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doc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113274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质文本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由于受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课堂提问中的“徒劳提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形式单一,缺少活力案例1:一位同事上一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校内公开课,为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答复,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题的学习。事实上,学生答复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可以将提问改为:“如图,在ABC和A1B1C1中,1AA1,补充一个适宜的条件 ,使ABCA1B1C1;2,补充一个适宜的条件 ,使AB

2、CA1B1C1。答复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显然答不出,只有在真正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根底上才能正确答复。这样的提问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案例2:在八年级一堂数学公开课中,A老师讲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画出图形后,师: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吗?生:是师:你怎么知道?生:这是条件师:那么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生:是的师:怎样证明?能证三角形全等吗?生:能由于A老师已指明用全等来证明边相等,学生几乎不怎么考虑,就开始证全等了,所谓的“导学实质为变相的“灌输。虽从外表上看热闹活泼,实那么流于形式、浅薄,学生活而不究,华而不

3、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于该判定定理的证明,应创设必要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问:菱形的判定已有哪几种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再问:两种方法都可以吗?证明边相等有什么方法?A、全等三角形B、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选择哪种方法更加简捷?这样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思考。2、内容枯燥,缺乏引力案例3:B老师上了一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示范课,应该说教师的预设是精心的,教学的过程按教师预设的轨道展开,直至最后一道思考题:“足球由黑色正五边形和白色正六边形配置而成,它们共有32个,问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分别有多少个?师:设正五边形为x个,那么正六边形个数可用什么表示?

4、生:32x师:那么方程怎样列?生:x32x32师:这样的话,x消去了,还怎么求?事实上,教师这里应点出“它们共有32个这个等量关系已经用过了,不能再用,列方程要找一个另外的等量关系。师:我们从边考虑,x个正五边形共有5x条边,一个正六边形有三条边与正五边形相连接,那么正六边形个数可怎样表示?这时大局部学生思绪游离,课堂陷入僵局,而下面听课的教师开始议论纷纷,这里B老师的提问内容空洞,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对于这个习题的分析和提问,我认为这样比较合理。“设正五边形x个,那么正六边形(32x)个,再找一个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呢?“一个正五边形有几条边与正六边形是公共边?x 个呢?列出代数式5x“从另一

5、个角度看,一个正六边形有几条边与正五边形是公共边?32x个呢?列出代数式3(32x)“这两个代数式表示的都是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公共边条数,所以相等,从而得到方程5x332x。案例4:“有理数的乘法,这是一节七年级公开课,由青年教师C老师执教。在师生共同探索、归纳出两数相乘的符号法那么后,C老师进一步给出了以下练习:“说出以下各算式的结果:37,37,37,73在学生得出结果后,进入下一环节。师: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1:结果。师加重语气: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1声音变弱:结果。师:结果中除了符号还有什么?生2:符号弄掉以后的数。师:符号弄掉以后是什么?生2:绝对值。这样的

6、提问措词不清,对学生缺乏引力,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我们知道,一个有理数有两局部组成,符号和绝对值。如果教学中能让学生先明白这一点,那么这里的提问不用这么冗长,学生也不会茫然不解。如可先问:“以上结果的符号分别是什么?再问“绝对值分别是多少?“与原来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可谓水到渠成,不慌不忙。3、方法死板,缺失动力案例5:这是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实践与探索一节课的情形。由于前半节课关于增长率问题的讨论与探索花去了较长时间,所以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解以下方程,将得到的根填入下

7、面的表格中。1x22x0 2x23x40 3x25x60方程x1x2x1x2x1x2然后直接设问:“观察表格中两个根的和与积,它们和原来的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意在启发学生直接总结出规律。在课后反思中,我总觉得这是一个败笔。尽管前面有一个练习作了铺垫,但设问只关注了结果是什么,而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思维没有被激活。如果按以下方式设问,效果肯定会好许多。“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来个比赛,看看是老师算得快还是同学们算得快。x23x40,那么x1x2,xx2的值分别是多少?话音刚落,我直接报出答案。再问“假设方程为x23x10呢?当学生还在奋笔疾书时,我又稳操胜券。“因为老师掌

8、握了一个法宝,不需求解方程就能知道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同学们你们也想获得这个法宝吗?学生的“胃口马上被吊了起来。这样设问无疑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案例6:下面是新教师上汇报课“一元一次方程时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如何解方程3x36(x1)?生1: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1!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生2: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根底。这位教师提问时,对学生新颖的答复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解题的一般步骤和“通法。殊不

9、知,这两名学生的答复确实富有创造性,是不同于通法的奇思妙想。可惜,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不仅没有得到呵护,反而被教师轻易否认而窒息扼杀了。其实,学生答复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予鼓励性评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有的青年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讲究速度,提问后立即让学生答复,但由于提问突然,学生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有的青年教师提问凭自己的喜好,只面向少数尖子,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长此以往,这局部学生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上课也不再听老师的,对学生失去动力。二、课堂提问中实施的对策及

