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氢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氢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三亚氢项目商业计划书三亚氢项目商业计划书xx投资管理公司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911.8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858.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4%;建设期利息400.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流动资金4652.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1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1487.36万元,净利润6968.4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77%,财务净现值6499.8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7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交通运输领域是氢能需求的最大增量。实现碳中和
2、需要道路交通全面电气化,航空和船运逐步替换使用零碳燃料。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部门产生了8.439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量的9.3%,其中6.983亿吨来自道路交通。交通运输部门的碳排放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交通运输部门能源需求量预计仍会惯性增加。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9一、 项目提出的理由9二、
3、项目概述9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1四、 资金筹措方案11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2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2七、 研究结论12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15一、 多行业深度脱碳创造氢能需求增量空间15二、 政策端明确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方向19三、 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实现氢能产业低碳发展的基石21四、 有序落实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制度安排26第三章 市场预测27一、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释放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潜力27二、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有望进入平价区间31三、 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及成本敏感性分析33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36一
4、、 公司基本信息36二、 公司简介36三、 公司竞争优势37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38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8五、 核心人员介绍39六、 经营宗旨40七、 公司发展规划41第五章 法人治理结构47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7二、 董事49三、 高级管理人员54四、 监事57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58一、 优势分析(S)58二、 劣势分析(W)59三、 机会分析(O)60四、 威胁分析(T)60第七章 创新驱动68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8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0三、 质量管理71四、 创新发展总结72第八章 发展规划74一、 公司发展规划74二、 保障措施80第
5、九章 运营模式82一、 公司经营宗旨8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8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83四、 财务会计制度86第十章 项目风险分析92一、 项目风险分析92二、 项目风险对策94第十一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9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97二、 建设方案98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9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99第十二章 项目规划进度101一、 项目进度安排10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0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102第十三章 产品方案103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03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103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104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106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6二、
6、 建设投资估算107建设投资估算表109三、 建设期利息10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9四、 流动资金110流动资金估算表111五、 总投资11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2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3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15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2三、 偿债能力分析12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4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26第十七章 附表附件127主要经
