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 二、1、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 1课时 总序第 14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3月 11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用具:教师:多媒体课件、塑
2、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学生分组: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物质的不同变化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分组实验:1、【实验】: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2、讨论实验现象: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二、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
3、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三、总结: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和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作业:P27 第3、4题教学后记: 课 时 教 案课题:二、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 1课时 总序第 15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3月 15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方法:1、推测物体的形状结构是否能改变。2、了解不同的物体产
5、生不同变化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多媒体演示】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
6、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作业:P29 第1、2题 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二、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 2课时 总序第 16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3月 15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物质的
7、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方法:1、推测物体的形状结构是否能改变。2、了解不同的物体产生不同变化的原因。教学过程:
8、一、【实验2】 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在表格中。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加热前预测加热后的变化白糖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
9、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三、总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作业:P29 第3、4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第 1课时 总序第 17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3月 18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0、:(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2、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咀嚼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教学方法: 1、在教学学设计上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认真探究实验现象及其特点。教学过程:一、谈生活经验: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
11、否知道它的味道?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二、提出问题,咀嚼米饭12分钟,为什么嘴里有甜味? 1、指名同学说说。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3、联系生活中实际经验,当你咀嚼馒头或面包12分钟,嘴里有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产生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4、【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的道理。三、淀粉实验: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
12、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四、食物淀粉鉴别: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课外活动:同学们可以运用学过的知识,制作神秘无字信件。作业:P31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第 1课时 总序第 18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3月 22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
13、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方法: 1、按照教材和实验要求,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操作。2、拓展学生思维,进行多方位探索。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出示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
14、书:小苏打2、出示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 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1)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2)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3)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
15、气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资料,弄清这个问题。作业:P33 第1、2题
16、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5、铁生锈了 第 1课时 总序第 19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3月 28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用具:多媒
17、体课件、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教学方法: 1、认真区分铁和铁锈为什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2、拓展学生思维和眼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懂得“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锈铁、铁锈,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
18、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颜色光泽与磁铁是否相吸空隙坚硬度手感铁铁锈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作业:P35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5、铁生锈了 第 2课时 总序第 20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3月 28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铁生锈是一种化
19、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教学方法: 1、认真区分铁和铁锈为什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2、拓展学生思维和眼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懂得“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探
20、索铁锈形成成因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3、制定研究计划。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二、汇报讨论结果【多媒体课件】:展示铁生锈的原因及人们普遍采用的防锈方法。三、【多媒体课件】 勾践剑千年古剑不锈之谜 对于已2400多年的勾践剑不锈的原因,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后德俊给出这样的答案: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是铜,铜是一种不易生锈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生锈;其次,还有研究发现剑身镀有铬;其三,
21、勾践剑出土前,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与空气隔绝,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勾践剑千年不锈,以纸试之,二十多张纸一划即开。四、总结:铁这种金属生锈的原因,在于一要有水分;二要有空气。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可以获取其他避免生锈的方法。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作业:P35 第3、4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第 1课时 总序第 21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硫酸铜溶液
22、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3)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2、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教学方法:1、对设计的实验所发生的变化作出推测。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秘密。教学过程: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多媒体课件】 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2、演示并说明实
23、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原样进行比较。二、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实验记录表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1、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2、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3、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作业: P37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第 2课时 总序第 22
24、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3)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2、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教学
25、方法:1、对设计的实验所发生的变化作出推测。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秘密。教学过程:一、继续学习,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3、指名学生回答。4、小结: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1)改变颜色:如淀粉与碘酒的反应;铁生锈的现象。(2)发光发热:如蜡烛燃烧的现象。(3)产生气体:如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4)产生沉淀物:如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拓展延伸【辅以多媒体课件】 :
26、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你知道这些现象是化学变化吗?你进行判断理由是什么?阅读43页资料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在课本资料中的物质在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作业:P37 第3、4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 1课时 总序第 23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2、过程与
27、方法:(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用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第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涂有油漆的铁制品,一辆自行车。教学方法: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2、认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
28、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铁钉生锈观察记录表放置位置空气中潮湿处水中盐水和空气中生锈速度我们的结论4、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5、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6、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7、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
29、果。作业:P 39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 2课时 总序第24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2、过程与方法:(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用
30、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第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涂有油漆的铁制品;一辆自行车。教学方法: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2、认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4、布置课外活动:完
31、成活动探究。二、防治生锈的方法【多媒体课件】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三、资料阅读:42页铁为什么会生锈。铁锈其实就是铁与氧气发生和一种化学反应,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一起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叫氧化铁的物质,这就是铁锈。知道了铁生锈的秘密,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止铁锈的产生。在潮湿的地方铁器容易生锈,而涂了油漆的铁制品由于油漆隔绝了空气和水的作用,就不容易生锈了。总之,任意切断铁生锈的其中一个条件,
32、就可以减慢铁生锈的速度,如: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则可以切断铁和水的接触,从而防止菜刀生锈。作业:P39 第3、4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二、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 1课时 总序第 25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
33、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教学方法:1、交流生活中物质变化与我们有什么关系。2、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合理地解释生活中物质变化与我们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2、综合填表: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混合沙子和豆子火柴、蜡烛的燃烧加热白糖米饭、淀粉和碘酒小苏打和白醋铁生锈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自制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2、品尝后谈谈体会。作业:P41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