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课.doc(1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监测课程教案刘恩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7年9月环境监测教案 Chapter 1 绪论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课程性质、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及其他相关的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课程关系、为什么要学习“环境监测”以及如何才能学好“环境监测”;认识“环境监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环境监测的内涵与研究对象; 环境监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环境监测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课内教学2个学时。环境监测课程的学习导航 明确环境监测的内容 坚持环境标准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讲授提纲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环境监测的目的
2、(1)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撒、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5)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 . 按监测介质分类 : 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废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 二 . 按监测目的分类: 1. 监视
3、性监测 (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其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水平的主要标志。 2.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1) 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
4、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 纠纷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3) 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 “ 三同时 ” 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 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3.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
5、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1.2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环境监测的发展一、 环境监测网络 目前,国内外关于监测网络的建立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要素型,即按不同环境要素来建立监测网络,如美国国家环保局的监测网络即为此种类型。 二是管理型,即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网络,我国环境保护系统的监测网络即为此种类型。 二、环境自动监测 1.2.2 环境污染和环境污染监测的特点 1.2.3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一、化学分析法 是以
6、特定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两类。 重量法 操作麻烦,对于污染物浓度低的,会产生较大误差,它主要用于大气中总悬浮颗粒、降尘量、烟尘、生产性粉尘及废水中悬浮固体、残渣、油类、硫酸盐、二氧化硅等的测定。随着称量工具的改进,重量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近几年用微量测重法测定大气飘尘和空气中的汞蒸汽等。 容量法 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费用低的特点,在环境监测中得到较多应用,但灵敏度不够高,对于测定浓度太低的污染物,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它主要用于水中的酸碱度、 NH 3 -N 、 COD 、 BOD 、 DO 、 Cr 6+ 、硫离子、氰化物、氯化物、硬
7、度、酚等的测定,及废气中铅的测定。 二、 仪器分析法 是以光的吸收、辐射、散射等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光谱法: 主要包括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 X-荧光射线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 包括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库仑分析法等。 色谱分析法: 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等 。 三、 生物技术 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包括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测定,观察生
8、物在环境中受伤害状况、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变化等。 1.3 环境标准 1.3.1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环境标准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定义: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 , 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 , 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特殊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1. 环境标准的分类 (1)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它是制订环境政策的目标和
9、环境管理工作的依据,也是制订污染物的控制标准的依据,是评价我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标尺和准绳。 (2)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控制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的手段,作用在于直接控制污染源,以达到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3)环境基础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等的规定,是制订其它环境标准的基础及技术依据。所以环境基础标准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逐步做到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4)环境方法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以全国普遍适用的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 作业等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
10、标准。 (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 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 它是检验方法标准是否准确的主要手段。 (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为了保证污染治理设备的效率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对环保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2. 环境标准的分级 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二级。 (1)国家环境标准 (2)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3)地方环境标准 1.3.2 环境质量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 该标准从1996 年 10 月 1 日
