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统计手册选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统计手册选编.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植物保护统计手册选编二四年十月第一章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做好植物保护统计工作的途径一、建立健全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业务水平较高的统计队伍,要搞好统计工作是不可能的。县及县以上各级植保机构都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而且要选择有组织分析能力的人抓这项工作,不能临时抓差,应付行事。确定的统计人员名单要报上一级植保部门备案,必需要调换工作的要先顶岗熟悉后再换人。要求统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努力钻研业务,熟悉有关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严格执行国家及部门统一规定的统计制度统计的科学性、统一性是统计工作客观性的基础。植物保
2、护统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农业部统一制定的统计制度中的调查方法、指标口径、计算方法和填报时间,及时汇总上报,保证统计资料的可比性。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植物保护统计人员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植物保护工作情况,反对弄虚作假,为了保证各项统计数字的真实性,要认真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保证自己所提供的统计资料有可靠的依据。四、坚持全面统计与典型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植物保护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县级抽样办法是植物保护部门调查、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坚持大田普查和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病虫测报、防治效果调查等取得植保统计数字。针对农民千家万户经
3、营的新情况,不断研究和探索科学、简便、易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及时准确地收集统计资料,全面完成植物保护统计任务。五、加强对植物保护统计工作的领导植物保护统计面对千家万户,不仅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而且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要做好这项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植保部门领导要把统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定专人分管这项工作,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经常了解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章 植物保护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指标植物保护统计是农业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上应隶属于整个农业部门统计指标体系的范畴。它根据植物保护工作范围
4、及工作性质,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植物保护工作特点的统计指标本系及其组成指标。目前,我国制定的植物保护统计指标体系大致有以下9种。1、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防治统计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的统计对象有水稻、麦类、棉花、旱杂粮、油料、果树、蔬菜、其他经济作物等8大类作物农田草害、鼠害及67种(类)病虫害,由发生面积、防治面积、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发生程度等5项指标构成。2、农作物病虫主要防治措施统计指标体系。该体系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蔬菜、果树等作物为对象,由作物播种面积、化学防治面积、生物防治面积、天敌保护利用面积、综防示范面积等主要统计指标构成。3、农药统计指标体系。该统计体系
5、以目前国内使用最为普遍的40余种杀菌剂、杀虫剂及杀鼠剂、生物农药为统计对象,由农业部门及生产资料部门当年农药销售量(100%有效含量吨)和年底库存量(100%有效含量吨)两个统计指标构成。4、植保机械统计指标体系。该项统计指标体系按手动施药药械、背负式机动药械、担架式机动药械、手持电动药械、报告团拉机悬挂牵引式药械,分别统计年底社会保有量及当年农业部门、农产资料部门各类药械供应数量。5、农药中毒指标体系。该统计体系分别由生产性中毒人数、非生产性中毒人数、生产性死亡人数、非生产性死亡人数4项统计指标构成。6、植物检疫统计指标体系。该项统计指标体系分别是检疫对象发生、检疫对象检疫,由以下若干统计指
