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 师:大家回忆一下,在以往我们学过的课程里,唐代和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 生:唐代是诗歌,宋代是词。 师:说的很对。那么今日我们再来相识一种文学形式,就是散曲。它是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现在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 生:合读 二、过程 1、圈出你不理解的词。 踌躇(chuch):痛心;心情不开心 宫阙:京城,
2、宫殿。 潼关:地名。潼关以水得名,又因为地理险要,故为关塞。 山河表里:以山河为表理。形容潼关,极言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 西都:指长安。因地处西面,且曾为秦时都城,故称西都。秦时的都城在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中就被烧毁。 2、释题:齐读课文。依据刚才的字词说明,学生自行理解课文。 师:谁能把散曲所讲的内容概括一下。 生:这首曲主要是写了作者在潼关一路的所见,所想,抒发作者对天下人民深处战火灾难的怜悯。 师:很好。那么让我们现在再来关注这个题目。 板书:山坡羊潼关怀古 从刚才同学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全曲的真正题目是后面“潼关怀古”部分。因为它主要是写的是作者在潼
3、关一路的所见,所感,而“山坡羊”事实上是曲牌名。曲牌,指的是音乐的名字。古代的曲都是用来唱的,要唱就要有歌曲,那么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曲牌。就像是流行歌曲一样,有时候一种流行歌曲会有粤语、国语两套歌词,那么这个歌词就等同于曲词。而音乐是一样,并且取个名字,这就叫曲牌。 其它的还有如:eg:天净沙秋思 词里面也有这种现象,像我们学过的辛弃疾西江月西行黄沙道中 3、分组阅读,细读并思索下面问题: 作者笔下的潼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从哪里看出来的。 险要:山河表里 作者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躇踌? 因为西安的都城被烧毁了: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人民受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深层回答: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的基
4、础上,再进行。 从潼关的地形险要,到作者是不开心,再到总尾的两句,之前是怎样的联系? A、作者行进在潼关的道路上,一路惊羡于潼关的险要,而有着潼关之险有秦朝却在短短时间就灭亡了(对比),秦朝过去繁华而盛极一时的宫都,不过数十年间,竟全成土灰之地。所以引起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B、最主要的则是,在任何一个朝代,不管兴亡,受苦的则恒久是一般百姓。 三、反复诵读,感觉感情,试着将全文默读下来。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体裁常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复习旧课。 2、体会咏史诗表达的民本思想。 3、自主合作探究,师
5、生互动沟通。 【教学重点】 了解散曲的特点,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难点】咏史诗与抒情诗的不同点。 【教学支配】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咏史诗,导入新课: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许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务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假如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务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予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有这种针对详细的
6、历史事务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二、揭示课题,讲解体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假如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三、作者与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
7、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观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志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创作背景】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
8、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不遗余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作品总说】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卑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
9、度也是不公允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念,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消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语道破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怜悯。这种怜悯与关怀的动身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仿照朗读。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10、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老师点拨: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听配乐朗读与自己朗读初步体会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休味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用什么方法来体会呢?主要是品尝诗中凝练的词,且要绽开联想与想象。 学生思索:散曲有三个层次的意思,请说说三个层次分别写什么?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五、分析观赏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宏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
11、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其次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给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 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概宏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示意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
12、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其次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厚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从前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蹰难过。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旺盛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芜,万千味道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
13、,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 第六、七句“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缘由。“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难过”的。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干脆提到斗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斗争的惨烈图景骇人动目。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改变。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难过”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合了天下多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
14、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斗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斗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化,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剧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
15、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假如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这首曲珍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怜悯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缘由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思想艺术】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显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在写法
16、上,作者采纳的是层层深化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争论,将苍茫的景色、深厚的情感和精辞的争论三者完备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剧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别出心裁的沉郁风格。 六、布置作业:默写这首曲子。 七、板书设计:见涂色部分(PPT展示) 八、教学反思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课堂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教学步骤: 一、创设诗的氛围,导入新课 师:我国是诗的国度,两千年来,很多美丽的诗篇为历代人们所传诵。你最喜爱哪一首诗,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踊跃背诵,点出诗人在诗中的情感。设题目的:唤醒主体意识
17、,激发学习爱好) 师:同学们特别喜爱诗,特别喜爱我国古代文学珍宝,今日,我们一起品尝元朝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电脑出现课题) 解题:小令属元散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怀古指巡游古迹而触发感慨。 师:我们也有机会阅读名胜古迹,心情是轻松开心的。作者游潼关,心情是怎样的? (设题目的:引出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诗人的心理距离) (附背景资料: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是元代散曲名家中极少数做过高官的汉族人之一。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非常严峻。经验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
18、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溢深切的怜悯,有着剧烈的忧患意识。) 二、研习课文 (一)顺读,把握诗的结构美 1.大声自由读课文,请两个同学读课文,集体纠音。 2.正音:峦()踌()蹰()阙()兴()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明确诗由三部分构成:写景、抒情、争论。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写景部分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 (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师:作者是否把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表现出
19、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电脑课件出现群山聚集,黄河奔腾图) (学生畅谈:“聚”、“怒”“表里”等词用得好。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拟人修辞,把原来静态的山写动了,原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安静的心情) 师:在读写景部分,重音落在那个词,节奏如何划分?(学生明确后齐读第一部分) 2.抒情部分 师:诗人由潼关的险要地形联想到潼关的历史作用,很自然会想到离潼关不远的长安和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老师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诗人“望西都”要“意踌蹰”?为什么在秦汉行经处,要“难过”呢? 学生探讨发言,明确: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20、。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从前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难过呢? (依据理解,指名学生回答节奏的划分,重音的选择,明确后齐读抒情部分。) 3.争论部分 师:诗人的情感,是不是停留在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悲,或是停留在为一代代王朝的兴盛衰败而踌蹰? 学生探讨明确: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醒悟的相识,诗人感到悲愤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诗人的珍贵之处。 (设题目的:理解此诗与其他怀古诗的不同。诗人刚正不阿、关切民瘼,他远望古都长安时,历史的风云仿佛从他的眼前飘然而过,引发了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本真意义的追问
21、与思索,揭示了封建统治的实质。) 师:一个王朝建立、兴盛时,百姓会苦;这样一个令百姓受苦的王朝灭亡了老百姓还是受苦。你们是否知道老百姓详细会受哪些苦?请用“百姓苦,是因为”或“百姓苦,苦就苦在”的句式表述。 (学生绽开联想,内容有:大兴木土,徭役繁重;苛捐杂税,苛捐杂税;战乱频繁,血流成河;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田园荒芜,无家可归) (设题目的:以句式作为练习抓手,帮助学生表达课内外积累。) 三布置作业 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