11、起 在全国实施。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1.3.3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1)本标准按污水污水排放去向,分年规定了 69 种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2)除了有特殊规定的以外,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 (3)标准分级见课本 P24 。 (4)标准限值 (5)总量控制 工业污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负荷 某污染物最高允许年排放总量 习题与思考题1) 环境污染的特点可
12、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环境污染是各种因素本身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染还受社会评价的而具有社会性。它的特点可归纳为: 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物心智有关,因此,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污染物与污染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地值之间存在一界限(放射性和噪声的强度也有同样情况)。所以,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对阈值的研究,是判断环境污染及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
13、。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环境是一个复杂体系,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从传统毒理学观点分析,多种污染物同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和拮抗作用。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是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问题有关。 2) 单依据某一时、某一点的监测数据能否正确表述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 环境中安排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布设采样点的主要依据及获得代表性数据的基础是什么? 为什么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污染物浓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单依据某一时、某一点的监测数据无法正确表述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 污染
14、物的时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是在环境监测中安排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布设采样点的主要依据及获得代表性数据的基础。必须依据污染物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性特点,科学地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网、点设置、监测项目、采样频率等);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能获得到较全面客观的评述。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水样的的类型.1采集前的准备(preparation before sampling).2废水样类型消解水样的方法.1挥发(气提)、蒸发(顶空)与蒸馏法.3吸附法.4离子交换法.5共沉淀法 Chapter2 水和废水监测教学目的 认识水资源和水质污染、水质监测对象和目的、监测项目; 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
15、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掌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基本方法; 水样的预处理; 物理性质的检验;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底质监测及活性污泥性质的监测; 教学重点 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掌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基本方法; 水样的预处理及分析方法; 汞、镉、铅、铬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DO值、含氮化合物的测定; COD、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 教学方法 课内安排10个学时,习题课与讨论1个学时。 必读教材和参考书页码 教材:37-41;42-59;67-81;83-85;89-97;101-108;109-140; 多媒体课件:讲
16、授提纲 水质污染与监测2.1.1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1水和水体水是人类维系生命的基本物质,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是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海洋及地下水的总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2水体污染 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类健康,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按排放形式不同:点污染源、面污染源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水质监测的目的(1)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
17、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规律。(2)对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2 监测项目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也没必要对各监测项目一一监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那些排放量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广、有可靠的分析方法保证获得准确的数据,并能对数据作出解释和判断的项目。根据该原则,我国环境
18、监测总站提出了68种水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黑名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分别规定的监测项目如下: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洗涤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医院污水:pH、色度、浊度、悬浮物、余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致病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地表水监测项目工业废水监测项目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选择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原则: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单,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根据上述原则,为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各国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类水体中的不同污染物质都编制了相应的分析方法。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体系(1)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比较经
