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物理与人类生活》章节测试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树知到《物理与人类生活》章节测试答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智慧树知到物理与人类生活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光从太阳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大约为A:8秒钟B:8分钟C:8小时D:不需要时间,瞬间到达正确答案:8分钟2、下列关于学习物理学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习物理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规律,还可以指导人的科学活动B:物理学纯粹是理论研究,与日常生活无关C:只有物理专业的人才需要学物理,其它人学习物理毫无意义D:学好物理学,就可以掌握世界的全部规律,不需要再学其它学科正确答案:学习物理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规律,还可以指导人的科学活动3、下列物理学分支学科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A:力学B:热学C:电磁学D:相对论正确答案:力学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力学的研究范畴?A:雨
2、后天空出现彩虹B:水分解为氢和氧C:行星绕太阳运动D:手机收发信号正确答案:行星绕太阳运动5、浮力定律是谁发现的?A:牛顿B:伽利略C:阿基米德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阿基米德6、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是A:牛顿B:伽利略C:哈密顿D:拉格朗日正确答案:牛顿7、麦克斯韦是哪个国家的物理学家?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正确答案:英国8、下列哪个定律不属于电磁学的基本原理?A:查理定律B:库仑定律C:欧姆定律D:安培定律正确答案:查理定律9、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A:光具有波动性B:光具有量子性C:光具有偏振性D:光的波长很小正确答案:光具有波动性10、十九世纪末微观物理的三大发现是A:以太、
3、黑体辐射、放射性B:以太、电子、放射性C:伦琴射线、电子、黑体辐射D:伦琴射线、电子、放射性正确答案:伦琴射线、电子、放射性第二章1、在地球上发射人造卫星,使卫星能围绕地球运动的最小速度是A:第一宇宙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C:第三宇宙速度D:光速正确答案:第一宇宙速度2、地球上的物体若要脱离地球引力,其初速度应不小于A:第一宇宙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C:第三宇宙速度D:光速正确答案:第二宇宙速度3、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依靠向外喷射物质进行变轨,是利用了哪个力学定律?A:万有引力定律B:质量守恒定律C:动量守恒定律D:落体定律正确答案:动量守恒定律4、下列哪一现象是由于参考系的加速平动引起的?A:香
4、蕉球B:超重和失重C:台风的形成D: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正确答案:超重和失重5、下列哪一现象是由于参考系的匀角速转动引起的?A:潮涨潮落B:超重和失重C:刹车时车上站着的人不由自主地向前倾D: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正确答案: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6、下列哪一实验证实了科里奥利力的存在?A:厄缶实验B:傅科摆实验C:比萨斜塔实验D:多普勒效应实验正确答案:傅科摆实验7、飞机、轮船上的导航仪主要利用了下面哪一力学原理?A:动量守恒定律B:万有引力定律C:角动量守恒定律D:机械能守恒定律正确答案:角动量守恒定律8、尽管有
5、空气阻力,子弹从枪膛射出后仍能以稳定的直线轨迹前进,其主要原因是A:子弹速度很快,以至空气阻力的作用微小到可忽略B:子弹的设计形状使空气阻力刚好作用在它的质心上,以至不产生力矩C:枪膛中的螺旋状沟槽(来复线)使子弹具有绕自身对称轴高速旋转的角动量D:子弹实际上是边翻转边前进的,只是运动太快以至眼睛看不出来它的翻转正确答案:枪膛中的螺旋状沟槽(来复线)使子弹具有绕自身对称轴高速旋转的角动量9、定轴转动的物体的转动惯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物体的质量B:转轴的位置C:物体质心平动速度D:物体转动角速度E:物体质量相对转轴的分布正确答案:物体的质量,转轴的位置,物体质量相对转轴的分布10、根据流体
6、力学的伯努利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推论A: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小B: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大C: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小D: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正确答案: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大第三章1、下列哪种温标不属于与测温物质无关的理想温标?A:摄氏温标B:国际温标C:热力学温标D:理想气体温标正确答案:A2、下列关于温度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2摄氏度B:自然界存在的最低温度是1开尔文左右C:原子弹爆炸的温度约为百万摄氏度D:目前实验室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是pK数量级正确答案:C3、下列叙述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是A:一切与热现
