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及治理措施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及治理措施研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及治理措施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及治理措施探讨 摘 要 伴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传播的方式也更加便利,由于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谣言在网络中传播的范围更广,谣言引发的恶劣影响更大,最终导致治理谣言的难度上升。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通过分析探讨新媒体与网络谣言的特征及传播模式,才能做到刚好遏止谣言传播,将谣言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本论文主要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问题,第一,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文中提出的新媒体、网络谣言等名词进行定义,归纳新媒体与网络谣言的特征,对二者进
2、行理论分析。其次,以“无籽葡萄”谣言事务进行实证探讨,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无籽葡萄”谣言事务传播机制问题,分析调查数据,从谣言传播动机、传播方式和新媒体作用三个维度剖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无籽葡萄”谣言传播机制。第三,探讨当前治理网络谣言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最终从政府、主流媒体和公众三个角度提出正确引导网络谣言及治理网络谣言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网络谣言 传播机制 治理 Study 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Measures of the Internet Rumor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Abstra
3、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such as WeChat and micro-blog, the spread of rumors is richer and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Due to the rapid propagation of new media, rumors spread in the network, which causes greater bad impact, and lead to the difficulty of governanc
4、e dealt with rumors rise finally. It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umors of the network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Only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the new media and the network rumors, we can control the spread of rumors and minimi
5、z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rumor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dissemination mechanism of network rumor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First, the author defined the new media and network rumors, such as new media and network rumors, the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nd
6、network rumor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hod. Secondly, the autho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umors of “seedless grapes“. Through designing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investigated the dissemination mechanism of “seedless grapes“ rumors,then analyzed the survey data and dissemination mecha
7、nism of rumors of “seedless grape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rumors in the rumors, the way of transmission and the use of new media. Thirdly, it studi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rumors.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of c
8、orrectly guiding the network rumors and managing the rumors of the network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the public. Keywords: New Media Internet Rumors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Governance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探讨背景和意义 1 1.1.1 探讨背景 1 1.1.2 探讨意义 1 1.2 国内外探讨综述 2 1.2.1 国外
