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景观设计的造景法则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景观设计的造景法则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当代景观设计的造景法则 摘 要 当代中国流行的景观设计的造景的形式叫“新中式”。“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
2、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这几种造景手法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关键词:新中式 流行趋势 景观空间 步移景异 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情韵 目 录摘要I目录第一章 绪论112121.2.1 国内发展概况11.2.2 国外发展概况121.3 研究的范围和内容21.3.1 景观设计的范围21.3.2 景观设计的内容2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造景法则210
3、2.1 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282.1.1 造景方法22.1.2 造景手法的应用282.2 园林造景手法810第三章 结语10113.1 结论10113.2 展望11第四章 参考文献11第一章 绪论 “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景观设计工作主要从功能、美学、文化、生态、技术、管理等各个角度来研究和设计城市的景观。保持城市的可持
4、续发展,使城市适宜人们工作、居住、旅游,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文明进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景观设计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的分析,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特定功能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融汇美学的原理,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高度协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护地域文化的目的。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1)合理安排市民的活动场所。(2)协调城市功能与市民生活的关系。(3)促进文化进步。(4)改善生态环境。(5)提高城市效率。(6)美化城市环境。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1.2.1 国内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变
5、化,景观设计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西方国家在景观设计领域起步较早,尤其是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现代主义”浪潮对景观设计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西方国家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的研究必然对我国景观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1.2.2 国外发展概况美国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大致经历了“现代主义”的酝酿期、转折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走向成熟,以及70年代后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四个阶段,产生了几代杰出的景观设计师。对他们各自设计理念和代表作品的分析涉及到社会背景,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领域。纵向的、对发展历程的整体把握之后,展开横向的比对。分 1析总结出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注重场地分析、开放平面取
6、代线性序列等主要特点,进一步探讨了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如景观元素的更新、与当代艺术思想的结合等。推动景观行业发展的最终根源是社会的发展。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与美国社会几十年前极为相似,景观行业同样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许多境外景观公司纷纷开拓中国市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1、3研究的范围和内容1.3.1 景观设计的范围主要为建筑的外部空间,包括城市各个区域的交通关系、景观的空间形态、大众的审美趣味、市民的行为方式、城市管理的方式、施工的技术手段等,它要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经济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关系等。它的设计对象应该是面向广大市民的,是为社会服务的。1.3.2
7、 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各功能的组织、交通系统的组织、绿化配置、空间形态、景观造型的设计、景观节点的设计、与周边环境关系的考虑、对生态的影响、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景观色彩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识别系统设计等。它需要对环境的地理、气候进行分析;对人的行为方式加以诱导;通过对历史文脉的了解,对传统地方文化进行保护,对城市功能予以完善,对城市景观进行美化。 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造景法则 2.1 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造景方法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
8、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8)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2.1.2 造景手法的应用(
9、1)框 景 2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者平淡间有可取之景。利用门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例如: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 图1 框景手法的运用(2)障 景 我国园林含蓄有致,意味深长,忌“一览无余”,要能引人入胜,分景常用于把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
10、有岛,岛中有湖。园景虚虚实实,景色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分景按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可分为障景和隔景。障景是园林中用于遮挡视线,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障碍物。 例如:奥运村南北四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分别用彩陶文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图2)。 3 图2障景手法的运用(3)借 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古代的实践和理论:中
11、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 “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种类: 借景可分为:(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
12、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5借景方法:大体有三种:1,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
13、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3,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内容有以下几类: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2,借人为景物。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3,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晖
14、、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例如: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 图3借景手法的运用(4)对 景 6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等等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叫对景。例如:奥运村南北景观主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
15、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了观景内容(图4)。图4对景手法的运用(5)漏 景美好的是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所以需漏景来事人们看清景观美好,使之又有墙遮挡,又可以使人们看到美丽的景观。例如: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图5)。 7 图5漏景手法的运用 园林造景手法 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园林创意与工程技艺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艺的丰富多彩。归纳起来包括主景和次(配)景、抑景与扬景、夹景与框景、前景与背景、俯景与抑景、实景与虚景、近景与借景、季相造
