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市澄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汕头市澄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汕头市澄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澄海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九年级语文科试卷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设附加题,共10分。附加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了
2、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后值倾覆,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古代诗人常常借酒言事抒怀。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的“_,_”,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5)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_。(白居易观刈麦) 【答案】(1).(1)赢得生前身后名。(2).(2)鸡声茅店月(3).(3)受任于败军之际(4).奉命于危难之间(5).(4)浊酒一杯家万里,(6).燕然未勒归无计(7).(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赢、浊、勒、灼”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是在白云的qingbo中笑着长大的。(_) (2)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xno的可能。(_) (3)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jnzhshu。(_) (4)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
4、地方,读到后面才hurnguntng。(_) 【答案】(1).(1)襁褓(2).(2)嬉闹(3).(3)恪尽职守(4).(4)豁然贯通 【解析】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嬉”不要写成“喜”,“恪”不要写成“格”,“贯”不要写成“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教材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B.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C.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
5、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手足无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D.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不正确。“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不合语境。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先决条
6、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词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词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语的“含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写好作文,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和积累写作材料。(将“留心”改为“用心”) B.只要一听到节奏强劲的音乐,他时常会随着节拍舞姿优美地跳动起来,原来他竟然是个深藏不露的舞迷。(将“时常”换为“就”)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改“关键在”为“取决”) D
7、.语文课堂其实就是缩微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删去“将来”) 【答案】B 【解析】A句成分残缺,在句子末尾加上“的习惯”;句两面对一面,在在于后边加上“是否”;D句去掉“与素养”。 5.仿写句子。下面是做人小诗的第一节,请顺着诗意仿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 不一定艳丽娇艳 但必须芬芳四溢 【答案】示例一: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必须挺拔秀颀。 示例二: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必须端庄挺立。 示例三: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须清澈明净。 【解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
8、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9、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贤者能勿丧耳(_)乡为身死而不受(_)是亦不可以已乎(_)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
10、“义”上有缺失的人不过是丧失他们的“本心”罢了。 B.文中第1段所说的“有甚于生者”是指“不义”,“有甚于死者”是指“义”。 C.本文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无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这样论证全面而有力,说服力强。 D.文章使用大量的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答案】6.(1).丢掉,丧失(2).通“向”,从前(3).停止,放弃 7.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情,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有些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8.B 【解析】 6.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
11、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通假字,乡,通“向”,从前。 7.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恶”“患”“加”等字词的翻译,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