6、标构成。 发生范围 全国检疫对象 调查范围 检疫对象 地方检疫对象 发生面积发 生 新发生危险性病虫草 疫区面积 防治情况 签证合格种苗数 植物检疫统 产地检疫 按规程生产种苗面积 计指标体系 省间调动检疫数量 检疫对象 植物产品检疫数量 检 疫 国外引种数量 违章处理情况7、植物保护系统人员统计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植物保护系统总人数及其组成性质(分为技术干部、行政干部、工人等)、人员学历构成、技术职称情况、人员业务分工、技术培训情况等。8、植物保护服务组织及有偿服务统计指标体系。该体系分别由植保公司、植物医院、植保专业队、专业户个数;农药药械经营数、经营额、纯收入、流动资金;承包防治面积及技
7、术咨询人数等11项指标构成。9、农作物病虫成灾统计指标体系。该体系有3项统计指标,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10、县及县以上植物保护机构统计指标体系。由机构数量、机构隶属关系指标构成。第三章 农作物有害生物统计第一节 定义与任务一、定义在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储藏过程中,常常遭受害虫、病菌、害鼠等的为害,所谓“生长在不该生长地方”的杂草,也与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和养料,这些致使农作物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减少产量、降低品质,甚至死亡的生物,我们称作农作物有害生物。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为害损失及防治面积、挽回损失等方面的情况的调查统计,称作农作物有害生物统计。二、任务农
8、作物有害生物统计工作的任务,一方面是按照规定的统计要求,切实搞好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损失、防治及其防治后挽回损失、实际损失等方面的调查统计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掌握上述统计资料的基础上为分析病、虫、草、鼠害的演替规律,今后发生趋势,为制定防治规划和综合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 农作物有害生物统计种类和方法一、统计种类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为便于工作,将有害生物分为农作物病虫、杂草、害鼠三大类进行统计。(一)农作物病虫害 各种农作物上有多种病虫发生,如全国水稻害虫300种,棉花害虫超过300种,仅据山东调查小麦病虫148种(害虫117种,病害31种)。但这些病虫并非都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甚至有些
9、害虫不但为害轻,还是繁殖自然天敌的食物,造成经济损失的只是少数主要病虫。有些次要病虫通过防治主要病虫而得到兼治。因此,统计的对象应当是农作物上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的主要病虫。目前全国范围统一统计的病虫(除检疫对象)共67种,其中水稻病虫7种,麦类病虫9种,其他粮食作物(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病虫7种,棉花病虫7种,油料作物(油菜、花生等)病虫6种,果树病虫7种,蔬菜病虫12种,其他经济作物(甜菜、烟草、甘蔗、茶等)7种,杂食性害虫5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作物种类不同,病虫种类、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各异,所以除上述病虫必须进行统计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病虫也
10、应作为各自的统计对象加以统计。(二)农田草害 由于一种作物田内多种杂草混生共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不分草种而按作物种类分别统计。(三)农田鼠害 害鼠在它的孳生地活动范围大,并且可能同时为害多种作物,所以对农田害鼠的统计,不分鼠种,不分作物,而按行政区进行统计。二、统计方法(一)抽样 对有害生物统计原始资料(数量特征信息)的取得,过去常用经验估测的办法,由于误差大不宜再用。但又不可能对所有作物田块进行全面调查,而只能根据有害生物的分布特点,采用适宜的取样方法,从研究的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样本量)所得的结果来估计总体的结果。合理的提取样本,是有害生物统计的基础,正确的取样方法应该使总体
11、内每一个体被抽取为样本的机会相等。为了使抽取的样本能更好地代表总体,根据有害生物统计任务及其特殊性,在抽样方法上可采用分段抽样与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即:以县作为研究的总体,根据影响有害生物发生的生态因素划分不同类型的抽样调查区,每个调查区再选定20%有代表性的乡作为样点乡,每个样点乡再选定若干片,每片随机抽样调查不同类型田(如早、中、晚播田,或长势1、2、3类田),在每一田块中根据有害生物分布型采用棋盘式、对角线5点式或平行线式,或“Z”字形随机取样调查。在取样调查中确定取样方法后,还需进一步确定样本调查量,才能保证所获得平均数(或百分率)符合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可从置信范围统计中得到比较准