19、典、准确度较高的方法,是环境污染纠纷法定的仲裁方法,也是用于评价其他分析方法的基准方法。(2)统一分析方法 一些项目的监测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这些项目又急需测定,经过研究作为统一方法予以推广,在使用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为上升为国家标准方法创造条件。(3)等效方法与前两类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具有可比性的分析方法称为等效方法。采用新技术,有条件的先用,以推动监测技术进步。但是,新方法必须经过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证明其与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是等效的才能使用。 2.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方案的内容如下:(1)明确地、具体地规定监测目的;(2)确定监测介质和监测项目,以此选择分析方法,前后统一,使监测数据
20、具有可比性;(3)规定采样地点、方法、时间和频次,并具体责任到人;(4)明确排放特点、自然环境条件、居民分布情况等,据此确定采样设备、交通工具及运行路线;(5)对监测结果尽可能提出定量要求,如监测项目结果的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位数及可疑数据的取舍等。按照不同水体的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2.2.1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1)基础资料收集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特征;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和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与排污情况、城市的给排水情况等;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特别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情况;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
21、点水源保护区;实地勘察现场的交通情况、河宽、河床结构、岸边标志等。对于湖泊,还需了解生物、沉积物特点,间温层分布、容积、平均深度、等深线和水更新时间等;收集原有的水质分析资料或在需要设置断面的河段上设若干调查断面进行采样分析。(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监测断面设置原则a.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b.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c.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d.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e.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f.应尽可能
22、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三断面法 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 a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面。对照断面设置目的:了解流入某一区域(监测段)前的水质状况,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设置方法:(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 a. 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 b. 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断面数目:一个河段区域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控制断面设置目的:监测污染源对水质影响。设置方法:(主要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根据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河水流量和河道水力学特
23、征确定,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因为在排污口下游500m横断面上的12宽度处重金属浓度一般出现高峰值。对特殊要求的地区,如水产资源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断面数目:多个。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削减断面设置目的:了解经稀释扩散和自净后,河流水质情况。设置方法: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左中右浓度差较小的断面。小河流视具体情况)断面数目: 1个。背景断面: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首先,判断是单一水体还是复杂水体:考虑汇入的河流数量,水体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及动态变化,沿岸污染源分
24、布及污染物扩散与自净规律、生态环境特点等。然后,按照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确定监测断面的位置:a.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b.以各功能区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c.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洄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湖、库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采样点位的确定小结:三断面法采样部位的确定河流上 选取采样断面;采样断面上 选取采样垂线;采样垂线上 选取采样点。(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所采水样要具代表性,能反映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一般原则: 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
25、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而定。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1次。 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3次。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库,每月采样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泊、水库全年采样两次,枯、丰水期各一次。有废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2.2.2 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储存在土壤和岩石空隙中的水,统称为地下水。(1)地下水的特征流动较慢,水质参数变化慢,一旦污染很难恢复
26、,甚至无法恢复。埋藏深度不同,温度变化规律也不同。取出后水质状况容易发生改变。由于采水器的吸附或沾污及某些组分的损失,水样的真实性将受到影响。(2)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收集和汇总有关监测资料。收集区域内基本气象资料。搞清区域内各含水层和地质阶梯,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方向。 调查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等情况;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表水污染现状。要对水位及水深进行实际测量。在完成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根据地区特点和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3)采样点的设置背景监测点应设在污染区的外围不受或少受
