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00年宁波波市环境境状况公公报信息来源源:宁波波市政府府门户网网站整理理 20011-06-01 14:22:40 浏览次次数: 1766 字体体:【大大中小】一、 综 述2010年,是节能减排收官之年,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节能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4.10万吨和11.09万吨,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
2、21.50%和47.99%,削减比例分别居全省和全国第一,全面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全市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局部有所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平稳,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是由于煤炭消费总量居高不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原因,我市仍存在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由细颗粒物污染引起的灰霾天数增多,酸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平原河网水体功能达标率较低、部分饮用水源地存在水华风险,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等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二、水环境(一)基本状况1、
3、地表水2010年全市80个市控以上监测站位(断面)类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36.3%,比2009年下降4.9个百分点,水环境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47.5%,比2009年下降1.3个百分点,我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较低,各水系水质分布不均。2009-2010年全市市控站位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年份类类类类类劣类优于类比例功能达标断面比例20091.2%13.8%26.2%25%18.8%15%41.2%48.8%20101.3%12.5%22.5%31.3%16.2%16.2%36.3%47.5%(1)甬江水系甬江水系水质属轻度污染,以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项目为总磷、石油类和氨氮。水
4、质优良断面比例57.1%,无劣类重污染断面,功能达标断面比例71.4%,与2009年相比,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下降14.3个百分点,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下降4.8个百分点,整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姚江干流水质属轻度污染,以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项目为总磷。水质优良断面比例71.4%,无劣类重污染断面,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占57.1%,与2009年相比,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下降28.6个百分点,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下降14.3个百分点,整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奉化江、甬江干流以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无水质优良断面和劣类的重度污染断面,奉化江功能达标断面比例50%,甬江干流功
5、能达标断面比例100%,与2009年相比,整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2)市区内河市区内河以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项目为总磷、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28.6%,其中月湖儿童公园湖心和二中前湖心符合类水质标准,属轻度污染,月湖水质符合景观用水要求,西郊河、北斗河、南郊河、大河均为类水,属中度污染。与2009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3)各县(市)区河网余姚河网以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总磷、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20%,无劣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40%,与2009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慈溪河网以劣类水质为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总磷、氨
6、氮和石油类。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零,劣类重度污染断面比例高达90%,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零,与2009年相比,整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奉化内河水质以类水质为主,水质良好,水质优良断面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为75%,无劣类重度污染断面,与2009年相比,水质优良断面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下降12.5个百分点,整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宁海内河以类水质为主,水质良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7.5%,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75%,无劣类重度污染断面,与2009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象山内河水质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总磷、石油类和氨氮。水质优良断面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为60%,劣类重度污染断面为20%,与2009年
