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绝缘纸项目运营管理总结_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级绝缘纸项目运营管理总结_范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高等级绝缘纸项目运营管理总结高等级绝缘纸项目运营管理总结目录一、 公司概况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二、 实现精益生产的条件3三、 精益生产体系6四、 精益生产体系10五、 价值流图15六、 实现精益生产的条件16七、 精益生产体系18八、 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23九、 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24十、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25十一、 生产率的概念26十二、 基于排队系统经济分析的服务运营能力规划27十三、 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及基本关系28十四、 决策论概述30十五、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简介35十六、 产业环境分析37十七、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38十八、
2、 必要性分析39十九、 项目投资计划39建设投资估算表4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2流动资金估算表4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6二十、 进度规划方案4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7一、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闫xx3、注册资本:6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7-197、营业期限:2012-7-19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
3、总额11905.379524.308929.03负债总额3741.852993.482806.39股东权益合计8163.526530.826122.6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3343.3118674.6517507.48营业利润4905.293924.233678.97利润总额4645.763716.613484.32净利润3484.322717.772508.7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84.322717.772508.71二、 实现精益生产的条件1、产品设计标准化的产品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但是随着顾客需求的多样性,要满足
4、顾客定制化的需求,必须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模块化。2、工艺流程设计(1)减小生产批量。小批量可减少存货,降低持有费用,所需的作业面积小,返工量小,增加了生产系统的柔性。(2)自动换模技术。减少生产批量必然增加换产次数,生产转换需要时间,还会带来额外的准备费用。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换产时间,大野耐一花了多年时间研究出一种快速换模法。他利用轨道送进送出模具,采用一种一般操作工人就能掌握的调整方法,使换模时间由一天减为3分钟。3分钟换模使得每个零件的制造成本比大量生产的还低,在制品库存大大降低,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就地返修。(3)智能自动化。在机器上安装各种加工状态检测装置和自动停机装置,给机器赋予智
5、能,具有人一样的判断能力。当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机器自身出现异常及工人出现误操作时,机器会自动停止运行。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能够避免大量不良品的产生,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出规定数量的产品后自动停止运行,能够在人机分离的状态下实现适时适量生产。3、人员要素精益生产把人看作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并且通过授权来体现这一点。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装发动机生产线上,在距离作业工人头顶不远处有一条黄色的绳子,从生产线的一端贯穿到另一端,这条绳子被称为“生产停止拉线”。在这条生产停止拉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警报灯,每当被拉动时,那些警报灯就会在不断闪动的同时发出洪亮的警报。在
6、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所有工人都有权力和义务在发现任何自己无法解决的异常情况时拉动这根生产停止拉线。同时,丰田公司还尽可能地培养和使用多面手,以实现少人化。4、生产计划与控制(1)作业计划。如前所述,精益生产是拉式生产系统,以订单为拉动倒排生产计划,并采用可视化的过程控制手段。(2)质量控制。准时化生产使库存降低到最低水平,生产系统中没有任何缓冲库存。所以,当某一工序出现不良品时,会造成后续工序停产。因此,精益生产以“零不良品”为管理目标,建立以质量保证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利用各种质量管理方法,确保生产系统的各工序都能生产出百分之百的合格品,以满足准时化生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彻底消除与不良
7、品有关的各种浪费。作业人员发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机器出现异常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立即追查、排除原因,预防再次出现类似质量问题。(3)成本会计与管理。提倡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划分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得可控。三、 精益生产体系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是精益生产的基础,TPS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和稳定快捷的供应链是精益生产的支撑,实现卓越绩效是精益生产的目标。1、TPS(1)TPS的含义TPS是指企业生产系统的各