7、济指标一览表127建设投资估算表12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0流动资金估算表13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8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39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4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41能耗分析一览表141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提出的理由现阶段PEM电解系统投资成本较高,未来降幅空间有望超过70%。对PEM电解制氢系统,电堆成本主要由双极板等核心
8、部件的成本驱动,占电堆总成本的53%,主要因为PEM双极板通常需要使用Au或Pt等贵金属涂层达到抗腐蚀的目的,如使用Ti等低廉涂层替代贵金属,可实现双极板成本的大幅下降;稀有金属Ir是膜电极中阴极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Ir在整个PEM电解系统中成本占比不到10%,但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根据IRENA测算,对1MW碱性电解槽电堆,现阶段投资成本为400美元/kW,2050年的目标价格将小于100美元/kW;对于10MW碱性电解水系统,现阶段的投资成本约为700-1400美元/kW,2050年的目标价格将小于200美元/kW。二、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三亚氢项目2、承办单位名
9、称:xx投资管理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5、项目联系人:邱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坚持
10、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3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
11、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x立方米氢/年。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911.8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858.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4%;建设期利息400.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流动资金4652.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1%。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2911.8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4737.16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174.70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
12、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1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1487.3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968.4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2.77%。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79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4167.14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七、 研究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
13、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4000.00约36.00亩1.1总建筑面积50028.421.2基底面积1560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81.242总投资万元22911.862.1建设投资万元17858.402.1.1工程费用万元15532.152.1.2其他费用万元1933.532.1.3预备费万元392.722.2建设期利息万元400.562.3流动资金万元4652.903资金筹措万元22911.863.1自筹资金万元14737.16
14、3.2银行贷款万元8174.704营业收入万元41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1487.366利润总额万元9291.297净利润万元6968.478所得税万元2322.829增值税万元1844.6210税金及附加万元221.3511纳税总额万元4388.79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758.4213盈亏平衡点万元14167.14产值14回收期年5.7915内部收益率22.7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499.84所得税后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一、 多行业深度脱碳创造氢能需求增量空间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各行业减碳空间巨大。2020年,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125亿吨,其中二氧化碳排放
15、量约112亿吨,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9亿吨,其中电力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0亿吨,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6.1亿吨(其中,钢铁、水泥与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61%),建筑与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约为11.5亿吨和11.2亿吨。2030年碳达峰情境下,温室气体排放量峰值不超过130亿吨,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不超过105亿吨,碳汇约9亿吨;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超过15亿吨,碳汇约15亿吨,其中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亿吨。能源消费的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提出“脱碳是本轮氢能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16、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可再生氢产量约500万吨/年;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2020-2060年氢气需求量CAGR35%。碳中和情境下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约7794万吨,占氢能总需求量6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占总需求量的31%,是氢能消费的最大增量;在氢发电领域,氢能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提供消纳途径,预计约10%可再生氢通过燃料电池以电力形式回到电网,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占氢气总需求的5%;建