7、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鄞州河网水质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氨氮和生化需氧量。水质优良断面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为22.2%,劣类重度污染断面为22.2%,与2009年相比,水质优良断面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下降11.1个百分点,整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镇海河网以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20%,无劣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100%,与2009年相比,功能达标断面比例提高20个百分点,整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北仑河网以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和总磷。水质优良断面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为33.3%,无劣类重度
8、污染断面,与2009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4)湖 库我市大中型水库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山溪源头,人为污染影响较少,水质较好,多数为类水。按富营养化指标评价:全市大中型湖库基本保持中营养状态,与510月水华预警期内的湖库营养状态和年均状态基本一致。2、饮用水源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所有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及农药类等毒理指标均为未检出,我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上是安全的。全市35个乡镇以上饮用水源地除奉化的舍铓水库总磷指标超类标准外,其余34个达到类水质要求,达标率为97.1%。3、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0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4.8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0亿吨,占全市污水排
9、放量的39.6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1.81亿吨,达标排放率95.3%。全市废水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4.10万吨,其中工业排放2.07万吨;氨氮排放3340吨,其中工业排放1366吨。(二)措施与行动1、加大水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围绕污染减排工作,通过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沿岸地区城市污水截污纳管,造纸、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实施中水回用和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深入推进甬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慈溪废塑料、石浦水产品加工行业整治按计划积极推进,慈溪市4220家废塑料加工户除337家符合条件补办审批手续外,其余3883家已被强制取缔、自行关闭或转移关闭;象山石浦水产品加工区鱼粉加工企业整合工作已正式启动,由
10、原15家企业整合成的2家企业已分别选址进行试验性生产项目建设;5月中旬到5月底,对全市涉及电镀生产工艺的约190家电镀企业进行专项检查,累计出动各类检查人员400多人次,关闭企业4家、取缔2家、限期整改14家、媒体曝光10家。2、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江南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余姚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运,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总投资约4.35亿元,已于2010年4月全面开工,石浦污水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已完工。到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集中式污水处理厂24座,其中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15座,工业集中污水处理厂9座。全市污水处理总能力达144万吨/日,其中生活污水处理总能力132万
11、吨/日。3、扎实推进城区内河整治工程。2010年完成城区内河整治河道102条,河道沟通工程3个,开工整治河道长度107公里;推广科技治河先进经验,将河道推流曝气与生物膜相结合、高效有益菌生物修复等技术,应用于苏家河、直落河、罗家河、张桂家河、鄞州区后庙河等河道,重点解决水质黑臭和富营养化污染问题;通过市级各部门联合执法,严肃查处河道违章搭建,沿河违法排污养殖等行为30余起,有效地遏制了各类影响内河水质的现象发生。4、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完成180多座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太阳能生物处理设施,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186个;我市完成171家生猪存栏100头(牛1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
12、工作任务。累计建立11家商品有机肥料加工厂,加工能力达到了20万吨,基本建成了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网络。5、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白溪、横山、亭下、皎口和周公宅5大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线划定工作,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和陆域两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和分界线,加强我市饮用水源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工作;投入24多亿元,建成了5大水库引水工程,引水管道长达250公里,实现全市城区自来水厂原水全部来自于优质的水库水的目标;加大水源地农家乐项目治理力度,列入整治范围的200家农家乐中有31家被关停,153家完成治理任务;全市共设置安装饮用水源地标志标识牌196块,完成白溪、亭下、皎口和横山水
13、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前期工作。三、海洋环境(一)基本状况全市近岸海域共划出5个主要环境功能区。其中一类环境功能区1个,二类环境功能区2个,四类环境功能区2个。2010年全市近岸海域各功能区水质均为劣四类海水,属营养型。其中杭州湾南岸二类区营养程度最高,其次为镇海-北仑-大榭四类区、象山港一类区、大目洋二类区和石浦港四类区。杭州湾南岸二类区的pH范围、无机氮、无机磷的平均值超功能区水质目标,镇海北仑大榭四类区的无机氮、无机磷平均值超功能区水质目标,象山港一类区的pH范围、无机氮、无机磷的平均值超功能区水质目标,大目洋二类区的pH范围、无机氮、无机磷的平均值超功能区水质目标,石浦港四类
