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30417 上传时间:2022-01-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记叙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教学设计.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记叙文教学设计第1篇:记叙文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复习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了解常见题型,能够运用解题方法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类问题。 二、明确复习依据 (一)中考回放 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作简要赏析。 (3分)2022五猖会第21题 2、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3分)2022寒冷的冬夜第20题 3、从选文第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2022骆驼祥子

2、节选第20题 4、从选文第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3分)2022至深至纯师生情第19题 5、从选文第 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022回忆齐白石先生第18题 从这五年的中考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人物形象分析类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分值相当大。 (二)语文课程标准、河北省初中语文考试说明: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 1 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明确复习目标 四、方法探究:首先我们结合学过的课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分析人物形象的

3、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说出选段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以及判断依据。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勤劳能干 依据: 母亲每天早晨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具体事件。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父亲:对儿子伟大而深沉的爱 依据:动作描写 娄蒙路的棚屋

4、,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 2 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美丽的颜色 居里夫妇:对科学研究的坚守与乐观 依据:环境描写 提示:环境描写有烘托人物心情 ,衬托人物形象(性格)的作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5、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 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沉着冷静、善于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依据:用鲁庄公的急躁冒进、目光短浅与之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性格特点。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

6、圣陶:单一的儒 依据: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议论句) 提示:议论抒情句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或观点,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归纳总结 3 从以上几个片段可以看出,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依据具体事件、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表现手法、作者倾向等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四、常见题型: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提问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XXX是一个怎样的人?(XXX的人物形象) 从全文(部分选段)来看,XXX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题型二:结合具体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提问方式: 请简要赏析选文中某些(与人物有关)句子。 某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

7、么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有什么作用? 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XXX(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主人公是XXX,却用大量笔墨写另外一个人,为什么?) 五、实战演练 (一)实践出真知,请同学们阅读文章隐忍的痛,肆意的爱,思考下面的问题,在实践中总结不同题型的答题规律。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 (1)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2)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3)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

8、。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4 (4)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5)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6)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7)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8)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

9、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9)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10)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11)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

10、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 5 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12)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13)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14)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

11、,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15)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1、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的形象。 隐忍坚强:母亲17岁时拐伤了腿,只能靠着臀部的肌肉支撑走路,坚持了30年;勤劳吃苦:家里全靠母亲扛起重担,打药除草,低着头做饭等,一日夜都抱着孙子;坚强自立,关爱子女:母亲拒绝弟弟背着,不愿拖累儿女;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我们从没关注过母亲

12、,而母亲却毫无怨言。 6 2、请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2段画横线的句子。 运用动作描写,用“抬起、落下、抬起、更深地落下、陷下去”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母亲走路拐瘸的姿势,表现了母亲的隐忍、坚强与伟大。 3、结合文意,文中第12段划线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写阳光洒下来,落到母亲身上。描绘出宁静美好的环境,衬托了母亲温顺,善良,隐忍,坚强的性格,突出了母亲高大的形象。 4、15段最后一句,“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抒情表达方式,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无限崇敬,热爱与赞美之情,

13、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家的责任感和对儿女无私的爱。 (二)归纳总结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 审清问题。(明确概括“谁”的形象,是要求简洁概括,还是要写出对应分析) 找根据。回归原文,逐段查找与此人物相关的内容。 整合概括,分点作答。 注意:文章有定性类的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可直接作为答案;分点作答时可以用标序号的形式,同时要结合分值,避免丢落。 答题格式: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具体依据 7 题型二:结合具体的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判断写作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明确表达效果结合文意具体分析 答题格式:写作手法+表达效果(结合文意) 生动形象

14、地(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等); 突出地表现了(烘托了、衬托了)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等)。 六、课堂小结 语文,尤其是大家认为最容易丢分的阅读理解也是有答题的规律的,只是语文的规律相对灵活,再加上更为灵活的阅读内容和提问方式增加了我们得分的难度。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按照答题思路灵活运用解题方法规范答题,在练习中不断巩固摸索,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预祝大家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8 第2篇:记叙文教学设计 写人为主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型: 专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的要点; 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5、: 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第一课时 一、明确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结合课内部分

16、文章温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材料组织特点: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线索及作用: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情景交融 7、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 8、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

17、情(重点复习描写与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 描写: 按对象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细节; 按角度分:正面、侧面 按风格分:白描、细描 抒情:直接、间接 9、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1)表达时最好有标志性语言; (我认为 比如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第3篇:记叙文专题教学设计 记叙文专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掌握全文结构,熟练

18、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体会选材目的。 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课型: 讲练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复习记叙文的一般知识 一、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