17、筑领域以纯氢替代20%天然气供暖需求,并通过一定比例的掺氢实现脱碳,预计2060年氢气消费量将达到585万吨,占总需求的4%。交通运输领域是氢能需求的最大增量。实现碳中和需要道路交通全面电气化,航空和船运逐步替换使用零碳燃料。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部门产生了8.439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量的9.3%,其中6.983亿吨来自道路交通。交通运输部门的碳排放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交通运输部门能源需求量预计仍会惯性增加。道路交通的氢能需求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占比最大。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的电气化率不足3%,碳中
18、和目标要求道路交通实现全面电气化。22年Q1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约20%,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约5%,电气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10万辆,2035年约120万辆,2060年增加至1100万辆(中重型燃料电池商用车750万辆,在全部中重型商用车中占比接近65%,燃料电池乘用车约15%)。结合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技术,道路交通有望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预计2060年道路交通氢气消费量3570万吨,占交通运输用氢的88%。氢能通过多种技术路线参与船运及航空领域脱碳。通过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可实现内河和沿海船运电气化,通过生物燃料或零碳氢气合成氨等新型
19、燃料实现远洋船运脱碳。预计2030年开始推广燃料电池船,到2050年约6%的船运能源消耗将通过氢燃料电池技术实现,氢气消费量接近120万吨,2060年氢气消费量280万吨。航空领域将以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为主,以氢能等为辅共同实现脱碳。以氢为燃料的飞机可能成为中短途航空飞行的一种脱碳路径,目前,全世界已有多种机型正在开发和试验。在长距离航空领域,仍须依赖航空燃油,可通过生物质转化或零碳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制得。预计2060年氢气消费量200万吨,提供5%左右航空领域能源需求。碳中和情境下工业领域用氢占比最大。工业是当前脱碳难度最大的终端部门,化石能源不仅作为工业燃料,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氢冶金、
20、合成燃料、工业燃料等行业增量需求的带动下,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60年工业部门氢需求量将到7794万吨,占氢能总需求的60%。传统工业中氢气需求整体呈现先微增后下降的趋势。在传统工业中,氢气是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精炼和煤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原料,小部分副产氢气作为回炉助燃的工业燃料使用。目前,工业用氢基本全部依赖化石能源制取,未来通过低碳清洁氢替代应用潜力巨大。随着石油消费量的增长和成品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石油炼制行业的氢气消费量有望持续增加,2030年以后,由于油品标准达到较高水平以及交通部门能源效率和电气化率持续提升,炼厂氢气消费将大幅下降,带动现有工业氢气需求量将呈现先增后降趋势,2060
21、年将降低至2800万吨。新工业领域氢气消费将成为碳中和情境下工业领域氢能消费的主要增量和消费主体。氢气作为新工业原料,通过氢冶金、合成航空燃料、合成氨作为运输用燃料等方式,在钢铁、航空、船运等难以脱碳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达到10.65亿吨,占全球产量超过50%,同时,我国冶金行业的碳排放量在除电力外的全行业居首,绿色转型下钢铁行业具有巨大清洁氢气需求。预计2030年后,氢气作为冶金还原剂的需求开始释放,到2060年电炉钢市场占比有望提升至60%,超过30%钢铁产量采用氢冶金工艺,氢冶金领域氢气需求量超过1400万吨。合成燃料方面,氢气与一氧化碳经费托合成可生成氢基柴油
22、、航空燃料等,与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合成氨燃料,从而对重型货运、水运及工业领域传统石油及柴油形成替代。2060年,合成燃料方面氢气需求量1560万吨,占船运与航运能源需求总量的40%。氢气作为新工业燃料提供高品质热源。氢气通过专用燃烧器提供高品质热源,从而代替部分天然气和其他化石燃料,弥补电力在该领域的不足。高能耗的水泥、钢铁、炼化行业中需要大量的高温热量,其中钢铁和水泥热耗中高品质热占比近87.5%。预计2060年氢气在钢铁和水泥高品质能耗中将提供35%热量需求,需求量将达到1980万吨。二、 政策端明确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方向氢能首次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定位提上新高度。2022年以来,
23、围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新型储能系统建设、交通运输及工业领域脱碳等方面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及规划,将氢能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国家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PEM电解水制氢技术攻关。根据国家规划,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在中短期是氢能制取的两条主要技术路线,中长期来看,国家对制氢路线的布局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及PEM电解槽技术攻关,风电、光伏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两大主要电力来源。提高转化效率及单台制氢规模是可再生能源制氢装置发展的主要趋势,高弹性、大功率PEM电解槽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装置技术攻关及应用推广的重
24、点方向,但现阶段仍处于样机研制阶段。PEM电解水制氢有望成为“绿电+绿氢”生产模式的主流发展趋势。为匹配可再生能源制氢应用规模扩大对大规模储能的需要,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技术进行了研发规划。目前,我国离网条件下风电耦合制氢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并网制氢,离网制氢可有效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减少整流、并网等设备投资、避免入网审批、缩短建设周期的优点,但由于缺少大电网的稳定支撑,对于电解槽兼容可再生能源功率快速波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进一步推动PEM电解水制氢成为“绿电+绿氢”生产模式的主流发展趋势。同步打通制氢能储输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堵点,支持氢能供给及时向下游传递。国家规划通过大规模管网铺
