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总结与探讨(附17例分析)]子宫腺肌病怎么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腺肌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总结与探讨(附17例分析)]子宫腺肌病怎么治疗.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子宫腺肌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总结与探讨(附17例分析)子宫腺肌病怎么治疗 R713 A16723783(2011)0400490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17例经临床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治疗,依据腹主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的表现,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胜利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栓塞。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栓塞后综合征症状3-6天,随访3-5年,月经量明显削减,痛经及贫血症状明显缓解,月经周期复原正常,延长的经期明显缩短,无复发病例。结论 子宫腺肌病介入栓塞治疗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子宫完整保留。 子宫腺肌病;DSA;超选择性;子
2、宫动脉;栓塞 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妇产科接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往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经产妇,发病年龄一般在30-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痛经并进行性加重,月经量过多并经期延长,大多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妇产科双合诊子宫球形增大、质硬,经期有压痛,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附件区可扪及囊性包块。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超声及磁共振检查等。临床妇产科始终以来对该病的治疗较为困难,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随着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胜利开展,将该技术引入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正逐步得到临床妇产科医师的确定和协作。现就我院近年来介入栓塞治疗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基本状况、手术方法
3、及预后状况总结、汇报如下,以供广阔同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均为经产妇,年龄在34-42岁,平均年龄38岁,明显痛经史5-10年,平均7.5年,进行性加重2-3年,平均2.5年,均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病史,其中2例经期达12-15天,约占11.7%,4例经期伴下腹坠胀感,约占23.5%。妇产科双合诊,1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有增大,其中1例子宫增大在3个月大小,约占5.9%,4例于附件区可扪及囊性包块,约占23.5%。本组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其中2例重度贫血,约占11.7%。CA125增高12例,约占70.5%。 本组17例患者均行B超及彩色多普勒
4、超声检查,8例并行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单纯性子宫腺肌病5例,约占29.4%;诊断为合并子宫腺肌瘤7例,约占41.1%;诊断为合并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约占23.5%;诊断为合并子宫腺肌瘤+多发性子宫肌瘤1例,约占5.8%,该患者于3年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上17例患者均服用药物丹那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剂时长3-5年不等。 该组患者均在要求保留子宫,拒绝手术切除的前提下,转入介入诊疗中心行动脉介入栓塞术。 1.2 设备与材料:TOSHIBA 2B308-026ZH DSA机,MARK V PROVIS120高压注射器,COOK产5F猪尾型导管、5FRUC导管、0.035超滑导丝、S
5、P系统、Rups-100穿刺全套及300-500PVA微粒、明胶海绵、真丝线段等。 1.3 方法:本组患者均在月经完全干净3-7天范围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签署手术同意书,穿刺部位备皮,留置导尿。术前30min予安定10mg肌注,左手静脉留置,平车推入介入手术室。 双侧腹股沟常规消毒、铺巾,利用Seldinger技术,Rups-100穿刺全套右股动脉穿刺插管,COOK产5F猪尾型导管、5FRUC导管分别行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造影,高压注射器速率3-15ml,总量5-30ml,视察腹主动脉、髂内动脉分支,确定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后,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17例患者均超选择胜利,其中4例(约占2
6、3.5%)采纳SP系统栓塞。全部患者均采纳300-500PVA微粒+碘普罗胺缓慢栓塞,其中5例(约占29.4%)加用真丝线段少许及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以上17例患者均于栓塞术后行双侧髂内动脉及腹主动脉造影,视察子宫动脉栓塞及卵巢动脉通畅状况,该组患者栓塞术后,双侧子宫动脉均胜利填塞,无宫体染色征象,卵巢动脉均通畅。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平车推送回病房。17例患者在行栓塞前均予胃复安10mg、杜冷丁50mg肌注,在手术中,9例(约占52.9%)患者因血管痉挛经导管推注稀释后罂粟碱少许,术中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介入手术时长60-90min(平均75min),术中透视视察15-30min(平均22
7、.5min)。 1.4 疗效推断:17例患者术后住院视察5-7天。17例患者术后均有发热及阴道少量流血症状,体温在摄氏38.5-39.2度;12例(约占80%)并发呕吐,最长者达3天;5例(约占29.4%)出现下腹坠胀感,长者达6天;2例(约占11.7%)感下肢麻木,均予对症治疗缓解。 2 结果 本组17例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第一个月,月经量均明显削减,达40-60%,经期明显缩短。随访3-5年,痛经及贫血症状明显缓解,月经周期复原正常,无复发病例。 3 探讨 3.1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子宫腺肌病以往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在子宫肌层内含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子宫内膜呈憩室样向下长于
8、子宫肌层所致。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白,一般认为与妊娠和分娩的创伤炎症或持续高水平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还与孕激素、催乳素水平的增高及受体大量存在有亲密关系。该病患者血中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也可上升。 此病好发于经产妇,一般在30-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痛经并进行性加重,月经量过多并经期延长,大多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妇产科双合诊子宫球形增大、质硬,经期有压痛,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附件区可扪及囊性包块。 3.2 影像学诊断 3.2.1 超声检查 3.2.1.1B超图像特点:子宫腺肌病多表现为子宫匀称性增大呈球形膨大、饱满,内部回声不均,轮廓尚清楚,周边毛糙,异位病灶充满性或局限性
9、增厚,呈散在强光点或结节状、条索状低回声或强回声,病程长者肌层内部可显示散在大小不等的暗区或无回声区。 3.2.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周边未显示明显彩色血流信号,内部可见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子宫腺肌瘤无包膜,边界不清,有的可见散在不规则小的无回声区。 3.2.2磁共振检查:充满性子宫腺肌病在T2WI上结合带宽度大于12mm可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轮廓光滑,不匀称性增大,以后壁多见,肌层内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多围绕内膜生长并引起内膜轻度受压变形,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病变,病变内有散在的点状高信号区,病灶均与四周肌组织分界
10、不清。 3.2.3血管造影表现: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增粗、螺旋状,无明显血管网形成,子宫体积增大,呈匀称性或局灶性变更;造影剂染色不匀称或局灶性不规则浓染区,染色深浅不一,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周边呈毛刺,内可有散在性微小充盈缺损小区。 3.3 诊断:子宫腺肌病诊断上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再结合协助检查,30岁以上经产妇出现进行性继发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进行性增大尤其在月经前后有改变者,结合协助检查可以确定诊断。但确定诊断以病理为准。 3.4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机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使子宫肌层缺血、缺氧,并干脆阻断子宫及病灶血供,使侵入肌层的异位子宫内膜及病灶呈缺血、缺
11、氧性变更,进而急性坏死。同时,增生的肌细胞和结缔组织也发生坏死、溶解、汲取,使肌层病灶缩小乃至消逝,子宫体积出现明显缩小,临床症状缓解或消逝,而正常的肌层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而渐渐复原正常的血供。 4 结论 子宫腺肌病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子宫完整保留,无复发,有望成为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志向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文波.杨建勇.陈伟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治疗若干问题初探.放射学实践.2001.16(4)243-245 2 李高文.刘素云.朱雪莲等.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8:729-732 3 农天雷.冯秀英.糜贤凤.血清CA125测定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2(1):13-14 4 苏应宽.栾铭笺.汤春生等主编.妇产科临床解剖学.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 5 李彦豪主编.好用介入诊疗技术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48-354 作者单位:425008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介入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