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网友来稿).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6147294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网友来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网友来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网友来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网友来稿).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网友来稿)新宝宝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精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实力目标1.驾驭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尝诗中的美点。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德育目标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酷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酷爱国家、关切民众

2、、眷念亲人的美妙情操。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尝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尝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驾驭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2.探讨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老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3.古诗五步教学法。望岳采纳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验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4.诗歌境界教学

3、法。教读春望,准备采纳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尝意蕴,把握意境。教具打算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互动,学习研讨望岳春望。指导学生朗读,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品尝诗的意境;结合读诗的切身体验,赏析诗歌的美点。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旺盛,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日,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倾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设计(二)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4、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这些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今日我们学习他的二首诗望岳春望二、杜甫简介多媒体显示“杜甫画像”,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诞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闻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

5、个家庭给了他肯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起先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美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闻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挚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深厚的浪漫色调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理想,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志向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与考试的

6、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受使他进一步相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忱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裂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

7、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四)漂泊西南时期。介绍略,留待以后介绍。三、师生共同研讨望岳多媒体显示: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始终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挚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究竟,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有时因表意须要而有特别状况。望

8、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配乐诗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4)老师范读,学生轻吟。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老师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歌,可设置思索题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小到一个词的词义,大到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就这些问题,小组绽开探讨,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之间相互切磋沟通,有助于充分地理解诗意。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体会诗的诗

9、情画意。老师提问: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对此作详细分析。老师供应必要的背景常识:这里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始终延长到淄博市南,长约二百公里。学生绽开想像,设想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明确: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羡仰慕的情形,特别传神。“齐鲁青未了”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观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奇妙秀丽和雄伟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

10、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出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致看才能望见。这是凝视泰山时所见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明显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4.进一步感悟作者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诗的理解渐渐向较高的理性层次靠近。提问: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老师提示学生,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验。明确: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诗人热忱赞美了泰山的奇妙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酷

11、爱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5.感受诗人超群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阐述理由。或者“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缘由”,或者“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你认为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应当以激励为主,不要动辄评判,更不要轻易否定。比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诗人凝视泰山“层云”“归鸟”,不觉时间已久,连眼睛都酸困了,这不正流露了诗人对泰山情有独钟,酷爱有加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1、2句虚写,3、4句实写,5、6句实写,7、8句虚句,虚实交织,意韵悠长。6.学生齐背望岳。四、师生共同研讨春望本诗采纳诗歌境界教学法。它以启发诱导学生想像、体验、品尝诗歌为手段,以诗的不同境界为阶梯,引导学生按部就班,深化观赏领悟诗歌。分三个教学步

13、骤: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尝意蕴,把握意境。多媒体显示: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其次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

14、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1.(1)配乐朗诵春望,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要领。(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4)老师范读,学生循声低和。2.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3.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再现形象,把握物境。老师提示学生依据字词想像单个形象,依据句节想像群体形象,依据全篇想像整体形象。(1)提问: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照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缺,

15、虽然山河照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2)提问: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好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宛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只要言之成理,老师当以激励为主。(3)学生想像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悲观,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4)引导学生把握全篇,想象整体形象。4.老师引导学生

16、体验情感,把握情境。诗歌羞于直白言情,常寓情于形象之中,形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触发,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体验诗人情感的途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形象体验情感。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裂而产生的沉痛和悲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苍老,又多了一层悲伤。5.引导学生品尝诗人的主观之意是如何同客观现实之境和谐统一的以及这种和谐统一所传达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学生自由探讨沟通,可能会涉及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相识、对诗句的品析评价等。关于表现手法。全诗触景伤怀,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

17、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关于一字传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予了诗人剧烈的情感。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苍老,更增一层悲伤。6.播放音调低沉的背景音乐,学生齐背春望。五、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1.学生齐背望岳春望。2.请学生辨析两首诗的风格。明确: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概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春望感情

18、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六、布置作业1.默写望岳春望。2.预习石壕吏。其次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石壕吏。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本诗情节生动、构思奇妙的艺术特色;背诵全诗。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望岳春望。今日,我们学习石壕吏。(板书文题)二、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诗歌,创设学习氛围。1.老师配乐朗读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留意停顿、节奏、语调。2.学生自由读。3.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4.全班齐读。三、引导学生深化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家乡。可是不到

