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doc(1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质文本丹寨县第一(dy)小学 学科电子备课教案 2015 至 2016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执教教师:潘荣红执教年级:二2班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 入学(r xu)教育教学内容:数学常规教育教学目标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2、明确数学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确数学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1、老师讲述故事。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
2、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廉价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了。2、提问:为什么不善长跑的士兵夺得了第一名?老实、坚持二、明确学习要求。1、认真听课:不说小话,不做小动作。积极参与学习。2、作业:及时,正确3、预习。三、数学趣味竞赛。1、0加上0不是0,请
3、你猜一个数字(shz),这个数字是2、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3、8个小朋友玩捉谜藏游戏,已经捉住了1个小朋友,还有个小朋友没有捉住。4、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5、一只猫吃掉一条鱼需要1分钟。照这样,100只猫同时吃掉100条鱼需要几分钟?6、河里有一排鸭,2只前面有2只,2只后面有2只,2只中间有2只。至少有几只鸭子?7、教室里有6盏日光灯,全亮着,如果关掉2盏,教室里还有几盏日光灯?8、跷跷板上有4个球,拿掉一个后,还剩几个?9、鸭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学游泳,她怕丧失自己的孩子总是数着,从后面
4、往前数数到自己是6,从前往后数数到自己是7,请问鸭妈妈有几个小孩?10、1一1打一字。电子备课课时(ksh)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元、第 1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例1、2、3? 教学内容:P23页。 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让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的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厘米、米的学习打下根底。2、 掌握1厘米的概念,了解1厘米的长度。3、 会认识刻度尺上的厘米数。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用不同实物做标准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合作、估测的意识。2、
5、 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实践活动,掌握1厘米的概念,会认厘米尺上的刻度。3、 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的测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测量活动的过程,感受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
6、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
7、,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对准0刻度线的。2正确的。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课后小结:板书
8、设计统一长度单位手臂拃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同 脚长 步长 统一长度单位非常必要教 后 反 思电子备课(bi k)课时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元、第 2 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例4、5?教学内容: P4页 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 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3、 能用米尺测量比拟长的物体,能比拟准确地估测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学习中知道米这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愿与人合作,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乐
9、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答复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
10、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答复后,教师
11、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拟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和米测量较短的物体: 厘米 cm测量较长的物体: 米 m教 后 反 思 电子备课课时(ksh)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元、第
12、3 课时?认识线段例6、7?教学内容: P5、6页 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什么是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了解线段“直的特性。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用尺子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数,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线段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绘画来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假设干。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拟近?为什么?师
13、: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2、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
14、是几厘米。3、画线段。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三、拓展运用: 1、以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直的线段 特点 两个端点可测量教 后 反 思 电子备课(bi k)课时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元、第 4
15、 课时 ?解决问题 例8?教学内容: P78页 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比照等,确定适宜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比照等,确定适宜的长度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实物、尺子教学过程一、
16、 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比照,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
17、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开放题:1、数线段。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旗杆比小树都高 生活经验 分析积累高度应该是13米教 后 反 思电子备课(bi k)课时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一单元、第 5 课时 稳固练习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稳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
18、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难点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生补充“厘米你刚刚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板书课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回忆知识,整体把握。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
19、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拟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怎样画一条线段?三、典型例如。1、填空:1枝铅笔长25 一本书长22 操场的旗杆高10 1根粉笔长约10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
20、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3、填一填。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 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 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 4、画一画。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四、方法应用1. 填空4米 厘米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50厘米35厘米 厘米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2.比一比。在里填上“或“18米28米 100厘米1米 35厘米25厘米5米40厘米 6米60厘米 40厘米4米3.选择题1课桌的高大约 30厘米 60厘米 3米2测量黑板的长,一般用 作单位米 厘米4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 条 条 条5.这是一枝粉笔。请你把估计的长度写在草稿纸上,请同桌合作量一量
21、粉笔有多长。你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吗?从0刻度开始请同学上来演示。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电子备课课时(ksh)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二单元 第 1 课时?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2-13例1,例2 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情境图引出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2、 本节教材紧紧围绕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进行,通
22、过例1和例3两道例题分散了竖式计算中“对位和“进位的难点。3、 教材内容呈现了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计算融入到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并组织有趣的练习活动,如“开火车、“小小诊断室等,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初步体验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那么,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11主题图,伺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3、第659号?博物馆条例?已经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开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制定本条例。第十四条设立藏品不属于古生物化石的非国有博物馆的,应当向馆址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博物馆章程草案;二馆舍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展室和藏品保管场所的环境条件符合藏品展示、保护、管理需要的论证材料;三藏品目录、藏品概述及藏品合法来源说明;四出资证明或者验资报告;五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根本情况;六陈列展览方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
24、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
25、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稳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35+2=37人 35+32=67人3 5 3 5 + 2 + 3 2 3 7 6 7相同数位要对齐教 后 反 思电子备课课时(ksh)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 二 单元第 2 课时?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4例3 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
26、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拟熟练地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拟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小结
27、。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三、稳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成P14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5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 通过练
28、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35+37=72名3 5 相同数位对齐 + 3 7 个位相加满十 1 向十位进17 2答: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72名学生。教 后 反 思电子备课课时(ksh)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 二 单元第 3 课时?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P18例1,练习三1-3题 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
29、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
30、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二、稳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答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四、随堂练习板
31、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36-23=13枚3 6 - 2 3 相同数位对齐 _ 从个位减起1 3教 后 反 思 电子备课(bi k)课时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 二 单元第 4 课时?退位减法?教学内容:P19例2、例3 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32、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答复。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
33、够减,就从十位退1。设计意图:通过猜测、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三、稳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1-36=15枚 .5 1 个位不够减- 3 6 向十位借1 借1当101 5 答:中国比美国多15枚金牌。教 后 反 思电子备课课时(ksh)教案
34、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 二 单元第 5 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P20-P21练习三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身边的事。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应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
35、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稳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答复。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
36、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5、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
37、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两位数减两位数 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借1当10教 后 反 思电子(dinz)备课课时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年级主备人潘荣红拟授课时间执教人课题第 二 单元第 6 课时?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教学内容:P2324 例4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
38、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4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
39、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拟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答复。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稳固练习,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12+3=15面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