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通分这一节支配在最小公倍数 的教学之后,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大小,紧接着出现了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要比较大小,学生有了从前约分时要利用分数基本性质的阅历,因此很块想到了要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变相同。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要引出通分的概念和怎样找到公分母。学生很快想到了要将两个分母相乘然后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通成与原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当然,学生这样想也是没有错的,这也是通分啊,同样也可以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来。然而,教材上是要利用最小公倍数去通分,也就是用两
2、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通分的结果才是老师想要的!教学就是这么死板,当学生说要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的结果做公分母的时候,我虽然没有当即扼杀学生的想法,但是也提出了“最好不用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所说的通分就是要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通成以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的分数!”老师多可恶,学生的方法为什么就不能用而肯定要遵从老师的规定或者是课本的要求呢!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学生的思路,好像更简洁,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干脆相乘做公分母就可以了,省去了找最小公倍数的环节,还介绍了出错的可能性呢!一节课由于过多的强调了要以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去通分,因此,后面习题环节的时间就显得过于紧凑了些,学生对方法已经驾驭了七八分,
3、但是假如当堂课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的话,后面的作业中会出现岑出不穷的问题,这也是我最担忧的问题。教学就是这样前怕狼后怕虎,也总是在畏畏缩缩中前行!时间总是最好的提升方法,可是终归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假如想在巩固,只能是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这岂不是又无可避开的剥夺了学生的受某种学科教化的权利吗!老师啊,啥时候才能让你在自己的课堂充溢自信的完成教学而不随意开展所谓的加强训练呢!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这是一节与生活(体育)亲密相关的好用性强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本课的教学处理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用简洁情境降低学习难度。针对数学课堂抽象问题与实际问题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课本上也没有干脆就探讨实际竞赛中
4、的起跑线的问题,而是采纳的一个比较简洁的生活情景进行学习。针对起跑线的不同正是由于竞赛中的弯道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采纳的这样的一个仅仅只是简洁两个人跑半圆起先,来简化问题的难度。2、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贯穿始终,既注意了数学学问的教学,又注意了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学生不但丰富了学问,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3、层层深化的教学设计。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层层深化,按部就班。而在第三部分的最终却给了学生们惊慌心情的一个释放机会,在探讨完400米跑道的起跑线问题后,老师提出了200米跑道的起跑线如何确定的问题,学生在初
5、接到这道题时都感叹于简洁,其实在真正完成时才发觉,无论是什么样的跑道,都首先要分析详细跑道的形态,有几个弯道,再来解决起跑线的问题。学生们从这道题中更深一步地感受到起跑线的确定肯定要结合详细的跑道形态才能来确定。小学数学教学反思3数学概念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小学数学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学生在运算中发生错误,解题实力差,不能把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缘由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驾驭得差。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从详细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详细事物中抽
6、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需遵循从详细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相识逐步上升为理性相识,并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留意利用学生熟识的事物进行视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感官的干脆相识。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视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视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相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觉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梭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梭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晰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梭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
7、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详细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相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二、创设求知情境,导人新课从教化心理学中知道,“须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爱好”是内在的动机,它是在须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干脆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离开了这种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行能有主动进取精神,留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说不上主动思维,这样就不行能获得志向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学问的剧烈爱好,使必要的感性相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