14、区的无机氮平均值超功能区水质目标。(二)措施与行动1、开展海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对重金属行业专项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专项检查、建设项目专项检查、重点污染行业专项检查等专项行动,出动监察、监测人员1200多人次,检查涉海企业386家次,立案查处涉海案件76件,罚款总额1010万元,严厉打击了违法排污行为。2、进一步加强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制定关于加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审查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23个,在审查中,对工程建设项目损害海洋渔业资源的,实行收取资源损害赔偿费,用于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修复。3、启动海水养
15、殖网箱改造和削减工程,其中北仑区清退网箱850只,象山县削减标准网箱1100余只,新完成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40个,新通过认证无公害水产品43个。4、加强韭山列岛保护区及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宣传,开展日常巡护管理,做好保护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四、大气环境(一)基本状况1、环境空气质量全市共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站25个,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全部采用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工作,并将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数据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1)二氧化硫2010年宁波市各区域SO2年均值浓度范围为0.0120.031 mg/m3,比2009年普遍有所下降,符合二级国标,其中象山达到国
16、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市SO2年平均浓度为0.024 mg/m3,比2009年下降14.3%。(2)二氧化氮2010年宁波市各区域NO2年均值浓度范围为0.0290.052 mg/m3,符合二级国标,其中余姚、奉化、象山和宁海四个县(市)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市区和慈溪有所升高,全市NO2年平均浓度为0.039mg/m3,与2009年持平。(3)颗粒物2010年宁波市各区域PM10年均值浓度范围为0.0590.096 mg/ m3,比2009年均有所升高,符合二级国标。全市PM10年平均浓度为0.079 mg/ m3,比2009年升高11.3%。(4)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010年宁波市各区域
17、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1.152.14,按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列,宁波市中心城区明显高于各县(市)区,接下来依次为镇海、鄞州、北仑、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5)环境空气污染指数2010年宁波市空气质量级优88天,级良228天,级及以上污染天数49天,其中级轻度污染45天,级中度污染3天,级重度污染1天,优良率为86.6%。与2009年比较,I级优增加3天,级良减少15天,级及以上污染天数增加12天。2010年各县市空气优良率高于宁波市区,宁波中心城区(海曙、江东、江北三区)以及镇海区空气优良率均在90%以下,江北区最低,为83.3%。其他区域均在90%以上,其中宁海县空气优良率最高,达9
18、5.1%。 2010年各县(市)区空气污染指数统计结果区域API50的天数50API100的天数API100的天数API100的天数API100的天数比例%宁波市区882284931686.6宁波市区海曙区972254332288.2江东区962175231385.8江北区902146130483.3镇海区842275431185.2北仑区1022283533090.4鄞州区1202103533090.4余姚市1052223532790.3慈溪市1292013533090.4奉化市872552334293.7宁海县1352121834795.1象山县2031422034594.5大榭开发区17
19、51672334293.7东钱湖旅游度假区1701702534093.2宁波高新区1241973332190.72、酸雨状况2010年9个县市区的酸雨pH年均值范围在4.094.54之间,全市平均为4.37,低于重酸雨区分级标准限值4.5,除奉化市为中酸雨区外,其余各区域均为重酸雨区。与2009年相比,宁海县、镇海区降水酸性程度有所加重,其它区域酸雨强度等级不变。全市平均酸雨率为94.7%,比2009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3、有机气体(VOCs)市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共检出94种,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参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均没有超标。与国内外同类城市比较,基本
20、在同一水平上。4、废气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11.09万吨,其中工业排放10.98万吨;烟尘排放量3.29万吨,其中工业排放3.2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27.66万吨,其中工业排放25.1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0.87万吨。(二)措施与行动1、实施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深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清洁空气行动;总投入30亿元建成北仑电厂、宁海国华电厂、象山乌沙山电厂等燃煤机组的脱硫设施,投入8.5亿关停宁波热电、明耀热电和镇海热电等3家热电企业,完成宁波钢铁厂焦炉搬迁,全市现有电厂和热电企业全部建成规范的脱硫设施,所
21、有130蒸吨以上循环硫化床锅炉也已全部实施炉外脱硫或升级改造,脱硫效率稳定在90%以上。2、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整治。鄞州区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对全区159家铸造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关停104家,55家完成生产工艺清洁化改造和产品转型升级;宁海县对23家铸钢企业开展集中整治,19家企业已关闭或转产, 4家规模化企业改用覆膜砂工艺,全面淘汰污染严重的传统水玻璃隧道窑工艺;余姚市对63家不锈钢生产加工企业已全面开展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差别电价、限期治理等措施,关小扶大,实现全行业整合提升。3、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外地机动车转入管理,实施机动车以旧换新政策,一年来共
22、淘汰黄标车8000多辆。五、声环境(一)基本状况1、功能区噪声2010年宁波市区、慈溪、余姚、奉化居民文教区昼间噪声全部达标,夜间噪声全部超标;混合区昼间噪声全部达标,夜间噪声宁波、慈溪超标;工业集中区昼间噪声全部达标,夜间噪声余姚超标;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昼间噪声全部达标,夜间噪声全部超标。与2009年相比,混合区夜间噪声宁波市区污染程度加重,余姚污染程度减轻,其它功能区均持平。2、区域环境噪声2010年宁波市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宁海县和象山县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53.6分贝、54.6分贝、54.5分贝、54.7分贝、54.8分贝、52.6分贝,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均属良。与200