9、探讨现状 2 1.2.2 国内探讨现状 3 1.3 探讨方法 3 1.3.1 文献法 3 1.3.2 问卷调查法 4 其次章 新媒体下网络谣言相关理论探讨 5 2.1 新媒体相关理论 5 2.1.1 新媒体的概念 5 2.1.2 新媒体的特征 5 2.1.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分 6 2.2 网络谣言及其传播理论 8 2.2.1 网络谣言的概念 8 2.2.2 网络谣言的特征 8 2.2.3 网络谣言的传播 9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分析 11 3.1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来源 11 3.2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动机 11 3.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方法 12
10、3.4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 13 3.5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媒介功能 14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的实证探讨 15 4.1 “无籽葡萄”谣言事务简介 15 4.2 事务传播及辟谣过程解析 15 4.3 谣言事务的后影响分析 15 4.4 “无籽葡萄”事务维度分析 16 4.4.1 “无籽葡萄”谣言事务传播机制调查问卷设计 16 4.4.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及调研结果分析 17 4.4.3 谣言事务维度剖析 26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治理 28 5.1 网络谣言治理现状 28 5.1.1 治理的方法 28 5.1.2 存在的问题 28 5.2 网络谣言治理改进
11、 29 5.2.1 角度一:政府法制治理 29 5.2.2 角度二:主流媒体引导 29 5.2.3 角度三:公众素养提升 30 总结与展望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关于“无籽葡萄”谣言事务传播机制的调查问卷 35 第一章 绪论 1.1 探讨背景和意义 1.1.1 探讨背景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传播成本低和速度快的新媒体环境下,图谋不轨的信息生产者起先趁机作乱,编造谣言并发布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信息的接收者持“宁可信其有”的看法,将该谣言转发传递,最终导致这些网络谣言快速扩散,对整个社会环境产生巨大的不良影
12、响。其中有些谣言严峻危害个人、企业、国家的利益,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环境。因此,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网络谣言的问题,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工作。目前,学者主要的探讨方向有三个:第一,从不同角度探讨网络谣言传播的相关理论;其次,结合详细网络谣言案例进行实证探讨;第三,分析网络谣言传播过程,提出防范和制止网络谣言的措施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谣言的传播状况可能又出现了新的改变,学者们已经做过的探讨也须要递进,须要结合实际做相关探讨。所以,选择本课题探讨是针对新媒体现实环境中网络谣言新改变问题提出来的,旨在其他学者的探讨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深化探讨现阶段网络谣言的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举措,在互联
13、网环境中营造和谐氛围。 1.1.2 探讨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谣言问题的探讨比较丰富,发表了许多文章,并且在各自探讨方向上都获得了肯定的成果,但是,将“新媒体”与“网络谣言”问题结合探讨的状况较少。因此,本文章主要是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问题,在借鉴前人探讨理论基础上深化关于网络谣言问题的探讨。其次,新媒体下的网络谣言是本探讨主线,虽然已有文献中出现过这个名称,但是对此的探讨不是主要的,对此,本文章主要是以这条主线来绽开阐述。这样在肯定程度上弥补了对该问题探讨的不足,丰富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领域探讨的内容。2.实践意义 第一,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问题能够促进国家
14、制定更多具体的法律法规,能够推动网络谣言治理机制的完善。其次,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问题能够为社会主流媒体正确引导网络谣言供应肯定的启示,促进媒体界的和谐发展。第三,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问题能够为公众供应帮助,公众了解了网络谣言的相关理论,学会辨别谣言,在面对谣言时保持醒悟,避开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牺牲品。1.2 国内外探讨综述 1.2.1 国外探讨现状 欧美等国作为互联网发展较早的国家,对网络谣言问题探讨较早,探讨成果很丰富。有的学者针对网络谣言进行本质分析,有的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探究,有的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究等等。学者们以不同的途径探讨网络谣言特性、传播模式,揭示了网络谣言传