8、学概念。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学问转化到主动地去猎取学问,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新概念创建良好的气氛三、细心设计练习,巩固、深化概念课堂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老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细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刚好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假如能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纳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概念清楚、实力增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9、4从事数学教学已二十多年,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中,我发觉自己已经渐渐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且深深喜爱上了数学教学这项工作,不敢说自己在教学上多么的有阅历,下面仅谈一些感受。一、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特别好玩而有探讨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主动的合作。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仿照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用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特性思维和奇异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已经起先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乐在其中,我努力变更教学方法方式。二、学
10、生的学习方法不对。许多时候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的教授,习惯现成的接受问题,缺少自己去探讨,自己去发觉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的,还有许多题目,尤其是那些比较多的,看起来比较负责的,许多学生第一反映就是不会做, 不会自己动笔去算, 思索,试着去解决问题的。不太喜爱动脑筋,怕算。还有就是在做题时,有些同学对于错的题,错了也就错了,并没有在课后去针对错题分析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这也可能会导致他再次出现这个错误,还有老师讲过的题目,没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现相类似的或者是变的略微困难了一些,就不会做的。课后缺少去反思,把里面的原理搞清晰的。三、学生目的性不明确。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数学学问点,学了这个学
11、问你有什么用,貌似生活中不怎么用得上的?学生还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从而觉得学习数学没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这个问题,我讲解了许多现实数学作用的例子,渐渐的觉得他们对学习数学比较感爱好了,也相识到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反思5上完这节课,感受许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世博会之旅,用簇新的话题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探讨搭建良好的平台。之前有专家提到此类情景创设有欺瞒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
12、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牵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慢慢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爱好,甚至产生厌烦心情。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二、重视基础学问的形成和驾驭,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绽开部分主要采纳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打算去世博会参观的
13、排队的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驾驭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算法多样化”是课改提倡的新理念之一,这里应当提倡算法多样化这我知道,但是教材是否更强调把数字分开来计算,因为我在备课手册上看到的都是拆数这种方法,而我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用笔算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形式来进行口算(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是这样算的),这样是否简单出错,是否属于口算,我有点不明白.不过我当时赐予孩子的回答是可以的,找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就无可厚非。小学数学教学反思6乘法安排律是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运算定律,但的确又特别重要、运用广泛。在本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14、我采纳了让孩子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分类整理,生成模型;发觉规律,举例验证;表示规律,建构模型;概括规律,完善模型;应用规律,感受模型”的探究过程,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突破乘法安排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切入点,对本节课学问的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自己的教学教训,在平常的教学中,总是发觉学生在学习完乘法安排律之后简单出现(a+b)c=ac+b的现象细致探讨其缘由,其实是学生学的记的只是乘法安排律的外在形式,对公式只不过是表面肤浅的遗忘,而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安排律内在的数学意义。因此,我就打破通过视察 发觉 猜想 验证 概括的传统教学思路,除了在外在形式上相识规律(教材意图
15、),又从乘法的意义入手,使学生进一步从算式意义方面得出了(a+b)c=ab+bc这样确凿无疑的结论。让学生对乘法安排律的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外在的“形”,而是又进入“质”的深化。这种教学建立在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有效的建立模型突破了本节的第一个难点。从课后作业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以前。在突破本节其次个难点:乘法安排律简单跟乘法结合律混淆的现象时。敢于挑战自我,不再泛泛地讲两个规律的区分与联系,而采纳反式教学写出25(48)=254+258的现象,让学生既懂得乘法结合律和安排律的区分,又找到了乘法安排律概念的重点。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学问延长,出示扩展型
