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道路工程发展历程和对策.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614595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道路工程发展历程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田道路工程发展历程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田道路工程发展历程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道路工程发展历程和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田道路工程发展历程和对策农田道路工程是实现机械化、产业化耕作的前提,是联系整个农田网络的枢纽,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喀斯特山区是土地整治中的重点和难点,喀斯特山区的农田道路工程对提高农机化水平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综述法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简述了21世纪以来贵州省农田道路工程发展的3个历程,分析现有道路网络、道路设计、道路景观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贵州省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为今后道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土地整治就是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的目的。其中道路工程主要包括道路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和小型桥

2、涵设计,它肩负着整个土地整治项目的连接枢纽。党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道路就是实现农产品耕作、运输过程的桥梁,是达到机械化耕作的基础条件,对农业现代化环境起着重大作用1。因此,加强农田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贵州省有95%的县市区分布有喀斯特地貌,裸露的喀斯特地表超过10万km2,地形起伏大,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小型农业机械和运载机械的普及为提高山区的耕作、运输效率提供了便利,然而道路却阻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坡耕地还是只能靠人力进行耕作、运输,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农民难以脱贫2。因此,道路的不发达限制了山区农业的

3、发展,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多元化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整合了贵州土地整治道路工程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以期为以后农田道路的建设提供参考。121世纪以来贵州道路工程发展历程1.1起始阶段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滞后,生产效率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发展重点,特别是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5年间耕地就减少了23.42万hm2,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给粮食安全问题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2003年以前的土地整治主要立足于耕地资源数量上的保护。然而在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法的义务的同时,忽略耕地质量水平和耕作效率的提高,导致许多土地整治后土地肥力下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原有的水平,造成农民的不满。为改善当

4、时情形,贵州省实行了试点改革,把土地整治内容调整为综合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农田道路工程建设进入了初始阶段。然而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贵州省人均耕地0.115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全省有73.14%的农村人口,人均粮食产量却只有293.06kg,远远低于全国370.16kg的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土地整治项目投入资金有限,区域内交通建设用地比重还不到1%,道路通达度低,很难改善农民整体的生产生活现状,农田道路工程建设任重道远。1.2初始发展阶段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农村综合改革吹响了号角。李盛霖同志2007年年初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现

5、代农业,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公路作为先导性基础设施,对建设现代农业至关重要。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不仅要连接乡镇和行政村,为农民出行服务,也要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200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设,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中强调了机耕道路、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0062010年期间土地整治共计投资19.52亿元,每年同比上年增加2倍,总规模达5.87万h

6、m2,划分为黔中中部溶丘盆地谷地园田化建设整理区、黔中西部中山高原坡耕地整理整治区、黔中南部山原斜坡中低山防洪整理区、黔中东部中低丘陵生态建设整理区和黔中北部溶盆地中低山地平整归并整理区5个工程,涉及7个地(市、州)、24县(市、区),区域面积621.72万hm2,最终新增耕地面积3337.02hm2,新增耕地率5.68%。其中道路工程投资14896.16万元,占总工程投入的7.63%,在项目区原有的4.99万hm2交通用地基础上,增加了田间道1387.58km,生产道3380.93km,特别是黔中中部、黔中南部和黔中北部效果明显。但由于贵州地形复杂,农田整治工程量相对较大,单位面积投资达33

7、244元hm-2,远高于西部的云南、广州等省份,资金有限导致部分地区土地整治政策实施不到位、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等,农机化水平没有得到更根本的提升,田间道路建设通达度仍然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的高标准农田的整治效果。1.3持续发展阶段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提出后,在规划中,明确了我国当前的土地整治形势,阐述了今后土地整治的总体战略方针,制定了“十二五”期间要建成39.2万hm2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通过农用地整治、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和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3.2万hm2。接着2013年召开贵州省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

8、进现场会,提出了2013年要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0.67万hm2,从6月开始全面展开耕地耕作层剥离工作。2014年提出了GBT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也提出土地整治的道路通达度平原地区要达到100%,丘陵地区应不低于80%的规定。这标志着贵州省土地整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而农村道路网建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现阶段的农业也更注重产业化和多元化,鼓励乡村特色旅游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农业转型。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农田道路建设有政

9、府的大力支持,今后将会更快更持续地发展。2道路工程研究现状2.1道路网络农田道路与村道、乡镇道路直接相连,隶属于农村道路,但农田道路与乡镇道路不同,其主要是便于进行耕作,但只有与乡镇路网等相衔接才能更有利于道路的便捷,实现更大的通达度3。建设中在保证通行顺利的同时要尽可能少地占用耕地,按照“等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进行道路网格铺设,确保原有规整的田块,改变原有田间道路布局复杂混乱的现象,对破碎田块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并4。现有的道路网络研究,主要是从道路的整体规划、布局、评价和建设等多方进行的5。在分析道路分布时,GIS能更直接地进行分析,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要素进行详细的梯度分异效应