12、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8.B.应是文中第1段所说的“有甚于生者”是指“义”,“有甚于死者”是指“不义”。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
13、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
14、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样看来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二)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15、”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旷:王旷,王羲之之父。笔说:论书法的书。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祝版:祭神的木板。 9.“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B.欲语泪先流。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11.通读全文,分点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 【答案】9.C10.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11
16、.(1)天资聪颖(2)喜好书法(3)主观努力(勤奋)(4)有良好的学习环境(5)教导得法等。 【解析】 9.ABD句都是“说话”,C句与例句都是“对说”。 10.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11.解答此题,要在疏通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解答。七岁就擅长书法天生聪慧,爱好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爱好读书。王羲之成为大书法家,得益于先天的聪慧和后来的努力,还有其父亲的教
17、导影响。 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
18、板三分。 (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
19、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
20、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用下面的话解释明显不当的一项是() A.在工作中观察和了解职业的复杂性是有趣快乐的。 B.在工作中奋斗而获得成就感是有趣而快乐的。 C.在行业竞争中获胜是有趣而快乐的。 D.在工作中可以思考各行各业的问题是有趣而快乐的。 13.不能证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是因为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他们为之奋斗,乐在其中
21、。 B.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中外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浩气长存,自强不息。 C.运动员训练时不叫苦不叫累,因为他们身入其中,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D.宇航员在进行失重适应训练时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伟大的使命感让他们坚持到底。 1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填空,完成文段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摆出错误观点“_”;接着列举了司空见惯的几件事例驳斥了错误观点,提出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的观点;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从而得出“_”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_”的观点。 【答案】12.D13.B 1
22、4.(1).做工好苦呀(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解析】 12.D项与“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不是太吻合。 13.B.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这些事例与“正气和骨气”的有关,与本文观点不符。 (四) 领路游睿 天有些寒冷,女人站在街头不断跺着脚。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正走过来。女人看见,那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 “妈,我的新手机呢?”女人回过头,看见儿子正小跑到自己跟前。女人笑了笑,顺便抚摩了一下儿子
23、的头,然后拿出手机说:“你看,妈不是给你送来了吗?” “怎么这么难看?”儿子接过手机,马上一脸的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是反复给你说了嘛,要新款的,这个款的早就淘汰了,你看看还有谁用啊?” 女人又笑了笑说:“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去给你买了,这就是最新的。” “你撒谎!”儿子有些生气了,“你不知道多去几个地方看看啊?” 女人说:“好好好,是妈妈不对,你看,妈妈不是工作忙吗,所以才没时间去仔细逛。” “你把我当什么了?找借口?”儿子突然提高音量说,“下午给我送只新的来,这只我帮你扔了。”说完,儿子一挥手,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女人依旧带着微笑,她看见儿子转身跑开了。接着女人马上沿着刚才儿子
24、抛出的弧线去找刚才扔出去的手机,女人很快就看见,手机被一只布满老茧的捡了起来。这只手,就是刚才从远处走过来的那个老太婆的手。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 女人急了,连忙小跑到老太婆面前说:“大妈,那手机是我的。” 老太婆停住脚步望了女人一眼,说:“我知道是你的,被扔了,还要?” 女人说:“我怎么会不要呢,小孩子不懂事扔了,我可舍不得,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呢。您既然知道,就还给我吧。” 老太婆皱了一下布满皱纹的额头说:“你真想要回手机?” 女人说:“当然呀。” “我可以还给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可是我不知道怎