27、污染的地方。监测井(点)的布设 监测井布点时,应考虑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污染物的分布和扩散形式,以及区域水化学特征等因素。对于工业区和重点污染源所在地的监测井(点)布设,主要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确定。 一般监测井在液面下处采样,若有间温层或多含水层分布,可按具体情况分层采样。(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每年应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样测定;有条件的地方按地区特点分四季采样;已建立长期观测点的地方可按月采样监测。 通常每一采样期至少采样监测1次;对饮用水源监测点,要求每一采样期采样监测2次,其间隔至少10天;对有异常情况的井点,应适当增加采样监测次数。2.2.3水污染源监
28、测方案的制订(1)采样点的设置 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截面积比较小,不需设置断面,而直接确定采样点位。工业废水a.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出口处应布点采样测定一类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砷、铅和它们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有机氯和强致癌物质等。b.在工厂总排污口处应布点采样测定二类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石油类、酮、锌、氟和它们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 采样点设在污水总排放口。对污水处理厂,应在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点采样监测。(2)采样时间和频率车间和工厂废水1. 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每隔或1h采样1次,混合
29、后测定污染物的平均值。2. 取35个生产周期的废水样监测,可每隔2h取样1次。3. 排污复杂、变化大的废水,时间间隔要短,有时要510min采样1次,使用连续自动采样装置。4. 水质和水量变化稳定或排放规律好的废水,找出污染物在生产周期内的变化规律,采样频率可降低,如每30天采样测定2次。城市污水 城市排污管道大多数受纳10个以上工厂排放的废水,由于在管道内废水已经进行了混合,故在管道出水口,可每隔1 h 采样 1 次,连续采集 8 h,也 可连 续采集 24h,然后将其混合制成混合水样,测定各污染组分的平均浓度。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向国家直接报送数据的废水排放源规定:工业废水每年采样监测
30、24次;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2次,春、夏季各1次;医院污水每年采样监测4次,每季度1次。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2.3.1地表水样的采集2.3.1.1采样前的准备(1)容器的准备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塑料容器用于测定金属及其他无机物的监测项目,玻璃容器用于测定有机物和生物等的监测项目。(2)采样器的准备 采样前,选择合适的采样器清洗干净,晾干待用。(3)交通工具的准备 最好有专用的监测船和采样船,若没有,根据气体和气候选用适当吨位的船只。根据交通条件选用陆上交通工具。2.3.1.2采样方法和采样器(1)采样方法船只采样 适用于一般河流和水库的采样,但不容易固定采样地点,往往使收据不具有可比性。桥梁
31、采样 安全、可靠、方便,不受天气和洪水的影响,适合于频繁采样,并能在横向和纵向准确控制采样点位置。涉水采样 较浅的小河和靠近岸边浅的采样点可涉水采样,但要避免搅动沉积物而使水样受污染。索道采样 在地形复杂、险要,地处偏僻处的小河流,可架索道采样。(2)采样器水桶 适于采集表层水。单层采水瓶 最常用的采样器。 急流采水器 适用于水流湍急的采样点处的采样。双层溶解气体采样瓶 测定溶解气体的水样。其他采样器 如塑料手摇泵、电动采水泵等。 1、表层水 可用桶、瓶等容器直接采取。 一般将其沉至水面下0305m处采集。2、深层水 可使用如右图示的带重锤的采样器。 沉入水中采集。将采样容器沉降至所需深度(可
32、从绳上的标度看出),上提细绳打开瓶塞,待水样充满容器后提出。3、水流急的河段,用右图所示的急流采样器。 它是将一根长钢管固定在铁框上,管内装一根橡胶管,其上部用夹子夹紧,下部与瓶塞上的短玻璃管相连,瓶塞上另有一长玻璃管通至采样瓶底部。采样前塞紧橡胶塞,然后沿船身垂直伸入要求水深处,打开上部橡胶管夹,水样即沿长玻璃管流入样品瓶中,瓶内空气由短玻璃管沿橡胶管排出。这样采集的水样也可用于测定水中溶解性气体,因为它是与空气隔绝的。4、测定溶解气体(如溶解氧)常用右图所示的双瓶采样器采集。将采样器沉入要求水深处后,打开上部的橡胶管夹,水样进入小瓶(采样瓶)并将空气驱入大瓶,从连接大瓶短玻璃管的橡胶管排出
33、,直到大瓶中充满水样,提出水面后迅速密封。2.3.1.3 水样的类型(1)瞬时水样 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当水体水质稳定,或其组分在相当长的时间或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内变化不大时,瞬时水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当水体组分及含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时,就应隔时、多点采集瞬时样,分别进行分析,摸清水质的变化规律。(2)混合水样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这种水样在观察平均浓度时非常有用,但不适用于被测组分在保存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的水祥。(3)综合水样 综合水样是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
34、的样品。这种水样在某些情况下更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当为几条废水河、渠建立综合处理厂时,以综合水样取得的水质参数作为设计的依据更为合理。2.3.2废水样品的采集采样方法:(1)浅水采样可用容器直接采集,或用聚乙烯塑料长把勺采集。(2)深层水采样可使用专制的深层采水器采集,也可将聚乙烯筒固定在重架上,沉入要求深度采集。(3)自动采样采用自动采样器或连续自动定时采样器采集。废水样类型:(1)瞬时废水样 对于生产工艺连续、稳定的工厂,所排放废水中的污染组分及浓度变化不大,瞬时水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平均废水样 当废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组分的浓度随时间起伏较大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集平均混合水样或平均比
35、例混合水样。2.3.3 地下水样的采集地下水的水质比较稳定,一般采集瞬时水样。(1)从监测井中采集水样常利用抽水机设备。(2)对于自喷泉水,可在涌水口处直接采样。(3)对于自来水,放水数分钟后再采样。2.3.4 底质样品的采集底质在水环境体系中的意义1、记录污染历史,反映难降解物的积累情况,污染的潜在危险。2、底质对水质、水生生物有明显影响,是天然水污染的重要标志。3、底质监测是水质监测重要组成部分。底质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与水质监测断面相比:设置原则相同 设置位置重合原因便于比较 底质样品的采样频率和采样量(一)采样频率远较水样低每年枯水期1次,必要时可在丰水期增采1次原因:底质比较稳定,受水
36、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小 (二)采集量底质样品采集量视监测项目、目的而定,一般为重一2kg,如样品不易采集或测定项目较少时,可予酌减。2.3.5 流量的测定a.测量参数:水位(m)、流速(ms)、流量(m3s)等水文参数。b.意义:计算水体污染负荷是否超过环境容量、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估价污染控制效果等工作中,都必须知道相应水体的流量。c. 测量方法原则:对于较大的河流,水文部门一般设有水文监测断面,应尽量利用其所测参数。小河流、明渠和废水、污水流量的测量方法。d.测量方法:(1)流速仪法对于水深、流速大的河、渠,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2)浮标法浮标法是一种粗略测量流速的简易方法。(3)堰板法这