19、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闻名的“三吏”“三别”就是依据这番经验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奇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2.学生默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3.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的情节。选两位学生口述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发动其他同学补充,共同丰富画面、情节。4.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1)提问: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

20、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终四句是结局和尾声,示意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恳求从军。多媒体显示:(2)学生依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3)提问: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紧急之下,自告奋勇,主动从军,有敢于担当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看法蛮横,凶暴无比。(4)老师引导学生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

21、情感。明确: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苦痛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怜悯。(5)学生听读配乐朗诵,深深体会诗作的思想情感。5.赏析本文奇妙独特的构思艺术。提问: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学生思索,沟通。明确: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洁,但诗人只用12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于诗人奇妙独特的构思。从诗题上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现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

22、”。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细致品尝,就会发觉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情节中可能隐去了吏的“怒”“呼”。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曰“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答曰:“室中更无人”;最终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四、学生自主质疑,深化理解诗意,进入探究阶段。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诗人怜悯老妇的遭受,为何总是一言不发,莫非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好像也没有劝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缄默?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幽咽”的人是

23、谁?3.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缘由是什么?4.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先让学生分组探讨沟通,然后全班沟通。老师酌情赐予点拨。五、学生齐背诗歌,或抽查背诵六、课堂小结杜甫是我国古代宏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石壕吏。2.阅读登岳阳楼,感受诗人深厚而广袤的胸怀。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24、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参考答案: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水,产生万千感慨。诗中饱含着诗人对穷途潦倒生活的深厚慨叹:对终生壮志未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诗人由个人的不幸遭受,联想到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由小天地转入大天地,由个人的哀痛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情,并以“凭轩涕泗流”之情态与开篇“今上岳阳楼”所见的壮阔气魄构成照应之势,表现了一位宏大爱国主义诗人的深厚而广袤的胸怀。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一、写作训练1.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

25、、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找出杜甫春望中的对偶句,细致体会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并仿照写一两组对偶句。2.改写石壕吏。留意发挥合志向像,补充出诗中表达跳动的部分,运用记叙、描写、争论等方式。二、关于举办“古诗文朗诵赏析会”的设想内容是小学、初中一二册上学过的诗词文,赏析内容自己按理解打算。要求用清楚、洪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文手段完善地再现作品的意境并完成对作品的赏析。三、开放探究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春夜喜雨杜 甫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问:题目春夜喜雨,诗中却无一“喜”字,结合诗句分析,“喜”字表现在何处

26、?参考答案: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宠爱这样的“好雨”,虽诗中无一“喜”字,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高兴叫“好”。其次联所写,明显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实,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望见的。望见雨意正浓,就不由自主地想像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备课资料一、课文赏析1.话说石壕吏中的诗人杜甫的名篇石壕吏里写到四个人物,吏、老妇、老翁、诗人,今日我们来看一

27、下诗人。诗人“暮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了“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亲耳听到了老太太的诉苦,可是他一言不发;到其次天“独与老翁别”以后,也未发一句感慨争论。全诗几乎是纯客观地记叙了一夜的见闻。诗人何以如此缄默?我想,这是因为他除了缄默以外很难有别的选择。一味怜悯民间疾苦反对抓壮丁吗?这时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数十万人马已兵败邺城,正打算在河阳与叛军作拼死的决战,假如再吃败仗,国家的前途将不可思议,所以非补兵源不行,哪怕多一个炊事老太也好。那么就拥护“吏夜捉人”吗?作者也不忍,人民群众已经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这一家的牺牲尤其惨重,怎么好再来抓人?作者处于两难的境地,实在无话可说。假如杜甫是一个完

