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聚氨酯材料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6153571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2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聚氨酯材料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重庆聚氨酯材料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聚氨酯材料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聚氨酯材料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MACRO 泓域咨询 /重庆聚氨酯材料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7一、 行业的竞争状况7二、 行业竞争格局7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8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9一、 聚氨酯的发展9二、 行业特有风险11三、 聚氨酯的兴起12第三章 项目总论13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3二、 项目建设地点13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3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4五、 建设背景、规模15六、 项目建设进度16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6八、 环境影响17九、 建设投资估算17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8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20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1一、 项目选址原则21二、 建

2、设区基本情况21三、 创新驱动发展25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6五、 产业发展方向27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0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3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1二、 建设方案31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3第六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34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4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4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4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36一、 优势分析(S)36二、 劣势分析(W)37三、 机会分析(O)38四、 威胁分析(T)38第八章 运营管理44一、 公司经营宗旨44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4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5四、 财务会计制度49第九章

3、法人治理结构5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4二、 董事57三、 高级管理人员62四、 监事64第十章 技术方案67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7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0三、 质量管理71四、 项目技术流程72五、 设备选型方案7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4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75一、 人力资源配置75劳动定员一览表75二、 员工技能培训75第十二章 进度计划77一、 项目进度安排7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7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8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9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79二、 建设投资估算79建设投资估算表81三、 建设期利息8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1四、 流动资金82流

4、动资金估算表83五、 项目总投资8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5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分析87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7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1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3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4五、 偿债能力分析9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6六、 经济评价结论96第十五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97一、 项目招标依据97二、 项目招标范围97三、 招标要求98四、 招标组织方式98五、 招标信息发布101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102第十七章 附

5、表附录10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3建设投资估算表10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6流动资金估算表10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4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1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1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17能耗分析一览表117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行业的竞争状况近年来,国内聚氨酯行业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产业

6、升级步伐加快,原料领域企业积极扩大产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聚氨酯不同的细分领域出现了几大巨头,TDI行业的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MDI行业的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合成革及氨纶行业的华峰集团,聚醚多元醇行业的上海高桥石化公司、河北亚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组合料行业的山东联创集团等。在聚酯型聚氨酯行业以及上游原料聚酯多元醇行业,除了CASE用聚酯多元醇形成了几家有规模的生产企业外(大部分自用),在硬泡、一些胶粘剂用聚酯多元醇方面,形成规模的聚酯多元醇企业几乎没有,同时对新产品的研发明显不足。二、 行业竞争格局聚氨酯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故该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该行业吸引了

7、众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但由于核心技术的差异,国内中高端市场还是一直由外资巨头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美国亨斯迈、日本陶氏与国内行业巨头烟台万华等企业牢牢把控,而低端市场较为混乱,竞争激烈,但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出台、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产品升级更新的压力,低端市场面临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或者被市场所淘汰的选择。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近年来,国内聚氨酯行业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原料领域企业积极扩张产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聚氨酯行业需求不断增加。聚氨酯制品门类繁多,用于制造泡沫塑料、纤维、弹性体

8、、合成革、涂料、胶黏剂、铺装材料和医用材料等。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轻工、纺织、机电、航空、医疗卫生等领域。2、不利因素自主知识产权基础和创新能力薄弱,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原料和制品企业多为引进技术或国外在华企业技术;我国聚氨酯行业缺少有效的、集中统一的行业标准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聚氨酯规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大部分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高端领域开发欠佳,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力较弱。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聚氨酯的发展PU树脂首先由德国拜耳教授于1937年发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英国从德国获得了PU制造技术。美国在五十年代初率先合成了由环氧丙烷与环氧乙

9、烷共聚醚与TDI构成的PU软泡塑料,这是PU工业发展中一个重大里程碑。1951年美国用干性油及其衍生物制得了TDI型PU涂料。1953年美国从德国引进了PU胶粘剂制造技术,开发成了以蓖麻油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PU胶粘剂。1953年德国研制成功由聚酯多元醇与NDI构成的液体PU浇注橡胶(CPU)。1957年英国ICI公司开发成了MDI为原料的聚酯型硬质PU泡沫塑料技术。1959年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地开发成PU弹性纤维(Lycra)莱卡。六十年代中期各国相继研制成功PU铺面材料和PU灌浆防水材料。六十年代后期德国Bayer公司和美国相继开发成功RIM(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七十年代初热塑

10、性PU弹性体(TPU)研究成功。80年代初PU工程塑料问世,PU工业从此以一个堑新的面貌展现了出来。至八十年代中期,全世界PU消费量已达到400万t/a。到90年代后期消费量快速增加到800万t/a。我国PU工业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未,1958年大连染料厂研制成异氰酸酯(TDI),1968年建成年产500T生产装置,为我国PU工业开创了条件。六十年代初,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了聚醚型PU软质泡沫塑料。同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三条PU软泡生产线,分别装置在上海、北京和山西3个塑料厂。七十年代初江苏所与南京橡胶厂研制成混炼型PU弹性体(MPU),同期天津化工研究院和天津油漆厂研制成PU涂料。