12、确的估计。抽取的样本量和允许的准确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达:如用平均数表示则:n= (1)如果以百分率表示则:n= (2) 式中:t值以“t”值表中查得:自由度=,P=0.05时,t=1.96;P=0.01时,t=2.58;标准差“S”或“Sp”为正式调查前在预备调查中实际查得的;为总体平均数(期望值),“”为总体百分率;或是允许误差(即或P偏离或的差数)是调查前根据需要预先定的.例题1 调查小地老虎幼虫的虫口密度,预先调查336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幼虫4.77头,S=2.54头,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1头/平方米,并以95%的可靠度保证其误差范围,需取多少点为宜?查t表:t=1.96,代入公
13、式(1)n= 即取25平方米所得与实际总体之间相差有95%的把握,每平方米不超过1头。例2 预先调查三化螟白穗率,用双直线平行跳跃取样,全用抽查200穴,共查1350株,平均白穗率1.2%,允许误差不超过0.5%,并有99%可靠度,需取多少株水稻?查t表,P=0.01时,t=2.58,代入公式(2)得:n= 即需要取样3156株才能达到预定的要求。(二)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田间抽样调查在于获得信息(样本数据资料),而数据的统计分析则在于辨识信息。因此,研究由样本观察值经过计算分析得到的样本特征数(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关系,进而由样本对总体的推断,就成为统计分析的中心任务。样本特征数可分为反应数
14、据集中程度的特征数平均数和反应数据变异程度的特征数变异数两大类。1、平均数 是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是数据资料的集中性代表值,可以表示资料中各变量的中心位置,并可作为一组资料与另一组资料相差比较的代表值。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倒数平均数)、平均拥挤度等,但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它服从于正态分布。直接算法的公式为: = (3)如果所调查的几个数值都代表有不同程度的比重时,统计学上称这个比重为权,在计算平均数时应采用加权法。其计算公式为:=式中:代表权数,在频数分布表中为各组的频数(观察值出现次数);为观察值,在频数分布表中表示各组的组中值;为权数总和,在
15、频数分布表中表示总频数(总次数)。2、变异数 是表示样本平均数变异程度的特征数,常用的有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1)方差 是表示样本平均数变异量大小的特征数。 为离均差,将各离均差平方即消除了负号又加重较大离均差的分量,借以增加度量变异度的灵敏性,各离均差平方值之和叫平方和即,用样本数除平方和得到平均平方和,简称均方或方差。其公式为: (5)在大样本(n30)的情况下,可以说S2是相应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值。,即S2=;但当所抽取样本为小样本(n30)时,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有较大的偏离,即S2但这种差异随着n增大而减少,其关系为,则=,把称修正样本方差,以S2*表示,其公式为S2*: (6)所
16、以S2*才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值。上述公式计算麻烦,可简化为:S2*=(大样直接除以n) (7)(2)标准差 就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以表示资料的变异程度,其单位与观察值的度量单位相同,定义公式为:大样本:S= (8)小样本:S*= (9)上式计算较麻烦,其计算公式为S= *如属小样本,则S*用除。 (10)如果样本平均数是用加权法计算,标准差也应用加权法计算。S= *若小样本,则S*用除。 (11)(3)变异系数 是一个无量纲的比率,便于样本间的相互比较,它是样本标准差(S)和平均数的百分数,以CV表示,即:CV= (12) 3、参数估计 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问题。(1)点估计
17、。是以样本统计量作为相应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的问题。已证明,样本平均数()是总体期望值(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量,前面已证明大样本方差S2和小样本修正方差S2*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量。(2)参数的区间估计(平均数的置信限)。样本平均数()是一个随机变量,往往受抽样误差的影响其取值总是围绕着总体待估参数值()摆动,因此点估计不免有偏差,所以总体待估参数的取值应是一个可以变化的区间,并给一定概率(95%99%)以保证其可靠程度。就是说,区间估计就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由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可能存在的范围。这个范围叫“置信区”;给出的概率P=1-叫置信水平,置信区间以外的概率()谓显著水平。当取5%,置信
18、概率为95%,以=0.99表示。平均数标准差,和S的关系为=。当自由度=,P=0.05时,t=1.96,P=0.01时,t=2.58。由式移项得:当取5%,=0.95;取1%,=0.99时,的置信区间可表示为:例:在麦田对角线五点随机抽取小麦100株,调查麦蚜虫口密度,平均每株有虫20头,S=5,求=0.95时,该麦田麦蚜总体()虫口密度的置信区间。解:为大样本n=100,=20,S=5,代入公式:201.96=200.9820+0.98=19.0220.98答:麦蚜的总体平均虫口密度()在19.0220.98之间,其可靠程度为95%。或:20-2.5820+2.58=20-1.2920+1.