37、种方法适用于不规则的污水沟、污水渠中水流量的测量。(4)其他方法用容积法测定污水流量也是一种简便方法。2.3.6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2.3.6.1 水样的运输管理记录贴好标签运送实验室。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清点样品,防止搞错。(2)塞紧采样容器口(3)样瓶装箱(4)冷藏、隔热、致冷剂(5) 防冻裂样品瓶 2.3.6.2 水样的保存保存水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冷藏 采样后将水样立即投入冰箱或冰水浴中并置于暗处,冷藏温度一般25度,该法不能长期保存水样。(2)冷冻 冷冻温度为20,冷冻时不能将水样充满整个容器。(3)加入保存剂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值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2.3.6
38、.3 水样的过滤或离心分离 2.4 水样的预处理2.4.1 水样的消解(1)水样消解的作用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待测元素转化为单一高价态(2)水样消解的要求透明、澄清、无沉淀不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组分不损失待测组分(1)湿式消解法 利用各种酸或碱进行消解 硝酸消解法 适用水样:较清洁水样 硝酸高氯酸消解法适用水样: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 注:高氯酸能与羟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不稳定的高氯酸酯,有发生爆炸的 危险,故先加入硝酸,氧化水中的羟基化合物,稍冷后再加高氯酸处理。硝酸硫酸消解法不适用水样:易生成难溶硫酸盐组分(如铅、钡、锶)的水样。 注:硫酸沸点高,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 硫酸磷酸消解法适用水
39、样:含Fe3+等离子的水样注:硫酸氧化性较强,磷酸能与Fe3+等金属离子络合,二者结合消解水样,有利于测定时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适用:消解测定汞的水样注:过量的高锰酸钾用盐酸羟胺溶液除去。多元消解法指三元以上酸或氧化剂组成的消解体系。如处理测定总铬的水样时,用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消解。 碱分解法 适用:当酸体系消解水样易造成挥发组分损失时,可改用碱分解法。 即: NaOH+H2O2 或 NH3H2O+H2O2(2)干灰化法(干式分解法、高温分解法) 过程:水浴蒸干马福炉内450-550灼烧至残渣呈灰白色冷却后用2%HNO3(或HCL)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后供测定。不
40、适用: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砷、汞、镉、硒、锡等)的水样。 2.4.2 富集与分离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分析方法的检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富集与分离往往不可分割,同时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挥发、蒸 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低温浓缩等。 (1)挥发和蒸发浓缩挥发分离法是利用某些污染组分挥发度大,或者将欲测组分转变成易挥发物质,然后用惰性气体带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蒸发浓缩:是指在电热板上或水浴中加热水样, 使水分缓慢蒸发,达到缩小水样体积,浓缩欲测组分的目的。此法简单易行,无需化学处理,但速度慢,易吸附损失。 (2) 蒸
41、馏法2.5 物理性质的检验2.5.1 水温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生生物和微生物活动、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速度及盐度、pH值等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水温测量应在现场进行。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温计、深水温度计、颠倒温度计和热敏电阻温度计。(1)温度计法:测量范围:-6-41。用于表层水温度的测量。(2)颠倒温度计法:用于测量深层水温度,一般装在颠倒采水器上使用。 2.5.2 颜色颜色、浊度、悬浮物等都是反映水体外观的指标。 纯水为无色透明,天然水中存在腐殖质、泥土、浮游生物和无机矿物质,使其呈现一定的颜色。工业废水含有染料、生物色素、有色悬浮物等
42、,是环境水体着色的主要来源。水的颜色可分为真色和表色两种,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表色是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水的色度(colority)一般是针对真色而言。 测定水的色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铂钴比色法,一种是稀释倍数法,两种方法应独立使用,一般没有可比性。 2.5.2.1 铂、钴比色法本方法是用氯铂酸钾与氯化钴(或重铬酸钾与硫酸钴)配成标准色列,再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确定水样的色度。该方法适用于较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测定。如果水样中有泥土或其他分散很细的悬浮物,用澄清、离心等方法处理 仍不透明时 ,则测定的是“表色”。2.5.2.2 稀释倍数法该方法适用于受工
43、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颜色的测定。 测定时,先用文字描述水样颜色的种类和深浅程度,如深蓝色、棕黄色、暗黑色等。然后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到刚好看不到颜色,用 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所取水样应无树叶、枯枝等杂物,取样后应尽快测定,否则,于4 度保存,并在48小时内测定。 2.5.3 臭检验原水和处理水的水质必测项目之一。水中臭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天然物质的分解或有关的微生物活动。 测定臭的方法一般用定性描述法。主要用词语来形容其臭特征,并按(臭强度等级表) 划分的等级报告臭强度。 2.5.4 残渣残渣是表征水中溶解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含量的指标。 2.5.4.1
44、总残渣是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总可滤残渣和总不可滤残渣。测定方法:取适量(50ml)振荡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移入103-105度烘箱中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即为总残渣。 总残渣(mg/L)(A-B)10001000/VA-总残渣和蒸发皿质量,g;B蒸发皿质量,g;V-水样体积,mL 。2.5.4.2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 Suspended Substance,SS) 水样经过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度烘至恒重得到的物质量。 2.5.4.3 总可滤残渣 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
45、重所增加的重量。 2.5.5 电导率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关系。当它们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加。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一般,新鲜蒸馏水的电导率为s/cm,超纯水的电导率小于s/cm,天然水的电导率多在50-500s/cm之间,含酸、碱、盐的工业废水电导率往往超10000s/cm,海水的电导率约为30000s/cm。 2.5.6 浊度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沙、黏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时,可使光散射或吸收,浊度大。天然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处理,使水变得清澈。 2.5.6.1目视比浊法将水样与用硅藻土配制的标准浊度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