25、设及掺氢天然气等方式进行绿氢的长距离运输,解决氢能产业长期发展存在的绿氢生产与需求错配问题,为提高绿氢在各应用领域渗透程度提前布局。合成氨、炼油、烧碱、焦化等化工行业,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消费端,通过与绿氢产业耦合释放氢能大规模需求潜力,叠加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长周期、大容量储能与调峰对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的电力输出,将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三、 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实现氢能产业低碳发展的基石制氢处于氢能产业链的上游,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石。氢能制取主要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1)基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重整制氢;(2)以焦炉
26、煤气、氯碱工业、丙烷脱氢、乙烷裂解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3)基于新型清洁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主要分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三种,主要是采用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处于氢能产业链的上游,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下游。可再生能源转化的多余电能通过变流器调压后进入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电解槽中进行水电解制氢,制备的氢气经过提纯进入氢气储存系统。一部分气体通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实现电网侧调峰;另一部分气体通过长管拖车、液氢槽车或者管网运输等方式进入用能终端或加氢站,氢气以满足交通运输、发电、化工生产及冶金等行业下游氢能消费需求,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氢能产业发展的区域
27、协调。我国氢源结构清洁化程度低于国际水平。现阶段,我国氢源结构以煤为主,清洁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球煤炭资源的48%,决定了煤气化制氢在原料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的经济性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020年煤制氢量占62%,是我国最主要的氢气来源。受资源禀赋限制,天然气制氢是我国第二大氢气来源,占总制氢量的18%。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较为成熟,是国外主流制氢方式,但我国天然气储量较少,仅占全球储量的6.63%,考虑我国能源“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仅少数地区,如四川等存在天然气资源过剩的省份,具有发展天然气制氢的优势。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实现氢能低碳制
28、取的有效途径。煤制氢会产生SO2,粉尘,废渣等废弃物排放,碳排放约22.66kgCO2/kgH2,化石能源低碳制氢需要配合CCS技术,可将煤制氢碳排放降至10.52kgCO2/kgH2。煤炭制氢成本约为6.77-12.14元/kgH2,CCS技术在有效降低煤炭制氢GHG排放量的同时,也使制氢成本增加约5元/kgH2。按照当前中国电力的平均碳排放强度核算,使用电网电力进行电解水制氢的碳排放约为30kgCO2/kgH2,其二氧化碳排放和成本均远高于使用化石能源直接制氢。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的单位碳排放量可降低至灰氢(化石能源重整制氢)的5%-70%、蓝氢(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重整制氢+CCS)的1
29、0%-50%,因此电解水制氢需要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才能实现低碳发展的终极目标。电解水制氢是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主要方式。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将弃风、弃光等可再生能源所发电力接入电解槽电解水,通过电能供给能量,使得电解槽内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储存或运输。根据电解质的不同,电解水制氢技术可分为四类,分别是碱性(AWE)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固体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AWE电解水技术最为成熟,但与可再生能源适配性较差。AWE电解水制氢具有技术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寿命长等优点。AWE
30、电解槽中的隔膜为石棉或以聚苯硫醚(PPS)织物为基底的新型复合隔膜等材料,电极一般采用镍基材料,避免使用贵金属导致成本增加。AWE电解水制氢主要存在三点问题:(1)液体电解质和隔膜上的高欧姆损耗造成了AWE电解槽的电解效率较低,一般为60%75%,导致碱性电解水制氢的能耗较高;(2)由于传质的滞后性,以及经分离后的氢气需配合脱附剂以除去其中的水分和碱雾,不仅影响气体纯度,而且碱性电解槽无法快速启动及变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适配性较差;(3)在低负荷下阳极侧氧气产率较低,氢气分压上升可能导致氢氧混合危险,因此碱性电解槽工作负荷范围较小,对可再生能源波动的调节范围较窄。为克服AWE电解制氢动态特性
31、差、碱液腐蚀、串气安全等问题,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采用具有良好气密性、低电阻性、成本较低的阴离子交换膜替代AWE中的隔膜,碱液中的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形成电解槽的电流回路,目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我国AWE电解槽技术成熟,已在工业上实现量产。我国可生产出多种不同型号和不同规格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单台最大产气量为1500m3/h,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代表性单位包括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苏州竞力制氢设备有限公司等。截至2020年,我国AWE装置的安装总量为2000套左右,多数用于电厂冷却用氢的制备。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匹配优势明显,是唯一能满足欧盟技术指标的可再生能源
