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1).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132721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274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方剂学(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中医方剂学(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方剂学(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方剂学(1).ppt(2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方剂学 主讲:钱月慧 副教授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方剂学概念及基本任务l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一、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l方:方:1、医方、药方、处方医方、药方、处方 “譬医之治病也,譬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方施而药行”2、规定、规矩、规定、规矩 之意。之意。“以规成园,以矩成方以规成园,以矩成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剂:剂:古文通古文通“齐齐”,整齐、整合、排列,整齐、整合、排列;调配、调;调配、调和和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无杂谓之齐参差而无杂谓之齐”可见方剂是指以药

2、物按一定的规矩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和方法组合成方。l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方剂具有特定剂型的中药处方。辨证立法选药、定量、配伍组成原则方剂方剂剂型、用法l 因此可见,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因此可见,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或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凑或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我们在开始学习有关方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我们在开始学习有关方剂知识时,对此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剂知识时

3、,对此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方剂学的涵义:l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二、方剂学的任务 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1、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2、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4、、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联系实际。4、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5、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l基础方基础方:病机相同的病证的通用方。:病机相同的病证的通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如: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滋补肾阴”之基础方。之基础方。l代表方代表方:体现了医学流派或方剂理论的方。:体现了医学流派或方剂理论的方。如:参苓白术散如: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培土生金”法代表方。法代表方。l常用方常用方:确实有效的常规用方。:确实有效的常规用方。如:银翘散如:银翘散风热表证的常用方。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关于背诵方歌:先诵后背l关于方歌选择:关于方

5、歌选择:三种类型:三种类型:长沙方歌括长沙方歌括 汤头歌诀汤头歌诀 趣味记忆法趣味记忆法 第一节第一节 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学发展简史l(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l(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基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初步奠定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初步奠定方剂学的理论基础;2.东汉东汉张仲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方书之祖”。l(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东晋葛洪葛洪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简、便、廉、效 小品方小品方 刘娟子鬼遗方刘娟子鬼遗方l(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

6、出现 1.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 2.唐唐王王焘焘 外台秘要外台秘要 l(五)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一部政府编制的成药典第一部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2.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开方论的先河开方论的先河 3.各医家流派、各医家流派、医学大家的贡献:医学大家的贡献: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等等 l(六)明清时期 特点:方、药的共同发展;由博返约的规范、整理。普济方普济方古代规模最大的方书古代规模最大的方书 医方考医方考第一部方论专著第一部方论专著 医方集解医方集解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 长沙方歌括长沙方歌括 l(

7、七)近现代时期 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以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第二章方剂与治法一、概念: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一、概念: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l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l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8、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二、内容1、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l治法: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八法”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功用”2、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l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如:六经治法体系如: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三焦治法体系 脏腑治法体系脏腑治法体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

9、主要手段。辨证辨证 病机病机 治法治法 方剂方剂“方以药成方以药成”与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剂必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针对病机,体现治法体现治法”。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l以法统方包括:以法组方以法组方 以法遣方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以法释方第二节 常用治法l 医学心悟医学心悟医门八法医门八法:“论病之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

10、补八法尽之。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寒寒 温温 热热 清清 虚虚 补补 单一治法单一治法(七法)(七法)汗汗 +实实 泻泻 吐吐 消消 和和(复合治法)(复合治法)下下八法八法l八法八法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一 汗 法l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汗而解的一类治法。l2、适应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如:感冒;如

11、:感冒;麻疹初起,疹发不畅;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l3、常用分类: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分类依据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l4 4、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辨清病邪的性质。)辨清病邪的性质。(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中病即止,慎勿过量。(3)兼顾兼挟病证。)兼顾兼挟病证。(4)不宜久煎。)不宜久煎。二 吐法l1、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

12、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治法。l2、适应证特点: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蓄实邪。l3、使用注意:(1)吐后调养脾胃。)吐后调养脾胃。(2)止吐方法:)止吐方法:A:冷稀饭、冷开水。冷稀饭、冷开水。B:姜汁。姜汁。C:麝香一麝香一二厘。二厘。三 下 法l1、定义: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的一类治法。l2

13、、适应证: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l3、分类: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l4、使用注意:(1)辨清病情之属性。)辨清病情之属性。(2)中病即止,顾护正气。)中病即止,顾护正气。四 和法l1、定义: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