16、的练习,对安排律的概念加以升华。这些方面,只是我对自己原来的教学在反思与对比中觉得是对我而言较为进步的一点点。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整个教学过程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堂上由于紧强导致只顾自己思路,而忘了对学生的回答或学问的恰当与否做出刚好评定。还有,唯恐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而把“总结”与“拓展”放错了位置;学生参加的主动性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可能与我相对缺乏激励性语言有关等等问题。深化思索,觉得还是自己的业务不够娴熟,驾驭课堂实力低下而造成的。因此,我想:今后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深化钻研,在挖掘教材上下功夫。二、多听课,学习别人特长,多查阅资料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7、最重要的是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思路的“创新”上狠下功夫,让学生看到的每天都是“新”老师,甚至遗忘“传统”形象,这是我最高的追求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7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的新课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几节课都是练习课,到昨天为止已经上了三节。整理和反思这三节课,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训练有了一些新的相识:1.在新课程背景,我们还要不要进行数学训练。当前无论是创优课竞赛、各级的探讨课,还是论坛、博客,大家都在热衷的探讨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大家好像都不很在意数学训练,有的老师甚至一提到“训练”立刻就“色变”,认为将回到传统教化的老路上去了。我们冷静下来思索一下就会发觉:我们现在
18、所热衷的“组织学生探究数学学问,使他们经验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事实上就是以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为基础的。假如学生对已有的数学学问理解驾驭的不深刻、应用的不敏捷,那么又如何能够进行新的相识活动呢?因此数学探究和数学训练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2.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须要什么样的数学训练。数学训练不等于“机械、重复”,应当体现对数学基础学问的应用性的训练。(1)说理性训练。学生对一个数学学问驾驭总是要经验一个由“详细抽象详细”的相识过程,其中数学基础学问的形成过程(详细抽象),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建模)的过程,而数学基础学问应用的过程(抽象详细),可以说是一个演绎推理(对模型的说明与应
19、用)的过程。在从详细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相识的是数学基础学问的本质属性,在抽象到详细的过程中学生将相识到数学基础学问的应用范围(概念的外延),这是将起到深化理解概念和敏捷应用概念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把数学基础学问的成立条件与详细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比对,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内部言语并不发达,是片断的、条理性不强的,所以用学生的外部语言表述来促进其内部言语的整合与条理,这就是重视“说理训练”的意义所在。(2)图形表征的训练。数与形是数学探讨的两大对象,他们相互作用,互为表里。每一个形中多蕴含着肯定的数量关系,而每一个数又都能通过图形直观的描述和反映。教学实
20、践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相识:学生对数学学问的获得或是应用数学学问解决详细的问题,往往都是完成对数学语言、数学符合、数学图形的翻译过程。因此,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用图形表征已学的数学学问,将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驾驭,并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3)计算技能的训练。当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无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么的完备,假如不能精确、熟烂的计算,那么学生将不会完备的解决一个问题。再有对于比较困难的问题,假如能通过口算或估算出没一个关键的数值,往往对解决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基础口算的训练,加强估算实力的
21、培育。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训练的地形式数学训练的内容应当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数学训练的形式不应当是单一的、枯燥的,应当结合训练的内容和学生的详细状况突出趣味性、敏捷性、竞争性、多样性。依据以上的思索自己在这三节课的教学是这样支配的:第一节:1.通过计算训练整合分数乘法法则。2.口算训练(干脆写得数),通过视察发觉分数乘法的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在通过图形表征,应用分数乘法意义理解这种关系,深化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相识。3.单位转化,初步应用分数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节:1.解决详细问题(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是多少),感知分数乘法意义的应用。2.集体沟通,剖析解题的思路。3.专项训练,理解分数条件
22、(图形表征、语言叙述)。4.巩固练习,渗透对应思想。第三节:综合练习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复习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各位老师前辈的指导下,我执教了二年级上册复习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复习课,反思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有胜利,也有缺憾。首先先说说个人认为胜利的地方,如下:一、活动化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创设一个去猫数学乐园玩这个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新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加了应用数学的意识。还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学问进行解决一系列问
23、题,学生成了游玩的主角,并在玩中不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参加热忱,师生、生生、群体间都在互动,学生玩了,乐了,也学了。二、加强对比,加深对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理解。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深化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在多处地方设计了对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视察、去探讨、去争论,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例如:“把小女孩浇了4棵树,小男孩浇了2颗树,两人一共浇了几棵树?”与“小男孩浇了4棵树,小女孩浇了4颗树,两人一共浇了几棵树?”进行比较,明白加法与乘法的区分,接着追问,4人浇了多少棵,9人呢?引导学生比较,使学生发觉这些
