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在人类进入新千年之际,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世界,形成引人注目的经济景观和潮流。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殊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平安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此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限制到最小,是一个特别紧迫的现实问题。一、金融全球化及其二元效应分析(一)金融全球化的特点。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
2、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浩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全球化供应了技术通道。当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全球性金融活动供应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殊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货币的普及,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国界在全球铺开,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金融市场的同质性进一步提高。第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竞争的须要,同时亦为规避限制性
3、法规和风险,从20世纪6070年头起先,在发达国家领先出现金融创新活动。这既包括制度的创新,又包括工具的创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创新、股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等。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一方面融资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并存。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加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目前,在全球市场中出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大约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GDP总和的20。应当说,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
4、金融动荡。(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金融全球化在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中,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出于探讨的须要,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冲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在肯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沟通。其次,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阅历,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
5、风险限制机制严密。这给发展中国家供应了很好的学习借鉴之机。同时,金融全球化还提高了国内外金融业间的竞争程度,迫使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削减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民族金融业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发展中国家参加金融全球化,符合自身长远利益。但是,由于其金融业处于弱势地位,抵挡金融风险的实力还较差。假如外国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势必给其民族金融业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金融体系遭遇冲击将是不行避开的。其次,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制造风险供应了条件。金融全球化虽然有利于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淌。但是,出于逐利的动机,国际游资会利用发展中
6、国家利率、汇率管制放开后产生的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套利和套汇。加之目前国际上尚未对投机资本供应必要的约束机制,若有风吹草动,国际游资就会从所在国大量撤走,从而引发严峻的金融动荡。第三,金融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程度。在过去20年中,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筹集到的大笔资金被过度投入股市和楼市进行炒作。同时,国际投机资本也乘虚而入。在巨量资金的支撑下,证券、房地产市场渐渐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而飚升,并逐步演化为泡沫经济。第四,金融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严峻挑战。金融全球化意味着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淌与获利。出于获利的须要,国际上很多金融资源被无序、
7、过度开发,金融投机性凸显。加之现代金融交易工具发展快速,极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巨额资金的交易与转移,其去向不确定性很大。这既给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与调控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减弱了其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二、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全球化的特点和二元效应有助于我们形成它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一般性理解框架。为了将问题引向深化,我们还需进一步分析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特别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当前,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金融业整体缺乏竞争力。从银行业看,主要表现为资产质量恶化,资本严峻不足,收益急剧下滑。银行的资产质量是确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按国家规定,银行不良
8、资产比重不得超过15。而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已大大超过了这一比例。到1995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即达223,与当年商业银行的总打算率21相当。另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比率不得低于8,而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足够率距此标准相去甚远,截至1997年6月,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足够率只有312。虽然1998年发行了2700亿特殊国债补充资本金,但依旧离所需甚远。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干脆后果就是经营效益急剧下滑。1996年,国有四大银行净资产利润率只有55,这一指标不但低于国内其他非国有银行,更远低于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而正是银行不良贷款及低收益率是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诱因。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看,证券
9、业的竞争力问题较为典型。这主要表现为证券业规模偏小,实力有限。众所周知,证券业绽开竞争和抗御风险是要以必要的规模和实力作为保证的。目前,证券经营机构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规模普遍偏小。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各自资产总额都在10000亿元以上,合计10万亿元。而在证券公司中,截至1999年10月,全部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约为3500亿元,规模最大的申银万国证券资产仅有300亿元左右。假如再与外国投资银行相比,中国证券的实力就相差更远了。在这种状况下,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对外开放,随着跨国大型投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资本市场,以国内现有证券经营机构的实力,是无法与其比肩相争的,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10、。(二)金融创新乏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金融创新过于依靠政府。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还不是真正的企业,金融创新主要依靠政府和金融主管当局,表现为一个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过程。其二,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例如,金融工具、产品、服务的创新步履缓慢;在业务创新中,负债类业务多于资产类业务;在资产类业务中,真正能够保证受益、转移风险的金融创新寥寥无几。明显,金融创新的不平衡性和行政主导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减弱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三)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中国金融业的内部自律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逆境,即如何真正解决内部
11、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国有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在追逐利润的动机、风险限制及产权问题上,尚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假如这些问题不能最终解决,金融业仍旧不按商业法则运营,在同具有综合实力优势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竞争中就难以获胜。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金融监管长期依靠由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法律手段极为缺乏。金融监管的实质是法制管理,而在现实中,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到市场退出、违规处理都存在大量的法律问题须要加以明确和解决。其次,监管体制尚未理顺。这主要表现为:其一,证券监督权力分散。从中心管理层角度看,虽然中国证监会是主要监管部门,但包括财政部、央行、计委在内的各个
12、部门都对市场拥有较强的干预实力。从地方角度看,由于地方政府对地方证券管理机构的制约作用,出于地方利益的须要,有时仍会干预证券机构的运营。这就产生了对证券监管的统一协调问题。其二,监管部门缺少评价考核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的标准,对异样金融变动缺乏刚好的预警定位和风险处理。这种状况如不变更,金融开放之后,很难监管全球化下各类金融机构令人纷繁芜杂的金融产品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再次,对外资监管打算不足。近几年,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数量的增多,其运营平安性已日益与我国金融平安相关联。我们须对少数外资金融机构为逐利而利用监管缺陷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保持相当的警惕。另外,一旦资本账户开放,国际短期游资定会大量进入,金
13、融监管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而目前,我国金融的对外监管尚处于初始阶段,从监管手段到法律法规都很不完善。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的金融监管体制,对外资金融机构和短期游资进行动态监管,防范所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三、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一)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体制,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实力。首先,国有银行要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必需从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方向入手:(1)外部治理。从我国国情看,国企改革和政府行为是与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造亲密相关的外部条件。外部治理,就是要解决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有企业必需尽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国有银行(本身就是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外因之一。由于两者产权同构,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为此,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