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doc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6174904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学生姓名:. .专 业:. .学 号:. .导师姓名:. .二一二年四月毕业论文承诺书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签 名:_ _ 日 期:_北京语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书论文题目(英文) 论文题目(中文) 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学生姓名学 号所在院系专 业李楠继续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导师姓名指导教师意见评语: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

2、文化冲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一文在讨论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跨文化冲突的基础上,分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文化冲突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并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本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题目定得太宽泛,不容易深入讨论。全文结构框架较合理、写作格式较规范。本人认为该论文达到了学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同意其进入答辩程序。成绩: 78分导师签字: 日期: 2010 年 5 月 13 日 目 录引 言1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跨文化冲突2(一)隐私方面的冲突2(二)风俗餐饮方面习惯的冲突2(三)客套语方面的冲突3(四)价值观念方面的冲突4二、造成文化冲

3、突现象的原因分析6(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6(二)价值取向不同6(三)行为规范各不相同7(四)语用迁移造成影响7三、文化冲突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8(一)文化差异会影响语言交际的质量8(二)文化差异会影响教学效果8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9(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9(二)培养对文化的兴趣9(三)设置交际情境,提高文化适应能力10(四)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0(五)强调文化对比,加深文化理解11(六)多元文化互动,促进文化融合11结 论13参考文献14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语言和交际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的文化冲突,

4、这些文化冲突往往是理解和使用汉语的障碍。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以明确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文化冲突具体的表现在隐私冲突,文化价值冲突,风俗习惯等方面,这些文化冲突将在现实的对外教学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包括会影响语言交际的质量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本文分析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外教学中应对文化冲突的方法,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文化对比,加深文化理解等,以期为更好的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对外汉语教学;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引

5、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达人们思想的工具。语言不仅是思想、文化的外形之一,而且是思维过程的有形标志。任何语言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基础。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很大,甚至对语言起决定性作用。正因为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性,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接受文化的问题。我们知道,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语言和交际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往往是理解和使用汉语的障碍。对留学生来讲,习得汉语言所体现的文化,掌握广博、深厚的汉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保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的探究,分析

6、留学生学习中文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提出排除文化差异干扰的措施,为更好的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跨文化冲突 所谓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既可以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以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跨国界、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著名跨文化学家Ruben认为实现有效交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七个因素,它们分别是:(1)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2)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3)最大限度了解对方个性

7、的能力;(4)移情能力;(5)应付不同情境的灵活机动能力;(6)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7)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做出反应的能力。而在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中,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跨文化冲突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所以先将常见的跨文化冲突列举如下:(一)隐私方面的冲突隐私意识在英语中是Privacy,指private business,private affairs以及private concerns。西方人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和尊重,不允许对之进行刺探、干扰和侵犯。所以他们对于年龄、个人收入、财产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以及个人所购商品的价格等都是视

8、为自己的绝对隐私。而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寒暄之时,往往会询问对方的个人或家庭情况。比如年龄、婚姻状况、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表示自己的关心,但西方人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使他们感到很不舒服。(二)风俗餐饮方面习惯的冲突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颜色的不同喜好,对数字的不同喜好甚至对动物的不同理解,比如说本文以颜色为例作如下分析,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由此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审美取向。传统的中国人通常认为红色

9、是喜庆,吉利的象征,而黑、白两种颜色一般只会出现在中国的丧礼上,因此被视为是不吉祥的。为此,在中国重大的节日或重要的场合都会挂红灯笼,贴红喜字,穿红衣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式婚礼。如果客人穿着过于朴素就会让办喜事的主人感到不快。而西方人则非常喜欢黑白两色。在西式婚礼上,新娘为了表示纯洁,神圣会选择白色婚纱,而来宾则会选择黑色来表示隆重。不仅风俗,中西方的饮食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

10、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而在西式的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只是作为陪衬而已。(三)客套语方面的冲突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中国是礼仪之邦,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强调“贬己尊人”和“中庸”,提倡谦虚。因此,在与人交往中,“谦虚”是一种美德,所以当别人对我们进行赞扬时,