24、题的共同点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如摩天轮这道题,通过三道算式的对比,了解到乘法与除法干脆的联系。三、重视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我感觉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是在解决了4人、9人浇了多少棵树后,老师接着追问,你还能知道几人浇了多少棵?小挚友很自然说出5人,6人、7人等人浇了多少棵,再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发觉从上往下看,每人浇4棵,浇得人数越多,浇的总棵树就越多,并能很顺当的解决10人浇了40棵,11人浇了44棵。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函数的基本数学思想,并运用规律解决了简洁的数学问题。四、练习设计层层深化,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俗话说得好“熟
25、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在本节课中,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将数学思索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中,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如第一层次:基本练习;其次层次:对比练习;另外还有拓展练习、综合练习等,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明确的目标。如“小红和小强各要写48个大字,小强每天写8个,小红每天写6个。要写完这些字,小强用了多少天?小红呢?”另外还有“小明带了24元买礼物,正好花完,他可能买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记录下来。”那一题,这些都须要学生能在较多的已知条件中,正确选择有用的和必需的数学信息,而不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26、”。缺憾也是一种美。起先的基本练习有些简洁,口算卡适当加一些乘加乘减会比较好;另外在植树的那道题目结束,要是添加一个乘加的题目,那么后面的“小明带了24元买礼物,正好花完,他可能买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记录下来。”这道题小挚友就有地方下手了。小学数学教学反思9新一轮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溢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发觉,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这个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误区一:合作流于形式实例一位老师教学“克和千克”,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请四人
27、小组合作称量自己感爱好的东西。(老师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起先为称什么东西而争辩不休,“我想称文具盒”“我想称钢笔”“我想称校牌”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好不简单达成一样看法后,一些人起先称物体的重量,另一些人却讲闲谈,摆布天同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状况下持续)反思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三高校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沟通的过程表面上热喧闹闹,但在热喧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细致视察,就可以发觉,大多数探讨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旧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
28、“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须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索,有了沟通的须要后,再绽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沟通”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看法。而上述片段中的沟通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沟通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丢失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的学习实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摸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误区二: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老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忽然,学生万籁俱寂。老师
29、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抓紧跑上去,摆布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复原了正常,课仍是热喧闹闹地进行下去。反思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好像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喧闹的背后,老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事实上和跟着老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分?老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依据教学的须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实力。只有
30、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洁的问题后,老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立刻“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反思现在的课堂上,常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常常能听到“啪啪啪”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看到老师翘起大拇指。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体现了数学课堂予以学生主体的人文眷注。但是,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一概以“真棒”“很好
31、”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笔者认为,老师过多的、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对学生产生主动的促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行。在学生发言后,为了供应更为广袤的沟通空间,老师以“激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老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显明的观点。新课程理念下的“激励赞许”,必需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赐予学生有效的激励,从而主动地促进学生参加课堂教学。 误区四:教学开放过度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