10、分析,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不同程度地貌特征的农村道路等级和空间格局6。同时GIS也可以理性地分析出整治区的生产道、田间道等在整治前后的长度、密度、连通度和环通度在区域的通达情况的变化,更有利于进行道路网格的设计,避免“盲区”7。喀斯特山区地形起伏波折,农民依山而居,居民点分布不规律8,为不造成资源的浪费,设计之前必须要进行需求分析,在调研中对每个路段需要铺设什么级别道路与农作物的种类、种植结构、耕作习惯、机械设备的使用、电路的布置等都是息息相关的,综合考虑风向、作物光照等来布置田间道路的走向,与田、水、路、林相统一。因此,分布模式会有不同的形态,但整体来说道路的设计多数还是缺少合理的规划,分布随意

11、、弃建随意,道路的等级分布也不明显9。2.2道路设计农村道路常见的路面形式主要有砂石路面、水泥路面、沥青路面等。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土地整治的开展,生态的概念也深入到了农村的道路建设中,无论是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等的选择都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因地制宜10。在进行路面设计时,学者们从技术、环保和经济层面综合考虑根据区域特色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确定评价权重,分析不同路面形式的优劣顺序11。特别是针对这种小流量的路面设计,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路表弯沉值、路基顶面压应变和基层底部拉应力,合理选择路面,避免盲目路面形式的追求12。路基在后期的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累

12、积沉降和变形,许多学者在研究中运用双曲线模型、Logistic模型、累积变形模型等来进行计算,并运用离心模型、有限元分析等进行路面监测,更有利于后期的监督维护,及时进行拓宽路基处理。但喀斯特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路边的不稳定边坡较多,学者针对这方面也运用了定性分析、滑移线法、数值分析法等进行稳定性的勘测,但由于地形的多变性,现今还没有通用简洁的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在施工中进行运用13。同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设计中往往不得不适当减小安全储备系数,放弃坡度较小的边坡,采用支护措施,减少了对耕地占用14。贵州省整体道路交通发展迅速,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但是农村的道路整体质量不高,特别是田间道路,路面质量差

13、,基本上都是“土路”,也没有任何加固措施,路面、路基经常塌陷,雨季经常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阻碍道路通行,道路数量、布局不合理,连通性差,难以满足耕作和运输的需求。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2013年我国的机耕水平达到76%,机播水平为48.78%,机收水平48.15%,2015年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水平超过60%。而贵州的机耕水平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在平坝地区能够进行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山区由于地形等方面的因素,很难实现机械化。大量的青年离开故土在外打工,造成许多良田荒耕21。近年来贵州也加强了整治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但收效甚微,实施效果较好的区域也只是勉强达标,如

14、湄潭等,大多数项目刚验收没多久就路面开裂。造成这些整治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地理信息数据的信息化,让工程设计变得更为“科学化”,但也致使许多项目的设计工作者忽视了前期的实地调研,使得整个道路设计存在许多的不合理;二是由于前期民众会议落实不到位,后期施工中受到制约,许多道路临时改线,造成道路网络分布不合理;三是项目资金不足或资金挪作他用,许多项目施工不达标,存在许多“豆腐渣”工程;四是后期工程验收很多只是由当地的相关部门人员来进行,既不通知村里面,也没有上级相关监管部门参与,无形中放纵土地整治项目的许多“不合理”;五是后期道路养护并没有计算在整治项目内,养护没有资金来源,政

15、府难以实施监管,造成原先投入的大量资金付诸东流。针对贵州道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强化专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保证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制订客观、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二是发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户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建设、维护、运行、监测及管理中,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原则;三是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建立量化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的验收,减少人为差异带来的影响,综合评估项目的效果,以及农业规模经营促进程度、人口集中居住和产业聚集发展情况等综合效应;四是把后期维护纳入土地整治中,从养护主体的落实和养护资金的筹措等方面进行加强,保证项目工程能够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22。但现有的措施还未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如何能更有效地做到整个项目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现有的土地整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方面,而农田道路方面研究也多集中在全国或者是城市,对乡村地区的研究较少。贵州省对于农村公路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地形、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整体发展水平落后。随着农业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农田道路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是农村道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农业观光园等旅游业发展的农村山区道路的通达度、景观、生态等将是以后发展的趋势。以上由建筑网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农田道路工程发展历程和对策”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建筑网行业栏目。“一点建设通,中标很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建筑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