14、治法。l“和和”有协调、平衡、双向调节之义。有协调、平衡、双向调节之义。“和为圣度和为圣度”内经 “冲气以为和冲气以为和”道德经l2、和、和法法包括包括“和解和解”、“调和调和”两类。两类。l“和解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即法即伤寒论伤寒论之之“和解少阳和解少阳”之治法。之治法。l“调和调和”:“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戴天章戴天章广温疫论广温疫论l和法常用分类:和解少阳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调和肝脾 调和寒热调和寒热 表里双解表里双解五 温 法l1、定义:

15、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的一类治法。l2、适应证:里寒证里寒证寒寒从中生从中生外寒直中外寒直中l寒邪之寒邪之来源及治法:来源及治法: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内生之寒,温必兼补。l3、分类:温中祛寒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温经散寒l4、使用注意:(1)“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内经 “以息相火,微微生火以息相火,微微生火”(柯韵伯)(柯韵伯)(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证,不可误用。六 清法l1、定义: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

16、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里热证里热证 实热 热证 虚热经热:郁热:热毒:热结:散漫之热蓄聚之热热搏气血,腐败血肉-局部红肿热痛或见脓血热陷心包-心神病变,甚则神昏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3、常用分类l清气分热l清营凉血l清热解毒l清脏腑热l清虚热l4、使用注意:(1)常配生津、益气之品。)常配生津、益气之品。(2)“真寒假热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证,不可误用。七 消 法l1、定义: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水

17、、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的一类治法。l2、适应病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痈肿。l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下法下法 消消法法病位病位中下两焦中下两焦 全身全身病势病势急迫急迫 较缓较缓病程病程短短 长长正气状况正气状况 正气损伤不明显正气损伤不明显 邪实正虚邪实正虚l3、使用注意:(1)治宜缓图,难以速效。)治宜缓图,难以速效。(2)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八 补 法l1、定义: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

18、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证候的一类治法。l2、适应病证:(1)虚证)虚证 (2)正虚感邪)正虚感邪l3、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l4、使用注意:(1)辨清虚损证型,不可滥用补法。)辨清虚损证型,不可滥用补法。(2)应善用)应善用“通补通补”,不宜,不宜“呆补呆补”。l八法运用要求:“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百法备焉。”医学心悟医学心悟医门八法医门八法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l一、七方说一、七方说l二、病证分类法二、病证分类法l三、功能分类法三、功能分类法l四、类方分类法四、类方分类法

19、l五、综合分类法五、综合分类法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l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1、严密的组方结构;严密的组方结构;2、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l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1、配伍环境、配伍环境2、用量特点、用量特点3、炮制方法、炮制方法4、煎、服方法及剂型选择、煎、服方法及剂型选择第一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一、配伍组方的目的 方剂学运用配伍手段的最根本目的总体上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作用:l一、增强药效一、增强药效l二、扩大治疗范围二、扩大治疗范围l三、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三、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l四、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四

20、、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l五、防止产生耐药性五、防止产生耐药性中医传统方药运用中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种方法:(1)多药相配,增效减毒即:避免同性毒力“共振”,利用异性毒力“相制”。(2)药量的控制(3)炮制减毒(4)佐制药的配伍(5)反佐药的配伍(6)煎药方法的要求(7)服药时间、方法的要求(8)道地药材的强调(9)剂型的限定(10)辨证论治的总体把握二、理论的形成 “君、臣、佐、使君、臣、佐、使”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早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l后世医家对此讨论

21、颇多:后世医家对此讨论颇多:金金 张元素:张元素:“力大者为君力大者为君”。李东垣:李东垣:“主病之为君,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兼见何病,则则以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l明何伯斋:“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

22、病所者,使也。使也。”三、君、臣、佐、使基本结构涵义:l君药:针对针对主病或主证主病或主证起起主要治疗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作用的药物。l臣药:1、辅助君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的药物。2、针对、针对重要重要的的兼病兼病或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用的药物。的药物。l佐药:1、佐助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的药物。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

23、的药物。3、反佐药,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隔拒。的药物以防止药病隔拒。l使药:1、引经药,引经药,(引经报使),即能引领方中诸药(引经报使),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常用引经药举例:太阳经:太阳经:羌活、藁本羌活、藁本 太阴经:太阴经:苍术苍术阳明经:阳明经:白芷、葛根白芷、葛根 少阴经:少阴经:细辛细辛少阳经:少阳经:柴胡、黄芩柴胡、黄芩 厥阴经:厥阴经