32、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沟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觉大部分学生未驾驭新知。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需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索余地。然而,谛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学问。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留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加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殊是忽视了对学生参加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驾驭学问,遗忘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老师在课堂上应当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
33、,当讲授处还需讲授。我们正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只要我们深化学习课程标准,领悟精髓,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成长,我们必将会很快走出与新课改理念“貌合神离”的尴尬境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0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驾驭约分的方法,难点在于推断约分后的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际运用时的确驾驭不够志向。经过反思,约分这节课有几个方面值得留意:1.约分的概念是把一个分数化成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从约分的概念看,约分的结果不肯定是最简分数,只是比分子和分母比原来分数的小就行了,这样学生在做题时简单产生
34、误会,只要数约小了,约分就结束了,因此结果也不是最简的。在此,我跟学生强调虽然约分的概念是没要求要约到最简,但是我们全部约分的题我们都要求要约到最简,这样统一要求,学生就清晰了。2.学生知道老师要求约分的结果要最简,但是结果不是最简时有的学生推断不出来,因此也出错,如2/18,22/14等。还有的分数学生推断不出是否是最简分数,特殊是分子或分母是一个较大的质数时,学生误以为是最简分数,如17/34,19/57等。我跟学生强调遇到分子或分母是质数时,就验证分母或分子是不是这个质数的倍数,假如是那么这个分数就不是最简,假如不是倍数关系,那这个分数就是最简的。同时还补充讲解了一些约分的技巧,如:整十
35、整百数先消零在化简;分子分母都是偶数时先用2去除;倍数关系时用分子去除等等。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长。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接着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切实学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接着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里已经接触过很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节课教学有余数除法,分四步帮助学生逐步相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36、。首先是操作活动。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分小棒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余数”()让学生分一分小棒。10根小棒,每人两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小组合作将0根小棒每人分3根、4根、5根、六根。通过这个坏节,让学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3)揭示课题。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许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状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组织学生通过操作、填表、视察、分类、沟通等活动,发觉平均分东西时,不是都能正好全部分完的,常常可能还剩下一些不够接着分,从而初步形成“剩余”的表象。接着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还剩1根这种状况为
37、例,讲解并描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然后让学生“试一试”,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几种状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仿照中接着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详细含义。最终是充溢感性材料,形成概括性的相识。学生初步建立概念的时候,往往须要大量的事实来支持。“想想做做”让学生接着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学生主动参加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驾驭。能为学生供应更多的探讨和探究的机会,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才智去探求数学的奇妙。虽然在摆
38、的过程中,学生沟通中,课堂有点乱,但学生学会了创建,自主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在建立余数概念的过程中要按部就班,凸显有余数除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2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相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知道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商就是 乘式中的因数;最终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算实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就是如何将学本式卓越课堂与学校的四度三正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努力作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论教,力图从被动接受型的课堂转向主动学
39、习型课堂,从学问增长型课堂转向 实力发展型课堂。让听课的老师觉得看起来大有看头,嚼起来大有嚼头。不仅要在学习方式上求变,还要彰显学科特色,突出新课标提出的四基、四能。上课时,可能每个老师都有同感:学习成果优异的学生哪怕课后再淘气,课堂上的留意力都是很集中的。一位教化家说:老师的巨 大技巧就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留意力。尤其是在我们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几乎都在8岁左右,留意力难以集中更是成为了我们课堂教学的 一大难题。作为一名老师,如何让学生上课集中留意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小的时候学习计算,我就始终觉得它有点机械、枯燥、乏味。上课之前我就在想: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变得生动好玩
40、,吸引他们的留意力,使他们能主动的去探究,而不是单纯的用法则让孩子被动接受呢?课前打算,激趣导 入时,我用对口诀,背口诀,补充口诀的方法了解孩子们对口诀的驾驭状况,请孩子大声朗读题目要求,这样的题目要求和老师的激励性语言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自 信意识,信任自己能行,为后面教学中学生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发表自己独道的看法供应有力的保障作用。胜利之处:在我上课的引入阶段,我先讲了昨天上街买了花瓶插花,加上多媒体的演示,使得学生的眼睛全都盯在大屏幕上,一个个全神贯注,这样学生的留意力就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也提高了。练习中, 我没有干脆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排列出来,而是将课后5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