23、9年相比,奉化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由轻度污染好转为良,其它县市保持相对稳定。3.交通噪声2010年宁波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9.1dB,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较好。余姚、奉化、宁海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68分贝、65.1分贝、67.3分贝,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好,慈溪69.9分贝,属较好,象山70.8分贝,属轻度污染。与2009年相比,奉化由较好变为好,象山由较好变为轻度污染,其他各地道路交通噪声质量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交通噪声的污染形势不容乐观。(二)措施与行动1、加强噪声达标区管理。主要加强酒吧等娱乐行业污染控制监管,重点查处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等违法行
24、为,努力营造安静适宜的人居环境。2、继续推进噪声达标区创建。强化城市产业功能定位,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将噪声污染严重的化工、机械等企业陆续迁出市区,减少城区工业噪声污染。继续推进噪声达标区创建,全市噪声达标区面积达到260.21平方公里,比2009年新增53.95平方公里。六、固体废物(一)基本状况1、一般工业固废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1154.06万吨,综合利用1034.72万吨,处置60.28万吨,贮存59.03万吨,排放300吨,处置利用率为94.88%。固废种类主要是: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脱硫石膏和废水处理污泥。2、危险废物2010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1.4
25、6万吨,综合利用10.91万吨,处置10.44万吨,贮存量0.11万吨,无危险废物排放,处置利用率为99.49%。产生量列前三位的是:废酸、化工废物、表面处理污泥,其中废酸、化工废物绝大部分为产生企业自行利用处置,自行利用、处置率分别为75.4%、86.3%,表面处理污泥全部为集中利用处置。产生医疗废物8180吨,集中处置8180吨,处置率100%。3、进口废物2010年,全市有125家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利用企业,受理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的进口申请15批,共计407.1万吨,其中废塑料92.15万吨、废五金247.8万吨、不锈钢1500吨、废纸67万吨。4、生活垃圾201
26、0年中心城区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量为126.11万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64%,其中建成区清运量为87.7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010年生活垃圾处理节能减排工作效果明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24670万千瓦时,收集填埋气体1329万m3,其中引入焚烧助燃1065万m3。(二)措施与行动1、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2010年,我市启动全省首套危险废物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系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和卫星定位技术(GPS)来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大大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继续加大执法力度, 1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因违规经营被取消经营资质,退出危
27、险废物经营市场。2、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我市通过组织处置技术交流会,帮助污泥产生的重点企业当地实际优化处置技术,推进污泥处置设施的建设进度。制定我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计划,在2010年主要完善重点企业的污泥暂存、处置设施建设等制度的执行。同时积极引导电力行业和污泥产生单位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北仑电厂开工建设了日处理200吨污泥的干化焚烧装置、宁波明州热电开工建设每日可处理160吨污泥的干化焚烧装置、奉化市和宁海县计划建设的每天80吨污泥干化填埋装置和每天75吨污泥堆肥项目,上述项目均可在2011年投入运行。3、进一步完善进口废物管理。对20余家加工利用企业的废物加工利用过程开展执法检
28、查,对81家利用第七类进口废物的定点单位落实电子台帐管理制度,第七类废物的进口、拆解、出售、废弃物处置等相关信息实现了网上查询和统计,提高了管理效率。4、健全生活垃圾收运网络,提高处理能力。2010年新建垃圾中转站8座,改建垃圾中转站6座。余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基本建成,投资3700多万元的海曙区双杨垃圾中转站基本建成,我市垃圾中转站建设迈出了大型化、环保化的第一步。七、辐射环境(一)基本状况1、放射源全市155家涉源单位共存有各类密封放射源1050枚,较2009年增加了62枚。其中:一类源0枚、二类源89枚、三类源11枚、四类源679枚、五类源271枚。另有非密封放射源生产或使用单位9家
29、。全市347家涉源单位共有射线装置910台(套),其中:二类射线装置169台(套),三类射线装置741台(套)。所有放射源均处于严格监控之下,未对环境造成污染。2、电离辐射全市电离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环境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甬江水系、饮用水源地水体和自来水中各类放射性核素水平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3、电磁辐射在公众正常活动区域内,移动通讯手机基站电磁辐射符合国家标准,高压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远低于国家标准。(二)措施与行动继续把好辐射安全关,全年审批移动基站、输变电项目共768项。2010年开展全市辐射安全检查工作,共检查企业140多家次,全市无辐射事故发生。八、自然生态环境根据生态指数(EQI)评价,2010年宁波市六区以及余姚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EQI75),慈溪市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良(EQI55)。奉化市生态环境质量最好,慈溪市排在最末位。与2009年相比,奉化市排名前移一位,宁海县后移一位,其他县(市)排名不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