8、个环节、工序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精益生产认为生产系统中多余的库存不但是一种浪费,同时掩盖甚至滋生了各种管理问题,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图152所示。这正是有人把多余库存视为“万恶之源”的原因。TPS就是通过这种减少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库存的循环模式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2)看板控制系统1)看板及其分类。看板是泛指能够传递信息的各类指示板、公告栏、卡片、空物料筐、空推车等标示物。根据其在生产控制中的作用分为生产指示看板、取货看板和其他看板三类。生产指示看板是用来传递生产指示信息的,载有详细的生产指示,是各个工序进行生产的依据。取货看板上标有详细的取货信息。其他看
9、板包括只有当出现缺件的紧急情况时才投入使用的紧急看板和用于满足临时增产需要的临时看板。2)看板的使用原则。看板的使用原则包括:后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到前工序取零件,没有看板不能取零件,数量不能超过看板规定的数量;每道工序按被取走的量生产,必须做到按看板出现的顺序及其规定的数量生产;不良品绝对不能流入下一道工序;应使看板数量最小,以降低生产系统的库存水平;利用看板的微调功能,通过增减看板的数量适应产量的小幅度变化。3)看板的使用方法。4)看板数量的确定。在看板控制的生产系统中,各加工中心的在制品的数量是由投放的看板数量控制的。当容器的容量一定时,在制品的库存量与投入的看板数量同步增减。因此,看板的数
10、量应保证不出现缺货现象,且使生产系统的库存水平最低。5)通过看板实现拉式生产。看板控制系统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控制系统实现适时适量的生产。在看板控制下的生产系统与传统的“推式”生产系统不同,是一种“拉式”生产系统。它变工序间的“送货”为“取货”,即一改传统生产过程中上游车间、工序把加工完的零件送到下游车间、工序的做法,采取下游车间、工序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到上游车间、工序取零件的方式组织生产。上游车间、工序根据需要(通常是被取走的量)进行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是以需求为牵引力的拉动过程,实施按需生产,能够真正实现准时化生产。在拉式生产系统中,信息流方向与物流方向相反,实际生
11、产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相一致;在推式生产系统中,信息流与物流方向相同,实际生产数量大于计划生产数量,在中间环节产生一些库存。2、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精益生产采用并行工程开发新产品,以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与传统的大量生产方式中采用的串行产品开发方式不同,并行工程是指由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生产人员、市场销售人员和检测人员等组成跨部门、多学科的开发团队,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或综合技术。开发团队按照并行工程的做法,同时考虑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等上下游各种因素的要求,进行平行交叉设计。通过实时信息交换,及早发现并协同解决设计阶段的错误,使产品具
12、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检测性、可生产性(按需要进行批量生产产品时,企业的设备、人力资源能否满足要求)、可使用性、可维修性,实现设计一次成功,达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3、稳定快捷的供应链精益生产要实现产销之间的即时性,消除成品库存;在物料供应方面实施准时采购,消除物料库存。因此,稳定的、快捷的供应链是精益生产的三大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准时化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精益生产的典范丰田汽车公司建立了由销售商和专营店组成的覆盖整个日本的销售网,并通过信息网将销售商、专营店、企业三者联系起来,及时获得汽车市场的各种信息和销售商的订货信息,按订单组织生产,实现产销之间的即
13、时性。销售商和专营店利用信息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减少库存,提高服务水平。丰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利共生关系。通过长期合作,向供应商提供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援助和指导,帮助供应商建立准时生产体系,不断消除浪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丰田以此保证适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物料,并使供应商受益。4、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以质量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等团队为主体,以生产现场为核心的持续改进活动是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在精益生产中,看板控制的准时生产过程不断暴露出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团队以这些问题为对象开展改进活动,通过持续的改进活动消除生产系统中任何形式的浪费,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4、的目的。以生产现场为核心的改进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手动作业、机器设备、材料和易耗品的利用方法等。生产活动中的作业可分为:创造附加价值的作业(如装配作业等);不创造附加价值的作业(如打开和处理外购件的包装等作业);纯属浪费的作业(不)必要等待、整理在制品的堆放作业)三类。改进手动作业就是要彻底消除第类作业,尽可能减少第类作业,增加第类作业在总作业时间中的比例。手动作业的改进是不断简化、优化作业,消除人力资源浪费的过程。采取技术措施对机器设备进行改进,减少、简化辅助作业,使设备更易于操作,更安全。改进材料和易消耗品的利用方法。通过改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改进下料方法、加工方法和模具夹