15、播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根源,同时就谣言应对做了相关策略探讨。这些国家也参考学者们探讨的理论成果,将它们有机运用到实际中,通过法律条文规范谣言传播活动,并利用现代智能化科学技术手段设立防范与限制谣言的一体化机制,胜利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比如,田中裕子1 等人对2011年日本地震后在Twitter上兴起的10条网络谣言和详细辟谣信息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发觉在灾难发生后网络平台上,谣言传播状况和信息重要程度相关,反而与信息的精确程度和个人焦虑感没有太大的联系。Alton Y.K. Chua2 等人对在线健康谣言进行用户信任体系探讨,通过对试验数据方差的重复测量分析发觉用户对健康类谣言存在两种类型的信任体系
16、,对于白日梦类型的传言在短时间内是可信的,而转向型谣言在长时间内是可信的。Dandan Li3 等人探讨了政府惩处和个人敏感性对谣言影响的问题,基于平均场的方法计算SIS和SIR模型的扩展阈值,结果表明改善对政府的惩罚和增加个人的敏感性,可以有效地限制谣言的传播。卡普费雷4 以心理、传播、政治学等多方面为动身点,对政治上兴起的谣言开展探讨,并得出“有政治便有谣言的存在”的结论。加拿高校者5 通过探讨网络言论,制定了一个“立法规制应急体系模式”,运用立体式的全球e-Government affair研发出网络谣言紧急防治系统,主要对大范围的网络发言行为做到提前警示和后期订正工作。国外治理网络谣言
17、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制度和做法,他们探讨网络谣言问题的探讨成果,其中有诸多理论阅历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1.2.2 国内探讨现状 国内针对网络谣言方面的探讨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在互联网中发生的恶性谣言事务增多,学者们也加大对这一探讨领域的关注,现在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已经成白热化的趋势,并且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宋之杰等(2015)6 将突发事务发生后,微博用户的谣言来源划分为常规渠道和特别规渠道,将接触者人群加到常规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中,设计SC1C2IR谣言传播模型。徐贝勒(2016)7 从谣言接收者的心理视角探究传播的机制、接收者传播谣言的心理动机,通过分析得出,接收者对突发事务的惊慌、恐惊
18、心理是传播谣言的重要心理因素,接收者简单盲目跟从舆论的说法而传播谣言,在面临不好的事务时因宣泄心理或猎奇想法而传播谣言等结论,并提出4点解决方式:一是提高接收者对事物的辨识,二是加强接收者心理承受实力,三是学会把控猎奇思想,四是合理地发泄心情。以上只是国内学者对网络谣言问题在某些方面的探讨状况,还有许多学者通过其他的方式探讨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机制的问题。1.3 探讨方法 1.3.1 文献法 文献法8 是通过搜集和分析目前各类现存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并从查阅的文献中筛选出和自己探讨有关的有用信息,来达到调查探讨需求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第一,超越了时间、空间限制;其次,避开口头调查可能出
19、现的种种记录误差;第三,是一种非干脆、非介入的调查;第四,调查过程便利、自由、平安;第五,调查省时、省钱、效率高。本人利用该方法通过借助校内网阅读中国知网上的各种优秀博士硕士论文,阅读期刊资料,文献搜寻的范围涵盖诸多领域,同时在维普期刊网、百度搜寻等平台大量检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针对新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理论等相关成果,特殊是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探讨,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及治理举措问题,并参考其他国家地区管治网络谣言的手段和阅历。1.3.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9 是用书面回答题目的方式间接获得探讨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通过对被调查对象发放简洁明白的征询
20、单(表),被调查对象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填答,依据回收整理征询单(表)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最终将调查结果作为探讨分析问题的数据资料。该方法的优点:第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调查大量的探讨对象;其次,可以干脆获得被调查者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看法;第三,被调查者有足够的时间思索填答问题。本人利用该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事务进行实证探讨,对“无籽葡萄”谣言事务传播机制设计调查问卷,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谣言事务进行维度分析。 其次章 新媒体下网络谣言相关理论探讨 2.1 新媒体相关理论 2.1.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最早出现在1967年美国P.Gold-mark发表的关于EVR(电子录像)商品
21、的安排书中,后来在不同场合多次被提到,从今起先流行10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一词演化出丰富的涵义,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当前都还没有准确的定论。在本探讨中,笔者倾向于清华高校熊澄宇教授的定义,将“新媒体”看做一个不断改变的观点。 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概念,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其表现形态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生改变的,“新媒体”是在和“旧媒体”对比中所产生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概念。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概念,现在的新媒体指的是依托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最新科学技术而产生的向接收者供应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媒介平台,种类丰富多样,而且随着技术的进