19、29=18.71120,实际算得的t1.96,是P0.05时,可解释为与之间相同的可能性在5%以下,认为与之间差异显著,不可靠,不能代表;当t2.58,P0.01时,则两者差异极显著,极不可靠。根据在不同自由度(n1)下与t 和P的关系,制成了t值表,在实际应用时,计算实际所得t值再按自由度查出相对应概率(P)值,按可靠性(差异显著性)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即可。即:P0.05(5%)差异显著,记*(或不可靠)P0.01(1%)差异极显著,记*(极不可靠)P0.05(5%)差异不显著(或可靠)例题:在棉田内调查一代棉铃虫卵量,全田平均百株卵量()为16.2粒为嵌纹分布型,试比较下列两调查方法的可靠性
20、。先用分行抽条取样100株,得百株平均()卵量21粒,为6.3;用双行直线跳跃取样法取样100株,百株为6粒,=2.3。解:查t值表:(表中无99,用100代替),t0.05=1.982,t0.01=2.575,因t0.76P0.05P0.01,不显著,可靠。因:查t值表:t=4.4,其概率P0.001,差异极显著,此法极不可靠不能采用。 5、线性回归及其方差分析(从略)第三节 发生面积统计一、发生面积的定义发生面积是指通过各类有代表性田块的抽样调查,有害生物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达不到防治指标的田块不统计发生面积,尚未确定防治指标的,按应治面积统计发生面积。对发生多代(次)有害生物的发
21、生面积要按代次分别统计,如危害玉米的玉米螟在北方一、二、三代次发生明显,要分代次分别统计;一种有害生物危害多种作物(如粘虫分别为害玉米、谷子、高粱等)或一种作物同时发生多种有害生物时,要按作物和有害生物种类分别统计。检疫对象的发生面积与一般有害生物的含义不同,是指经调查有检疫对象发生的实际面积。应按以下标准统计,其中病害发生面积按病株率计算,0.1%以下为零星发生,0.1%1%为轻发生,1%以上为重发生。虫害以田间被害株率计算,标准同病害。农田杂草,不分种类,按作物统计,其发生面积系指达到2级以上的面积。农田害鼠,不分作物,不分种类,按行政区划统计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即为发生面积。二、防治指标(
22、一)什么是防治指标 是研究有害生物防治的一个参数,即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被害株率,病情指数)增长到造成经济损害引起的损失相当于实际防治费用,而需采取防治措施时的临界值。也叫经济阈值。即当人们预测到一场生物灾害的发生水平将要超过经济损害水平时,应该在防治适期内找到某一时期,有害生物的发生达到了某一种临界值,对此必须采取某种控制措施,以防止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增加而达到经济损害水平,它是控制开始时的种群密度,是防治行动的指标。不同的防治适期其防治指标也不同。(二)防治指标的确定 拟定防治指标,应在确定防治适期的前提下,根据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规律,以及经济允许损失的要求来确定,可以考虑为(1)确定经济允许
23、水平;(2)确定防治适期;(3)掌握有害生物发生消长规律,特别是发生期的长短和天敌主要作用于寄主的发育阶段等等,综合的统计分析,确定防治指标。(三)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指标 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指标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有害生物,在不同的防治适期及农作物不同产量水平情况下,其防治指标也不一样。例如山东省小麦蚜虫穗期防治指标百穗蚜量为500头,即为防治指标。一代粘虫一类田防治指标为25头/m2,二类田为15头/m2。二代粘虫防治指标麦田30头/m2,玉米田10头/百株。三、病虫发生面积统计方法(一)单项病虫发生面积的统计方法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首先计算各类型田块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数及占各类型调查地块的百
24、分比,然后以各类型代表面积及达到防治指标地块所占比例,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某一单项病虫发生面积的比例,并以此百分比乘以受害作物种植面积即为该单项病虫发生面积。例如:临沂市种植小麦90万亩,3月22日25日在有代表性的5个乡镇抽样调查麦蜘蛛发生情况,结果整理如表71所示。表71 麦蜘蛛抽样调查整理表地 块类 型调 查地 块数代 表面 积(亩)达到防治指标发生面积(亩)发生程度(级)地块数%一1575426.6720.002二1035330.0010.503三515360.009.004合计(平均)3012510(31.60)39.52.72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生面积所占百分比:Ai表示各调查类型田