11、上海合成树脂研制成PU胶粘剂,并由上海新光化工厂投入工业化生产。1974年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研制成PU防水材料,江苏所研制成PU防水和灌浆料。1976年江苏省化工厅组织了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单位进行PU跑道胶的技术攻关,并于1978年开始在国内各种类型体育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PU工业在上世纪七十年未以前,虽然有一定工业装置,但规模均不大,当时我国PU树脂全年生产能力仅为1万T左右,产量也只有5000T左右。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未是我国PU工业初始开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政策实施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初江苏常州有机合成厂和广州人造革厂从意大利引进了PU合成革生产装置。山东烟台合成革厂

12、从日本引进了PU合成革技术,以后又引进了1万t/aMDI生产装置,并于1984年正式投产成功。同期,甘肃银光化学工业公司引进德国TDI制造技术和设备并于1990年建成2万t/a生产规模。80年代未到90年代末期,国内上海高桥化工三厂,南京金陵石化厂、沈阳石油化工厂及天津石化三厂和锦西化工总厂等单位分别从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引进了万吨级规模的聚醚生产装置。从而为我国PU工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984年10月成立了全国PU行业协作组。1994年12月经国家批准,“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PU工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至1998年我国PU树脂产量达到77万T。2000年国内MDI产

13、能为3万t,TDI产能为4万t,聚醚多元醇产能为3万t。近年来我国PU工业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中最快的行业之一。二、 行业特有风险1、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聚氨酯原料为石油加工品,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下游的聚氨酯行业主要原料TDI和MDI影响较大,近年来国际市场上油价价格波动剧烈,导致聚氨酯行业主要原料的价格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加大了行业内生产企业成本和库存控制的难度。2、技术服务要求变高由于聚氨酯下游应用产品种类繁多,达数百种之多,生产工艺各异,尤其是聚氨酯软泡、聚氨酯硬泡保温等门槛较低的行业,缺乏产品更新换代能力,急需聚氨酯行业的原料供应商在提供原料的同时附带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以及生

14、产工艺的调整,这就要求聚氨酯原料厂商的技术人员要将原料、产品、设备、工艺有效结合,并指导给自己的下游厂商。三、 聚氨酯的兴起聚氨酯(PU)是一种由多异氰酸酯(OCN-R-NCO)和多元醇(HO-R1-OH)反应并具有多个氨基甲酸酯(R-NH-C-OR1)链段的有机高分子材料。PU树脂首先由德国拜耳(Bayer)(PU工业奠基人)教授于1937年发明,至今已有近八十年历史。我国PU工业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未,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第三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重庆聚氨酯材料项目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

15、约7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

16、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决定;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5、其他相关资料。(二)技术原则1、政策符合性原则: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行业规划。2、循环经济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以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对本项目的工艺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建设规模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生产技术链,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走出一条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

17、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3、工艺先进性原则:按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装置可靠、经济运行合理”的原则,积极应用当今的各项先进工艺技术、环境技术和安全技术,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明显。4、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则:近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切实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工厂定员、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5、产品差异化原则: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的区域性差别、针对产品的差异化要求、区异化的特点,来设计不同品种、不同的规格、不同质量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以此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知

18、名度。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1951年美国用干性油及其衍生物制得了TDI型PU涂料。1953年美国从德国引进了PU胶粘剂制造技术,开发成了以蓖麻油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PU胶粘剂。1953年德国研制成功由聚酯多元醇与NDI构成的液体PU浇注橡胶(CPU)。1957年英国ICI公司开发成了MDI为原料的聚酯型硬质PU泡沫塑料技术。1959年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地开发成PU弹性纤维(Lycra)莱卡。六十年代中期各国相继研制成功PU铺面材料和PU灌浆防水材料。六十年代后期德国Bayer公司和美国相继开发成功RIM(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

19、000.00(折合约75.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71427.27。其中:生产工程47572.20,仓储工程9256.8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134.47,公共工程6463.80。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吨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粗盐、卤水、-纤维素、亚硫酸钠、纯碱、硫酸、螯合树、脂、电石、分散剂(PVC)、氯化高汞、引发

20、剂(EHP)。(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化盐桶、反应桶、澄清桶、砂滤器、盐泥压滤机、螯合树脂塔、电解槽、最终脱氯器、钛管冷却器、氯气塔、填料塔。八、 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区域生态及自然环境良好,该项目建设及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环保批复的控制性指标要求进行建设,不要在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本项目如能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落实以上针对主要污染物的防止措施,那么污染物的排放就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从而保证不对环境产生影响,从环保角度确保项目可行。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从环保角度上,本项目的选址与建设是可行的。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

