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专题训练(四)_地表形态的变化_有答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177370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8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专题训练(四)_地表形态的变化_有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专题训练(四)_地表形态的变化_有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专题训练(四)_地表形态的变化_有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专题训练(四)_地表形态的变化_有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专题训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7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如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回答 12 题。1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 海退、海进、海进 B 海进、海进、海退 C 海进、海退、海退 D海退、海退、海进 2与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是()A 河口三角洲面积

2、扩大 B沿海陆地被淹没 C 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 D咸潮危害减轻 解析:1.D 2.B 第 1 题,根据材料中岩层形成与海水深浅的条件关系分析,图中岩层形成时是深海环境,岩层形成时海水变浅,说明海退;岩层是陆相沉积,仍为海退;岩层为浅海环境,为海进,故选 D。第 2 题,为海进,海岸线移向陆地,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沿海陆地被淹没;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加重;咸潮危害加重。(2017牡丹江月考)科学家在我国安徽发现一具 23 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如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 3 4 题。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

3、文档!3 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A 岩浆岩 B变质岩 C 沉积岩 D花岗岩 4 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A B C D 解析:3.C 4.B 第 3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第 4题,化石是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为变质作用,为固结成岩,为重熔再生,为冷却凝固。(2017天津和平区质量检测)沘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读沘江及周围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 5 6 题。5.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A 增强通航能力 B增加发电量 C

4、 保障农业用水 D促进旅游业 6 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描述正确的是()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A 沘江谷地为断裂下陷后流水沉积而成 B 沘江谷地为背斜隆起后外力侵蚀而成 C 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 D 甲岩层为沘江泥沙沉积形成 解析:5.B 6.C 第 5 题,从题干中可知,沘江流域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因此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发电量,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充足电能。第 6题,从图中可知,沘江谷地发育在地堑构造上。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 1 428

5、 m。读图完成 7 9 题。7 甲河三角洲较乙河三角洲小的原因最可能是()A 甲河河口城镇人口多,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B 甲河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 C 乙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 D 乙河流域以林区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 8 丙河段的地质作用与地貌分别是()A 流水侵蚀V 型谷 B冰川侵蚀U 型谷 C 流水沉积冲积扇 D冰川沉积角峰 9 丁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 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 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 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D

6、河水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解析:7.B 8.A 9.D 第 7 题,甲河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小;甲河上游湖泊数量多,泥沙在湖泊中沉积;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强,故甲河河口三角洲小。乙河流域聚落多,林区破坏严重;以种植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受海浪侵蚀作用小,故乙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大。第 8题,丙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主要受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以 V 型谷为主。第 9 题,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河流从河谷流出,地势变低,流速变慢,沉积物呈扇形堆积,形成冲积扇。如图为我国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吐鲁番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 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碰撞挤压、

7、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风力堆积 D断裂下陷、冰川堆积 11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巨大天然“水库”,最终成为吐鲁番盆地的灌溉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山地降水是“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 B“水库”的形成得益于天然储水结构 C 需人工从“水库”抽水 D 灌溉水源直接取自艾丁湖 解析:10.A 11.B 第 10 题,读图可知,吐鲁番盆地的地质构造为地堑,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而盆地地表的新生代沉积物则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第 11 题,吐鲁番盆地北侧博格达峰的冰雪融化,沿砂岩缝隙下渗,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向斜,且向斜底部是坚硬的岩浆岩,有利于储水;火焰山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从山前断层部位出露,成为吐鲁

8、番盆地的灌溉水源。艾丁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宜灌溉。二、练重难小题不失分(2017河北联考)绿道(GL)是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如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读图完成 1214 题。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2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砂砾颗粒特征是()A 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粗 B 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 C 洲尾部沉积物的粗细分选性好 D 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加粗 13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

9、可能是()A 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B 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 C 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 D 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 14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 B 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 C 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 D 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 解析:12.A 13.C 14.A 第 12 题,流水中泥沙颗粒的沉积受自身颗粒直径大小、流速、水量大小等原因影响。在流速、水量等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颗粒大的先沉积。在迎水侧的洲头水流速度较急,较大的颗粒沉积物多

10、;而在东西侧翼,特别是东翼,流水在经过洲头分流后,经过此处地势狭窄,水流速度较急,淤泥颗粒较细小,所以在此不易沉积;在洲尾由于分流的两股流水在此交汇,造成流速骤缓,会出现混杂性的沉积,分选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性较差;题目中指出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受流水的涨落交替变化,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也会出现相互交错的现象,而不是颗粒逐渐加大的。第 13 题,长江三峡蓄水后,下游的泥沙量由于大坝的存在在库区沉积较多,大坝以下河段流水含的沉积物减少,所以江心洲的面积不可能存在扩大的趋势;南水北调东线是从扬州附近调水,而南

11、京位于扬州上游方向,所以不存在影响;造船业特别是沙场产业的退出会使沙洲周围取沙量减少,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些产业的退出,必定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而大量农业开垦,必定会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等生态破坏。第 14 题,滨江堤岸在建设发展时除了本身的防洪保堤功能外,还应加强生态景观化建设;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可以做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保留下来,以人文景观的形式提供休闲功能,而不应彻底清理;东侧与市区距离较近,在保留其完整线性空间的同时也应与市区加强联系,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而不应与外界隔离;破碎的湿地应通过各种方式联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在增强其生态性的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休闲,不应该让其相互

12、独立,这也不符合其可持续发展方式。如图示意某岩溶区不同地类、不同深度石灰岩溶蚀率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17 题。粤北岩溶区不同地类不同深度石灰岩溶蚀率的变化 15甲、乙、丙表示的地类分别是()A 耕地、裸地、草坡地 B裸地、草坡地、耕地 C 草坡地、耕地、裸地 D耕地、草坡地、裸地 16埋藏深度 30 cm处石灰岩溶蚀率最高,原因可能是()A 该地大气带来的 CO2最多 B 植物根系发达且土壤含水量较高 C 该地降水最多 D 该处土壤最为肥沃 17该地区易缺水,其根源是()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A 大气降水少 B降

13、水季节变率大 C 地下水资源贫乏 D岩溶地区地表不易蓄水 解析:15.A 16.B 17.D 第 15 题,耕地多分布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区,地表碳酸盐岩极少,且耕地破坏了植被,大气降水不易下渗与深层碳酸盐岩接触,因而最不易发生溶蚀,因此甲是耕地;草坡地土质疏松,降水易随草根系下渗与碳酸盐岩接触,且植被的生命活动给溶蚀提供了 CO2,溶蚀最易发生,因此丙是草坡地,A 项正确。第 16 题,埋藏深度 30 cm处植物根系发达且土壤含水量较高,因而溶蚀更易发生;注意题干所问为埋藏深度 30 cm 处,所以 A、C 项均错;土壤肥沃与否,对溶蚀没有必然影响,D 项错误。第 17 题,结合图名可知该

14、地位于粤北,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题目所问为易缺水根源,岩溶地区多溶洞漏斗区,降水虽多,但易下渗形成地下径流,故容易出现地表缺水现象。三、练主观大题重规范 18(2017山东潍坊检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说明图中 AB 所在地区与 CD 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 AB、CD 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