22、步,新媒体也会不断改变,呈现更多元素的发展。2.1.2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具有特性化突出、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强交互性等新特点,同时也有易失真的劣势。其特征详细分为以下5点: 1 新媒体的特性化 新媒体可以将受众进行细分,面对个人进行特性化推送。个人可以运用新媒体选择所须要的信息。换言之,新媒体受众最终获得的信息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差异的。 2新媒体的多元性 新媒体不断发展,内容覆盖全,其表示形式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且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将图片、文本、声音融为一体,从而使原先死板的内容转变为具有朝气的“活物”。 3新媒体的即时性 新媒体下信息传播快速,表现出明显的即时性特征,网络
23、用户运用手机、电脑或者其他联网设备能够快速发送信息和刚好接收信息,跨越了时间和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网络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不同地区发生的事情。4新媒体的交互性 新媒体具有超强的交互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信息是双方向的,甚至是多方向的。每个网络用户都拥有信息沟通的掌控权,可以选择接收信息或者屏蔽信息不再接收信息。同时,消息可以来自每一个网络用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网络信息进行编辑,实现双向交互沟通信息。5新媒体的失真性 由于互联网络的虚拟性,网络用户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匿名发言,所以许多用户不受约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转发信息。匿名的特点虽然可以很好地爱护用户的隐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言论自由,但同
24、时也会使虚假信息泛滥网络,通过新媒体发布的消息可信度低等问题。2.1.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分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具有本质上的区分,以下列出二者主要的4点区分: 1.时效的区分 传统媒体有确定的发布时间段,每次都有相关规定。发布消息比较固定,最终信息接受者的关注点也会形成时段性,每天会在某个时间段阅读信息。在新媒体上,几乎每分钟都有信息在滚动,信息接收者必需每天多次阅读界面,才不会忽视重要信息。2.传播状态的区分 传统媒体一般状况下是单点到多点或点到面传播的,因此在这样的传播状态下,多数状况下是由少数领导角色管理着信源,具有肯定的领导话语权,详细传播状态图见图1。而新媒体是多个点指向多
25、个点、类似多维立体方式的传播,在这样的传播状态下,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角色渐渐模糊,二者之间的角色可以相互转换,详细见图2。 图1 传统媒体传播状态图 图2 新媒体传播状态图 3.主导状态的区分 传统的媒体大多数都是主导受众的类型,而在新媒体下渐渐转换为受众主导的类型。在新媒体那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受众从原先的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 4.受众状态的区分 传统的媒体一般是面对大众,信息具有一般性。而新媒风光对的是细分后的受众群,新媒体对受众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划分,实现特性化信息定制推送的形式。2.2 网络谣言及其传播理论 2.2.1 网络谣言的概念 目前关于网络谣言的说明,在学术探讨界还没有一
26、个一样的观点。早在1951年,美国学者彼德逊11(Peterson W.)和盖斯特(Gist N.)就在 谣言与舆论(Rumor and Public Opinion)一文中给谣言作了定义:“谣言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爱好的事物、事务或问题的未经证明的阐述或诠释。”林恒毅12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探讨中对网络谣言持有的观点是:在网络这一特别的环境下,网络运用者通过对公众感爱好的人、物、事务及问题的阐述或表达,这种阐述和表达没有经过证明且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王丽13 在基于动能和引力势能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型探讨中将网络谣言定义为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谣言,它具有谣言的基
27、本特性,却具有比谣言更大的影响力。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在本文中认为网络谣言是谣言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产生并流行于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介质(微博、微信等)进行传播,其内容基本上是未经证明的或非正式的虚假信息。2.2.2 网络谣言的特征 1.内容多样性 网络谣言种类丰富,有社会生活类、科学类、经济类、政治类等谣言,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社会生活类主要是关于食品健康平安问题、消遣新闻、治安管理、体育资讯等方面的谣言;科学类的谣言通常与人们平常生活有关,在谣言内容中把真、假信息混杂炒成一锅,题目里往往还要编辑上醒目的刺激字眼,比如“不看确定懊悔”、“为了家人肯定要转发”、“警惕”等。2.传播爆发式 传播
