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

上传人:高远 文档编号:611373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lvhui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静安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题。(13 分)送秦中诸人引 (金)元好问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鄂、杜间风物,则喜气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仲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

2、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署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淡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注】蓝田、鄂(hu)、杜:均为地名,在今西安附近。结夏课:参加科考的文人在夏日会集读书习文称“结夏课”。靳:吝惜。辋川:关中地名,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别墅。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也 B.矣 C.乎 D.焉22.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3 分)A.“引”是近于“序”的文体,本文是为送友人归秦中作的赠序。B.首段描写秦中山川壮丽、人情质朴,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C.从原文明显可见,作者向往田园生活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局混乱。D.本文笔触含蓄委婉,描述了恬淡闲适、清高自守者的生活情趣。23.第段是怎样抒写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的?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24.第段议论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 。(2 分)25.赏析第段画线句。(3 分)(五)(13 分)21.(1 分)D 22.(3 分)C23.(4 分)【评分说明】概述四冬意思 2 分,分析各展之间的关系 2 分lvhui【答紊示例】先写追悔,记少时入长安秋武,因“纨绮气”未脱,“知有

4、游观之美而不暇的情形;次写态度转变,“ 长大来”对秦中人物风情的重新认识;再写渦望之情, 与诸友相约游居秦中;最后回到现实, 别高在即,自己不能同行的遗憾。由追悔到新认识再到渴慕, 最后陡然跌落现实,屡屡推进表现了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24.(2 分)表示对当今众人所争的“美食大官,高貲华屋”等“世俗惬意事”的轻视;(1 分) 突显“闲居”的乐趣。(1 分)25.(3 分)【评分说明】及指出语言(句式) 或手法特点,1 分。赏析效果,2 分。【答案示例一】句式整齐、音的怪错,佘的悠然。(语言特点,1 分)以明春在辋川相会叮嘱友人,点出送别之意;(分析,1 分)显示了诗人和友人对明春相会的期盼之情

5、。(情感态度:1 分)【答案示例二】暗用王维想辋川别墅的典故,(手法,1 分), 辋川是王维隐居之地,与朋友分别时叮嘱朋友在辋川相聚,(分析,1 分) 表现了作者对悠闲平淡生活的无限向往(情感态度,1 分)宝山区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惜时南北朝之北齐刘昼夫停灯于缸,先焰非后焰,而明者不能见;藏山于泽,今形非昨形,而智者不能知。何者?火则时时灭,山亦时时移矣,天回日转,其谢如矢,騕褭 迅足,弗能追也。人之短生,犹如石火 ,炯然以过,唯立德贻爱,为不朽也。昔之君子,欲行仁义于天下,与时竞驰,不吝盈尺之璧,而珍分寸之阴。故大禹之趋时,挂冦而不顾;南荣之访道,踵趼 而不休;仲尼栖栖,

6、突不暇黔 ;墨翟遑遑,席不及暖。皆行其德义,拯世危溺,立功垂模,延芳百世。今人退不知臭腐荣华,划绝嗜欲,被丽弦歌,取媚泉石;进不能被策树勋,毗赞明时,空蝗粱黍,枉没岁华。生为无闻之人,殁成一棺之土,亦何殊草木自生自死者哉!岁之秋也,凉风鸣条,清露变叶,则寒蝉抱树而长叫,吟烈悲酸,萧瑟于落日之际,何也?哀其时命,迫于严霜而寄悲于菀柳。今日向西峰,道业未就,郁声于穷岫之阴,无闻于休明之世。已矣夫!亦奚能不沾衿于将来,染意于松烟者哉!刘子五十三章【注释】騕褭:神马名。石火:古人凿石取火,击石时发出的火花霎时而灭。踵趼:脚生胼胝。突:烟囱。黔:黑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 (1 分)A.