19、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是使记叙内容明确而必须的,但有时这三个要素中某个是显而易见的,就不必赘笔了。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示了所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要清楚完整地写出。 二、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情况: 1、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用这种人称更能体现内心感受,反映真实感。 2、是第二人的你、你们,多用于书信体。 3、是第三人称则能反映更广泛的视角,更客观。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叙述起因经过。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发生以前的内容,或与所写事件有关的其它内容。 四、记

20、叙的详略 阅读记叙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记叙的要求、人称和顺序:要素的交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作者一一列出,这是直接交代。另一种是间接交代记叙的要素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点明,或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交代,或通过自然景物的特征来表明。六要素的交代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也可以不做交待。 2.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分析人物要从分析人物描写入手,从而理解人物,领会文章的内涵。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

21、指对日月星云、山水草木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序的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5.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6.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记叙文都很讲究详写和略写的配合,文章写起来有繁有简,无论详略繁简,都

22、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一般说来,详写的往往是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略写的往往是同表现中心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 7.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的中心意思体现着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含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内容。对于侧重记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侧重记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情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写几个人物或几件事情,这就要在分析每个人物、每件事情的基础上,把握人、事间的关系,综合概括出中心意思。 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抓住

23、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另外,在记叙文阅读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在文章主题、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读懂全文作用极大。理解这类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结合它们所处的上下文语境进行揣摩,三是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 2.如何概括段意: 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即可,如果是

24、半中心句则需要加以补充完善。 到本段开头找,看看有没有提示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到本段末尾找,看看有没有总结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到上一段的末尾找,看有没有过渡领起下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到下一段的开头去找,看有没有承接上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划分该段的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如果各层次是并列关系,将各层层意合起来就是段意;如果各层之间是偏正关系,比如因果、转折、递进等,就要以“正”的部分为重点概括段意。这里实际上是运用复句知识概括段意,即将每一个层次看做一个分句,将全段看做一个复句。 3.如何归纳全文主题: 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开篇,有助于把握主题。 看末尾

25、。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文章结束部分,也可以迅速捕捉到主题。 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 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 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为什么而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例题解析 【典型例题】 例1.(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

26、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 (乙)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缝隙里,又拨拉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越来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过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多么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啊!一样的美。” 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对大海的赞美,具体地看,(甲)文赞美的对象是_,(乙)文赞美的对象

27、是_。 解析:(甲)文中写了乌云、雷声、狂风和波浪,表现波浪与乌云、狂风等恶势力进行的斗争,赞美的是波浪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乙)文主要写海潮的声音,从“我”与妻子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作者赞美的是海潮。 答案:波浪 海潮 2.(甲)用象征手法描写了两种力量的抗争,其中,象征反动势力的有_。 解析:此题很容易,只要了解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答案就十分清楚。 答案:乌云、雷声和狂风象征了反动势力。 3.(乙)前三节文字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表现大海的美。其中第_节就是间接描写。 解析:本题要求了解间接描写,首先要清楚这段文字写的内容是海潮涨潮达到高峰时发出的各种音响,表现海潮的壮美。其中,海潮声

28、音都采用了直接描写,只有“妻子”战栗地叫着“这里会塌了”、“我怕”。通过妻子的话,衬托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大力量。 答案: 4.(甲)里有7个加“”词语,其中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三个动词是_。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认真读题干,看清要求。题目要求找出三个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先从文中7个加“”的词中找出动词,有4个:压、抱、甩、摔,再从这4个动词中选择3个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其中,“抱”表示把“海浪”抱起来,不足以表现猖狂,把它去掉,剩下的“压、甩、摔”符合题意。 答案:压、甩、摔。 5.(乙)文中“我”说“海的美就在这里”,这里的“美”指的是( )。 A.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 B.退潮

29、时温柔平静的美。 C.既有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也有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 D.涨潮时海浪的声音组合成的音乐美。 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我”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前文描写海潮的各种音响,然后写妻子的恐惧,“我”是在妻子说“我怕”之后才说出“海的美就在这里”这句话的,显然,指的是雄壮的美。 答案:A 例2.(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

30、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儿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

31、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下面对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

32、”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 解析:甲段描绘的是春雨图,B项中写树叶、小草的绿,以及把春雨比成“花针”,都是间接地写春雨闪亮的特点,此项正确。乙段描写暴风雨到来的过程,C项“乱撞”是写狂风中雨点的情态的,突出了风的猛烈,雨点的急骤,此项也正确。D项“砸”运用得十分准确,突出了雨点的大,很有威力,使得祥子哆嗦,此项正确。只有A项不正确,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别恼”是作者提示读者下文要写春雨的特点,这个词并不是写人们对春雨的感情,选项分析不正确。 答案:A 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 解析:风是无形的,因此,写风主要通过间接描写,即通过写其他事物的

