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玻纤材料项目申请报告(参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玻纤材料项目申请报告(参考范文).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连云港玻纤材料项目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8一、 市场规模8二、 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9第二章 项目概况11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1二、 编制原则11三、 编制依据12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3五、 项目建设背景13六、 结论分析2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2第三章 市场分析24一、 基本风险特征24二、 行业壁垒25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创新驱动发展33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4五、 产业发展方向36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1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43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3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3
2、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3第六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4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5二、 建设方案4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7第七章 运营模式分析49一、 公司经营宗旨4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0四、 财务会计制度53第八章 法人治理结构57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7二、 董事60三、 高级管理人员64四、 监事67第九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69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9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9第十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71一、 人力资源配置71劳动定员一览表71二、 员工技能培训71第十一章 技术方案74一、 企业技术
3、研发分析7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6三、 质量管理78四、 项目技术流程79五、 设备选型方案7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0第十二章 节能分析81一、 项目节能概述81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2能耗分析一览表83三、 项目节能措施83四、 节能综合评价85第十三章 投资计划86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6二、 建设投资估算86建设投资估算表88三、 建设期利息8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8四、 流动资金89流动资金估算表90五、 项目总投资9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2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94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4二、 经济评价
4、财务测算9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8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0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1五、 偿债能力分析10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3六、 经济评价结论103第十五章 项目招标方案104一、 项目招标依据104二、 项目招标范围104三、 招标要求104四、 招标组织方式106五、 招标信息发布107第十六章 总结分析108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1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0建设投资估算表11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3流动资金估算表11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
5、1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0报告说明随着国内多轴向增强材料产能增长和生产工艺的提高,交通工具、体育用品和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全球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成为社会关注问题,这促使汽车制造行业将汽车轻量化作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鉴于多轴向经编织物的优良特性,其在汽车制造中的使用比例也在逐渐上升。同时,伴随着汽车文化的发展,多轴向织物在改装车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提升,据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产业分析报告,预计汽车用复合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超过30%。根据
6、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9438.2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467.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72%;建设期利息802.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流动资金9168.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2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87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8875.26万元,净利润13412.9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6.06%,财务净现值22827.0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3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
7、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市场规模1、产能结构持续优化随着高新技术和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玻纤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扭转了玻璃纤维纱产能增长过快的势头,优化了玻璃纤维纱产能结构,自2013年池窑拉丝比例持续达到90%以上,玻纤纱品种由玻纤纱品种由普通中碱和无碱纱为主,转变为以无氟无硼高性能玻纤纱为主。2010年起,我国
8、玻纤纱产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增速基本保持在个位数。中国玻璃纤维产能达到世界第一,且产品质量迅速提升,受到全球关注。2016年,全国玻璃纤维纱产量达到362万吨,同比增长12.1%,相比上年同期增加7.2个百分点。其中池窑纱产量340万吨,同比增长11.66%,占玻纤纱总产量的93.92%,较去年继续降低0.35个百分点。2017年1-9月,玻纤纱产量增速仅为8.1%,低于去年全年的增速水平。2、行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伴随着行业发展战略的调整,玻纤纱产量增速回落使得市场供给整体趋紧。玻纤制品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下游行业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全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十二五”以来,
9、玻纤及制品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逐渐回落。玻纤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010年为864亿元,2016年增长至17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21%。2016年同比增长率为6.2%,相比去年同期降低1.56个百分点。2016年利润总额达到118.6亿元,同比增长率达9.8%,相比上年同期降低2.02个百分点。2017年1-9月份,规模以上玻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利润总额100.5亿元,同比增长23.9%。二、 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多轴向增强材料是中间工业产品,将矿物原料加工成为纺织用玻璃纤维,根据用途要求配合其他纤维,在多轴向织机上
10、织造成为经编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织物经涂层处理后,根据产品设计,进行预先铺设,最后与树脂材料复合制成多轴向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其下游产业包括风电叶片、航空制造、交通工具、运动器材、军事防护、桥梁、建筑补强和医疗等领域。1、上游行业该产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玻璃纤维等各类高性能纤维的制造,其中玻纤纱是主要原材料。高性能纤维制造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直接提高多轴向织物的性能、创新产品,巩固和扩展应用领域。同时,随着上游行业垄断效应的凸显,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将对本行业的成本产生重要影响。2017年末,玻璃纤维行业龙头纷纷公布扩产消息,新增能力的投产将扩大我国国产高性能玻璃纤维的供应量和产品品种,有利于多
11、轴向增强织物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2、下游行业下游产业主要是风力发电、船舶、汽车轨道交通、管道和体育休闲等行业。目前风机叶片制造领域是多轴向织物的热点消费市场,也是重点成长市场。风电行业是目前我国多轴向增强材料的最大的应用领域,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下游行业的整体发展将会对本行业的产销情况和利润水平有较大影响。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连云港玻纤材料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
12、地区的规划。2、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5、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6、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
