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五台塔院寺大白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州五台塔院寺大白塔.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忻州五台塔院寺大白塔大白塔,全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原称大慈延寿宝塔,位于沂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杨林街,坐落在五台山塔院寺内,是五台山的标志建筑。也称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白塔为塔中之塔,塔中套有砖塔、石塔,其前身为“慈寿塔”,“慈寿塔”始建于何时,难以稽考。清凉山志载,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之灵鹭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便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院。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另据记载,唐朝以前这里就有一座二层八角塔,以后毁掉了。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成八万四千个舍
2、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于四方供奉。隋时,在中国立有十九座佛真身舍利塔,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北魏时显通寺称“大浮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的前身“慈寿塔”,最晚在北魏时期已耸立于五台山。故此,本篇将大白塔内慈寿塔的始建时间,且为东汉,隋、唐亦重建佛塔。现在的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一说元大德六年(1302年)修建的是藏式石塔。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将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明代永乐五年(1407年)建大白塔,并将元代石塔、石塔内的释迦牟尼舍利塔即慈寿塔,藏在大白塔内。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建成后,最初作为
3、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明神宗万历(1579),皇太后李娘娘又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新中国建立后,塔院寺修旧一新(1952年)。大白塔高七十五点三米(一说通高五十六点四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卦位安置。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五米,覆盘二十一米多,饰有垂檐三十六块,长两米多;每块垂檐底端挂风钟三个,连同塔腰风钟,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个。白塔中层建塔殿三间,内有三大士铜像、瓷质济公和尚塑像、木雕刘海戏金蟾像。塔基外围是走廊,原设木制法轮一百
4、二十个,现改设铁制法轮,诵经用,呈圆桶形,转动自如。忻州五台塔院寺大白塔大白塔底坐碹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长一点六尺,宽六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趾有华纹字。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玄奘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王午年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明代晋阳人王道行有诗颂:“浮图屹立奠坤仪,从此群山势尽卑。百丈高僧无我相,万年夫子竞檀施。轮光遍照星河影,金色浑成世界奇。借问曼殊何处是,欲从言下绝狐疑。” 明朝镇澄法师也有诗赞之:“浮图何漂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与文殊发塔等,2006年与显通寺合并为五台山古建筑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多关于“忻州五台塔院寺大白塔”等全国古塔建设规模和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可以登入建筑网建设通进行查询关注手机建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