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意见.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收到威胁,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畜禽粪便任意堆放和排放、秸秆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农业
2、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村存在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造成以上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二是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四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薄弱。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农村新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
3、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客观需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 二、明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切实解决农村环境“
4、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和措施。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
5、化投入机制,优化整合。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1年,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趋势,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2.“十一五”目标 到2021年,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
6、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三、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一)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1.环境卫生整治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继续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逐步清除简易厕所,对农户厕所进行卫生改造,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厕所;畜禽圈养并与住房分离;人畜粪便处理后尽可能资源化利用,对农村区域的改厕、改圈,要尽量纳入到当地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体系中;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生活污水处理 消灭污水
7、随意倾倒现象,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相对较高的农村区域,可利用自然系统就地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设施处理。结合农村改厕、改厨、改圈与沼气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要集中整治环湖、环库“农家乐”污染。凡是依湖、依库建设的“农家乐”餐饮、娱乐性等设施,废水必须处理后循环利用,禁止就近排入湖库。 3.生活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提供资源化利用或纳入乡镇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堆肥或近期简易填埋;有条件地区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纳入乡镇集中处置系统;
8、组织对历史积存垃圾的专项清理。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 4.村容村貌改善 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开展村庄建筑物整理,消灭“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等现象;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整治村庄河道、沟渠;改善村庄道路状况,主要道路硬化平整,有条件村庄主干道安装照明设施。 (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改善水质 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9、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各种养殖活动,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有效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凡是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外一公里范围内,禁止从事施用化肥强度大的农业活动。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推行秸秆还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禁止在禁烧区内
10、露天焚烧秸秆。 (四)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
11、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要着力控制养殖污染。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要在作为饮用水源的湖泊水库划定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任何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按照工业污染源管理方式实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
12、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 (六)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和整治村庄现有水体,努力恢复河沟池塘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 (七)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发建设活动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
13、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 坚持依法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提高环境监管执法水平。 四、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措施 (一)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投入 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财政预算和投资应逐年增加,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工程。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实行城镇生活污水和
14、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 (二)增强科技支撑作用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尽快建立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工作,提高群众保护农村环境的自觉性。要转变农村环境保护理念,依靠科技创新,以推进农村循环经济为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农业,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 (三)深化试点示范工作 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
15、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示范工程,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和深化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管理;严格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开展省级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的村寨要抓紧实施,力争年底前完成。到2021年,完成花溪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各区、县(市)政府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辖区内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乡镇政府要有专人负
16、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两委要建立村规民约,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多层次、多形式的广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动建设活动的全面展开。及时宣传报道“行动计划”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通过树立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和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