13、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留有一定的空间。7、以经济救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速发展的原则和项目设计模式改革要求,尽可能地节省项目建设投资。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优化各成本要素,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8、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三、 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14、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2、调研产品市场;3、确定工程技术方案;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来源;5、测算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五、 项目建设背景玻璃纤维是一种耐热性强、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小、抗腐蚀性好、绝缘性好、吸水性小、可加工的,具有多种有优异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生产原料包括石英砂、氧化铝、氧化钙、硼酸、纯碱,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
15、工艺加工成各类纤维产品。玻璃纤维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生产所用玻璃所含成分可划分为:E-玻璃(无碱玻纤)、C-玻璃(中碱玻纤)、S-玻璃(高强玻纤)、A-玻璃(高碱玻纤)、AR玻璃纤维(耐碱玻纤)、E-CR玻璃(无硼无碱玻纤)和D玻璃(低介电玻璃)等;按照玻璃纤维的形态和长度可以分为连续纤维、定长纤维和玻璃棉。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强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筑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协同提升的格局,在产业协调发展上争当表率,实现三次产业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协调发展。(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
16、地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转型升级上争当表率,推动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协同化、高端化发展,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1、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强化创新,深化融合,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引进高水平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加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要素保障等服务功能集成供给,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2、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打造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完善石化产业空间布局,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为核心区,以灌云县临港产
17、业区、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为拓展区,柘汪临港产业区为协同发展区,带动连云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协同耦合,坚持错位发展,促进资源共享,高质量承接石化产业转移,建设“大型化、一体化、高端化、精细化”的国际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到2025年,石化产业应税销售收入3000亿元。3、建设“中华药港”建设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大创新型医药企业梯次培育力度,鼓励医药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支持医药企业参与或主导重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提升在全国、全球医药科技创新领域影响力。推动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先进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
18、生物技术及产品、海洋生物医药、医药电子商务、保健养生产品、健康服务业等细分产业发展,构建“防治养”一体化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医药研发外包、医药生产外包、定制研发生产、合同销售组织等新型医药专业外包服务模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提高产业运行效率。4、建设国内领先材料产业基地依托特色优势,做强做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建设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到2025年,材料产业应税销售收入达到千亿元规模。5、壮大装备制造业以关键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等为主攻方向,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应用,提高柔性个性化生产能
19、力,推动专业化增值服务,提升产业质效。以专用装备、新型电力装备、农用机械装备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大型智能工程机械、智能矿山机械、自动化港航装备、风电核电装备、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后整理设备、碳纤维成套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为重点,以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关键领域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和研制,巩固提升优势装备制造业。加强军民融合,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系统等智能装备产业。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应税销售收入500亿元。6、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加快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结合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就地转化。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聚化、
20、高端化发展,加强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强化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提质发展光热光伏及海上风电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在关键技术、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7、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聚焦前沿科技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攻关突破、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数字创意、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在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上成为标杆。8、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导向,探索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1、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布局调整,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上成为标杆。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制造模式转变,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催生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不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环境承载要求和安全保障标准的存量产能转移搬迁、转型升级。9、增强企业竞争力实施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提升强优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带动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发展壮大上市企业队伍,形成产业层次高、产品质量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环保安全标准高的企业发展新局面。引导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产品
22、数字化、客户服务数字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建设国家现代海洋城市深入推进向海发展,巩固扩大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推动海洋一二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1、建设高水平沿海产业带培育壮大高效特色海洋渔业。推进工厂化海水养殖、多营养层级海水增养殖、深远海养殖、远洋捕捞,发展冷链物流、水产电商等产业,鼓励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发展休闲渔船建设和海洋牧场等,拓展渔业功能,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加快综合性海外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步伐,推动远洋渔业经贸合作,开拓远洋渔业资源。推进南极磷虾产业园建设,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开发,建设远洋渔业精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
23、构,发展远洋捕捞、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培育特色远洋渔业精深加工集群。2、打造滨海风貌城镇带加快提升沿海县区、功能板块、开发园区的发展水平,展现特色城镇风貌,完善城市发展功能,推进临港产业集聚集约、人口快速集中集聚,支持建设省级沿海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以生产、生活、生态岸线合理配置为重点,优化利用沿海岸线资源,适度加强港区和园区的城市配套功能建设,适度建设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商住配套设施。连云城区岸线充分展示海港城市的景观风貌,北翼和南翼沿海板块积极推进港产联动,完善城市配套。加快赣榆区海岸线修复,开展特色主题公园、精品民宿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串联海州湾度假区与秦山岛旅游景