11、虽然心里很高兴,但是表面上也要“谦虚”一番,甚至对自己进行某种程度的贬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抬高对方表现出对对方的尊敬。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价值,提倡个人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影响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比如:如果有人说“Your dress is so beautiful”,一般西方人听后的反应是“Thank you for saying so”,即非常坦然的接受别人的赞扬并对对方进行感谢。但是同样一句话,中国人的反应一般是“No, no, it is just so so.”这样的反应通常会使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很虚伪,不诚实,甚至会使西方人

12、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出了问题。所以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当获得别人的赞美或夸奖时,只需爽快地接受并道谢即可。(四)价值观念方面的冲突价值观念源于文化,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每一种语言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语言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传统必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语言,结果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来了困难。如汉语中有“白头到老”、“报答养育之恩”、“尊师”、“官大一级压死人”、“仁爱”等表示中国人传统观念的语言。在中国文化里,“白头到老”是人们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是人们

13、颂扬的理想爱情,而西方的爱情标准是在完全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关系,有感情即为夫妻,无爱情则分道扬镳,并不强调“死守到老”;中国人讲究“孝顺”,“报答养育之恩”被认为是后代必须承担的义务,欧美学生却认为:父母将子女养育到成人,是法律规定的,子女一旦到法定成人年龄,父母不再承担养育的责任,子女就应该自食其力,因此没必要对完成法律义务的行为如此感恩戴德;汉语中的“尊师”意指“尊重所有师长”,而从西方大学上课时的随便和对老师毫不客气的质问,表明在他们眼里,“尊师”是有条件的,尊重的是好老师,并非所有老师;“官大一级压死人”更是民主社会所不容许的,但是在东方社会里这一现象依然非常普遍;“仁爱”较前几种观

14、念更具普遍性,是一个多数文化共享的观念,因此冲突微乎其微。所以对不熟悉社会主义制度的留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就有许多困难,更不用说掌握这些语言。热爱文化,就能热爱语言,热爱语言,才能学好语言。二、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分析(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注重数据采集分析,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

15、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且东方文化思维模式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如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前面都是寒暄等等。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二)价值取向不同文化是由人类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的基干。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文化反映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影响文化。每一种

16、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西方文化中,与“自我”(self)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所不在。故此西方社会盛行的是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强调个人自由、不受外来约束。而中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先利民,再利已”的话语随处可见。通过简单

17、的言语就可从中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三)行为规范各不相同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四)语用迁移造成影响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18、。人们对遭遇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跨文化交际同样如此。交际障碍的根源,还在于忽略了语用迁移。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去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或者说是由于受母语中社交文化准则与规约的影响,而出现将母语中的某些用法迁移到英语的实际交际中,从而出现用法的不恰当性。引起社交语用负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习俗差异和价值观不同。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自动地、下意识地遵循自己的说

19、话方式,通常考虑的是要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从而导致交际障碍和冲突。例如:一个美国人在向中国学生A打听哪儿有厕所:Excuse me. Where is the bathroom? A没有听懂他的话,于是便反问道:“What?”显然,中国学生A的回答是把母语迁移过去的,因为,在汉语中,“什么?”用于请求说话人把说过的话重复一遍,然而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应是“Pardon?”A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三、 文化冲突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会影响语言交际的质量不同的民族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诸方面的差异在语言上均有反映,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在交际中就会闹出笑话。比

20、如对英国女学生说“You are very beautiful”她一定会感到高兴,而且会立即表示感谢。但是如果贸然对一个不太熟悉的中国女学生说:“你长得很漂亮”,她就会怀疑你别有用心。刘殉先生也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教过了“拍马屁”这个词语后,没讲清其文化内涵。一次,这位教师夸奖一个留学生汉语发音好时,学生竟然说:“哪里,哪里,老师您在拍我的马屁!”这些例子说明,文化差异会影响语言交际的质量,汉语学习决不能脱离文化的学习。汉语学习和汉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学好汉语的捷径。(二)文化差异会影响教学效果文化冲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英美留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中国教学制度与方法间的冲突。汉语教师经

21、常会感到留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自由,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学计划难以顺利实施;而留学生则感到教师对他们过于苛刻,管得过严,不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双方不够协调,因而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明确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就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性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对外教学中在在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外国学生更容易融入到中文的环境中。(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注重语法和词汇而不注重文化背景,学生就不可

22、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现实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授课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汉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讲授文化点,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培养对文化的兴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激发学生了解汉语文化的强烈愿望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对其学习效率和交际能力的提

