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质文本单元名称我们周围的空气设计者费夏【单元分析】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单元目标】本单元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拟、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单元重难点】重点:能认识到空气的性质、组成以及风的成因。难点:探
2、究压缩空气的力量,理解风的成因以及了解污染空气的原因。【单元课时安排】空气的性质 2课时热空气和冷空气 2课时空气中有什么 2课时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课时【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认识空气的性质。认识这些性质与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比拟、概括等能力的训练。第2课,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风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第3课,认识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化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观察、
3、实验、推理、比拟、概括等能力的训练。第4课,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引领学生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考察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课 题空气的性质教学内容P2-5课 型实验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用一定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能对实验现象做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自我设计实验验证。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3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4、。3.情感目标:(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2留心空气会流动,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教具、学具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教学过程】个性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局部1.提问:猜一个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2.谈话:不错,谜底就是空气。关于空气 ,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的性质。揭示课题二、新授局部1.证明空气的存在1提问:怎样才能把看不
5、见,摸不着的空气抓住?2猜测与假设:如用塑料袋来抓,吹气球、吹泡泡等。3动手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气球,比一比看谁抓的空气多,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2探究空气占据空间(1)挑战:谁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起来?(2)讨论: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吹不起来?可能与什么有关? 3结论:是空气阻止了气球变大,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4演示实验: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5小结:空气占据了空间6探究:如果把被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7学生观察,解释原因。3.探究空气有质量1演示实验,
6、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一只气球外表贴一小块胶带;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2)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3学生交流讨论。4小结:空气有质量三、稳固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证明空气存在的例子么?第二课时一、导入局部1. 谈话: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具有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有一定质量的性质。今天我们再来继续学习。二、新授局部1. 空气具有流动性1分组实验材料用气球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能说明问题即可,注意平安。2学生谈感受 这说
7、明了什么? 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2感受空气被压缩1谈话: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分组实验: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3自我设计实验。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4学生观察,解释原因。(5)小结: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3.比拟空气和水的异同1提问,以前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水和空气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实验:关于三个实验的处理,第一个联系实际想一想就可以因为它比拟简单。第二个分组实验效果好。第三个最好是教师演示,因为注射器口的封闭性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教师演示效
8、果明显,不容易产生歧义。3学生填写课本上的表格,讨论交流。4.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的利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1提问: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学生动手实验这个实验比拟复杂,一定要提醒学生认真组装材料。可以把绳子改为细铁丝,铁丝容易拉直,便于操作,又减小了阻力。使实验效果明显。4、填写课本上的表格。三、稳固小结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2.要想让压缩空气更好的为我们效劳,你想研究关于他的哪些问题呢? 四、反思拓展1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2参照书本,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
9、具。【板书设计】1.空气的性质占据空间 有质量具有流动性 能被压缩【教学反思】课 题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内容P6-8课 型实验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2知道地球外表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2.能力目标:(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2)学习借助物体研究冷热空气的认识方法。3.情感目标:(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教具、学具准备】1.蜡烛、火柴、纸蛇、细木
10、棍、大小相同的小纸袋两个、细线、水槽。【教学过程】个性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局部1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过,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是会流动的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刚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新授局部1.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谈话:空气受热时会怎样流动呢?2实验1:感觉热空气讲述: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提醒学生注意平安。3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动呢?4分组实验,感觉热空气。汇报。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向上流动5提问: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吗?6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7学生观察交流汇报。纸蛇转动8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9学生讨论答复。是热空气的力量使纸蛇转动的,说明了热空气会上升。10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2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2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讲述:在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蜡烛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蜡烛,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用蜡烛火焰烤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4提问:为什么用蜡烛火焰烤
12、过的纸杯会上翘?5小结:点燃蜡烛后,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6谈话:热空气用什么用途呢?学生阅读P.7?热空气的用途?局部文字,思考:图中是什么?他们是谁创造的?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6、制作并放飞热气球1出示自制热气球,简介制作及使用方法。2演示放飞热气球。三、稳固小结1.今天我们了解了热空气的规律,你现在能解释一下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原理吗?第二课时一、导入局部1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热空气流动的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二、新授局部1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
13、,冷气飘向哪里?翻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2实验:冷热空气对流3学生观察讨论交流4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5讨论:制冷空调、取暖器分别安放在什么位置适宜?为什么?6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7小结:在自然界里,地面上空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三、稳固小结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解释风的成因么?四、反思拓展1做一个“热气球【板书设计】2、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 空气流动风【教学反思】课 题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内容P9-11课 型实验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
14、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能力目标: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重证据的科学品质。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教学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到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具、学具准备】1蜡烛、玻璃杯、玻璃片、水槽、火柴、饮料瓶、水【教学过程】个性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局部1播放视频: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罩子里,15分钟后发现小白鼠死亡了。提问:小白鼠怎么死亡了呢?2讲述:我们人、动物、植物都
15、离不开空气,离开了空气都会死亡;我们为什么不能离开空气呢?它里面到底有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空气中有什么?这一课。揭示课题二、新授局部1.空气的成分1出示蜡烛熄灭的实验,我们来预测一下,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持久?并说出自己的依据。2示实验。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3学生根据观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解释。4提问:燃烧是不是用去了杯子里的全部空气呢?过渡问句,引出后面实验5演示蜡烛燃烧的实验。学生根据装置思考、答复,蜡烛点燃后,拧上瓶盖,会有什么现象?6学生观察讨论交流。7研究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提问:杯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8 学生猜测,并说出依据。9
16、 照课本P10的方法讲解实验操作,并要求:先用细铁丝一端绕在火柴柄的一端,一个同学擦燃火柴时,另一个同学才拧开瓶盖。10 学生分组实验,做好记录。11 汇报实验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12 讨论: 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 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13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三、稳固小结1讨论:阅读课本P10的资料,查明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又是什么?