25、的代表面积,Ci表示达到防治指标地块占调查地块的百分比。麦蜘蛛发生=9031.60%=28.44(万亩)(二)以作物为单位对多种病虫害发生面积的统计 以作物为单位的多种病虫害发生面积的统计方法,即是该作物逐个单项病虫发生面积的累加数字。第四节 发生程度统计一、什么是发生程度是在对有害生物防治之前,在自然发生情况下用各种指标(如虫口密度或病虫指数)来表示其发生的轻重,称作发生程度。二、发生程度的统计计算方法按照全国统一的五级分级方法统计。这五级是:1级轻发生,2级中等偏轻发生,3级中等发生,4级中等偏重发生,5级大发生。每级发生程度的标准,有全国统一标准的按全国标准统计,无全国统一标准的,按照各
26、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省级标准统计。如山东省麦蚜的分级标准如下:百穗蚜量达500625头为1级,6261250头为2级,12511875头为3级,18762500头为4级,大于2500头为5级。病虫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应以该病虫在自然发生情况下的危害损失率为基础,再折算成防治前可以取得的直观的病虫密度等指标。病虫发生程度的计算方法分为单项病虫的计算方法和以作物为单位综合发生程度的计算方法。(一)单项病虫发生程度的统计方法 虫害的发生程度,根据防治前的调查,确定该虫害的发生程度。病害的发生程度,根据病害稳定期自然不防治田块的调查,确定该病害不防治情况下的自然发生程度。其单项病虫发生程度的统计
27、方法如下: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在计算各类型田达到防治指标地块所占比例,并以此比例乘以代表面积,在求得各类型田发生面积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单项病虫平均发生程度如下所示。如上例麦蜘蛛发生程度为:(二)以作物为单位多种病虫综合发生程度的统计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过去往往以单一病虫害进行统计,缺乏以作物为单位的多种病虫害发生程度的综合指标,因而很难测定农作物病虫危害所造成的减产损失。为此,近几年来注意了这项方面的研究。根据山东省植物保护站研究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模糊向量综合法,二是加权平均法。1、模糊向量综合法(FOZZY)确定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综合指标,效果好,计算简便,其公式为:
28、M=式中:xi为各种病虫发生面积占被害作物种植面积的百分比,归一化后组成模糊向量;C表示与x1相对应的级别,由于,如各项病虫发生程度均为5级,那么必然M=5,因此可作为确定综合指标的一种方法。例如:临沂市1990年小麦种植面积为94.51万亩,主要病虫发生面积和程度依次为:叶锈病(x1)4.5万亩,2级;白粉病(x2)57.27万亩,3级;纹枯病(x3)3.20万亩,1级;麦蚜(x4)18.00万亩,3级;麦蜘蛛(x5)14.93万亩,3级;地下害虫(x6)4.0万亩,2级;其它害虫(x7)3.0万亩,1级。先求出模糊向量 :即计算每种病虫发生面积与小麦种植面积的比值: =归一化处理按模糊向量
29、综合法公式计算小麦病虫综合发生程度为:M=0.042+0.543+0.031+0.083+0.143+0.042+0.031 =2.8(级)(2)加权平均法 其公式为:即:式中:M为病虫综合发生程度(级),Ai表示某单位病虫发生面积,Ci表示相对应的某单项病虫发生级别。将上列数字代入: =2.7(级)以上两种计算综合发生程度的方法基本一致,悬殊不大,但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比较,模糊向量综合法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各单项病虫发生面积所占受害作物种植面积的权重,不受年度间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较之加权平均法具有明显的优点,而在年度间作物种植面积较稳定的情况下,也可应用加权平均法,据研究测算,若以模糊向
30、量综合法为标准,加权平均法与之相关系数r=0.9993,符合率达100%。第五节 防治面积统计一、防治面积统计的范围和内容防治面积指各种有害生物各次化学防治面积和生物防治面积的累加面积。(一)化学防治面积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各种来源的化学物质及其加工品,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面积是指田间使用化学防治的面积。化学防治面积中的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面积,只统计针对某种或某些有害生物进行药剂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的面积。其中水稻种子处理面积指为防治有害生物采用药剂处理的秧田面积。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的面积在生防面积内统计,不在化学防治面积内统计。(二)生物防治面积 生物防治是指