10、措施面对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探索,我实施了以下几种对策加以纠正。1、灵活趣问,创激亮度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这样的提问不再流于形式,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学生都知道,周长一定时的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S正方形,那么一边靠墙,其余三边总长为60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值是多少?很多同学根据原有经验,马上说:“也是正方形

11、时的情形。 “那么最大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得边长为60320,最大面积S202400。“老师如果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设计出一个面积大于400的长方形呢?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情绪高涨,迫切地希望知道我的结果。我说,“如图,当垂直于墙的这一边长为12,另一边长为36时,长方形的面积为432,大于400。这时,局部同学开始寻找比432更大的。“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到底是多少?我们应该怎么求出这个最大值呢?带着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了如下探索过程: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米,那么矩形的面积Sx(602x)2x260x2(x230x)2(x230x225)4502(x15)2450,所以当x15时,

12、矩形的面积最大,为450。这个信息与原有的知识发生了冲突,在学生脑海中激起了思维的浪花,从而把知识的甘泉注入到他们的心田。2、师生互动,激发活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多问多答,小步子、简单化越来越受到学生反感。教师一上课就提问,很多小问题其实学生都知道,就是不想答复,课堂因此缺少活力。学生喜欢有时间思考、讨论,也喜欢提出一些问题问同学、老师。如在七年级的一节习题课上,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民主且富有思考空间的课堂气氛,学生“不安分的细胞跃然而出,他们质疑同学,挑战老师,整堂课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气氛,最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深题浅问,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

13、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具有吸引力,容易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例如,“,如下列图,在梯形ABCD中,AD/BC,AEBE,DFCF,求证:EF/BC,EFADBC。这是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1此题结论与哪个定理的结论比较接近?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能够把EF转化为某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吗?3E为AB中点,能否使F成为以A为端点的某条线段的中点呢?可以考虑添加怎样的辅助线?连结A

14、F,并延长AF交BC的延长线于G4能够证明EF为ABG的中位线吗?关键在于证明什么?点F为AG的中点5利用什么证明AFGF?于是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这样的提问深度恰到好处,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果子,这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不会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为难局面。4、发散巧问 ,增强跨度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应提出一些有开放性、探索性、跨度大、一题多解的问题,但并不一定要难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6期初中刊登了?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课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一文,文中列举了对下面这道习题的七种不同解法。 “如图,

15、四边形ABCD和EFGC是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用a、b表示AGE的面积。文中给出的七种不同解法确实表达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整体处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学生给出多种解法后,可如下设问:1这七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都运用了一种什么思想方法?都是运用转化思想将不规那么的图形转化为规那么图形求解2此题有没有更加简捷的解法?学生F连结AC,得到了ACBEGB45,就有AC/EG,有了平行线,就有了等积关系,那么AEG的面积与谁的面积相等?3变式:如图,点B、C、G共线,四边形ABCD和EFGC是两个边长分别为a、2的正方形,试确定AGE的面积。这里设计的提问1能使学生对

16、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再一次得到升华;提问2及时发现学生F的思想火花,提出最优化解法;提问3是对此题结果的延伸和拓广。通过这样内涵丰富的提问,无疑增大了例题的跨度,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5、精心设问,巧选角度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多角度的设计,力求提问方法的多样化,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正确角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有疑之间,这是问的艺术罗增儒语。有这样一道题目:a、b、m都是正数,并且ab,求证:。此题证明时可以用分析法,但学生兴趣不浓。如果巧选角度设问:有糖a克,放在水中得b克糖水,那么糖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又问:糖增

17、加m克,此时糖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糖变甜了还是变淡了?变甜了从而得到。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证明了这个不等式,并知道这个不等式的实际意义。这样的课堂提问,角度巧妙,言简意明,学生容易理解,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6、循循善问,铺设坡度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照应的问题,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在问答的过程中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如在进行无理数概念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1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究竟是多少呢?2a介于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3a是1点几呢?4a

18、的十分位是几?百分位、千分位呢?还能往下算吗?边长a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2呢?这样设问,由易到难,表达教学的思维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鼓励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诱导他们循“序渐进,最终得出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三、课堂提问中获得的几点启示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都得到应有的开展和提高。因此,教师提问时应有意识地将问题分层次在全体学生中平稳分布,教室内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要鼓励所有的学生认真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答复以下问题的愿望。1、课堂提问要选择一个“最正确的智能高度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

19、,够得着。赞可夫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内三五秒钟就有多数人刷地举起手来,是不值得称道的。所以,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能启发学生思考、到达稳固知识、调控教学情境的目的。提问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填空选择题,也可以设计成判断改错题。可以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甚至也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机向老师发问,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2、课堂提问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设置好的提问内容,灵活地运用教材,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提问的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

20、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开展区最后向“区转化,然后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启而不发,影响了教学效果。3、课堂提问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并最终解决问题。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多变,注意角度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可以从不同角度设问,引导学生经历尝试、概括的过程,让学生得到的是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使“冰冷的,无言的数学知识通过“过程变成“炽热的思考。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学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不断进行反思。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成为教学中的智者,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