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八).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八)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三)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的生字,培育学生自学生字的实力。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 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看法,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难点:结合详细的时代背景,理解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急,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的缘由。 教学打算 1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孙中
2、山画像。(这位伟人,大家相识吗?) 2师生沟通孙中山的生平事迹。(课件展示) 孙中山,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宏大的先行者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提倡者。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少年时候怎么学习的课文-不懂就要问。 设计意图:了解文中主要人物,激发学生读书的热忱。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 书课题)看 到这个题目,同学 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学生自由发言:(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 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字典
3、,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记号,读完课文后小组内相互沟通。 3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件展示)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深化学习,沟通解疑。 1指名读课文,老师正音。 留意“挨”这个多音字在本课中的读音。 2小组探讨沟通: (1)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孙中山勤学好问? 3集体沟通阅读心得。 4质疑、解疑。 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校的教与学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懂得,正
4、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缘由。) (2)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今日的老师为什么却激励学生提问呢? (老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晰: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化与今日民主开放的教化的不同。) (3)在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看法有什么 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课件展示) (先生起先非常生气,以为孙中山是不想背书,后来被其对待学习仔细、执着的精神所感动。) 5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化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课件展示)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珍贵精神。) 6指导学生有
5、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归纳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从不糊里糊涂,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果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 学的。 五、布置作业。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由于阅读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边读课文边思索: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
6、要向老师 提问题),学生就很快地进入了自学状态中,他们独立地边读、边想、边写,动眼、动脑、动手,全班就呈现出一种独立学习、思想高度集中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学生自读时,老师应通过巡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索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圈画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打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一)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驾驭多音
7、字“背、圈”。 2.能依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宏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看法,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相识吗?他就是近代宏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宏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提倡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
8、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3.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字典,查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标记。读完课文还可跟四周的同学小声争论争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万籁俱寂”等 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老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采纳个别教学法,没有
9、肯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万籁俱寂】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特别静。 【戒尺】旧时老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化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索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细致默读课文,思索: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画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沟通阅读心得,并在沟通中,刚好解决学生从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沟通: A.“按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
10、领悟到孙中山读书仔细,学业完成得极为精彩,表达了他不满意已有的成果,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改变?先生的看法前后有什么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仔细、执著的看法)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日的老师为什么却激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晰: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化与今日民主开放式教化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化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珍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四人小组-全班沟通。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探讨沟通:你在平常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意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专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才智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晰、连连点头”等词
12、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板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索,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处,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
13、山仔细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驾驭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建议 略读课文的教学,老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索、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尝,都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驾驭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簇新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沟通。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
14、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驾驭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打算 老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验,预习课文。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有很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沟通资料)。 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
15、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相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当怎样学呢? 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假如文中有个别的字不相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相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状况。 4默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沟通,老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恳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16、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沟通: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按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万籁俱寂”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胆怯,以及当时的惊慌气氛。 (2)通过先生看法的改变:“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具体”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擅长思索、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留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育学生擅长提问的实力。 四、朗读观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簇新,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簇新。
17、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长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好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梳理板书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读书求理 教学感悟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由探讨中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筋思索,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探讨,从而培育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二)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相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育学生“好问”的习惯。 3了解课文内
18、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索和探究的学习看法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索和探究的学习看法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要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专项训练:反复朗读 教学打算:生字卡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的画像挂图。 2简要介绍孙中山。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宏大的民主革命家。他于1866年诞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1894年提出政治革新主见,被拒绝后主动开展革命活动。1912年1月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年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19、大革命政策。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老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采纳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很多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孙中山走进当时上学的环境,为学习课文体会孙中山乐于思索和探究的学习看法做好铺垫。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出示认读生字卡。 2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老师订正读音,要求学生留意整体认读音节: 意 思 尺 4学生齐读音节。 5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小组内商议怎样记字。全班沟通。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