24、区,打造滨海生态环境。3、建设沿海生态风光带开发海洋生态特色资源。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整合开发海上旅游产品,发展帆船、赛艇、冲浪、潜水等海上运动,丰富海洋牧场、休闲购物、餐饮住宿等功能,提升沿海旅游度假区功能,打造国际知名海洋旅游目的地。建设西连岛渔港综合经济区,推进渔家客厅、礁湾览景等建设,呈现渔村聚落风貌,彰显海滨特色。推动前三岛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深入实施蓝色海湾工程,打造省海滨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国沿海最美海岸线。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85.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吨玻纤材料的生产能力。
25、(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9438.2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467.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72%;建设期利息802.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流动资金9168.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25%。(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9438.2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3063.37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6374.88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87200.00万
26、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8875.2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3412.95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6.0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3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1553.51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
27、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6667.00约85.00亩1.1总建筑面积105485.771.2基底面积32866.86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3.042总投资万元39438.252.1建设投资万元29467.562.1.1工程费用万元25108.562.1.2其他费用万元3660.902.1.3预备费万元698.102.2建设期利息万元802.372.3流动资金万元9168.323资金筹措万元3943
28、8.253.1自筹资金万元23063.373.2银行贷款万元16374.884营业收入万元87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8875.266利润总额万元17883.937净利润万元13412.958所得税万元4470.989增值税万元3673.4110税金及附加万元440.8111纳税总额万元8585.2012工业增加值万元28723.8513盈亏平衡点万元31553.51产值14回收期年5.5315内部收益率26.0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2827.06所得税后第三章 市场分析一、 基本风险特征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玻纤制品行业原材料在其生产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因此原材料
29、价格的频繁、异常波动都将影响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都将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由于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玻璃纤维供应商处在优势地位,因此限制了企业的议价能力。据纤维复合材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截至2015年底,巨石、泰山、重庆国际的合计产能约为210万吨,产能集中度达到60%。且中国巨石的产能达150万吨,相当于行业产能的1/3,可见我国的玻璃纤维纱集中度相对较高,行业寡头效应十分明显。2、专业人员短缺风险我国多轴向增强材料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能够掌握相关设计和加工工艺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对客户行业的专业认识,而且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相关行业的全方位了解。同时
30、专业人才和综合性人才在行业未来发展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多轴向增强材料行业目前缺乏足够的积累,专业型人才严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3、对下游行业依赖的风险虽然多轴向增强材料应用广泛,但目前我国多轴向织物主要还是应用于风机叶片。2011年之前风电产业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2011年风电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与之前的高峰期相比,近几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7年中国风电市场装机容量整体下降至18GW,陆上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下降至16.8GW。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12月发布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根据当前新能源产业技术进
31、步和成本降低情况,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后新核准建设的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这是风电实行标杆电价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调。同时发改委还提出对降价项目的标准。这一政策将会使开发商选择以时间换空间,将开工期推迟到2018年等待风机造价成本的下降。风电行业的相关变动都会造成多轴向增强织物行业的经营状况有较为明显的波动,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有重大影响。二、 行业壁垒1、技术壁垒多轴向增强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是多学科综合应用的结果,其技术专用性也使得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保证高质高效产品的生产。这种对特定玻纤种类设计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使得进入玻
32、纤制品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2、市场渠道壁垒目前,国内玻纤多轴向增强织物主要应用领域是风电叶片制造行业,织物生产企业基本是以销定产,每家风电叶片制造商都有长期合作的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企业。现有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企业与下游风电叶片制造商稳固的产业联盟、下游风电行业较高的产业集中度,使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市场渠道网络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在合作关系较好的状态下,要下游企业尝试打破这一格局、或是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决定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有一定难度,这对于新进入者开拓市场是很强的挑战。3、品牌壁垒在一个对产品品质要求极为严格的领域,为避免尝试新的材料供应商而付出代价,材料供应商的品牌信誉是对下游企业选择合
33、作伙伴的重要依据,这在成熟市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目前,在多轴向玻纤产业与下游领域形成的多条产业链上,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和相互匹配,已形成了多条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关系链。而新入行企业,想要在有一批优势品牌的市场找到展示的机会,并立稳脚跟、树立品牌,所面临的挑战将会非常严峻。4、认证壁垒玻璃纤维多轴向织物应用领域对复合材料产品的功能、性能有严格要求,从而使得多轴向增强材料的生产商必须遵循国家标准并具备必要的资格认证,如船级社在内的国内外相关认证。这种对增强材料的严格要求是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企业产品安全性的标志,也是企业能够取得下游客户认可的关键。因此,国内主要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生产企业都在尽力争取
34、获得相应认证,部分国内主要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生产企业已取得了国际船级社的认证资格。5、与上游供应商的契合度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生产所用主体原料是高性能的玻璃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技术还处于相对垄断状态,高性能玻璃纤维供应状况对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生产有很大影响。与上游供应商稳固的供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帮助建立了快速市场反应机制,使得企业在同业竞争中占据更具优势的地位。因此,在上游原料供应产业高度集中、现有生产企业均已建立稳固原材料供应联盟的状况下,如何争取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价格协商机制是产业新进入者所必须解决的难题。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
35、目选址原则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连云港,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古称“海州”。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海港,得名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与徐州市、宿迁市相连,南部与淮安市和盐城市毗邻,北至西北与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相邻,下辖3个区、3个县,土地面积7615平方公里,海域6677平方公里。2019年末户籍人口534.4万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77亿
36、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聚力实施“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企业培育三大行动计划,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产业投资430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于2018年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3.1:44.4:42.5调整为11.8:41.9:46.3。服务业现代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态势逐步呈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改革开放谱写新篇章。成功举办连云港论坛、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重大活动,上合物流园获批国家级示