7、以 B.则 C.盖 D.其22.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万物变动消亡,刻刻不已,人生更短暂,所以要珍惜生命。B.时光飞逝,过往不能再见也不可知,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C.人与万物一样转瞬即逝,只有树立美德留下大爱才能不朽。D.人生虽短,但瞬间也能放射光辉,只要树立美德丢弃私爱。23.根据第段, “今人”生前死后都埋没无闻的原因是() 。 (2 分)lvhuiA.退隐分不清腐臭和荣华,出仕不能被委以重任、被赞赏。B.退隐则沉溺于弦歌和林泉,出仕却空怀理想、虚度年华。C.退隐不能弃绝荣华欲望,出仕不能尽职建功、辅佐明时。D.出仕退隐、活着死去,都如同草木碌碌无为、自生自灭。2

8、4.你认为第段能证明中心论点“惜时”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 分)_25.第段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请对此加以赏析。 (4 分)_【答案】21.(1 分)B22.(2 分)C23.(2 分)C24.(4 分)答案示例 我认为能证明。本段先是概括性事例,指出古代君子爱惜光阴的根本原因在于要在天下施行仁义,随后列举大禹、南荣(趎 ch) 、仲尼、墨翟等珍惜光阴的原因是行德义拯救世界,正是仁爱的行为使他们流芳百世。因为第段就已论证了立德贻爱才是珍惜时间的根本所在,所以第段举立德贻爱的例子是能证明论点的。大禹南荣等短暂的人生得以不朽,正是因为他们化有限的生命时间为无限久远得大德大爱,从而阐明了

9、珍惜时间的本质、正道和要义,论证论点更有力。评分说明:论证内容的概括 2分;论证内容与观点间的关系分析 2分25.(4 分)答案示例 第段描写蝉在秋寒日落中悲鸣的惨状,又描写道业未成、无闻于世的人忧郁苦闷的心理,蝉与人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本段更用“夫” 、 “哉”等语气词叹词,直接抒情,这些描写抒情形象地说明了不珍惜时间只会留下悲哀、人生必定凄惨的观点,这样使议论巧妙地融入描写抒情之中,不仅使惜时的论点得以形象地论证,更能以情动人,实现劝人惜时的写作目的。评分说明描写、抒情、议论如何融合的分析 2分;表达的情感和表明的观点 1分;这样写的好处 1分崇明区阅读下文,完成 22-26题。 (13

10、分)日喻苏轼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lvhui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

11、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籥:一种形状像笛的乐器22.填入第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乎 B.耳 C.焉 D.矣 23.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即其所见而名之”表现人们对事物观察粗心。 B.“莫之见而意之”表明受客

12、观限制难把握实质。 C.概括惑于所见、主观臆度两类求道的错误现象。 D.表明当今之人谈论道时都受到不同的局限约束24.第段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请分析其作用。(4 分)25.下列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以南方“没人”掌握“没水”譬喻,形象论证学以致道的道理。 B.“日与水居” “生不识水”的差异是学没水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C.采用对比论证方法,以南方没人与北方勇者作对比,突出观点。D.“七岁” “十岁” “十五”的连续叙述凸显长期实践的积累过程。2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答案】22.D23.Clvhui24.引用孙武、子夏的话阐释观点“道可致而不可求”中关键词

13、“致”的内涵,善战者之所以用兵如神,因久经沙场,熟识了战争规律;百工之所以能成其事,因日居其肆,熟悉技艺。这与“君子学以至其道”形成类比,使抽象的“致”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道只能在亲自实践中领会和把握。评分说明:“阐释致的内涵” 、 “善战者”分析、 “百工”分析、形成类比、抽象道理形象化。答对 1点 1分,给满 4分为止。25.B26.作者首先以“眇人”设喻,引出求“道”之过:没有直接体验、认识,难以认识客观事物。进而提出“道可致不可求”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学以致其道”的道理。评分说明:“以眇人设喻” “求道之过:没有直接体验、认识,难以认识客观事物”“提出道可致不可求 ”“论证