32、电解水制氢方式。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与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原理不同,区别在于PEM技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阳离子交换膜代替了AWE技术中的隔膜和液态电解质,起到隔离气体和离子传导的双重作用。PEM技术的核心部件仍是电解槽,由PEM膜电极、双极板等部件组成。相比于AWE电解水制氢技术,PEM电解水制氢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性和产物纯度较高;2)PEM电解质膜厚度可小于200m,能量损耗低、传质效率高,提升了电解效率,电解槽的结构也更加紧凑;3)纯水作为PEM电解池的电解液,对槽体几乎无腐蚀,且电解反应产物不含碱雾;4)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负荷范围宽,对峰电调节更加灵活。根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
33、项规划,PEM电解槽可适应的功率波动性将进一步扩展到5%-150%;启动时间相较于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快2倍以上,对可再生能源波动的响应更加迅速,更适用于平抑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波动性。欧盟规定了电解槽制氢响应时间小于5s,目前只有PEM电解水技术可达到这一要求。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距离规模化制氢应用尚需相关材料和催化剂技术进一步攻关,短期难以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是一种在高温状态下电解水蒸气制氢技术,该技术工作温度在6001000,主要结构包括阴极、阳极和电解质层。阴极通常使用Ni/YSZ多孔金属陶瓷,阳极为含稀土元素的钙钛矿(ABO3)氧化物、电解质层为氧离子导体(YSZ或ScSZ
34、等)。固体氧化物电解技术氢气转化率高,实验室电解制氢效率接近100%;操作灵活且规模可控;SOEC具有在电池和电解池模式间可逆运行的优势。然而,从整体能量使用率来看,SOEC技术的高温条件会造成热能的损失以及水资源的过量使用,同时增大了对电解池材料的要求,使得该技术目前只能在特定的高温场合下应用。全球电解槽装机呈现大功率、PEM化的发展趋势。目前,世界范围内投入运行的电解装置不断增多,多数电解水制氢项目位于欧洲,少数位于澳大利亚、中国和美洲。根据2018年的全球PowertoHydrogen制氢项目统计,项目平均容量由2000年0.1MW增加到2019年的5MW,呈现大功率的发展趋势;随着质子
35、交换膜技术的不断发展,PEM电解水制氢装机规模在新增装机中占比逐渐提升,成为主流的电解制氢发展技术路线。四、 有序落实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制度安排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落实“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制度安排。用足用好免税购物政策,优化免税店布局,丰富免税商品种类,实现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原产地“三同步”,形成日用消费品免税、离境退税、离岛免税三类免税购物并存,不断提升免税购物体验。实施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促进优质企业和人才聚集。加快三亚保
36、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实行便捷高效海关监管。推进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与对外经济贸易协调发展。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跨境投资服务平台,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完善过程监管制度,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动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享受平等待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第三章 市场预测一、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释放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潜力大规模制氢是大规模用氢的前提,我国氢能供给结构将从化石能源为主的非低碳氢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清洁氢过度。随着深度脱碳的需求增加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
37、氢经济性的提升,2040-205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氢能供应中超过50%,我国的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格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煤制氢+CCS技术、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成为有效补充,预计2060年我国可再生氢产量提升至1亿吨,约占氢气年度总需求的77%。受规模限制及供给端清洁化转型需求,工业副产氢可支持中短期终端氢气消费量。我国工业副产氢主要来源包括轻烃利用(丙烷脱氢、乙烷裂解)、氯碱行业、焦炉煤气提纯、合成氨醇弛放气提纯。从我国工业副产氢的放空量现状来看,供应潜力可达到450万吨/年,能够支持约97万辆公客车全年运营,但存
38、在地域分布性差异(PDH及乙烷裂解主要分布于华东及沿海地区、较大规模的氯碱厂主要分布在新疆、山东、内蒙古、上海、河北等省市,焦化厂主要分布在话内积华东地区,合成氨醇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和河南等省份)。在氢能产业发展初期,由于需求增量有限,工业副产氢接近消费市场、经济性佳、提纯技术较为成熟,是氢能供应体系的重要补充。2060年,氢气总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受工业副产氢的产业规模限制,产量提高潜力较小;同时,钢铁、化工等工业领域需要引入无碳制氢技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深度脱碳,将从氢气供给方转变为需求方。因此,随着氢能全产业链深度脱碳,工业副产氢的产量也将逐渐萎缩。电力结构清洁化趋势构筑可再生能
39、源规模制氢的基石。“十三五”以来,煤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持续下降,太阳能及风力发电装机及发电量稳步增长。2021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16.6%;光伏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同比+20.9%。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其中,风电6526亿kWh,同比增长40.5%;光伏发电3259亿kWh,同比增长25.1%。随着“十四五”电力规划的实施,到2025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及发电量将达10.87亿kW、1.87万亿kWh,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