37、范物流园,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优秀物流园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获批建设,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机场和两翼港区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商事制度等改革经验获激励。新机场开工建设,连徐、连盐、连青、连淮铁路开通运营。连云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建成,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主体完工。2020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52亿吨、集装箱运量480万标箱。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党政机构、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社会事业、民主法治等领域改革有序实施,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改革品牌。创新驱动展现新活力。全
38、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0%,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13%,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90%。全市中国专利金奖数量苏北第一。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钢铁基地推进建设,“中华药港”建设全面铺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加速发展。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康缘等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医药企业创新力排行前列,化工、冶金、轻纺等行业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明显提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52项。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评国家产业技术创新型城市,国
39、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东海县获批设立省级高新区、农业高新区。港产城融合得到新提升。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城市更新,成为全国首个城市家具标准化示范城市,获批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连云新城、赣榆新城区建设全面提速,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外畅内达、安全高效的一横两纵一环”的市域综合交通走廊规划建设。建成省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形成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和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苏北领先,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围绕充分发挥港口和城市的产业服务功能,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建设深入推进,
40、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沿海新型工业基地,以物流业为主导联结“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全面加速,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支撑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取得新进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能力稳步提升,获批绿化模范城市、花果山5A级景区、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等人民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等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探索建立以流域为管辖范围的灌
41、河流域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建成全国首个海洋牧场环境司法执行基地,劳务代偿、异地补植、增殖放流等修复性司法经验全国推广。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断面长制”,创新建立“管长制”“点位长制”,石梁河等水域无序采砂乱象得到有效整治,获批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开展蓝色海湾整治,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加大饮用水源地整治,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9%以上,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大气、噪声、土壤等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水平稳步提升,区域环境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
42、率明显提升。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及区域竞争压力增强,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强。必须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谋划“十四五”发展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七个主”工作方略,深入推进“六个大”建设,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把握主动权、赢得新发展。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面临重构。国际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大国战略博弈持续加剧,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深化,全球投资贸易规则面临深刻变化,全球产
43、业链碎片化、区域化和本地化风险上升,全球经济运行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增长动能疲弱。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制度性优势日益凸显,发展韧劲十足、回旋空间极大、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稳步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也不会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但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较突出,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相互叠加,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交织,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要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
44、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苏省是我国发展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实施向海发展、沿江产业向沿海转移、建设物流“金三角”“以我为主”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市中长期发展带来多重发展机遇。从我市看,“十四五”时期国家战略多重叠加优势日益凸显,各类载体平台承载能力持续增强,重大产业投资项目陆续投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全市经济社会迈入快速发展轨道。但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经济发展还不充分,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持续
45、加大,港口资源优势未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突出民生问题急需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均衡。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2035年,我市与全省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科技创新在更多领域、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重大突破。新型工业化得到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水平更加提高,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打造成为国际枢纽海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开放载体达到更高水准,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优势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全国性综合交通
46、枢纽地位更加突出,交通强市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山海生态优势充分彰显,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成为美丽江苏的港城样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程度更高,连云港在“高质发展”坚定步伐中,展现出“后发先至”的昂扬姿态、壮美图景。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按照2035年远景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创造性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以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发展,建设“强富美高”连云港,推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高质发展更加强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发展速度和效率上走在前列。累计产业投资6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个千亿元台阶,工业应税销售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更加顺畅,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中华药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洋经济做大做强,数字连云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赶超进位,市域内部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和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社会民生更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