25、么走,你就帮我带带路吧!”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 女人在这座城市待了多年,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她都历历在目。女人知道药王路并不远,女人依稀记得药王路二十三号好象是个什么单位的地址,但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女人却想不起。为了拿回手机,女人立即答应下来。 接着,女人走前面,老太婆走后面。女人回过头,看见老太婆蹒跚的样子,就忍不住停下。然后女人扶着老太婆,老太婆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您走这么急,有事?”女人问。 “嗯,有事。”老太婆依旧步子匆忙。走了几步之后,老太婆突然问:“你就一个儿子吧?” 女人点点头,奇怪地看了看老太婆说:“那小子正读高中呢,成绩老提不上去。” 老太
26、婆说:“哦。 接着两人都不再说话。 走了一段之后,老太婆突然放慢了脚步,最后她静静地站住了脚,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女人看了看老太婆,顺着老太婆的目光,女人看到前方停放着一辆警车,车门打开着,一个年轻人被几名警察押了上去。年轻人蹭了几下,但被警察按了下来。警车的门最终关上了,然后启动,呼啸着走远。 尽管车已经走远,但老太婆依旧一动不动地看着。 “您怎么哭了?“半响之后,女人发现老太婆竟然泪流满面。 “看到了吧”,老太婆用低沉的声音说,“刚才警察带走的年轻人是我儿子,我就那么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从小我就惯着他宠着他。但是今天,他被判了刑,是死刑,我是来见他最后一面的。” “啊!”女人脸上顿时出现惊
27、讶的表情。 老太婆拿出手机,递给了女人说:“现在可以还给你了。” “你不是要我带你去药王路二十三号吗?现在就还给了我?” 老太婆指着前方铁门上醒目的“监狱”两个字说:“我早知道,这里就是药王路二十三号,都来这里好多趟了。” “是的,药王路二十三号就是监狱,可是您既然知道,还要我带路?”女人一脸不解。 “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老太婆说完,转身,蹒跚着走远。 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 15.这篇文章一明一暗交织地写了两位母亲的故事,请你分别概括。 16.老太婆去药王路二十三号,竟然是为了见被判死刑的儿子一面,这一情节出乎读者意料,但又不显突兀,因为作者在前文中围绕“老太婆”这一人物先行作了
28、适当伏笔。请找出两处相关语句。 17.结合语境,按提示欣赏句子。 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理解句子的含义) 18.文章结尾写道:“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此时此刻,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用第一人称把她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 【答案】15.明的:一位女人花一个月工资给读高中的儿子买了一部新款手机,却被儿子扔了。暗的:一位老太婆宠爱自己的儿子,最终儿子因犯罪被判死刑。 16.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 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 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
29、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 17.“漂亮”一词褒义贬用,讽刺儿子对自己母亲的不尊重和女人对儿子的溺爱。 我担心你这么溺爱孩子,总有一天,他也会像我儿子一样走上犯罪道路,到时候会轮到你到这儿看望儿子了。 18.示例:大妈的话值得深思啊!如果我再这样溺爱儿子,只会害了他,最终导致他走上不归路。大妈是在以自身的教训为我指引教育孩子的正确之路啊! 【解析】 15.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两位母亲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与两位母亲
30、与两位儿子之间发生的事件。 16.试题分析:考查对前后照应的语句的提取。读懂原文情节内容后,找到答案区域是关键。第1段“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第8段“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第16段“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提取原句即可。 17.试题分析:,品味语句的含义。这需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这明显运用了讽刺手法。因为女人对儿子的溺爱导致了儿子对自己母亲的不尊重。“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此句话里有话,是句潜台词。要理解好语句的弦外之音。
31、18.试题分析:属于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故事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此题要注意补写的语句在结尾,描述的内容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要读懂上文的情节,根据大妈“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的这句话来构思答案。 三、写作 19.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32、 【答案】这也是课堂 见过的花不知道有多少了,百花争艳中,却惟独记清了那朵昙花。 家里有一盆昙花,已经养了好几个月了,长出一个鼓鼓的花骨朵。花苞已经饱得不能再饱了,今天就是开花的日子。 晚上,我泡了一杯提神的茶,坐在沙发上悠闲地喝着,静静等待花开的瞬间。 夜已过半,花瓣开始轻轻地颤动,慢慢地,花瓣轻舒,花中有东西想将它撑开来,却又被束缚着。我知道,它是不会放弃的,因为它要将生命的精彩绽放到底,没有什么能束缚着它。 花瓣一片一片地展开,花开到了极限,那一刻,天地再也抓不住我的心,我在这生命的美丽中感悟、升华,我沉默的心此时被猛然敲响,那是被精彩诠释的生命,那是不属人间的美丽,那是“只应天上有”的
33、完美,不食一点人间烟火。 这种美丽、精彩与完美终是不能长久,这个世界不容完美的存在,所以就赐予了它短暂的生命,也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吴江市震泽亿龙红木-亿龙文学www.sz-) 花瓣一片片地凋零,我心中空落落的,充满着失望与遗憾,我心中早已被昙花那美丽的身影充满,再也没有别人的一席之地。 昙花将自己最美的一刻留在了世间,我们又何尝不能这样呢?我们要用美丽诠释生命,要将最美的自己留在世间,哪怕会有遗憾,但却绝不后悔! 昙花,是课堂。 对于这一题目,要抓住题眼“也”和“课堂”一词,进行细细品味,把握实质。文章所写,既要点明主人公原先的观点或认识,在着重记叙某次特殊经历或体验之后,也要说明新的认识可以是原观点的升华,也可以是原观点的娇正。这样写作,比较容易扣住受到教益的内在要求。在写作形式上,日记体、书信体等易于表现不同阶段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