33、情况表现风。甲段是写雨的,字面上没有写风的语句,这就需要从描写雨的语句中寻找与风有关的句子。甲段开始用“密密地斜织着”描写春雨细密、绵长的特点,为什么雨会“斜织”着?显然是因为有风,风吹着细密的雨道,才会出现“斜织”的情态。 答案:密密地斜织着 3.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 解析:这道题的第一问很容易回答,只需从甲段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就可以了,如:青、绿、黄。第二问是要求写出用比喻描绘雨猛烈的词语,解答时,先要从文中找出描写雨猛烈的比喻句,再从比喻句中找出词语,实际上就是比喻句的喻体。写雨猛烈

34、的比喻句是“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就是“箭头”、“瀑布”。 答案:青 绿 黄 箭头 瀑布 4.“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是否能换成“撕”,为什么? 答案:“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这句话是写闪电的威力,“掀”是揭起的意思,掀起之后,露出的是一块或一片,“撕”是将整块东西分成两部分,撕开之后,露出的是一条缝。两个词比较,“撕”略显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 5.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应结合文体来理解。甲段是

35、写景抒情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乙段是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景物描写与刻画人物有直接的关系。 答案:甲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乙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痛苦。 教学反思: 第4篇: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写人为主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富丽中学 周 锋 课 型:专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的要点; 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第一课时 一、明确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6、、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结合课内部分文章温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37、材料组织特点: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线索及作用: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情景交融 7、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 8、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重点复习描写与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描写: 按对象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细节; 按角度分:正面、侧面 按风格分:白描、细描 抒情:直

38、接、间接 9、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1)表达时最好有标志性语言;(我认为 比如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写人为主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富丽中学 周 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结合例文掌握并运用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1、写作手法烘托的运用及作用; 2、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3、记叙文中心、主题的提炼; 4、语段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5、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一、探讨归纳语段阅读答题的总原则: 1、

39、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和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结合文章感恩雨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按要求阅读文章,理清思路,先不动笔,讨论分析后再动笔答题。 探讨:第1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起“衬托”用。 明确: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景物描写或次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0、。(投影显示) 归纳答题:作用:突出水的珍贵,从而反衬出小比利用如此珍贵的水来抢救小鹿的童真、善良和最美丽的心灵。 探讨:第2题考查对重点语句中词语的理解。 明确: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归纳答题:奇迹指比利喂水给小鹿喝,在旁边的大鹿能感受到他的好意,并没有伤害他。分享的意义指比利与小鹿分享宝贵的水,既帮助了小鹿,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探讨:第3题中第(1)小题考查对第自然段的理解,第(2)小题对句意的理解。 明确

41、:第(1)小题可结合小比利的行为动机来理解。第(2)小题要在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相关的段落,归纳答案。 归纳答题: (1)缓慢是因为他要保护手中珍贵的水,坚定是因为他觉得用这些珍贵的水营救另一个生命是非常值得的。 (2)他身负重大使命是指比利用小手掬成杯状运水营救小鹿的善举;不需要妈妈的过问是因为小比利上星期玩弄水管而遭到处罚,得到了不能浪费水的教训,并且他想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探讨:第4题是二选一的自主性考题。第(1)小题考查对主人公的判断及中心思想的把握,能突出文章中心,与中心关系最密切的人物是主人公。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应抓住人物

42、的语言、行动等分析。 明确:(1)要注意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了抒发了赞美突出了揭示等。 (2)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

43、象。 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归纳答题: (1)主角是比利,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写比利用宝贵的水营救小鹿的过程,来突出比利美好、善良的心灵,从而引导人们善待动物,善待自然。比利的母亲在文中起到侧面烘托突出比利精神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我认为文中母亲是一位关心孩子成长,又能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的聪明的母亲(提观点)。例如:她没有制止儿子运送宝贵的水,而是悄悄跟随,弄清缘由,还为维护他美好的心灵,加入了营救行列,让儿子独立完成救护工作,充分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心、尊重。 三、小结 近几年来,中考选文的内容侧重于亲情的感恩、人生的思考、价值观念的培养等方面。你想在中考阅读中夺冠吗?那你可要注意平时多读多练,善于动脑思考,善于总结答题经验哟,相信你能行!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结合阅读感悟中的文段分析,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1、记叙文语言特色的赏析; 赏析=修辞、重点字词、描写+对象+特点 2、修辞方法及作用; 3、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辩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4、记叙文中事例的概括和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