28、渠道增多导致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更加快速,谣言被制造出来立刻就可以被转发传播到各个角落。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强交互性,使得随意网络用户既能接收谣言,又能参加传播谣言,参加这个过程的用户数量以几何增长的形式渐渐增多,并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比如某知名的VIP微博博主名下有十几万的粉丝,通过转发、评论或关注某一信息,就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该信息散布出去,让数十、数百甚至数千万人了解这条信息,这样的传播状态就像裂变一样猛烈。同时其传播模式还突破了单一的渠道,实现了放射状传播,如滚雪球一样传递下去。3.信源模糊性 网络谣言最原始的产生地在大多数状况下是不明确的,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谣言在传播中由独创慢慢转向了
29、集体创作,多数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会演化出不同的版本,内容导向与最起先的第一条信息有肯定出入,网络用户将阅读到信息后依据自己主观上对事务的推断及看法改变进行二次编辑,形成不同的“版本”,甚至经过加工传播后引导的结果截然相反。谣言走向的影响因素中价值推断起着重要作用,信息接收者不会毫无保留的转播自己阅读到信息,更大程度上会基于自己的价值推断思索后再传播。因此,在谣言传播和再传播过程中,信源会渐渐模糊掉。4.谣言重复性 对于网络谣言而言,某一谣言可能会被变更地点、人名或时间反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或者是同一主题的谣言会被稍加修改细微环节后隔断时间再出现。学者苏俊斌认为,多数状况下人们出于内心惊慌、担
30、心、偏见等心理驱使,起先信任谣言信息,并且主动传播谣言信息。同一类型的谣言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只要满意传播条件就有可能被进行重复传播,而且传播内容也与时俱进,但大体上是“换汤不换药”。2.2.3网络谣言的传播 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一个循环过程。基于对社会平安、食品平安、生活消遣等多方面的忧虑心理,各种各样的网络谣言被制造出来,受众接收到谣言信息,起先依据自己的思索推断该信息的价值,这时大多数的受众选择顺手转发信息,一个受众如放射性原点向四周扩散该谣言信息,加速了谣言的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网络传媒结合,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网络谣言的传播
31、达到一个鼎盛时期,这时传统媒体起先针对谣言事务绽开调查,还原真相,并刚好进行辟谣报道,网络媒体协作传统媒体进行跟帖转发辟谣,抑制网络谣言传播。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分析 3.1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来源 通过对网络谣言信息来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来源分为4类。 第一类是由于缺乏常识而引发的谣言,这个类型的谣言比较多,在网络上常常可以看到。例如孕妇须要穿防辐射服爱护胎儿、白皮鸡蛋更有养分、湿纸巾有毒等。由于受众缺乏常识,面对这类谣言,无法正确推断,同时出于对健康的考虑,选择信任伪科学,顺手转发。其次类是涉刚好事政治的谣言,这类谣言大多数是围绕“某部门”或者“
32、某一身居要职的人”进行编撰,造谣者有意为之或者是道听途说散布谣言,抹黑政府部门,引发舆论关注。如“暴雨后自来水会浑浊两三天”、“政府确定放弃农村保城市”、“抗洪官兵饮食供应不足”等涉雨情汛情网络谣言。第三类是图片谣言,图片类型的谣言基本上都是造谣者通过图片编辑技术进行修改之后的假图片,将旧图片改头换脸成新图片,然后发布到网上蹭热度。如将江西上饶市双塔公园的斗殴图片放到福州鼓山苑旁边发生的斗殴事务中进行传播。第四类是突发性事务谣言,由于是突然发生的事务,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出合适的说明,这时有人就会趁机造谣,这种未经证明的谣言一旦被传播就会引起社会混乱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北京雾霾中检测出60余种耐药
33、菌,抗生素对其无效”、“此次雾霾特别可致人死亡”等有关雾霾的网络谣言。3.2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动机 动机是个人心里和行动一样的一大倾向,是理念实施的组织源头,谣言传播须要动机。基于心理学相关理论,以造谣者和传播者为主体,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动机。通过探讨将传播动机分为利己性动机、利他性动机和无利性动机三类。第一,利己性动机主要是造谣者想通过散布谣言来满意自身的需求,如夸大事务本身的严峻性,寻求关注度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编写虚假故事发泄不满的心情;为了出风头发布虚假信息,增加关注量;觉得好玩就不计后果的散发谣言等。其次,利他性动机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动机,而且这种行为
34、动机背后不企求他人的回报,利他者纯粹是发自内心帮助别人。其谣言表现形式主要是举报或反映状况和提示他人留意等。第三,无利性动机是不利已和不利他之外的动机,这种动机下造谣者散布谣言,纯属滥用互联网的言论自由,增加网络垃圾信息。无利性动机细分后主要是有意制造社会混乱;报复或诋毁他人;巧取豪夺等。3.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方法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的传播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比较原始的“复制粘贴”到便捷的“转发评论”,传播速度更快。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户传播谣言快速且即时,如微博、微信用户须要发布信息时,只须要通过掌端联网设备顺手编辑即可随时随地快速传播出去。与此同时,关注该用户的