14、学以致其道 ”1点 1分。奉贤区阅读下文,完成 2529 题。 (12 分) 胡宗元诗集序 【北宋】黄庭坚 士有抱青云之器,而陆沉林皋之下,与麋鹿同群,与草木共尽。独托于无用之空言,以为千岁不朽之计。谓其怨邪?则其言仁义之泽也;谓其不怨邪?则又伤已不见其人。然则,其言不怨之怨也。 夫寒暑相推,草木与荣衰,庆荣而吊衰,其鸣皆若有谓,候虫是也;不得其平,则声若雷霆,涧水是也;寂寞无声以宫商考之,则动而中律,金石丝竹是也。维金石丝竹之声, 国风 雅 颂之言似之;涧水之声,楚人之言似之;至于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今夫诗人之玩于词,以文物为工,终日不休;若舞世之不知者,以待世之知者然。然其喜也

15、,无所于逢;其怨也,无所于伐。能春能秋,能雨能旸,发于心之工伎而好其音,造物者不能加焉。故余无以命之,而寄于候虫焉。 清江胡宗元,自结发迄于白首,未尝废书,其胸次所藏,未肯下一世之士也。前莫挽,后莫推,是以穷于丘壑。然以其耆老于翰墨,故后生晚出,无不读书而好文。其卒也,子弟门人,次其诗为若干卷。宗元之子遵道,尝与予为僚,故持其诗来求序于篇。自观宗元之诗,好贤而乐善,安土而俟时,寡怨之言也。可以追次其平生,见其少长不倦,忠信之士也。至于遇变而出奇,因难而见巧,则又似予所论诗人之态也。其兴托高远,则附于国风 ;其 忿世疾邪,则附于楚辞 。后之观宗元诗者,亦以是求之。故书而归之胡氏。【注释】陆沉:无

16、水而沉,喻隐居。舞:玩弄,戏侮。 25.对第段中的“不怨之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既要表现才华无所用的悲哀,又要表现隐逸山林的快乐。 B. 放弃建功立业的雄心,只能借助诗文实现生命不朽的无奈。 C. 即使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愁怨也要保持平心静气的超然。 lvhuiD. 才德之士选择隐居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生不逢时的无声控诉。 26.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 分) A.也 B.耳 C.矣 D.焉 27.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28.对第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感慨胡宗元的“喜” “怨”无人应和,与下文写胡宗元

17、的创作经历相呼应。 B. 承接上文,进一步解说“候虫之声”的创作特点,凸显文章的中心观点。 C. 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批评当下诗人只知玩文词之工,却无兴发感人之意。 D. 以“候虫之声”喻指胡宗元的诗风,为其“世无知者”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29.请分条概述作者借本文表达的诗歌创作理念。(4 分) 【答案】25.(2 分)C 26.(1 分)D 27.(2 分)整散结合,既体现出三种声音的不同,又简洁明快,节奏鲜明。 28.(3 分)C29.(4 分)诗歌应该有“不怨之怨”的精神境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感而发而且要符合音律(动而中律) ;诗歌要有广阔深刻的思想内容(兴托高远) ;诗歌创作要刻意求变

18、,努力出奇(遇变而出奇,因难而见巧) 。虹口区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4分)辕马说清 方苞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轭,背乘乎韅,新前而拌后。其登陀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扡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时常在众马之后。无所通之心是之景西文要,不、其做于现离而就,时则在众马之后。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 ?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

19、,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冲陷,常自顿于轅中,而众马皆为所掣。鸣呼!将车者其慎战。【注】池:古同“陀”,山坡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也 B.乎 C.欤 D.耳22.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lvhui23.对第段中“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且众多马匹或在前引导,或在旁边副驾,并不助辕马工作。B.而且在前面引导和在旁边副驾的众多马匹,都没有跟随辕马。C.然而众多马匹或在前引导,或在旁边副驾,都没有跟随辕马。D.然而在前面引导和在旁边副驾的众多马匹,并不助辕马工作。24.对第段理解错错误的是