41、个按部就班的练习过程。其次,我用小组沟通、同桌沟通的教学方法,让学 生自己得出用乘法口诀求商,要先看除数是多少,就用几的口诀。不足之处:第一,小组探讨的时候,看上去小组探讨的 都很激烈,有的小组每个孩子都在张嘴,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学困生把此时当成了玩耍的最好时机。很明显,这样的探讨没有起到真正探讨的意义,也没 达到沟通的效果,反而时间耽搁了,所以以后要多加强在这方面的管理,老师要多巡察,不能让一些学生滥竽充数。而且要提出一些能引起学生爱好的问题让学生讨 论,这样留意力就不会分散了。其次,我没有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爱好的题目。总之,老师有不断学习、探究,转变育人观念,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
42、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味同嚼蜡,所以在教学中要让数学和生活练习在一起,这样学生的上课主动性出来了,留意力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就出来了。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3在年月日这一单元中,计算经过时间是一个难点。分析学生最近所做的经过时间的计算练习,我感到相比较两种计时法互化,难度更是上了一个层次。缘由在于计算经过时间时,当分钟减分钟不够减向小时借时,借一不是当十,而是当60。分钟加分钟不是满十进一,而是满60进一,这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有所不同,所以经常会出现错误。总结了一下,这部分内容以下几类题型也比较难:1、计算一天的营业时间。难度在于,给出的营业时间分为几个时间段,并且某个时
43、间段的跨度刚好是上午几时至下午几时。2、计算两天中的经过时间,如睡眠时间或火车运行时间,难度在于,睡眠时间一般都由两天的部分时间组成,学生分不清,经常会机械地将起床时间与睡觉时间相减。计算一天的。营业时间这类题,步骤较多。比如一天的营业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的:11:0014:30,17:3022:00,计算营业时间就要先算出两个经过时间,然后再把两个经过时间相加。学生在完成这类题时,既有步骤不全的,还有分钟减分钟不够减算错的。针对学生出现的错题,我让学生辨析错因,明确错在何处和如何改正。同时加强了此类题的练习,学生的完成状况有所好转。计算两天中的经过时间,分段计算的方法比较适合。如教材55页第6
44、题T21车次动身时刻是18:00,到达时刻是其次天8:00。本题可分两次想,从18:00到当天24:00经过时间是6小时,从24:00(0:00)到次日8:00经过了8小时,所以总共经过时间是14小时。这类题只要分段正确,学生对计算方法还是能够驾驭的。关键是计算第一天的经过时间时,要用结束时刻24时减起先时刻。少数学生忽视了这点,只用题中给的数字计算导致出错。如:小兰晚上8时睡觉,其次天早晨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个小时?有的学生把晚上8时先换成20时,再用20时去减6时,求出她晚上一共睡了14小时。这时候我拿了一个时钟模型让学生视察,并对这道题进行了反复的讲解,提示学生这类题目应分两段时间来计
45、算,一段是第一天的20时到24时,另一段是其次天的0时到早晨6时,再把两个时间段合起来。教这个学问点时,课堂上感觉学生好像已经懂了,但是课后的练习和作业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哎,有时候总会觉得这一个学问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难了,师父说这类题多练练就好了,但是我不想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呀,希望他们在渐渐的学习中能够慢慢理解吧!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4一、发觉生活素材,凸显现实性“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不行缺少的部分。在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思维,把丰富的现实原型与数学学问有效结合来,丰富学生对空间及图形的相识,发展、培育
46、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空间观念。教学时,我联系生活实际,用学生的眼光摄取生活中好玩的“空间与图形”素材,充分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重组教材内容,组织学习,从他们身边熟识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好玩,进而引发学习欲望。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我收集了很多美丽图片:小动物的、花卉的、生活中的物品、建筑物造型、数字卡片、几何图形、京剧脸谱等,在视察这些图形特点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接着通过“对折”的动手试验,学生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观赏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并且还能找诞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图案等。再如,在教学角的相识时,我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挚友握手,
47、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内、教室、学生活动等情境图,引导学生发觉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我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的物品,让学生发觉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见过的角,进一步加深所学学问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把课本学问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学问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二、敏捷处理教材,增加趣味性教材是范本,只有敏捷地运用教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让“静”的学问“动”起来,通过体验活动、多媒体演示,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平移、旋转、对称时,我先让学生通
48、过自身体验感知旋转、平移,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简洁图形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位置。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时,我先用动画演示“小蚂蚁爬树叶一圈”手摸长、正方形活动学具一周,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确了周长概念,再让学生视察长、正方形物体,依据其特征,概括优化出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再如,在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时,我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是节约课堂有限教学时间,二是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抽象难懂的学问变得直观而形象,既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三、自主合作探究,提高理解性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恰当运用合作沟通的方式来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