20、确保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学词 1出示词语:私塾 理解 糊涂 摇头晃脑 目瞪口呆 万籁俱寂 忽然 习惯 孙中山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5读含词语的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 6学生小组为单位谈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识记词语,达到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目的。 (三)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读贴揣摩笔画依次。 2点拨:良:上面一点不能写成撇。教: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生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4小组展示写的好的生字。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视察、临写、沟通与老师范写相结合,提高书写实力。 三、熟读感知 (一
21、)学生自读 1自由读文章,标出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孙中山有什么好的习惯。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熟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共同沟通 1读课文说说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激励学生主动发言。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能把“不懂就要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三)展示收获 1说说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哪些收获? 2说说今后遇到不懂的问题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培育语言表达实力
22、。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其次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认读词语卡,用自己喜爱的词语说句子。 2说说孙中山在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学问,既可以检查对上节内容的驾驭状况,又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专项训练-反复朗读 (一)明确目标 1谁情愿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朗读状况,为休会和把握人物的心理和说话的语气做铺垫。 (二)充分自学(让学生自主研读) 1提出自学问题,学生小组沟通。
23、(1)私塾的先生怎样教书? (2)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先生问题? (3)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提问是什么表现呢?从这里你能看出什么? (4)先生听了孙中山的提问后是什么表现呢? 2学生探讨后回答问题。 3分角色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内容。 (三)精要点拨(总结阅读的规律) 1结合插图及课文语句,体会和把握人物的心理和说话的语气。 2担忧的语气读孙中山的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3用确定的语气读先生的话,体会先生对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学习看法的确定。 【设计意图】学生揣摩老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在读文时留意人物的语气。 (四)强化训练(尝试应用实践) 1出示一段话:我和妈妈
24、正在公园里观赏着美景,突然空中“叭叭”两声响,一群鸟腾空而起,忽然响起“扑楞、扑楞”鸟拍翅膀的声音,接着从天下掉下一只喜鹊来。 “是谁这么缺德,打伤喜鹊?”我生气地说着,刚要蹲下去捡起那只喜鹊突然走过来一个拿汽枪的人,他背上背着背包,里面鼓鼓的。我很生气,鼓起志气说: “叔叔,喜鹊是益鸟,你为什么打死它?”那人瞧了我一眼,说:“去去,小孩子,管什么闲事!”“这不是闲事,人人都应爱护益鸟,前几天我们还给鸟做窝呢!”我说。那人狠狠瞪了我一眼,刚要走,却被一位老爷爷挡住了,人群呼啦一下子围了过来。 2相互沟通说说文中和对话应当用什么语气读出来。 3学生自由练读。 4请一名同学读,老师点拨。 【设计意
25、图】通过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学问。 (五)展示检测(研读新的文章或段落) 1请学生读课文中孙中山的语句,看谁能读出孙中山担忧的语气。 2分组分角色读看哪组同学读的好。 【设计意图】强化朗读,把握人物心理和读课文的语气,并积累语言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展示检测 1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2说说你从孙中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学习的收获,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问 同学担忧 先生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五)
26、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五)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背、诵、例”等13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看法,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3.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详细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指责的危急,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1.小挚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沟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今日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2
27、.看到这个题目,小挚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激励学生在朗读中找寻答案。 二、新课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把生词从课文里画出来,自学生字。 2.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将课文读通顺。 3.小组沟通: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5.老师巡察,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沟通,老师点拨指导 老师点拨: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诵”是平舌音,“挨圈、背”是多音字。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四、自学课文 略读课文,思索下列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1.课文讲了一件
28、什么事情? 2.你喜爱哪一句,读给大家听。哪个词你很喜爱,领读一下吧! 3.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化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是胆怯也要鼓起志气,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珍贵精神。) 4.质疑:以前的小挚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日的老师为什么却激励我们提问呢?(老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晰:过去私塾教化与今日教化的不同。) 5.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五、课堂总结 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刻苦,背诵特别流利,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别人都不敢问时,孙中山为弄清道理,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六、作业布置
29、读名人成长故事,开读书沟通会,谈谈你最崇拜哪个名人,为什么崇拜他? 板书设计: 孙中山:不懂就问敢于挑战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六)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六) 一、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已驾驭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 接着培育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
30、 教学打算: 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 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按例”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 (3)“先生”是谁?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
31、题要壮着胆子? (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7个自然段) 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翠亨村一个一般的农夫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
32、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老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采纳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很多问。 6、了解了这些事情,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是不是能读懂一些了。 小组合作读课文。 7、同学们课前提的问题小组一起探讨一下,争取在小组里解决。 各小组起先探讨、沟通。 全班沟通,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8、
33、请同学们拿好书,仔细读一遍课文。 (三)学生字。 1、 大家课文学的真好,老师嘉奖同学们玩个小嬉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嬉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假如你相识就大声读出来。 2、 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 下面我们起先做嬉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万籁俱寂”“拿”(说记字方法) 4、 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 有几个字娃娃特殊调皮,刚才跑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情愿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 小组内商议怎样记字。全班沟通。 (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
34、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孙、私”这两个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仔细视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练习写字。 4、反馈写的状况,再写一个。 5、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业: 1、朗读课文3遍,思索: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当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十)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十)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驾驭“背、
35、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万籁俱寂”等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练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主动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打算: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化探究。 1思索: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索: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沟通阅读心得,并在沟通中刚好解决学生
36、从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沟通: a从“按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仔细,学业完成得极为精彩,表达了他不满意已有的成果,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改变?先生的看法前后有什么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仔细、执著的看法)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日的老师为什么却激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晰: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化与今日民主开放式教化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化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珍贵
37、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探讨沟通。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意迁移。 1(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专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才智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
38、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晰、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知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到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急,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借机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孙中山学习,不要胆怯被责怪,不懂就要大胆地问。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常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志气和主动性
39、。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七)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七) 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恳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见不懂就要问的仔细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化性。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化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相识多音字
40、“背、圈”。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看法,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育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课前打算: 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相识吗?他就是近代宏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课件出示3)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