28、全“惟上”的俗吏,那么事情就很简洁,他可以向这一家人讲大道理,动员他们要爱国,要以大局为重;假如杜甫是一个一般的所谓人道主义者,他可以不管国家大事,一味高唱怜悯民间疾苦、为民请命的高调。然而杜甫既非居于庙堂,也非江湖处士,而是一个小官,他已被赶出朝廷,新的职务是华州司功参军,他的宏大之处在于,君与民这两头他都要顾及,当二者难以兼顾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极其苦痛的,无计可施,于是他就在这巨大的苦痛中无可奈何地缄默了。(中学语文教学2023.2有改动,作者:顾农)2.石壕吏,现实主义的典范石壕吏是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作品,达到了高尔基所说的“现实之客观的描写”的地步,详细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29、:第一,将主观的评价寓于客观的叙述之中。这首诗中,诗人是在场的,却始终没开腔,只是照实地据事直书,让事实本身说话,通过事实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可怜可恨自由其中。其次,用自传体。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就它记载的是作者自己的一段经验、一个生活片断这点来看,也可以说是作者自传中的一页,一篇日记。用自传体,加强了作品的劝服力和感染力。第三,利用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老妇的话由语带请求到确定到自请,这其中也体现了其情感的改变,由沉痛到愤恨到安静。为了显示老妇思想情感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语调的改变,诗人有意识地押了不同的韵脚。由于语言的特性化,这段对话就显得特殊生动,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历

30、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作者:萧涤非)3.诗圣的兼济情怀 读春望 在群星闪耀的唐代天幕上,素有“双子星座”之称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两颗绚烂夺目的巨星。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歌的最动人之处,在于他依托盛唐这一宏大时代,不管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坎坷,都始终保持着昂扬的进取热忱和搏击困难的信念;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歌的最感人之处,则在于他置于“安史之乱”这一动荡的时代,不管在现实之中遇到什么样的灾难不幸,都始终忧念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信条,在一生落魄潦倒的杜甫那里,被演绎、升华为“穷亦兼济天下,决不独善其身”。这种忧国忧民、怜悯悲悯的博大

31、兼济情怀,是杜甫留存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歌的抒情基调。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占了唐朝的都城长安。七月,杜甫把家小安排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便只身去灵武(今宁夏灵武县)投奔肃宗,为平叛效力。不料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往长安。次年三月,诗人远眺沦陷后的长安城池破败的景象,写下了五律名作春望,抒发感时忧国、恨别思亲之情。全诗紧扣“望”字绽开,前二联写“望中景”,而景中含情。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司马光分析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长安原是繁华的都城,如今惨遭破坏,人事已非,只剩下山河草木了。这一联对仗工巧,诗意翻跌,“国破”

32、的残垣断壁与“山河在”的亘古如斯,意思相反;“城春”应是景色明媚,而接以“草木深”,则写荒芜之状,对比剧烈。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泛览满城草木,收为详细描写花鸟。在结构上,“感时”句承上,“恨别”句启下。这一联可作两种理解:一是触景生情,诗人因为感伤国事,怅恨离别,所以见花草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却惹起了诗人的无限苦恼。二是移情于物,将花鸟拟人,由于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诗人以含情之眼观物,物亦有情,借物之情传人之情,使抒情更为曲折深厚,被前人评为“加一倍写法”(施补华岘佣说诗)。诗的后二联抒“望中情”,而情中见景。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上句承接“

33、感时”,下句承接“恨别”。据史籍记载,杜甫被扣押的这年春天,唐政府军与安史叛军战事不断,烽火不息,多数家庭亲人离散,生死不明。杜甫一家,妻儿在鄜州,弟妹等人远在山东、河南,诗人这时候多么盼望家人的消息,可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捎一封家信谈何简单!正因为家书难得,所以更觉宝贵。“家书抵万金”,不仅是杜甫,也是普天下全部离散之人忧念亲人、祈愿平安的共同心声。这句诗概括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感受,引人共鸣,千古传诵。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诗人望后的情态。烽火连天,音信不通,诗人眼望都城的残缺景象,挂念远方的离散家人,徘徊踟躇,愁苦不堪。但诗人没有直抒愁苦之情,而是描写动作和细微环节,达