24、:川芎、青皮川芎、青皮载药上行:载药上行:桔梗桔梗 引药下行:引药下行:牛膝牛膝君、臣、佐、使运用须知:l1、君药、君药不可缺少不可缺少,药味少,用量大。(不,药味少,用量大。(不是方中绝对用量,是指其作为君药时要比作是方中绝对用量,是指其作为君药时要比作为臣、佐、使药时用量要大。)为臣、佐、使药时用量要大。)l2、臣佐使药不必具备,且一药可兼多职。、臣佐使药不必具备,且一药可兼多职。l3、药味较多的大方或由多个基础方剂组成、药味较多的大方或由多个基础方剂组成的的“复方复方”,分析时只需按其组成方药的功,分析时只需按其组成方药的功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l麻黄汤组成 麻黄6

25、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主治 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病机 风寒束表(主),肺气失宣(次)配伍意义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 (臣)杏仁降泄肺气,合麻黄增平喘之力(佐)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佐使)?1.为何麻黄为君,桂枝为臣?2.为何方中无反佐药与引经药?l以法统方与君臣佐使的关系:“以法统方以法统方”,即治法是指导遣药组,即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保证方剂针对病机,切合病方的原则,是保证方剂针对病机,切合病情需要的基本前提。情需要的基本前提。“君臣佐使君臣佐使”理论是组方的基本结构和理论是组方的基本结构和形式,是为落实治法

26、,保障疗效的手段。形式,是为落实治法,保障疗效的手段。l组织好理想有效方剂的重要环节:1、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2、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3、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第二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l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另择一方。”徐灵胎:徐灵胎:医学源流医学源流论论执方治病论执方治病论l一、药味加减的变化 指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指

27、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即我们常说的了的病情需要,即我们常说的“随证加减随证加减”。如:麻黄汤变化为三拗汤、华盖散、大青龙汤。如:麻黄汤变化为三拗汤、华盖散、大青龙汤。桂枝汤变化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桂枝汤变化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根汤。l二、药量增减的变化 药量增减变化的作用:药量增减变化的作用:1、决定方剂中药力的大小。、决定方剂中药力的大小。2、决定配伍关系的改变。、决定配伍关系的改变。如:四逆汤变为通脉四逆汤如:四逆汤变为通脉四逆汤 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变

28、为厚朴三物汤 l三、剂型更换的变化如:如:理中丸理中丸改为改为理中汤理中汤(改变药力)(改变药力)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改为改为九味羌活丸九味羌活丸(改变功效主治)(改变功效主治)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改为改为催生方催生方(改变功效主治)(改变功效主治)l以上变化,可结合运用。以上变化,可结合运用。如:麻黄汤变为大青龙汤如:麻黄汤变为大青龙汤 枳术汤变为枳术丸枳术汤变为枳术丸注意:注意:君药不可变,否则是另组新方了。君药不可变,否则是另组新方了。第五章 剂 型汤剂,“汤者荡也汤者荡也”。l优点:优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灵活加减,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灵活加减,照顾全面。照顾全面。l缺点:缺

29、点:耗费药材,不易携带,不便大生产,耗费药材,不易携带,不便大生产,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些成份易于挥发,不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些成份易于挥发,不便服用(口感不佳),亦不便保存。便服用(口感不佳),亦不便保存。散剂,“散者散也散者散也”。分内服、外用两类。分内服、外用两类。内服有煎散和细末口服两种方式。内服有煎散和细末口服两种方式。l优点:优点: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携带。便于服用携带。l缺点:缺点:口感较差,不便增减。口感较差,不便增减。丸剂,“丸者缓也丸者缓也”。l优点:优点:节省药材,药效吸收较慢但药效持节省药材,药效吸收较慢但药效持久,适合久

30、服缓治,便于服用、保存及携久,适合久服缓治,便于服用、保存及携带,同时,亦宜于药力峻猛、有较剧毒性带,同时,亦宜于药力峻猛、有较剧毒性以及芳香类易挥发药物应用。以及芳香类易挥发药物应用。l缺点: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不便于加减变化。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l一、服药时间一、服药时间l二、服药方法二、服药方法重点内容重点内容 1.掌握方剂学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2.掌握“八法”并理解其基本内涵 3.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4.掌握方剂的组成及变化形式 思考题1、简述治法与方剂的关系。2、何谓常用八法。3、简述君臣佐使的涵义,并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4、方剂的变化有哪些基本形式?5、从总体而言,配伍的