20、( )(3分)A.段首承接上段,重申了驾辕之艰难。B.能否驾辕是辨别马好坏的重要标准。C.善驾的人也调教不了不合要求的马D.劣马虽差,但更糟的是坏脾气的马。2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21.B2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 “气尽喘汗” 、 “蹙” “攒” “抗”写出了负辕的马上坡下坡时的艰难状态,从侧面暗示了对辕马的能力要求,也写出了辕马的重要性。23.D.(然、定后,与)24.D(劣马和烈马没有比较)25.此文借物喻理。方苞借选辕马暗喻任命国家重要官员。身居要职的官员应该德才兼备,像辕马一样有负重越险的能力,也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奉献的品格。如果不能选好合适的人,那么将会造成大的损失

21、,君王再贤明有能力也没有办法。方苞在此委婉地劝谏君王用人要谨慎。【参考译文】辕马说方苞我出行边塞,乘坐着马车,见到负辕的马而有所感慨。过去的马车,只有一根车辕而两边各驾一匹马,现在的马车由一匹马夹在车辕当中,脖子套着缰绳,背上绑着皮带,胸和臀部也被勒紧。当它爬坡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才能拉动车轮前进;当它下坡的时候,又要收紧大腿紧攒四蹄才能抵住车辕不致倒伏。赶车的人用鞭子抽打勉励它前进,用棍棒枝条来催促它从深陷中拽起车来。如果车登上高处而翻倒了,筋断骨折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在前面引路和在旁边副驾的马是不会帮助它驾辕的。它渴了到溪边饮水,卸驾之后到槽枥去吃草料,则常常在众马之后。唉!马的责任有比驾辕

22、更艰巨的吗?然而马的德性和能力,不经过驾辕试用是分辨不出来的。马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不相称,那么即使是善于驾车的人也不能调教好。劣马,lvhui力量又不能胜任。狡黠而脾气不好的马,容易受惊出事,有的甚至行走在平坦大道上都会因惊蹶而翻车。让它拉车上坡就像跛的一样,下坡则又像山林崩塌,遇见泥泞陷入其中,常常使自己困在车辕中,而其余的马也受到牵制。唉,驾车的人选辕马一定要慎重呀!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 21 25题(13 分)大龙湫记 李孝光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

23、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 ,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 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

24、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廿馀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老先生谓南山公也。【注】谽谺(hn xi):山深貌。这里指山高险。 矼:桥。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 分) A故 B其 C因 D以22对第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用“从者

25、心掉”侧面表现大龙湫水势浩大。B以“西北巨石”反复烘托大龙湫雄奇之美。C庵中如暴雨至,突出诺讵那庵离瀑布很近。D先生赞美之言,更加突出瀑布的奇伟壮美。 23对第段画曲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日落时分,因只顾欣赏一轮明月而迷失道路。B大龙湫美好意境令作者沉浸其中,忘记归路。C日落林深,前路难行,迷失道路,索性赏月。D日落而归路难寻,便可穿林赏月,慢慢前行。24分析第段“鱼闻声远去”这一场面描写的作用。 (3 分)lvhui25对比赏析画线的两处瀑布描写的表达效果。 (4 分)【答案】21 (1 分)C22 (3 分)C23 (2 分)B24 (3 分)以鱼闻声远去的自在悠闲,

26、烘托作者悠闲闲适的心情。25 (4 分)对比的角度可同为比喻的不同效果,可比喻与夸张,或视觉听觉等的不同效果。第一处突出丰水期雄奇喧腾的气势;第二处突出枯水期大龙湫的婀娜秀丽。【参考译文】大德七年秋季八月间,我曾经跟随老先生来观赏大龙湫瀑布,正逢阴雨连绵,日夜不停。这一天,大风从西北刮起,见到太阳从云逢缓缓出来。大龙湫的水势正大,进入山谷,还不到五里多路,就听到巨大的声响从山谷中传出。跟随者都胆战心惊。望见西北方屹立的一座山峰,作出人俯伏的姿势,又很像堂前的柱子。走过二百步,于是又见到此峰变得好像是两腿互相支撑站立。再前行一百多步,此峰就又像是树立着的大屏风了。它的顶峰裂开而又深陷,仿佛螃蟹的