34、到抒情的目的。“白头”为愁所致,“搔”是解愁的习惯动作,满头白发因不停的搔抓而“更短”,以至于连发簪都快要插不住了。可见诗人的愁苦,达到何等剧烈的程度!诗人把无形的内心情感,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形象,使抽象的愁苦之情变得详细直观,富于感染力,收到了良好的抒情效果。杜甫把个人愁情寄予于抒写世情上,这种博大兼济的情怀,是人性中最为美妙的部分,也是杜甫诗歌最为感人的地方。(中学生阅读2023.78.作者:杨景龙,有删节)二、重温经典荐读杜甫的赠友诗江南逢李龟年、咏物诗江畔独步寻花、怀古诗咏怀古迹、乡情诗月夜、军旅诗前出塞。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提示:

35、此诗好处在于感情深藏不露,通过李龟年前后的遭受,抒写世事沧桑之感。江南风景照旧,只是人事全非,无限凄苦尽在其中,流露出诗人对人世变化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李龟年的怜悯和劝慰,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提示: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其次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值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加

36、了亮丽的色调,而且透过诗句,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观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提示:前四句叙写明妃经验,后四句凭吊明妃。从大处着笔,写到明妃生长之地,可谓钟灵毓秀。接下来两句写远嫁匈奴,只留坟墓孤立在黄昏之下,有惋惜之情。凭吊中,她只能和夜月一起思念故国,有恻伤之痛,而琵琶心声,透出怨恨。情感线索贯穿其间。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提示: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妻子儿女离散两地无法团聚。诗

37、人望月思亲,从妻子儿女的角度着墨,通过对妻儿对月思己的情形的描述寄予自己对妻儿深厚的爱恋与思念。一、二句写妻子正在家乡独自望着天上的明月思念着“我”。三、四句写儿女们年幼天真,不谙世事。五、六句是想像中妻子对月思“我”的形象,望月太久,怀思太甚,以至云鬓雾湿,手臂寒凉。七、八句借妻子之口述说当下的心思。全诗的抒情方式新奇独特。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提示:这首诗主要表达杜甫对于斗争的战略观点。前四句总结作战阅历,说明治事要治其根本,扼其要害。在此基础上作者推广到治国斗争政策:建立国家疆域边界要重于防守,不要强行侵略拓

38、展领域,守边在于制敌,而不在于厮杀好战。诗歌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统治者穷兵黩武,充溢正气。三、诗歌鉴赏学问荐读学问短文略谈中国古代诗歌的体类略谈中国古代诗歌的体类 顾 农 中国古代诗歌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体裁极其纷纭困难;略而言之,主要可以分为四言、骚体、乐府、古体、近体这样五大类别。至于后起的词、曲,当然也可以包含在广义的“诗”的概念之下,而其体制自有它们的特点。又,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指责的术语中,“体”有时指风格,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中有各种“体”,例如建安体、元嘉体、西昆体、同光体等等,凡此种种与体裁上的分类完全是两回事。这些问题都须要另行探讨。最古老的诗是二言的,由两个字构成一句,例如

39、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表现初民制造一种简陋的弹弓去打猎;这就是很典型的二言诗。二言未免太简洁了,不简单表现日益困难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感情,所以后来扩大而为四言,诗经中的作品基本上是四言的,其中有通篇为四言的,如周南关雎郑风出其东门小雅采薇等;也有以四言为主,间有突破的,例如唐风绸缪,诗凡三章,每章五句,其中前四句为四言,末句为五言;又如豳风七月,绝大部分诗句是四言,但其中有几句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八言的。如此等等。四言诗曾经是一种最流行最有影响的诗体,汉代以及后来曾经有不少诗人仿照诗经的体式来写四言诗。四言诗中多用单音节的词,停顿的方式基本是所谓“双音顿”即“二、二”式,这样的好处

40、是节奏感很强,弱点则是比较呆板,而且容纳不了更多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所以,等到诗经的时代(西周至春秋中叶)过去以后,优秀的四言诗颇不多见。战国时代在南方的楚国崛起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其特点是“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物,名楚地”(黄伯思校定楚辞序,宋文鉴卷九二),具有剧烈的乡土文学色调,在体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基本是杂言的,其中多有五言和七言的句子,多用三字一顿的节奏,其中包含了后来五言诗“二、三”句式和七言诗“二、二、三”句式的重要基因。楚辞中多用“兮”字或在句中或在句尾,帮助调整音节和节奏,有时还能起到某种结构助词的作用,特别敏捷而且富于表现力;此外还运用了很多口语虚词,使得作品有散文化的