15、具,减少材料消耗。四、 精益生产体系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是精益生产的基础,TPS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和稳定快捷的供应链是精益生产的支撑,实现卓越绩效是精益生产的目标。1、TPS(1)TPS的含义TPS是指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工序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精益生产认为生产系统中多余的库存不但是一种浪费,同时掩盖甚至滋生了各种管理问题,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图152所示。这正是有人把多余库存视为“万恶之源”的原因。TPS就是通过这种减少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库存的循环模式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2)看板控制系统1)看板及其分类。看板是泛指能够传递信息的各类指示板、公告
16、栏、卡片、空物料筐、空推车等标示物。根据其在生产控制中的作用分为生产指示看板、取货看板和其他看板三类。生产指示看板是用来传递生产指示信息的,载有详细的生产指示,是各个工序进行生产的依据。取货看板上标有详细的取货信息。其他看板包括只有当出现缺件的紧急情况时才投入使用的紧急看板和用于满足临时增产需要的临时看板。2)看板的使用原则。看板的使用原则包括:后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到前工序取零件,没有看板不能取零件,数量不能超过看板规定的数量;每道工序按被取走的量生产,必须做到按看板出现的顺序及其规定的数量生产;不良品绝对不能流入下一道工序;应使看板数量最小,以降低生产系统的库存水平;利用看板的微调功能,通过增
17、减看板的数量适应产量的小幅度变化。3)看板的使用方法。4)看板数量的确定。在看板控制的生产系统中,各加工中心的在制品的数量是由投放的看板数量控制的。当容器的容量一定时,在制品的库存量与投入的看板数量同步增减。因此,看板的数量应保证不出现缺货现象,且使生产系统的库存水平最低。5)通过看板实现拉式生产。看板控制系统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控制系统实现适时适量的生产。在看板控制下的生产系统与传统的“推式”生产系统不同,是一种“拉式”生产系统。它变工序间的“送货”为“取货”,即一改传统生产过程中上游车间、工序把加工完的零件送到下游车间、工序的做法,采取下游车间、工序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
18、的量到上游车间、工序取零件的方式组织生产。上游车间、工序根据需要(通常是被取走的量)进行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是以需求为牵引力的拉动过程,实施按需生产,能够真正实现准时化生产。在拉式生产系统中,信息流方向与物流方向相反,实际生产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相一致;在推式生产系统中,信息流与物流方向相同,实际生产数量大于计划生产数量,在中间环节产生一些库存。2、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精益生产采用并行工程开发新产品,以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与传统的大量生产方式中采用的串行产品开发方式不同,并行工程是指由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生产人员、市场销售人员和检测人员等组成跨部门、多学科的开发团队,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
19、其相关的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或综合技术。开发团队按照并行工程的做法,同时考虑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等上下游各种因素的要求,进行平行交叉设计。通过实时信息交换,及早发现并协同解决设计阶段的错误,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检测性、可生产性(按需要进行批量生产产品时,企业的设备、人力资源能否满足要求)、可使用性、可维修性,实现设计一次成功,达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3、稳定快捷的供应链精益生产要实现产销之间的即时性,消除成品库存;在物料供应方面实施准时采购,消除物料库存。因此,稳定的、快捷的供应链是精益生产的三大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准时化
20、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精益生产的典范丰田汽车公司建立了由销售商和专营店组成的覆盖整个日本的销售网,并通过信息网将销售商、专营店、企业三者联系起来,及时获得汽车市场的各种信息和销售商的订货信息,按订单组织生产,实现产销之间的即时性。销售商和专营店利用信息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减少库存,提高服务水平。丰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利共生关系。通过长期合作,向供应商提供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援助和指导,帮助供应商建立准时生产体系,不断消除浪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丰田以此保证适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物料,并使供应商受益。4、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以质量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等团队为主体,以生产