31、目的是什么?各 论 第一章 解表剂一、概念:解表药-发汗、解肌、透疹-表证二、适应证:表证三、分类:辛温、辛凉、扶正四、使用注意:四、使用注意:1 1、武火急煎(、武火急煎(10101515分);分);2 2、药后避风寒,添衣加被助汗;、药后避风寒,添衣加被助汗;3 3、表里同病、表里同病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4 4、发汗峻剂、发汗峻剂“中病即止中病即止”。l适应证:适应证:风寒表证。风寒表证。l组方配伍规律:组方配伍规律:以以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为主,常配:1 1、活血通脉药、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桂枝、川芎)2 2、宣降肺气药、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杏

32、仁、桔梗)一一辛辛温温解解表表剂剂麻黄汤伤寒论伤寒论学习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基础方典型结构主证病机分析:(太阳伤寒)卫阳被遏恶寒发热无汗脉浮营阴郁滞头身疼痛,脉紧肺气不宣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l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麻麻麻麻黄黄黄黄桂桂桂桂枝枝枝枝杏仁杏仁杏仁杏仁炙炙炙炙甘甘甘甘草草草草方解:君臣佐使麻黄麻黄桂枝桂枝杏仁杏仁甘草甘草(1)发散风寒 (2)宣肺平喘(1)解肌发表 (2)温经止痛降利肺气调和诸药,缓和峻烈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l麻、桂相须-辛温发汗l麻、杏宣降-宣肺平喘l随证加减:1、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

33、、半夏;2、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荑;3、夹湿兼骨节痠痛,加苍术、苡仁;4、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l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表虚、血虚、阳虚者禁用。2、中病即止,不可过服。附方:1、大青龙汤大青龙汤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烦燥,口渴,脉浮紧。组成:麻黄汤增麻黄为六两(倍用),加石膏如鸡子大(二三两)2、三拗汤、三拗汤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语声不出,咳嗽胸闷。组成:麻黄汤去桂枝3、华盖散、华盖散组成:麻黄汤去桂枝,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

34、上气,呀呷有声,语音不出,咳嗽胸闷。方歌: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桂 枝枝 汤汤伤寒论学习 桂枝汤的典型性意义(仲景群方之冠)为外感风寒祛邪调正治法之典型代表。为调和营卫、阴阳之基础方。主证病机分析:外外感感风风寒寒表表虚虚证证(太太阳阳中中风风)卫阳浮强卫阳浮强恶恶风、发热、头痛、脉浮风、发热、头痛、脉浮营阴泄弱营阴泄弱汗汗出,脉缓出,脉缓肺胃肺胃不和不和鼻鼻鸣、干呕鸣、干呕辨证要点: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l桂枝汤针对之病机,体现之治法:桂枝汤针对之病机,

35、体现之治法:病机:病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外感风寒,营卫不和。功用: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义分析:君:桂枝 臣:白芍佐:生姜 佐:大枣甘草:佐使1 1、散风邪、散风邪2 2、助卫阳、助卫阳1 1、益营阴、益营阴2 2、敛汗出、敛汗出助君药散助君药散邪邪兼和胃止呕兼和胃止呕益气补益气补中中滋脾生津滋脾生津1 1、助桂枝、生姜以辛甘化阳以实卫、助桂枝、生姜以辛甘化阳以实卫 助白芍、大枣以酸甘化阴以和营助白芍、大枣以酸甘化阴以和营2 2、调和诸药、调和诸药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l配伍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邪正兼顾,阴阳并

36、调。l桂、芍配伍的意义:桂枝得芍药,散中有收,汗出有源。桂枝得芍药,散中有收,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滋而能化,补不敛邪。芍药得桂枝,滋而能化,补不敛邪。本方用量特点:桂、芍等量,为调和营卫、阴阳之基桂、芍等量,为调和营卫、阴阳之基本结构。本结构。思考:思考:l本本证中已有汗证中已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汤发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汤发汗?l如何区别如何区别“病汗病汗”和和“药汗药汗”?病汗:冷,粘滞不舒,局部出汗;病汗:冷,粘滞不舒,局部出汗;药汗:温,无粘滞不舒,神情气畅,遍身药汗:温,无粘滞不舒,神情气畅,遍身 微微出汗。微微出汗。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