41、倾向;篇幅长短自由;设有标题(诗经中诸作的标题是整理者取原诗中某些关键词加上去的)。由于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所以这种体式被称为“骚体”。楚辞中也有些作品如屈原的天问橘颂等,仍以四言为主,好像比较靠近诗经,但其实还是有所不同,这里句式有些改变,句中的停顿比较自由,同样有某种散文化的倾向。楚辞基本上是不歌而诵的,用于朗诵的诗和作为歌词的诗写法总归不同。所谓“骚体”也包括这种以四言为主的类型,但在更多的状况下乃是指杂言式的类型。在屈原以后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楚辞作家如宋玉、唐勒等人,在自己的作品中进一步增加了散文化的趋势,并且把一些作品称为“赋”。司马迁在为屈原立传时提到他们,说他们“皆好辞而以赋见

42、称”(史记屈原列传)。后来兴起的汉赋当然有着悠久的渊源,同时与宋玉、唐勒的辞赋也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赋是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独立文体,不能算是诗了。有些汉朝人将屈原的作品称为赋,现在看去是不大恰当的。汉朝的不少诗用骚体写成,例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家乡,安得猛志兮守四方!”又如张衡四愁诗的第一章:“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泪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后人仿照骚体的作品有不少被收录在朱熹编辑的楚辞后语一书中。当汉代作家正热中于仿照诗经写四言诗、仿照楚辞写骚体诗的时候,各地民间出现了很多新的歌谣,其句式三、四、五、

43、六、七言皆有,以五言、七言为主;乐府诗杂言的居多,而其中最引人留意的则是以五言为主流者:或通首五言,或以五言为主杂以其他句式。这些民间歌谣被汉代中心政府主管音乐文学的机构乐府采集而去,加以整理加工,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种新的诗体当时称为“歌诗”,晋、宋以后则被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刘勰文心雕龙在辨骚明诗篇之外,另有乐府一篇对此作特地的探讨;萧统文选在所选的诗中也单独标出了乐府一类。乐府诗的特点:一是可以配乐演唱,唯其如此,它的章称为“解”,例如陌上桑分为三解;有些作品正文之前有“艳”,正文之后有“趋”或“乱”。“解”“艳”“趋”“乱”之类都是音乐上的术语。有些有声无义的乐调中的衬声被

44、整理者用文字记录下来,与歌词正文混写在一起,结果变得很难理解。乐府诗在演奏过程中有时会被加上一些套语,歌词有时会遭到割裂和拼凑。凡此种种,都要从音乐的角度动身才能理解。二是“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题材完全是当代的,叙事性比较突出,反映了民间的心情;东晋南朝的统治者也留意搜集并保存民歌,虽然经过筛选以后内容畸形地集中在恋情方面,但仍旧具有剧烈的民间性。三是出现了很多成熟的五言诗,例如陌上桑江南孔雀东南飞等等。这几点都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其力度甚至超过了诗经和楚辞。汉代的乐府机关除了采集民歌以外,也组织文人、乐工从事创作,其中有不少是用于典礼仪式的官样文章,没有什么文学

45、价值;但也有比较好的作品,如羽林郎等就是。乐府民歌的巨大成就引起后来文人的高度重视,纷纷仿照其思想和艺术表现,创作了大批作品。这种仿制品不管是否入乐,也不论是不是用了乐府旧题,全都被称为乐府诗。这些文人乐府诗可以分为三种状况:一是依据乐府诗的曲调创作新的歌词,仍旧入乐演唱,例如曹操的乐府诗就是如此;二是运用乐府旧题写诗,但已不能入乐,例如刘勰指出过的曹植、陆机的一些乐府诗“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文心雕龙乐府),即属于这种类型;三是既不用乐府旧题,也不能入乐的文人乐府诗,由于这种诗仍旧保存了乐府诗的基本精神题材的当代性,肌质的叙事性,文字的通俗性,体制的敏捷性而又不受传统音乐和传统题材的制约,在文学上有着更远大的发展。建安时代已有新题乐府,杜甫写过不少全新的乐府诗,白居易等人更掀起“新乐府”运动的高潮,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大胆干预政治干预生活,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