31、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天敌利用和近年出现的昆虫不育、昆虫激素及信息素的利用等。生物防治面积是利用上述方法防治有害生物的面积,不包括天敌保护利用面积。1、人工饲放面积 人工繁殖释放或移植助迁某种天敌昆虫(螨类)防治有害生物的面积。2、微生物制剂防治面积 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面积。包括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面积,不包括施用增产菌及植物激素的面积。(三)天敌保护利用面积 在田间采用有利于天敌生存繁殖的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面积。这里主要指指导思想明确,有意识进行保护利用天敌的面积。(四)综合防治示范面积 综合防治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以预防为主,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
32、学、物理等手段防治有害生物的策略和措施。要求安全、有效、经济,既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又使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以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里只统计组织安排并完成的综防示范样板田,其辐射面积不统计。二、防治面积统计方法在统计防治面积时应注意,各种有害生物不同代(次)的防治面积要分别统计(如一、二、三代粘虫,棉花苗蚜、伏蚜等的防治面积要分别统计),同一代(一次)有害生物用药多次的,以各次用药面积累加(如二代棉铃虫防治一遍的面积与防治二遍的面积要累加计算)。一次用药兼治多种有害生物时,凡针对不同对象自行加入相应农药混配防治的,要分别统计防治面积(如小麦穗期采用乐果、粉锈宁等混配农药一次
33、性施药兼治麦蚜、白粉病、锈病等要分别统计防治面积)。一种农药(包括工厂生产的复配农药)兼治多种有害生物时,只统计主治对象的面积(如用甲基异柳磷穴施防治甘薯茎线虫也能兼治地下害虫,但只统计防治甘薯茎线虫的面积)。农田杂草的防治面积,按照农业部规定只统计化学用药的面积。农田害鼠的防治面积,按实际投饵面积及有针对性的拌种兼治面积如秋播小麦时用三九一一、甲基异柳磷拌种既防治地下害虫又兼治田鼠,其兼治面积应统计在防治田鼠的面积内。第六节 损失量的统计一、定义(一)自然损失量 作物受有害生物危害后在不防治的情况下的自然损失量。(二)挽回损失量 通过防治有害生物后挽回的损失,可以表达为:挽回损失=自然损失量
34、实际损失量。(三)实际损失 通过防治后因残存有害生物为害造成的损失。二、损失量的计算方法(一)自然损失量的计算方法 作物因有害生物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直接决定于有害生物数量的多少,但并不是任保情况下都是完全一致的,有时作物受害后并不使产量完全损失,即作物被害达到百分之百,其损失则达不到百分之百。但如果害虫直接为害产量部位和穗部或使整株枯死如死苗,这时被害百分率与损失百分率就完全相等。作物受害程度与损失的实际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害虫的口器,取食的习性和部位,作物品种的特性和生育阶段的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一样。产量损失可用损失百分率来表示,也可以用损失的实际数量来表示,具体计算公式调
35、查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选择若干未受害的植株和受害的植株进行测产,求出单株平均产量,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损失系数:式中:Q为损失系数,a为未受害植株的平均产量,e为被害植株的单株平均产量。2、产量损失的大小不仅决定于损失系数,还决定于被害株率,因此应在调查田中调查统计受害株百分率,可按下式计算。式中:P为受害株百分率,n为检查总株数,m为被害株数。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产量百分率式中:C为产量损失百分率,Q为损失系数,P为受害株百分率。然后计算单位面积的自然损失数:式中:L为单位面积实际损失产量,a为未受害株数单株平均产量,M为单位面积总株数,C为产量损失百分率。4、综合损失率的计算方法 以上的
36、公式只是一般的计算原则,而且只是一种虫害危害时其损失量的估算方法。但是一种作物上不只发生单一的病虫危害,而是多种病虫综合发生危害而影响产量造成损失。如果机械地通过逐个病虫累加计算损失量易造成统计数字偏高,为克服这一弊端,近几年有些省提出了要测定以作物为单位多种病虫危害所造成的综合损失率,以综合损失率为基础计算出以作物为单位的总的损失量,然后根据单项病虫占总发生面积的比重,将总损失逐一分解到单项病虫中去。这样计算出的结果较符合实际。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自1987年开始这方面试验,经过几年的验证是可行的。根据其试验结果以作物为单位病虫危害综合损失率,采用现行五级制划分,粮棉油作物病虫害大发生的综合产