16、景等。(1) 主景与配景(次景)造园必须有主景区与次要景区。堆山有主、次、宾配,园林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处理好主次关系就起到了提纲?领的作用。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体量加大或增多,视线交点、动势集中、轴线对应、色彩突出、点据重心等。PS: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是园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补充。(2) 抑景与扬景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在人口区段设障景、对景 8和隔景,引导游人通过封闭、半封闭、开敞相同、明暗交替的空间转折,再通过透景引导,终于豁然开朗,到达开阔园林空间,如苏州留园。也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处设隔景小空
17、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北京颐和园入口区。(3) 实景与虚景园林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和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例如:无门窗的建筑和围墙为实,门窗较多或开敞的亭廊为虚;植物群落密集为实,疏林草地为虚;山崖为实。流水为虚;喷泉中水柱为实,喷雾为虚;园中山峦为实,林木为虚;青天观景为实,烟雾中观景为虚,即朦胧美、烟景美,所以虚实乃相对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烟云尽志”景点,承德避暑山庄有“烟雨楼”,都设在水雾烟云之中,是朦胧美的创造。(4)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为夹景,四方围景为框景。常
18、利用山石狭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围,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的手法。(5)前景与背景任何园林空间都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为了突出表现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山石、林丛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在流动的连续空间中表现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则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绿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衬景;而古铜色雕塑则采用天空与白色建筑墙面作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景;一片红叶林用灰色近山和蓝紫色远山作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
19、表现前景的手法。在实践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离多层次的,但都不能喧宾夺主,这些处于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称为添景。(6)俯景与抑景风景园林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点的位置,必然出现各种抑视或俯视视觉效果。如创造狭谷迫使游人抑视山崖而得到高耸感,创造制高点给人的俯视机会产生凌空感,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7)内景与借景一组园林空间或园林建筑以内观为主的称内景,作为外部观赏为主的为外景。如亭桥跨水,即是游人驻足休息处,又为外部观赏点,起到内外景观的双重作用。园林具有一定的范围,造景必有一定限度。造园家充分意识到景观之不足,于是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把游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猎取景观
20、信息,借外景丰富赏景内容。如北京颐和园,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尽收眼底;无锡寄畅园远借龙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园地。故借景法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园林景观效果。(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在风景园林被广泛应用。例如用花表现季相变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树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笋、夏用湖石、秋用黄石、冬用宣石(英石)。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端桥残雪。南京四季交游,春游梅花山、夏游清凉山、秋游栖霞山、冬游覆舟山。用大环境造景名有杏花、消夏弯、红叶、松柏坡等。 9其余造景手法还有朦胧烟景、分景、隔景、引景和导景等。第三章
21、 结语3.1 结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已经全球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不仅讲求视觉上的美观,而且注重身心与感官的享受,同时景观设计这一行业的发展也在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着1、人性设计观 全球化是人类推动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是技术的掌握者、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景观设计观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义,超越功能意义设计,进入到人性化设计。具体包括: (1)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 (2)呼应现代人性意义,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3)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2、多元设计
22、观 多元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全球景观资源。其观念具体包括: (1)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2)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3)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4)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内涵与实质,弃绝标签式的符号表达3、信息设计观 传统的景观设计集中于展示形态与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相应的景观
23、设计必然集中于信息,体现时间优于空间的概念。其具体包括: (1)应对于信息处理,设置信息调节、疏导的空间,留有增容余地和弹性发展的场所; (2)为有效读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简洁、色彩夺目的形式,尤其是对符号标志系统的处理;(3)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层次上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4)创造互动景观,使景观应对于不同信息而变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种角色,承载某种功能。 4、技术设计观 全球化时期的景观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应的设计观念也必然紧密结合技术。表现在: (1)体现技术理性,设计作为与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回答, 10反思技术的优越
24、性和潜在危险; (2)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 (3)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4)尊重地域适宜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 3.2 展 望我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景观设计发展能够更加的完善,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在设计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第四章 参考文献1中国园林艺术论宗白华 ,1987 美学大师从美学角度论中国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198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系统分析中国传统造园艺
25、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对南北园林艺术风格的变化作了比较)3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系统介绍四个流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及伊斯兰国家园林,阐释产生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背景,深入分析了各种艺术的内在规律)4景观科学理论基础和逻辑数理方法(苏)阿尔曼德 著 李世玢 译 (西方人是如何数字化景观的)5图解人类景观(英)杰弗瑞杰里柯/(英)苏珊杰里柯,译者:刘滨谊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完整的介绍了从史前到17世纪末的人类代表景观;第二部分介绍了现代景观的演进)6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 芮经纬译7园冶(明)计成,中国园林史空前绝后的一本书(计成积几十年建造园林的经验,而写就的一本园林学著作。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以及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