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赞歌——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吴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的赞歌——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吴周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春的赞歌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吴周文)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朱自清以他的新诗踏上了文学道路,后又努力从事散文创作,为建立崭新的白话散文作出过很大贡献,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中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探讨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春,就是这样满贮诗意的一个名篇。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气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建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
2、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个起笔,抒写了盼春的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和诗的氛围。接着,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粗略地勾画了春天的轮廓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由于抓住春天的特征来点染,给这幅轮廓画抹上了一种迷离的色调,创建了一个动人的意境,引起读者对春的热情憧憬:春天,该是怎样的奇妙啊! 然后,作者镇定自若地“推”出五幅“特写”,细致描写春天的动人景象。先写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突出草的“嫩绿”,描写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次写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争相斗妍”,画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旺盛景象。第三幅画写春风,着力刻画春风的“温馨”“鸣唱”,描绘出春风送暖的胜境。第四幅画面写春雨,渲染春雨“温柔”“潮湿”,画出夜雨和郊外的漂亮画面。最终,画出了一幅迎春图: 天上风筝慢慢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这里笔墨不多,但写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迎春的一片快乐景象。人们像赶趟儿似的都出来了,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在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几幅风景画交
4、相辉映的绮丽春色中,“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充溢了无限的活力和希望。假如说前四幅画是侧重写自然界的“春”(其中也有穿插写人的活动的),那么第五幅画是集中笔墨写人勤春早的“春”。 最终,作者禁不住对春天引吭高歌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个结尾奇崛,颇俏。作者在完备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之后,尽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行遏制的创建力和无限美妙的希望。三个形象化的比方,渐次排比,气概迭起,戛然有力地归结全文。 春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显明的特色。 一是诗情与画意的结合
5、,和谐地创建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厚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给予各种景物以显明的感情色调。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出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详细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二是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改变。作品依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须要
6、,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终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而又有改变。 三是语言朴实、隽永。朱自清擅长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爽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深厚的抒情味。作者还擅长运用奇异的比方,增加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摩挲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方新奇、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爽中有隽永的意味。 春,没有作者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色调,而是显明地表现出格调的簇新和心情的欢快,是一篇有风格演化痕迹的散文。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到1937年期间。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探讨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行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显明的时代精神。至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阔人民群众心灵深处的“春天”,当时作者也就无从揭示与歌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