17、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四、反思拓展1查阅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有哪些?第二课时一、导入局部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知道了空气的成分,请问空气是有那些气体组成的?其中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是多少?2讲述:我们知道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那二氧化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二、新授局部1. 制取二氧化碳。1 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2 学生分组做实验,收集二氧化碳不要太多。2. 实验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 谈话:这是把生石灰放水中浸泡,静置后取得的液体,叫澄清石灰水。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无色、透明2 学生分组实验: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少量
18、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3 提问:看到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4 小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3. 实验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1 学生猜测: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2 演示实验,并提问:发生了什么现象?哪支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3 小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1 谈话: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老师把冰块放进杯子里,盖上玻璃片同时请一个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是干的。过一会儿,我们再来观察发生的现象。2 讨论: 把饼干放在空气中,
19、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这是怎么回事儿?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 观察实验4的装置,提问:有什么现象发生?杯壁外有许多水珠证明了什么?5 小结: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三、稳固小结11、通过前面的实验,你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依据是什么?2、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四、反思拓展1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板书设计】空气中有什么氧气 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重氮气【教学反思】课 题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内容P12-14课 型讲授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
20、染。 2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2.能力目标:1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3.情感目标:(1)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2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3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奉献。教学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教具、学具准备】1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局部1憋气活动: 教师数秒数,学生憋气,看能憋多久不舒服时立刻停止,记下憋气的时间。2提问:
21、 憋气下来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说明了什么?3讲述: 是呀,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周围的空气,陪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数不清的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自然界里哪些生命体需要空气?它们为什么需要空气?4小结: 空气是生命之源。揭示课题二、新授局部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提问: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讨论。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提问: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我们周围的空气洁净吗?通过前几天的考察,你有没有发现不好的现象呢? 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2学生讨论交流分享。3提问:为什么它们会污染空气呢?
22、在我们的日常饮食起居、衣食住行的家居生活中,找一找,在我们的家里,有没有污染空气的家用设备或行为呢?4讨论: 科学技术开展和越来越舒适的生活与空气污染有什么关系?5总结: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6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1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2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3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3.研讨保护空气的措施1提问: 通过调查,你发现了哪些问题?看到这么多使人不满意的现象,你们有何想法?要使空气清洁一些2提问: 那你们认为怎么样做可以使空气变得洁
23、净一些呢?3学生讨论交流分享。三、稳固小结1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2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四、反思拓展1回家记录“我家的节能行动记录表,一周后交流,评选环保家庭。2调查了解当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并向有关部门以信或建议书等形式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板书设计】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植物、动物离不开空气 二、空气污染:汽车尾气 工业烟尘废气 生活煤灶烟尘废气 【教学反思】单元名称冷和热设计者费夏【单元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对不同的冷热程度都有切身的感受,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也时常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此为根底,本单元将带着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
24、活动中,了解冷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单元目标】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活动紧密联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单元重难点】重点:了解冷热现象及简单规律。难点:掌握测量冷和热的操作技能。【单元课时安排】冷热与温度 1课时热的传递 1课时加热和冷却 2课时吸热和散热 2课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2课时【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通过感受和比拟活动,使学生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建立温差和温度概念,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第2课,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通过大量实验,
25、学生发现热传递的根本规律,以及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第3课,带着学生探究物体受热和冷却后形态与体积的变化,认识冷热变化对物体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第4课,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和画曲线图,了解不同物质以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第5课,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存在形式,探究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通过一系列模拟实验,了解自然界中雨、雾、霜的成因。课 题冷热与温度教学内容P16-17课 型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2.能力目标: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
26、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3.情感目标:(1) 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教具、学具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局部1.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你知道水的温度是多少吗?2.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揭示课题二、新授局部1.建立温度的概念1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
27、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2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3认识温度及温度计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2学生测量冷、热、温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3交流测量结果以及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2.连续测量一杯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讲述:我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久了,会慢慢变凉,那么,你认为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2)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1先快后慢2先慢后快3均匀下降
28、第二种可能性:降温没有规律。(3)提问: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5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3.画热水变量温度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讲述: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画法。横轴表示时间,数轴表示温度。演示画曲线图:标点、连线。3学生画曲线图。1根据自己的数据画出曲线
29、图。2分析记录表与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4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5小结1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2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6提问: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7学生讨论、交流。8讲述: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的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三、稳固小结1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2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四、反思拓展1继续预测,课后继续研究【板书设计