40、达12亿kW以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估为18.25亿kW)。到2050年,清洁能源成为电源装机的增量主体,90%的电量将由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共同承担。2060年,在碳中和情境下,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有望达到63亿千瓦,2021-2060年风光装机量增长近十倍。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储能需求逐步凸显。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解决新能源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需求逐渐凸显,储能技术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改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氢储能是大容量、长周期储能的唯一解决方案。各种储能方
41、式在储能时间和储能时长上优势互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技术只能解决电力系统的短期调节问题,且受成本等因素制约,月度调节和季度调节还存在很大障碍。氢储能的容量大、周期长,覆盖的储能周期及容量跨度广,在时间周期及储能容量上具有调节的灵活性,针对电网削峰填谷、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应用场景需要氢储能作为大容量长周期储能技术参与可再生能源波动性调节。氢储能目前多采用碱性电解槽技术配合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以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完成可再生能源储存及电-电转化,能量转化效率有待提升。通过改善碱性电堆、电极与隔膜材料,优化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可再生能源储能效率,通过提高储氢压力
42、、开发氢气液化装备及储罐提升储氢效率,预计2025年可实现40-45%的电-电转化效率以及15-20mol/L的储氢密度。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大规模发展,叠加大容量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季节性调峰中的作用,使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成为可能。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2148亿kWh,如果按1%的比例进行电解水制氢,制氢效率按照5kWh/Nm3测算,可制取氢气约40万吨/年。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计,202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36亿kW、5.59亿kW;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亿kW、10.5亿千瓦;205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22亿k
43、W、34.5亿kW;206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25亿kW、38亿kW。按照可再生能源装机量1-15%配置电解水制氢装置,参与发电量5%-30%的季节性储能调峰比例接入电解水制氢系统,预计2025年、2030年、2050年、2060年电解水制氢效率可达到5kWh/Nm3、4.5kWh/Nm3、4kWh/Nm3、4kWh/Nm3,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将达到40万吨、500万吨、6500万吨、1亿吨氢气,能够满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及中国氢能联盟对我国氢气需求量的预计,支撑我国清洁氢供给结构需求。假设2025年、2030年、2050年、2060年的电解装置全功率运行时间分别为2
44、000h、3000h、4500h、5000h,对应电解装置装机规模将达到0.12亿kW、0.84亿kW、6.49亿kW、8.99亿kW。氢储能已在国内外开放示范运行,国内在建项目占比较大。截止至2021年底,主要发达国家在运营氢储能设施已有9座,电解槽装机量合计17.33MW。其中,最大的两处均在德国,电解槽装机量为6000kW;另有两处氢储能设施在建,电解槽装机量合计2.8MW。我国在建和示范运行的氢储能设施共有7座。其中,位于张家口在建的“张家口200MW/800MWh氢储能发电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氢储能项目,将安装80套5000kW电解槽,项目建设期为2年,预计2023年投入运行。
45、二、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有望进入平价区间电堆是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核心,成本占比最高。电解水制氢系统由电解电堆及辅助系统组成。电堆是电解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电解系统成本中占45%;辅助系统包括电气系统、去离子水循环系统、氢气处理及纯化系统、气体冷却系统,在电解系统成本中占55%。现阶段国内AWE电解系统成本价格接近目标价格。对AWE电解系统,电堆成本主要由电极、膜片等核心部件的成本驱动,占电堆成本的57%;碱性电解槽的双极板材料使用镀镍钢,材料便宜,设计及加工简单,占电堆成本的7%。根据中石化“库车绿电示范项目”招标价格,2022年我国碱性电解系统价格已降至1500
46、元/kW。根据IRENA测算,2050年的1MW碱性电解槽电堆投资成本目标价格将小于100美元/kW;10MW碱性电解水系统的目标价格将小于200美元/kW。根据隆基氢能测算,2030、2050年,国内AWE电解槽成本将降至700-900元/kW、530-650元/kW。现阶段PEM电解系统投资成本较高,未来降幅空间有望超过70%。对PEM电解制氢系统,电堆成本主要由双极板等核心部件的成本驱动,占电堆总成本的53%,主要因为PEM双极板通常需要使用Au或Pt等贵金属涂层达到抗腐蚀的目的,如使用Ti等低廉涂层替代贵金属,可实现双极板成本的大幅下降;稀有金属Ir是膜电极中阴极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47、Ir在整个PEM电解系统中成本占比不到10%,但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根据IRENA测算,对1MW碱性电解槽电堆,现阶段投资成本为400美元/kW,2050年的目标价格将小于100美元/kW;对于10MW碱性电解水系统,现阶段的投资成本约为700-1400美元/kW,2050年的目标价格将小于200美元/kW。贵金属催化剂用量及资源供给是PEM电解槽发展应解决的首要问题。按照IRENA统计,现阶段PEM电解槽Ir用量约为1.3t/GW,全球Ir金属产量约为77.5t/年,只能支持5.45.7GW/年的全球装机量。根据规划,Ir的目标含量有望下降至现有水平的3/10,在不增加现有Ir产量的假设下,仅支持全球每年装机量17.518.8GW/年。因此,降低Ir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