35、其他用户在第一时间就可以阅读到信息,顺手可以在信息下方点击评论并转发。在这个传播过程中,用户担当两个角色,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再制造者。比如网络用户A发布信息一,接收者B评论转发后为信息二,接收者C阅读到B转发的信息会接收到A和B的观点,再进行评论转发,依次类推,结果就会导致谣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和传播范围扩大,如下图3。 图3 评论转发截图 3.4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等媒体具有超高的互动性,在这样的传播介质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像旋涡型复式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下,网络用户以自身为中心传播信息,媒体再加上敏感词汇炒作一番,而且谣言在被转述中可能还会发生改
36、变,因此这种传播模式会给社会和谐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力。如造谣者编辑一条虚假信息散布在微信挚友圈,其挚友圈好友阅读该信息后,顺手转发到挚友圈或微博,更多的网友接收到这条信息然后进行转发,就这样使得谣言如病毒一样传播扩散,爆发型超强。同时,谣言接受者阅读到谣言信息时可能会二次编辑谣言再发布出去,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模糊了谣言的制造者和接收者界限,二者身份可以相互转换。 因此,网络谣言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必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谣言扩散到极大的范围,最终会增加谣言有效限制的难度。3.5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媒介功能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其媒介由简洁的供应传播渠道转变为具有两重身份的角色,在谣言传播过程
37、中,媒介担当着传播助推器和辟谣助手的两个角色。第一,新媒体环境给网络谣言的传播供应了便利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网络用户可以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联网设备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借助新媒体的力气,谣言信息飞速在网络用户中传播开来,在各种各样的传播渠道上,谣言信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时的媒介扮演者助推器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参加到谣言传播中,使得谣言炒作达到一个高潮时期。其次,新媒体环境为遏止网络谣言供应了一个辟谣平台,在整个谣言传播过程中,媒介担当着辟谣助手的角色。比如微博中“名人被去世”类的谣言,被传谣的名人会由本人或经纪人进行辟谣回应,同时与名人相关的知名人士也会出来辟谣,他们充
38、分利用媒介的辟谣功能,遏止了谣言的传播,还原谣言背后的真相等。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的实证探讨 4.1 “无籽葡萄”谣言事务简介 2016年8月中旬,一段“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出来”的小视频在微信挚友圈内疯狂传播,视频中一位无名水果商贩在车内与人对话,称现在的无籽葡萄都是“沾了避孕药”才变成无籽的,吃这样的葡萄对孩子不好,会绝育。这么一个短短40多秒的小视频,刷爆了挚友圈,许多看到该视频的市民挚友表示现在连葡萄都不敢吃了。 4.2 事务传播及辟谣过程解析 如此骇人听闻的“无籽葡萄”事务在网络出现,一个月过去了,类似的传闻并未无影无踪,而是演化成各种版本接着在“挚友圈”中疯传,结果
39、导致全国部分地区无籽葡萄出现了销售量削减等问题,很多葡萄种植商损失惨重。各地的种植商们利用“挚友圈”等平台在网上一遍遍地澄清,但收效甚微。为给大家一个精确权威说法,记者们纷纷求助当地权威的机构、专家,向市民进行辟谣。比如新华网记者14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探讨所、农业部果品质量平安风险评估试验室(兴城)主任聂继云,聂继云对于“无籽葡萄”问题表示,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无籽葡萄与避孕药毫无关系,并且从多年来葡萄质量平安风险评估结果来看,葡萄质量平安是有基本保障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食用。在经过大量求证之后,记者们相继在媒体平台上进行辟谣报道,网络用户也进行了转发。4.3 谣言事务的后影响分析 通过辟
40、谣报道,我们了解了真相:视屏中“用避孕药培育无籽葡萄”的说法是错误的。回顾整个谣言事务,“无籽葡萄沾了避孕药”谣言和 2011 年发生在海南文昌的“膨大剂西瓜”谣言基本上是一个类型的。目前新媒体环境下关于食品平安的谣言泛滥成灾,追究其传播的缘由,一是参加传播活动的用户科学学问匮乏,很简单信任网络谣言,让谣言有了传播的动机;二是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飞速且传播范围扩大,且新媒体下用户可以匿名传播信息,这就使得有些人不经思索、不负责任地随意转发虚假信息,成为谣言的传播机;三是某些媒体平台未经核查网络信息,就急于跟风报道,缺失基本的社会责任,导致谣言被夸大。同时,从“无籽葡萄”谣言事务中也可以
41、看出现在老百姓对食品平安问题的的惊慌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食品平安问题的谣言,相关部门一旦没有刚好辟谣,老百姓就可能会持有“宁可信其有,不行信其无”的看法。因此,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平安监管,面对食品平安谣言刚好辟谣,消退老百姓的忧虑。4.4 “无籽葡萄”事务维度分析 4.4.1 “无籽葡萄”谣言事务传播机制调查问卷设计 围绕“无籽葡萄”谣言传播机制,设计问卷并分发调查,依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本次问卷依据调查内容设计4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又细分为10个二级指标,详细指标体系见下表1。调查问卷共14道题目,详细调查问卷见附录。表1 “无籽葡萄”网络谣言传播机制调