23、高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现在许多文化冲突是由于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因此要克服由于文化冲突引起的语言学习障碍需要从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着手。培养文化兴趣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让他们接触中国文化。要营造文化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如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传统文化背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对中国文化难以理解和接受,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可采用一些相对简单、有趣的方法,如组织留学生参观中国文化古迹。参观并非看看而已,为留学生创造接触中国社会的机会,这些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可谓是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延伸。通过语言实践,学

24、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汉语技能,还会增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有利于真正形成汉语交际能力。为了语言学习而进行的文化感染也可以在讲解汉语课程的同时,有意识地将课文中可以联想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和历史事件相联系,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比如在解释词汇时,适量讲解词的来源、演变,就可以简单讲授一些中国文化史的内容。所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文化因素的内容是最简易可行的方法。目前,语言教材在注释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在文化的注释方面还应做得细致一些。此外,还可以精选部分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成语故事、文化历史故事、童话寓言故事、笑话幽默故事等,编成阅读教材,以便学生课外阅览。这些有益于提高留学生

25、的文化意识和扩大其文化知识面,对留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将是大有裨益的。(三)设置交际情境,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如前文所述,在日常交际中,留学生最容易出现的是语用错误。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熟悉汉语文化的交际情境,不了解汉语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忽略了两种文化的差异,而按照本民族或本国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实用”,是为了能与中国人进行有效的交际,如果他们不能用汉语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打破“就语言教语言”的传统语言教学的模式,在教授汉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技能的同时,结合语言教学目标设置特定的交际情境,最

26、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参与度”(classes participation),灵活、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只有将语言教学融入到特定的交际情境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适应力,学生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能力。(四)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际是交际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有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言语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5%左右,而非言语交际却占了65%。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言语交际所起的辅助作用:它可以强调、补充、替代、修正言语交际。

27、当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发生矛盾时,人们倾向于相信非言语表达,认为它更真实、更有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五)强调文化对比,加深文化理解吕必松先生曾有过论述:“所谓交际文化,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是隐含着的,所以本族人习而不察,只有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才能发现其特征并揭示出文化差异规律。”因而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把留学生的本民族文化与汉语的文化进行对比,用留学生的当代主体文化和我们的当代主体文化进行比较,对比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应解决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比使学生

28、掌握跨文化中的文化差异,在言语的交际中加以理解和运用。基于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汉语和母语文化比较及辨析语言文化内涵差异的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使学生在熟悉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加快对汉语表达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在文化比较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更多地摄入汉语文化,并逐步建立起汉语文化基本框架和对汉语文化的认同。只有基本掌握了汉语与母语两种文化在各个层面上的差异,学生才能较熟练地运用汉语并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六)多元文化互动,促进文化融合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想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的,包括在母语文化基础上习得外语文化,以及在习得外语文化的同时补充和丰富

29、母语文化,实现两种文化的双向融合。教学过程的对话与互动(既包括本民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互动,也包括多元文化背景的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是促进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不是去单纯模仿和迁就另一种文化,而是在超越本民族文化和另一种文化时,达到“第三位置”,即学习者特有的、与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有联系的文化系统。这种文化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平等看待各种文化的态度和汲取目的语文化思想内涵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对汉语文化的自觉,能够自由游走于母语和汉语两种文化之间,真正构建起复合文化身份,进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结 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生活的国际化,对外教学逐

30、渐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问题,对提高对外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改变观念,在教授知识同时,注重文化输入。在避免冲突的同时,要努力寻求文化的共同点。更要设置交际情境,在实践中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只有将语言教学融入到特定的交际情境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适应力,学生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能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都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将汉语文化推向国际,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参考文献高剑华.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J. 教育科学, 2007,(05) .陈玮.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 现

31、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6,(02) .邵卫兰.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J. 教育与职业, 2007,(27) .何清强. 文化差异中的对外汉语教学J. 语文学刊, 2004,(09) .吴燕霞. 文化冲突与跨文化管理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4,(12)张一鑫. 中国国际商务谈判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设计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Swain, M. and S. Lapkin.1994. 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 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

32、uage learning .Applied Linguistics, 16(3) :371-391 .Corder, S. P. Error Analysis in Inter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Bussmann, Hadumod. R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Rout ledge, 2000, Breen. Overt participation and covert acquisit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language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C. London: Longman, 2001:112-1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