37、之,化气调阴阳。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思 考l麻黄汤与桂枝汤均用于风寒表证,麻黄汤与桂枝汤均用于风寒表证,二方在组成、功用、主治三方面有二方在组成、功用、主治三方面有何异同?何异同?方名方名比较比较麻黄汤桂枝汤组成桂枝、甘草麻黄、杏仁芍药、生姜、大枣功用疏风散寒解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表证,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虚证有汗无喘,脉浮缓随证加减:1、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2、体质素虚者,加黄芪;、体质素虚者,加黄芪;3、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l l使

38、用注意:1、表实无汗禁用。、表实无汗禁用。2、忌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忌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密切观察,适度而止。l方歌:方歌:仲景伤寒第一方,桂芍甘草枣生姜,仲景伤寒第一方,桂芍甘草枣生姜,脉缓自汗为主症,外感表虚服则康。脉缓自汗为主症,外感表虚服则康。附方:1 1、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l组成:组成:桂枝汤加葛根桂枝汤加葛根l功用: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解肌发表,升津舒筋。l主治: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2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9、l组成:组成: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桂枝汤加厚朴、杏仁。l功用: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解肌发表,降气平喘。l主治:主治:素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素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九味羌活九味羌活汤汤张元素方,录自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此事难知学习九味羌活汤之典型性意义:学习九味羌活汤之典型性意义:1、以羌、防剂治疗外感风寒湿邪之代表方。、以羌、防剂治疗外感风寒湿邪之代表方。2、分经论治理论之代表方。、分经论治理论之代表方。主证病机分析:l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40、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风 寒 夹 湿 证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口苦微渴舌脉:脉浮,苔白或微黄。l病机:病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l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l功用: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羌羌活活汤汤味味九九羌活羌活防风防风苍术苍术细辛细辛川芎川芎白芷白芷生地生地黄芩黄芩甘草甘草九味羌活汤方义分析:羌羌活:活:发散风寒湿邪,止痛防风:防风:风中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苍术:发汗祛湿,善祛太阴寒湿。细细辛辛白芷白芷 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川芎川芎生地生地黄芩黄芩清泄里热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甘草甘草 调和诸药君臣

41、佐1佐2使l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 一、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一、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二、体现了二、体现了“分经论治分经论治”的思想。的思想。l九味羌活汤的服法及剂型九味羌活汤的服法及剂型l运用:l随证加减:1、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2、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3、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4、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5、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l使用注意: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42、l如何正确对待羌防剂和麻桂剂的运用?如何正确对待羌防剂和麻桂剂的运用?方歌方歌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小 青 龙 汤伤寒论-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l主证病机分析:伤 寒 表 不 解外邪引动内饮心 下 有水 气内饮内饮招致外邪招致外邪(内有寒饮)(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脉浮紧喘咳、痰多清稀、胸痞、干呕 苔白滑内外相饮,饮动不居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l病病机:外寒里饮证。机:外寒里饮证。l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麻黄麻黄桂枝桂枝干姜干

43、姜细辛细辛半夏半夏芍药芍药五味五味甘草甘草小青龙汤方义分析:外寒外寒里饮里饮君:麻黄麻黄 发汗散寒 桂枝桂枝 宣肺平喘化饮 臣:干姜干姜 温肺化饮 细辛细辛 助君药散寒佐:白芍白芍 和营养血制约麻桂,以防发汗太过佐五味子五味子 敛肺,防肺气耗散佐半夏半夏 和胃止呕,止咳化痰佐使:甘草甘草 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l小青龙汤配伍特点: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温化寒饮的常用组合:干姜 细辛 五味子 (温化)(温散)(收敛)运用:l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l使用注意: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l随证加减:1、外寒轻证,去桂枝,麻黄改为炙麻黄;2、兼热象者,加石膏、黄芩;

44、3、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冬花;4、鼻塞涕多,加辛荑、苍耳子;5、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方歌方歌小青龙汤治寒饮,痰稀色白为主症,小青龙汤治寒饮,痰稀色白为主症,麻桂干姜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跟。麻桂干姜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跟。附方: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金匮要略l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l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l组成: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干姜,加射干、紫菀、冬花、生姜、大枣。l方歌:方歌:射干麻黄汤,辛夏紫菀尝,射干麻黄汤,辛夏紫菀尝,冬花五味子,大枣与生姜。冬花五味子,大枣与生姜。止嗽散医学心悟意义:外感咳嗽的常用方;肺为娇脏的用药特点。主证病机分析:

45、l病机:风邪犯肺,肺气不宣证。风邪犯肺,肺气不宣证。l功用: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外感风邪解表不解表不彻彻不药而愈不药而愈表邪未尽微有恶风微有恶风发热发热咳嗽咽痒,咯痰咳嗽咽痒,咯痰不爽不爽舌苔薄白,脉浮缓。舌苔薄白,脉浮缓。方义分析:l君:君:百部、紫菀百部、紫菀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止咳化痰,新久咳嗽皆宜。l臣:臣:桔梗、白前桔梗、白前 一宣一降,化痰止咳。l佐:佐:荆芥荆芥 疏风解表 陈皮陈皮 理气化痰l佐使:佐使:甘草甘草 合桔梗利咽止咳。又可调和诸药。止嗽散配伍特点:温而不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本方温

46、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医学心悟医学心悟运用:l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l使用注意: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l随证加减:1、表寒证重,加防风、苏叶、生姜;、表寒证重,加防风、苏叶、生姜;2、痰粘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痰粘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3、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方歌止嗽散用百部菀,百前桔草荆芥陈,止嗽散用百部菀,百前桔草荆芥陈,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一、适用于

47、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l温 热 病 邪 侵 袭 人 体 的 特 点:1 1、发病急,传变快。、发病急,传变快。2 2、易搏结气血,蕴结成毒。、易搏结气血,蕴结成毒。3 3、邪可从皮毛、口鼻而入。、邪可从皮毛、口鼻而入。4 4、易伤津耗气。、易伤津耗气。5 5、多夹秽浊之气。、多夹秽浊之气。二辛辛凉凉解解表表剂剂二、组方配伍规律:二、组方配伍规律:以以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为主,常配:为主,常配:1 1、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银花、连翘)2 2、宣降肺气药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杏仁、桔梗)银翘散温病条辨l学习意义:“辛凉平剂”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l主治证候分析:外感风热,邪郁

48、肺卫。主治证候分析:外感风热,邪郁肺卫。外感风热温邪犯卫发热恶寒头痛、无汗或有汗,脉浮数热蕴成毒咽痛邪犯肺系咳嗽邪热伤津口渴表热趋里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l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银银银银花花花花连连连连翘翘翘翘桔桔桔桔梗梗梗梗薄薄薄薄荷荷荷荷竹竹竹竹叶叶叶叶芦芦芦芦根根根根芥芥芥芥荆荆荆荆牛牛牛牛蒡蒡蒡蒡子子子子草草草草甘甘甘甘清清清清 吴鞠通吴鞠通吴鞠通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温病条辨银银 连连 薄薄 牛牛 荆荆 淡淡 桔桔 芦芦 竹竹 甘甘 蒡蒡 芥芥 豆豆花花 翘翘 荷荷 子子 穗穗 豉豉 梗梗 根根 叶叶 草草 君 臣1 臣2 佐

49、1 佐2 佐3 佐使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解:芳香辟秽。清热解毒,轻清宣透,清热利咽。助君散邪,助君散邪。去性取用,宣肺止咳、利咽。清热生津。清心利水。调和诸药。合桔梗解毒利咽。l银翘散配伍特点:1、辛凉方中配伍少量辛而微温之品,、辛凉方中配伍少量辛而微温之品,是为去性取用之法。是为去性取用之法。2、辛凉透表与清热解毒相配,是为、辛凉透表与清热解毒相配,是为清疏兼顾,以疏为主。清疏兼顾,以疏为主。运用l使用注意:1、外感风寒及湿温病初起禁用。、外感风寒及湿温病初起禁用。2、不宜久煎。、不宜久煎。温病条辨银翘散煎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

50、煮则味厚入中焦矣。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l随证加减:1、伤津较甚,加天花粉;、伤津较甚,加天花粉;2、热毒较重,加马勃、玄参;、热毒较重,加马勃、玄参;3、热伤血络,去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热伤血络,去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栀子;4、肺气上逆,加杏仁;、肺气上逆,加杏仁;5、兼挟秽浊,加藿香、郁金。、兼挟秽浊,加藿香、郁金。方歌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疾,银翘散主上焦疾,竹叶荆牛豉薄荷,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甘桔芦根凉解法,风热外感此方宜。风热外感此方宜。桑菊饮温病条辨温病条辨 风热咳嗽的常用方风热咳嗽的常用方风热咳嗽的常用方风热咳嗽的常用方l主证病机分析:风热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