21、现场为核心的持续改进活动是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在精益生产中,看板控制的准时生产过程不断暴露出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团队以这些问题为对象开展改进活动,通过持续的改进活动消除生产系统中任何形式的浪费,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以生产现场为核心的改进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手动作业、机器设备、材料和易耗品的利用方法等。生产活动中的作业可分为:创造附加价值的作业(如装配作业等);不创造附加价值的作业(如打开和处理外购件的包装等作业);纯属浪费的作业(不)必要等待、整理在制品的堆放作业)三类。改进手动作业就是要彻底消除第类作业,尽可能减少第类作业,增加第类作业在总作业时间中的比例。手动作业的改进是不断
22、简化、优化作业,消除人力资源浪费的过程。采取技术措施对机器设备进行改进,减少、简化辅助作业,使设备更易于操作,更安全。改进材料和易消耗品的利用方法。通过改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改进下料方法、加工方法和模具夹具,减少材料消耗。五、 价值流图价值流图是一种用于精益流程设计与优化的工具,最早由丰田公司提出。价值流图是指用统一的图标,以可视化的方式把产品从最早的原料采购到加工制造,再到产品配送到客户的全部流动过程及信息流描述出来的图形。除加工步骤和物流外,用于计划和实现控制的信息流也在图中显示出来。此外,在价值流图中还会显示出人员、每天可用时间、提前期、加工时间、换产时间、停滞时间、平
23、均库存等信息。应用价值流图,可以客观、直观地描述当前的流程现状,在员工之间达成共识: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找到现有流程中不创造价值或,创造价值少的环节,进而改进并描述未来理想的流程。因此,价值流图实现了精益生产与流程优化的有机结合。价值流图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只要有流程或业务的地方,就可以应用价值流图。六、 实现精益生产的条件1、产品设计标准化的产品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但是随着顾客需求的多样性,要满足顾客定制化的需求,必须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模块化。2、工艺流程设计(1)减小生产批量。小批量可减少存货,降低持有费用,所需的作业面积小,返
24、工量小,增加了生产系统的柔性。(2)自动换模技术。减少生产批量必然增加换产次数,生产转换需要时间,还会带来额外的准备费用。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换产时间,大野耐一花了多年时间研究出一种快速换模法。他利用轨道送进送出模具,采用一种一般操作工人就能掌握的调整方法,使换模时间由一天减为3分钟。3分钟换模使得每个零件的制造成本比大量生产的还低,在制品库存大大降低,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就地返修。(3)智能自动化。在机器上安装各种加工状态检测装置和自动停机装置,给机器赋予智能,具有人一样的判断能力。当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机器自身出现异常及工人出现误操作时,机器会自动停止运行。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能够避
25、免大量不良品的产生,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出规定数量的产品后自动停止运行,能够在人机分离的状态下实现适时适量生产。3、人员要素精益生产把人看作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并且通过授权来体现这一点。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装发动机生产线上,在距离作业工人头顶不远处有一条黄色的绳子,从生产线的一端贯穿到另一端,这条绳子被称为“生产停止拉线”。在这条生产停止拉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警报灯,每当被拉动时,那些警报灯就会在不断闪动的同时发出洪亮的警报。在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所有工人都有权力和义务在发现任何自己无法解决的异常情况时拉动这根生产停止拉线。同时,丰田公司还尽可能地培养和使用多面手
26、,以实现少人化。4、生产计划与控制(1)作业计划。如前所述,精益生产是拉式生产系统,以订单为拉动倒排生产计划,并采用可视化的过程控制手段。(2)质量控制。准时化生产使库存降低到最低水平,生产系统中没有任何缓冲库存。所以,当某一工序出现不良品时,会造成后续工序停产。因此,精益生产以“零不良品”为管理目标,建立以质量保证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利用各种质量管理方法,确保生产系统的各工序都能生产出百分之百的合格品,以满足准时化生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彻底消除与不良品有关的各种浪费。作业人员发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机器出现异常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立即追查、排除原因,预防再次出现类似质量问题。(3)成本会
27、计与管理。提倡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划分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得可控。七、 精益生产体系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是精益生产的基础,TPS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和稳定快捷的供应链是精益生产的支撑,实现卓越绩效是精益生产的目标。1、TPS(1)TPS的含义TPS是指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工序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精益生产认为生产系统中多余的库存不但是一种浪费,同时掩盖甚至滋生了各种管理问题