30、】1、冷热与温度温度温度计记录表曲线图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教学反思】课 题热传递教学内容P18-20课 型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2.能力目标: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3.情感目标: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具、学具准备】1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局部1.谈话: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
31、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揭示课题二、新授局部1.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1提出问题:热在固体里是怎样传的?2猜测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能方便看见金属是怎样传热的?进行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教师演示烤金属汤勺的方法。4小组实验。要求:注意别烫到手;可以从金属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不要离蜡烛太近;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并用箭头在图书66页中表示。6展示交流,总结金属传热的规律。小结:固体传热传导2. 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1)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固
32、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水怎样传热?怎样使试管里的水全部变热呢?(2)假设与猜测。提示:从加热部位和传热方式两方面想。3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提出不同的方案。实验方案要能够方便观察水的传热情况,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借助物观察实验4介绍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5教师在旁指导学生,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去研究。各组进行时,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水在受热过程中运动方式,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6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记录结果,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水的传热方式。小结:液体传热的方式-对流 。3.探究空气热的传递方式-“辐射1学生自己阅读有关辐射的资料。2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33、:1辐射是否依靠其他的物体?2热量是怎样行进传递的?3我们接受过哪些物体辐射来的热?3学生讨论后汇报。4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20页中热的传递方式,三、稳固小结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吗?四、反思拓展1结合生活加深了解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板书设计】2、热的传递固体传导液体对流空气辐射【教学反思】课 题加热和冷却教学内容P21-23课 型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根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开展史。2.能力目标:
34、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3.情感目标: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创造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良的结果。 3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具、学具准备】1 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教学过程】个性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局部1提问: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2学生讨论交流。揭示课题二、新授局部1.认
35、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1提问:糖和蜡,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2学生猜测与假设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实验的要求: 先将蜡烛点着。 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4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5得出结论:受热后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会凝结成固体三、稳固小结1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四、反思拓展1请每人猜测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第二课时一、导入局部1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方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36、二、新授局部1. 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1提问: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与假设:加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1铜球刚好能从铁圈中通过2给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3铜球冷却后很容易通过铁圈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问: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铜球类似的变化?2学生猜测与假设。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1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用胶塞塞紧瓶口2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进水槽,记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4得出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5提问:你能根据P22页图自己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变化情况吗?6学生设计实验研究。7小结
37、: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3.了解温度计的创造史1提问:你们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交流体会:科技创造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良的结果。4.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1学生讨论交流热胀冷缩的应用。三、稳固小结1加热和冷却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同学们多收集这方面的知识,用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效劳、改善生活。四、反思拓展1课后收集相关知识资料。【板书设计】3、加热和冷却 形态体积 加热变化热胀 冷却变化冷缩一、【教学反思】课 题吸热和散热教学内容P24-25课
38、型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2.能力目标: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比照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3.情感目标: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比照实验。【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教学过程】个性备课第一
39、课时一、导入局部1.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 揭示课题 二、新授局部1.研究水和油吸热与散热性能1提问: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温度会降低,如果我们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2学生猜测与假设: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2停止加热6分钟后,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4得出结论:在获得相同热量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5按上述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
40、热性能的比照实验。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6讨论: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7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8小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三、稳固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反思拓展1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性能还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一、导入局部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二、新授局部1. 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设计一个比照实验,研究深色和浅色的物体吸
41、热和散热的性能。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怎样保证比照实验的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4小结: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慢。2.讨论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吗?人们是怎么做的? 1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因为黑色物体散热快2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白色吸热性能差,宽大可形成气体对流,使人感觉凉快。3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一样,相同阳光下,沙吸热快,海水吸热慢,所以在水中凉快,而沙滩上温度高。三、稳固小结1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子。体会利用科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四、反思拓展1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板书设计】4、吸热和散热一、不同物质吸热散热 沙 快快 水 慢慢二、同种物质不同颜色三、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