37、量损失率可分别按25%、50%、30%计算,级差分别为5%、10%和6%进行统计(表72)。据此自然损失量的计算方法如下:表72 病虫危害综合产量损失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粮食作物病虫棉花病虫油料作物病虫5%10%6%10%20%12%15%30%18%20%40%24%25%50%30%(1)先根据某类作物病虫综合损失率指标求相应发生级别的损失率。然后计算不防治的每亩自然损失数。即:每亩平均单产和相应级别的损失率的乘积即为每亩的损失率。(2)不防治自然总损失量的计算:即每亩自然损失数乘以各种病虫发生总面积。如果各项病虫发生总面积已超过种植面积,可按种植面积计算。(3)单项病虫害损失总量的计算
38、,在计算出该作物总损失量的基础上,首先计算单项病虫害在该作物病虫总发生面积中的比重。然后根据各种病虫害占发生面积的比重,分别计算出单项病虫不防治的损失量。公式为:不防治总损失量单项病虫害占总发生面积的%。(二)挽回损失的计算方法1、计算单项病虫挽回损失数挽回损失数=式中:90%为防治效果,为一参数,可根据具体防治情况而定。2、以作物为单位挽回损失的计算 逐项病虫挽回损失累加即是。(三)实际损失的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单项病虫的实际损失 即不防治损失数减去挽回损失数,再逐项病虫累加即某作物的实际损失数。(四)农田害鼠危害损失的计算标准 于秋季作物收获期用堵洞法一次调查鼠密度,按害鼠的实有数量计算。实际
39、损失=老鼠只数每年每只老鼠耗粮量(9公斤/只年)挽回损失=灭鼠只数每年每只老鼠耗粮数。(五)农田草害的危害损失 根据全国农田杂草调查组的调查资料,在杂草严重危害时(即5级)各种作物杂草的危害损失率(%);水稻为13.4,小麦为15,杂粮为10.4,大豆为19.4,棉花为14.8,花生为9。根据实地调查杂草级别折算出相应的损失率。参考前述病虫害计算的损失量的办法,分别计算各种作物田杂草的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六)计算实例 现以某县小麦病虫发生情况为例(表73),介绍其计算综合损失率和通过防治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的方法。1、计算小麦病虫综合发生程度 采用模糊向量综合法或加权平均法计算,本例求得综合发
40、生程度为2.6590级。模糊向量法: =归一化处理根据模糊向量综合法公式计算综合发生程度N=0.19455+0.28852+0.06922+0.03461+0.18333+0.15512+0.07441=2.6590(级)加权平均法:M= =2.6590(级)2、计算单项病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比值所占比值(%)=如麦蜘蛛所占比值(%)=3、计算不防治自然减产损失数 先根据某种作物病虫综合损失率指标求相应发生级别的损失率,然后计算不防治的每亩自然损失数及总损失数,并按单项病虫所占比值,将总损失数逐一分解到各单项病虫。(1)产量损失率 根据研究结果,小麦病虫大发生(5级)产量损失率指标为25%
41、,级差为5%,本例小麦病虫综合发生程度为2.6590级,其损失率即为2.6590(级)5%=13.2950%(2)产量总损失数 本例小麦单产256公斤,以此乘以损失率求得每亩损失数,再乘以总发生面积即为总损失数。25613.7630%78=2654.7456(万公斤) =26547.46吨(3)单项病虫不防治损失数 将总损失数按单项病虫所占比值逐一分解。如麦蜘蛛损失数(吨)=2657.4636.64%=9726.99吨4、计算单项病虫防治后挽回损失数 式中90%为常数,系指防治效果。挽回损失数=麦蜘蛛挽回损失数=5、计算单项病虫实际损失数 即不防治损失数减去挽回损失数以上病虫危害综合损失率是正
42、常年份进行的参数,对特殊年份,个别病虫出现特大发生,危害损失率将超过上述指标。对此,应在统计好单项病虫不防治时自然损失数的基础上,对某一特大发生的单项病虫,按其发生程度划分等级的级差值,超一级以上二级以下者,损失率加一级,超二级以上者加二级。例如按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麦蜘蛛发生程度按五级划分,各级0.33米行长虫口密度依次为200250、251500、501750、7511000和1000头以上,级差为250头。以此为例,若麦蜘蛛属特大发生,虫口密度为1300头,应在统计不防治损失数9726.99吨的基础上,加损失率级差一级(即2565%15.2=1945.60吨),合计为116
43、72.59吨,若虫口密度达1550头,则应加损失率级差二级(即25610%15.2=3891.20吨)合计为13618.19吨。表73 某县小麦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统计表病虫种类发生面积(万亩)防治面积(万亩)发生程度(级)占总发生的比重(%)不防治总损失(吨)挽回损失(吨)实际损失(吨)麦蜘蛛麦蚜一代粘虫麦叶蜂白粉病叶锈病其他病虫合 计15.222.55.42.714.312.15.878.013.420.24.72.25.75.75.457.352213212.659036.6421.705.211.3020.6811.672.801009726.995760.801383.12345.125490.013098.09743.3326547.467717.604654.731083.44253.0919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