21、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5118.0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895.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21%;建设期利息216.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6%;流动资金5006.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9895.5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6840.4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414.23万元,预备费640.92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6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8524.64万元,纳税总额4024

22、.10万元,净利润5968.0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23%,财务净现值5622.3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05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0000.00约75.00亩1.1总建筑面积71427.271.2基底面积2850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2.302总投资万元25118.082.1建设投资万元19895.552.1.1工程费用万元16840.402.1.2其他费用万元2414.232.1.3预备费万元640.922.2建设期利息万元216.402.3流动资金万元5006.133资金筹措万元25118.083.1自筹资金万

23、元16285.243.2银行贷款万元8832.844营业收入万元46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8524.646利润总额万元7957.357净利润万元5968.018所得税万元1989.349增值税万元1816.7510税金及附加万元218.0111纳税总额万元4024.1012工业增加值万元13752.8013盈亏平衡点万元20475.02产值14回收期年6.0515内部收益率17.2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622.37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

24、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常住人口3205.4万人、城镇化率69.46%。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重庆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山城、江城”,地貌以丘陵、山地

25、为主,其中山地占76%;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直辖以来重庆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重庆紧紧围绕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等国家赋予的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

26、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形成全球重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重要汽车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高标准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动力更加强劲。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00公里,建成“一枢纽十干线”铁路网,“米”字型高铁网加快建设、在建和通车里程1319公里,国际航线达101条。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以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等为支撑

27、的开放通道全面形成,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重庆为中心运营,对接“一带一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务实推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正在形成。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统筹推进,“两江四岸”国际山水都市风貌日益彰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5%。当前,重庆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增长3.9%,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固定资产投

28、资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12.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3.4亿元、同比增长12.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9%,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7.6%。“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最具战略指引意义的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重庆赋予了战略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二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2.5万亿元大关;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方兴未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扎实推进

29、,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更加彰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即将胜利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成效明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成渝地区发

30、展驶入快车道。当前,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和条件都有新的深刻复杂变化,面临一系列老难题和新挑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市改革发展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

31、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从我市自身看,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能级还不够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社会治理有待加强,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高度重视重庆发展,给予有力指导和重大支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

32、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使重庆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极大提振市场预期、社会预期。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新一轮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有助于我市进一步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有助于各片区

33、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充分释放全市高质量发展巨大潜能。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二三五年,将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重庆“三个作用”发挥更加突出,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全面建成;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平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融入全球的开放型

34、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中西部领先;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科技强市、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重庆基本建成,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到那时,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现代化重庆将崛起在祖国西部大地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今后五年,

35、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五、 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形成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使重庆成为更多重大科技

36、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一)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发挥好创新引领功能,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等落地,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推动中国科学院等在重庆布局科研平台。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植入更多科技、人文、绿色元素。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瞄准新

37、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强化各类科技园区支撑作用,推动全域协同创新发展。(二)加快培育创新力量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产业创新高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好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发展。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挥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引领作用,引导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

38、成电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入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办好重庆英才大会和“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体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科教结合,培

39、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实施产业人才攻坚专项行动,提高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健全完善激励各类人才在渝创新创业支持举措。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经开区等集聚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促进“一区两群”人才协同发展。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营造鼓励

40、创新的政策环境。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推动形成成渝地区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持续办好重庆国际创投大会,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建设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积极筹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

41、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应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满足项目科研、生产要求,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发展。 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工程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二)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数车间、仓库: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办公楼: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其它附属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二、 建设方案1、本项目建构筑物完

42、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2、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

43、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4、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5、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6、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7、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71427.27,其中:生产工程47572.20,仓储工程9256.8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134.47,公共工程6463.8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

44、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14820.0047572.205741.391.11#生产车间4446.0014271.661722.421.22#生产车间3705.0011893.051435.351.33#生产车间3556.8011417.331377.931.44#生产车间3112.209990.161205.692仓储工程8265.009256.80941.132.11#仓库2479.502777.04282.342.22#仓库2066.252314.20235.282.33#仓库1983.602221.63225.872.44#仓库1735.651943.93197.643办

45、公生活配套1909.508134.471187.303.1行政办公楼1241.175287.41771.753.2宿舍及食堂668.322847.06415.554公共工程3420.006463.80726.46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6610.00106.89绿化率13.22%6其他工程14890.0029.907合计50000.0071427.278733.07第六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000.00(折合约75.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71427.27。(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x吨聚氨酯材料,预计年营业收入46700.00万元。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聚氨酯材料吨xx2聚氨酯材料吨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