27、两只螯足,不时地摇动。游人心神紧张而不敢再往里走。于是转身沿着南山脚,向偏北方向走去,回头再看那山峰就像是树立的玉圭了。又转弯进入东山,抬头就看见大水从天上直落到地上,一点水也不沾挂四边石壁,有时瀑水在半空中回旋久久不落,刹那间又迸落如雷霆万钧。东山脚下有诺讵那庵,相距五六步远,山风横吹过来,瀑水就飞射到人的身上。走进庵堂躲避,瀑水的余沫仍然会飞溅入屋好像暴雨来了一样。瀑水向下冲击大水潭,轰然震响如同万人击鼓。游人互相拉手说话,只看见嘴巴张开,却听不见话音,于是相视大笑。老先生说:“壮观啊!我走遍天下,没有见过像这样的瀑布。 ”从此以后,我常常每年来一次。来时,常在九月。因为在十月,瀑水就减少

28、,不能像以前所见到的那样了。今年冬天又是大旱。我自外而来,到诺讵那庵外的石桥上,渐渐有水流声可以听到。于是顺着石桥下去,走出乱石丛,才看见瀑布垂挂着,水气喷溢升腾有如青色的云烟,忽大忽小,而水声也渐渐宏壮急迫起来。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凹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冲击,反射出丹砂一般的红光。石间没有丝毫的泥土气息,生长于此的树木本该瘦瘠,却反而像翡翠鸟和野鸭的羽毛那样碧绿光滑。水潭里有二十多尾斑鱼,听到石头被水冲击转动的声音,就舒缓地摇尾游向远处,悠闲徘徊,就像避世的隐士那样。家僮此时在石旁放置了大瓶,想盛接由上而来的瀑水。瀑水忽然飞舞着向人们扑来,势头加大了一倍,家僮不能再取回瓶子。于是他们解衣

29、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牵拉着,想努力取回瓶子,于是大声呼叫笑闹。西南方的石壁上,有几十只黄猿,听到笑闹声全都惊惶不安,攀缘着山崖顶端横卧的树木鱼贯而下,窥视着游人而啼叫。我们放眼观赏很久,然后走到瑞鹿院前,瑞鹿院就是现在的瑞鹿寺。这时太阳已经落下,苍苍茫茫的树林里堆满了落叶,往前走时,人们已迷失了路径,只见明月当空依依多情仿佛老朋友。老先生就是南山公。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题。 (13 分)吴季子札 论 lvhui唐 独孤及季子三以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 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左丘明、太史公书

30、而无讥,余有惑焉。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太伯 之奔句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篡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起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作。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

31、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吴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注】吴季子札: 即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幼子。寿梦有四子: 诸樊、馀祭、馀昧、季札。以季札贤,寿梦欲立季札为太子,季札让;;寿梦死,诸樊欲让位于季札,季札又辞;诸樊将王位传弟不传子,欲依次传于季札,至馀昧死,季札又避去。后馀昧子僚继位,诸樊子光使刺客专诸刺杀王僚而自立。公子光即阖闾。子臧: 春秋时曹国贵族,在曹国内乱中被拥立为王而不就。太

32、伯: 吴国始祖,周太王长子,见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为嗣,与弟仲雍一起避走江南,被当地人立为君长,自号句吴。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指季札出访时听到演奏周王室音乐而察知各国兴衰,听到钟声而提醒孙文子处境危险。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故 B.使 C.以 D.则22.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择嗣,应该坚守年龄、占卜、礼制的标准。B.择嗣,应该挑选贤能、仁义、听君命的人。C.君王若担心嗣君之德,自身先要遵从礼法。D.要立有德之人为嗣,就不可教条遵循成法。23.以下属于“吴之覆亡,君实阶祸”的理由的一项是( ) (2 分)A.观变周乐,虑危戚钟B.先衅而动,治其未乱C.挂剑以明信D.独守纯白,不干义嗣24.分析第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3 分)25.季札让国通常被视作贤举,本文却对季札重新定性,是否有说服力? 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述语言两个方面加以评析。(4 分)21.(1分)(C)22.(3分)(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