42、查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传播来源 1.了解谣言事务 2.谣言传播的位置 3.出现谣言的媒体 传播动机 4.对待谣言的看法 5.转发缘由 传播途径 6.传播方式 7.传播平台 新媒体作用 8.新媒体认知 9.新媒体辟谣 10.新媒体帮助 4.4.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及调研结果分析 1. 问卷信度检验 信度15 即牢靠性程度,它主要是指采纳一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后所得结果的一样性程度。本次问卷的信度分析选择 信度系数法15 ,其公式为 ,其中,n 为量表中题目的总数量, 为第 i 题得分的题内方差, 为全部题目总得分的方差。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 信度系数评价的是详细量表中各个题
43、目间得分的一样程度,是内在一样性检验系数。同时采纳 Nunnally 的评判标准,当内部一样性系数值大于0.7时则认为量表的信度较好。利用SPSS 19.0分析问卷的信度,得出 = 0.875,>0.7,说明该问卷信度较高。详细统计结果见表2。表2 问卷信度统计检验值 牢靠性统计量 Cronbachs Alpha 基于标准化项的 Cronbachs Alpha 项数 .855 .875 14 2.问卷效度检验 效度15 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精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本次问卷选择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的结构效,利用 SPSS 19.0 分析得出 KMO = 0.734,0.7
44、<KMO<0.9 表示可以做因子分析。表3 问卷效度统计检验值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734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1456.287 df 91 Sig. .000 3.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发出140份问卷,回收了129份有效问卷。通过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图表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详细如下。 图4 被调查者性别分布比例 从图4的图形数据分布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男女比例比较均衡,男性样本占57.36% ,女性样本占42.64% 。 图5 被调查者网络平台运用状况 从图5调查结
45、果显示,新媒体环境下,被调查者对平台的选择更倾向于QQ、微信、微博等平台,同时也有一大部分人选择新华网等门户网站。 图6 被调查者每天阅读网络信息时间 从图6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每天阅读网络信息时间也许在5小时以内,少数被调查者会超过5小时。 图7 性别阅读时间对比 从图7中可以看出,将性别和阅读时间进行交叉分析后男性和女性的分布比较匀称。 图8 被调查者最起先了解到“无籽葡萄”事务的平台分布 图9 被调查者在其他平台阅读到“无籽葡萄”信息的分布 从图8、图9调查的样本数据中发觉,31.01% 被调查者最起先从QQ、微信等即时闲聊工具了解到“无籽葡萄”事务,27.71% 被调查者最起先从微博等
46、社会化媒体网站了解到“无籽葡萄”事务。从数据中可以分析出谣言最起先可能来源于微博、QQ、微信等平台,后来会传播到各个平台。 图10 被调查者阅读到“无籽葡萄”信息后的看法反应分布 图11 性别看法分布 从图10中可以看出,71.32% 被调查者阅读到“无籽葡萄”信息后保持平常心;18.6% 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假的;10.08% 的被调查者很惊慌。从图11中可以看出,将性别和阅读信息后看法反应进行交叉分析后发觉男性和女性在看法反应方面分布比较类似。从中可以分析出大多数人阅读到谣言能做出一个正确的推断,谣言信息对他们的作用效果相对微弱。但也有一小部分人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我们须要关注这一小部分人的动
47、向,他们可能对谣言的传播产生极大的影响。 图12 被调查者面对“无籽葡萄”信息的做法 从图12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57.36% 的被调查者阅读到“无籽葡萄”信息后不作任何评论,12.4% 的被调查者干脆忽视该信息,12.4%的被调查者寻求媒体帮助,17.83% 的被调查者选择转发该信息。我们须要关注这17.83%的被调查者的数据,他们参加到了谣言传播的过程。 表4 被调查者看法与行为选择 XY 不辨其来源及真实性, 转发给别人。略加思索或辨别后, 转发给别人。看过之后,向媒体寻求帮助,了解真实性。看过就算了, 不置任何评论, 持保留看法。看都不看, 完全不信任。 小计 很惊慌,担忧自己吃到过
48、6 (46.15%) 1 (7.69%) 1 (7.69%) 5 (38.46%) 0 (0%) 13 平常心,觉得真实性有待考察 3 (3.26%) 11 (11.96%) 13 (14.13%) 62 (67.39%) 3 (3.26%) 92 (续上表) 假的,不信任 0 (0%) 2 (8.33%) 2 (8.33%) 7 (29.17%) 13 (54.17%) 24 图13 被调查者看法与选择比例分布 将被调查者阅读到“无籽葡萄”信息的看法反应作为自变量,选择的做法作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频数分布,从图13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不同看法反映下被调查者最可能选择的做
49、法百分比。 图14 被调查者传播选择转发的平台分布 从图14中可以看出,在假设转发谣言信息的前提下,被调查者大多数选择转发到QQ、微信、微博等平台,从被调查者的平台选择中可以分析出,谣言更可能在QQ、微信、微博等平台被广泛传播。 图15 被调查者转发“无籽葡萄”信息的方式分布 从图15中可以看出,50.39% 的被调查者选择“评论转发”的方式转发谣言信息,40.31% 的被调查者选择“干脆转发”的方式转发谣言信息,9.3% 被调查者选择“复制黏贴,重新编辑发送”的方式转发谣言信息。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大多数人选择简洁的方式进行转发,但同时存在少部分人选择重新编辑谣言信息后再发送,这样就可能导致谣言进行异化,演化出更多版本,增加谣言限制性的难度。 图16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