7、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B:只要是符合能量守恒的功能转换过程就一定能实现C: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其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正确答案:B4、关于水在04摄氏度之间出现的“热缩冷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违反现有的物理理论,是难以解释的B: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降低C: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热运动速度变慢D:水的这一反常性质对江河湖泊中动植物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正确答案:D5、关于气体中的输运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输运过程的发生必须有宏观外力的作用B:输运过程的微观机制是分
8、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输运过程中会表现出粘性、热传导和扩散的性质D:当气体的某种物理量的宏观分布不均匀时就发生输运过程正确答案:C6、天空中的云阶、岩石的花纹、松花蛋中的松花这些现象都属于A:凝结现象B:毛细现象C:自组织现象D:热缩冷胀现象正确答案:C7、地球大气层的上层温度约为摄氏零下二十度,而地表温度约摄氏零上十五度,维持这一温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存在的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答案:D8、用毛笔蘸墨汁、植物的根从土壤吸收水分,这些过程都是利用了液体的A:凝结现象B:毛细现象C:自组织现象D:热缩冷胀现象正确答案:B9、关于沸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
9、需要很高的温度才会发生沸腾现象B:如果液体中完全不存在气泡,就不会发生沸腾现象C:沸点温度取决于液体自身的性质,与外界压强无关D:在高山上食物不易煮熟,是因为高山上温度低,食物吸收的热量不够正确答案:B10、关于大气中的PM2.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PM2.5会造成大气污染B:PM2.5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C:PM2.5会进入人的上呼吸道,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D:自然界本来不存在PM2.5,目前的PM2.5都是由于人类燃烧燃料造成的正确答案:ABC第四章1、一个氮原子的大小约为A:1至0.3毫米B:1至0.3微米C:1至0.3纳米D:1至0.3皮米正确答案:0
10、.10.3纳米2、关于地球上空的臭氧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O3)分子很稳定,一经产生就不易消失B:臭氧层是由于长波紫外线照射大气层中的氧气(O2)分子而产生的C:臭氧层分布在离地表约50至1000公里的高度D:环境中含有少量的的臭氧可使人感到清爽,但过量的臭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正确答案:D3、关于下雨时的雷鸣闪电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空中产生的电荷与地面电荷的性质不同B:下雨时云层的上、下表面会带有符号相反的电荷C:下降的雨滴与上升的热空气摩擦,会引起正负电荷分离D:我们听到雷鸣是因为大量正负电荷复合时释放能量、产生爆炸正确答案:A4、声波在普通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A:每秒330
11、米B:每秒3300米C:每秒3万米D:每秒300千米正确答案:A5、在通信传输线的内芯外层往往包覆一层金属,其目的是A:起到接地的作用B:利用金属的导电性加强信号传输C:利用静电屏蔽原理消除杂散信号D:金属比较结实,可保护内芯不受破坏正确答案:C6、磁悬浮列车的车体和导轨上分别装有磁铁,关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正确的是A:只有吸引力B:只有排斥力C:磁力只是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与列车前进无关D:通过设计电磁铁的电流方向可控制磁铁间的作用力方向正确答案:D7、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于电子显微镜B: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阵列C:电子显微镜是利用
12、强光观察电子的装置D:电子显微镜使用磁场线圈达到聚焦电子的目的正确答案:D8、关于大气中的负氧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氧离子可保护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B:负氧离子不会在自然环境下产生,需要人为制造C:负氧离子在自然环境下的平均寿命可超过一天D:与晴天相比,阴雨天空气中含有更多负氧离子正确答案:A9、当导体带电时A:很难从导体表面移走电荷B: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零C:与导体表面平缓处相比,导体表面尖端处电荷密度更大D:导体表面的电势较高、内部电势较低正确答案:BD10、关于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电离层能使无线电波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B:电离层是由地球自身产生的,与其它星体无关
13、C:电离层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输速度D:电离层分布在离地表约50到1000公里的高度正确答案:ACD第五章1、下列现象中,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针孔成像B:雨后彩虹C:潭清水浅D:海市蜃楼正确答案:A2、制作潜望镜、万花筒的镜片材料应满足的条件是A:能放大景物B:对光的反射率很高C:对光的折射率很高D:能使不同波长的光折射到不同角度正确答案:B3、当空间某区域的空气不均匀,以至其折射率从上到下连续地增加时A:光线不能透过B:光线会分裂成若干条C:光线会边传播边向下弯曲D:眼睛观察到的景物在其实际位置的下方正确答案:C4、下面关于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镜和远视镜都是凸透镜B:近视镜是凹透镜、远视
14、镜是凸透镜C:每个镜片只能有一个焦点位置D:变色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而变色的正确答案:B5、下面情形中,能发生光的干涉现象的是A:教室里的两支日光灯照射在同一张课桌上B:两盏高强度探照灯照射地面同一区域C:两支LED灯泡同时照射在纸面上很小的一个区域D:一束很细的光通过两个距离很近的小孔后照到不远处的墙上正确答案:D6、用光照射一根拉直的头发丝,并在其后方的白色屏幕上投下影子,则可观察到A:比头发丝细窄的影子B:比头发丝宽得多的影子,边界清晰C:与头发丝同样宽度的边缘清晰的影子D:略微展宽的影子,两侧边缘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正确答案:B7、光的偏振特性是指A:光在向前传播的时候会偏离原来的方向B:
15、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会互相影响,甚至消失C:光的电场振动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平面内有一个特殊取向D:光的电场振动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是均匀的,没有特殊取向正确答案:C8、立体电影能使观看的人感受到逼真的立体感。其拍摄和再现过程均利用了光的哪一特性?A:折射B:干涉C:偏振D:直线传播正确答案:C9、下列关于半导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光照使硅材料燃烧发电B: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会产生激光C: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照使硅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荷的移动和电位差D: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的量子特性,使硅材料中的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产生电位差正确答案:D10、下列哪几种做法能
16、使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图像更清晰?A:使用波长更长的光源B:使用波长更短的光源C:使用放大倍数不变、更薄的透镜D:使用放大倍数不变、直径较大的透镜正确答案:BD第六章1、钠、镁、铝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行的元素,它们的共同点是A:具有相同的轨道层数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C:具有相同的电子角动量D:具有相同的自旋正确答案:A2、单个原子所具有的能量的特点是A:能量可以取任意值B:能量只能取一些分立的值C:能量的大小主要由电子的角动量决定D:能量取值不受外加电场或磁场的影响正确答案:B3、当单个原子的核外电子处在某一层轨道上时A:这个原子的能级就完全确定了B:这个原子的能级形成连续的能带C:原子
17、核的自旋对能级没有影响D:这个原子的能级还受电子角动量、自旋等因素的影响正确答案:D4、下列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A:电子光谱B:分子振动光谱C:分子转动光谱D:核磁共振光谱正确答案:D5、下面关于激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激光的波长都是一样的B:激光介质具有特殊的能级结构C:激光具有很高的单色性和方向性D:激光与普通光一样都是由于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产生的正确答案:A6、X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A:小于0.1纳米B:1纳米到10纳米C:10纳米到400纳米D:400纳米到700纳米正确答案:0.1纳米到10纳米7、X光透视利用了X光的哪一特性?A:X光是连续谱B:X光是分立谱C:X光仅观测一个方向D
18、:X光经过不同密度组织时衰减不同正确答案:D8、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人体哪一方面性质诊断病变?A:心脏搏动B:血氧浓度C:氢核密度D:骨骼密度正确答案:C9、关于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原子内层的电子能量较低B: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发射光子C: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吸收光子D:原子发光的颜色取决于电子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差正确答案:ABD10、当若干个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分子的能级?A:分子的平动B:分子的振动C:分子的转动D:其中每个原子的能级正确答案:BCD第七章1、飞船相对地面高速运动,从飞船正中央向头部、尾部同时发光A: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
19、到光同时到达飞船头部和尾部B:在飞船上的观察者看到光同时到达飞船头部和尾部C: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光先到达飞船头部、后到达尾部D:在飞船上的观察者看到光先到达飞船头部、后到达尾部正确答案: B2、关于引力场对光线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线通过引力场时将发生弯曲B:光线通过引力场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C:光线仅在日全食期间发生引力偏折D:在地球上观察,来自遥远星体的光沿直线传播正确答案:A3、关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实验很成功,得到了预期结果B:实验装置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C:实验目的是试图测量地球相对以太的运动速度D:实验结果引起了当时物理学家们的充分重视正确答案:BCD4、按照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真空中的光速与观察者的运动无关B:真空中的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C: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力学规律都是等价的D:在不同的惯性系中,电磁学规律不一定等价正确答案:ABC5、关于洛伦兹变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这个关系式是由爱因斯坦推导出来的B:这个关系式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公式C:在低速条件下。洛伦兹变换可由伽利略变换代替D:由这个关系式可以推知,在高速运动时,不同参照系测得的光速不同正确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