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防治血管性痴呆浅探-血管性痴呆 概述.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87765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肝防治血管性痴呆浅探-血管性痴呆 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肝防治血管性痴呆浅探-血管性痴呆 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肝防治血管性痴呆浅探-血管性痴呆 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肝防治血管性痴呆浅探-血管性痴呆 概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肝防治血管性痴呆浅探:血管性痴呆 概述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肝 筋 中医学术发掘 血管性痴呆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其次大痴呆疾病。本病作为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同时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因此也被称为“可逆性痴呆”。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变更,本病的发病呈增加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3.96%,血管性痴呆占2/3,约有30%卒中患者中可出现智能减退1。本病病位在脑,其发病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其与肝的功能变更更为亲密。今就从肝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可行性作一探讨。 1 预防调摄,贵在调肝理气 目前,

2、血管性痴呆致病危急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年龄和血管性因素。血管性因素的范围主要是指脑内血管,即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治疗上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等的限制。现代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等危急因素的病变机制多责之水湿、痰饮、血瘀。由于老年人五脏渐亏,气化不足,使脏腑功能活动迟缓,体内的代谢产物停留,水湿不运,聚而成痰,痰湿阻滞,气滞血瘀。水湿、痰饮、血瘀阻滞脉络,使营血粘浊,血行滞慢,共同构成了血管性痴呆的致病因素。内经说“百病生于气”。血液、津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而肝喜疏泄条达,能调畅全身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协调水液代谢,从源头上防止水湿

3、、痰饮、血瘀的产生。另一方面,老年人五脏亏虚,脾胃为后天之本,因其运化功能减慢,无法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清阳不生,无以荣养脑窍,化为糟粕,生痰生湿。土得木而能达。血证论中说:“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肝的疏泄是影响脾胃升清降浊的重要条件,疏泄异样使脾气无以升,胃气无以降,痰不能化,积聚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成为呆病,并出现眩晕、恶心、腹胀痞满、纳差、泄泻、便秘等症状。肝气畅达,则脾胃之运纳自然复健、壮旺。在健脾胃的基础上,可以辅以调肝之法,加上柴胡、升麻、葛根、蒺藜、青皮、佛手、乌药等入肝经之药,使肝气条达,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故调肝能充分发挥脾胃游溢精气,浇灌四旁,布散全

4、身的作用,并能化生气血精微,为脑络供应足够的养分,起到益智健脑,预防血管性痴呆发生的作用。 2 治疗痴呆,重在补肝养血 血管性痴呆患者多具有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和伴发各种精神症状,补肝养血有望改善其临床症状。其一,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维系着才智。灵枢•本神对此有说明:“因思而远慕谓之虑”,“虑”指想得特别远,“谋”是策划。又说“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为因谋划而处理一切事物,这就是通常说的“才智”。像将军一样有远见,具有运筹帷幄的本事,代表着才智。补肝养血能使人们具有思维活动,能思索问题,出谋划策,一旦肝血不足,肝的功能活动出现异样,人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紊乱状态,血管性痴呆患者

5、表现为认知实力下降。此外,肝经与督脉会于巅,与脑髓之间有特定的联系。已有探讨表明,补肝可有效地调整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1。用药上可选用当归、白芍、生地、阿胶、枸杞、酸枣仁、五味子等,以补肝养血。其二,肝调畅气机,与情志活动亲密相关。本病患者出现的各种精神症状,如心情的不稳定、无目的吵闹、时刻逃跑外出的企图、随意打骂攻击他人、睡眠的日夜颠倒等,困扰着医护人员。有资料表明,多达70%90%的患者会存在以上的精神症状,这些行为症状确定了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2。肝失条达,疏泄失常,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喜叹息、心情低落,肝郁日久化火或肝血不足,肝阳上亢,则见心烦易怒,肝在声为呼,表现无故呼喊大叫。病久影

6、响多个脏腑,气机失调日久,则损伤气血,使心神失养,并影响肝藏魂的功能,多见乏力、易疲惫、失眠、傲慢不精、心悸、头晕、记忆力减退等,血无以上荣于目而出现幻觉。临床还发觉,部分患者傍晚或上半夜出现神志恍惚或意识模糊、漫游、着急、担心、激惹与好斗,严峻者出现谵妄的表现,详细诱因不明,也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内经说道: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平旦属木,与肝气相应,而下晡是指15点17点,此时金气甚,金克木,而使病情加重。上半夜凌晨13点是肝经行令之时,内经谓“卧则血归于肝”,13点时候血都进入肝中,肝有病则藏血功能失常,肝血不足,血无法舍魂,心无所养,而出现心烦、焦躁、易怒、梦游、幻觉等症,故治取补肝

7、养血为主。 3 病后康复,要在柔肝活筋 血管性痴呆困难的发病机制确定了治疗将是长期的。在漫长的康复阶段,患者除了有认知功能的障碍,往往有浑身乏力、走路不稳、脚底板沉重、行动缓慢、肢体僵直、屈伸不利、手足颤抖、肌肉痉挛等运动协调实力下降的表现,严峻影响了患者各项功能的复原,并常会导致骨折、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病的康复,以柔肝活筋作为切入点,能改善认知和调整运动两方面的功能,对稳定病情有重要意义。筋即筋膜,其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腱、韧带等。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即是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或转侧。患者的运动协调实力下降说明其经筋系统出现了病变。石学敏认

8、为,从现代意义看,筋就是神经和肌肉、结缔组织,且筋与神经冲动的传导,运动功能都有关联3。张介宾在类经中云:“人之运动,由乎筋力。”并提出“经筋联缀百骸,维络周身”,认为其功能为“络缀形体,著藏经络,通行气血,沟通上下、内外,应天序,护脏腑,联属关节,主司运动”。筋的作用相当广泛,同时筋和脑络也联系亲密。灵枢•大惑论云:“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肝藏血主筋,血养筋,上荣脑窍。人体十二经筋中,足太阳经筋,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足少阳经筋,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足少阳经筋,向上至项,结于枕骨;手少阳经筋,上

9、额角,络头部,下向对侧下额;手太阳经筋,上额,结于额角;足少阳经筋,向上至项,结于枕骨。全身的气血可以通过筋上达于脑窍,与脑髓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十二经气血濡润、养分着经筋,而经筋也反过来影响着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4。所谓“筋缓气通”,调筋能调动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改善患者的精气神。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养筋?除运动、按摩等方法外,柔肝活筋是要点。中医理论认为,肝在体为筋,故筋的调养,于五脏中多责之肝。肝藏血,血养筋,肝所获得的精气,都会散布到筋,发挥濡养的作用,“食气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肝所藏之血,通过足厥阴经脉的运行而达到经筋,并通过十二经脉的循环

10、而养分周身肌筋关节,且足厥阴之筋络诸筋,能发挥对全身筋气的调整作用4。若肝之气血不足,筋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景岳全书说:“凡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分筋脉。”所以,只有肝血足够,才能养筋,筋得其养,才能运动有力而敏捷,加快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 4 参考文献 1张允岭.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24. 2田金洲主编.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8. 3许明辉,石学敏.石学敏院士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解析J.中华针灸刺络疗法杂志,2008,5(1):1. 4董宝强,李曦明,董刚.论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94-96. 收稿日期 2009-1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