,问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

9、体现了诗人对隐者什么样的情感?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和隐者之间的情感。 5. 熟读成诵。(1)想象着画面试着自由背诵。(2)指名背诵。(3)齐诵。四、拓展延伸1贾岛的诗高度凝练,耐人寻味,我们从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就可见一斑,而从他的另一首诗中,我们会更生敬佩。2推荐学习贾岛的另一首诗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1)学生自由读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写作风格。(2)交流所得。3课堂总结诗人这种认真作诗、锤词炼句的写作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如果大家能把对诗人的欣赏转化成向诗人学习的动力,我们写出的诗文一定不比诗人逊色!4让我们带着钦佩之情再次吟诵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五、检测完善1.抄写寻隐者不遇。 2.自主学习当堂反馈第1课时。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 失 望 只在此山中, 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 再次失望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