28、,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图152所示。这正是有人把多余库存视为“万恶之源”的原因。TPS就是通过这种减少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库存的循环模式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2)看板控制系统1)看板及其分类。看板是泛指能够传递信息的各类指示板、公告栏、卡片、空物料筐、空推车等标示物。根据其在生产控制中的作用分为生产指示看板、取货看板和其他看板三类。生产指示看板是用来传递生产指示信息的,载有详细的生产指示,是各个工序进行生产的依据。取货看板上标有详细的取货信息。其他看板包括只有当出现缺件的紧急情况时才投入使用的紧急看板和用于满足临时增产需要的临时看板。2)看板的使用原则。看板的使用原则包括:后工序在需要
29、的时候到前工序取零件,没有看板不能取零件,数量不能超过看板规定的数量;每道工序按被取走的量生产,必须做到按看板出现的顺序及其规定的数量生产;不良品绝对不能流入下一道工序;应使看板数量最小,以降低生产系统的库存水平;利用看板的微调功能,通过增减看板的数量适应产量的小幅度变化。3)看板的使用方法。4)看板数量的确定。在看板控制的生产系统中,各加工中心的在制品的数量是由投放的看板数量控制的。当容器的容量一定时,在制品的库存量与投入的看板数量同步增减。因此,看板的数量应保证不出现缺货现象,且使生产系统的库存水平最低。5)通过看板实现拉式生产。看板控制系统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控制系统
30、实现适时适量的生产。在看板控制下的生产系统与传统的“推式”生产系统不同,是一种“拉式”生产系统。它变工序间的“送货”为“取货”,即一改传统生产过程中上游车间、工序把加工完的零件送到下游车间、工序的做法,采取下游车间、工序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到上游车间、工序取零件的方式组织生产。上游车间、工序根据需要(通常是被取走的量)进行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是以需求为牵引力的拉动过程,实施按需生产,能够真正实现准时化生产。在拉式生产系统中,信息流方向与物流方向相反,实际生产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相一致;在推式生产系统中,信息流与物流方向相同,实际生产数量大于计划生产数量,在中间环节产生一些库存。2、并行工程的产
31、品开发精益生产采用并行工程开发新产品,以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与传统的大量生产方式中采用的串行产品开发方式不同,并行工程是指由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生产人员、市场销售人员和检测人员等组成跨部门、多学科的开发团队,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或综合技术。开发团队按照并行工程的做法,同时考虑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等上下游各种因素的要求,进行平行交叉设计。通过实时信息交换,及早发现并协同解决设计阶段的错误,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检测性、可生产性(按需要进行批量生产产品时,企业的设备、人力资源能否满足要求)、可使用性、可维修性,实现设计
32、一次成功,达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3、稳定快捷的供应链精益生产要实现产销之间的即时性,消除成品库存;在物料供应方面实施准时采购,消除物料库存。因此,稳定的、快捷的供应链是精益生产的三大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准时化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精益生产的典范丰田汽车公司建立了由销售商和专营店组成的覆盖整个日本的销售网,并通过信息网将销售商、专营店、企业三者联系起来,及时获得汽车市场的各种信息和销售商的订货信息,按订单组织生产,实现产销之间的即时性。销售商和专营店利用信息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减少库存,提高服务水平。丰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利共生关系。通过长期合作,
33、向供应商提供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援助和指导,帮助供应商建立准时生产体系,不断消除浪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丰田以此保证适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物料,并使供应商受益。4、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以质量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等团队为主体,以生产现场为核心的持续改进活动是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在精益生产中,看板控制的准时生产过程不断暴露出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团队以这些问题为对象开展改进活动,通过持续的改进活动消除生产系统中任何形式的浪费,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以生产现场为核心的改进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手动作业、机器设备、材料和易耗品的利用方法等。生产活动中的作业可分为:创造附加价值的作业(
34、如装配作业等);不创造附加价值的作业(如打开和处理外购件的包装等作业);纯属浪费的作业(不)必要等待、整理在制品的堆放作业)三类。改进手动作业就是要彻底消除第类作业,尽可能减少第类作业,增加第类作业在总作业时间中的比例。手动作业的改进是不断简化、优化作业,消除人力资源浪费的过程。采取技术措施对机器设备进行改进,减少、简化辅助作业,使设备更易于操作,更安全。改进材料和易消耗品的利用方法。通过改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改进下料方法、加工方法和模具夹具,减少材料消耗。八、 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商业模式解决了企业必须长期面对的为谁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如何提供产品和服务、成
35、本收益如何四大基本问题。这四大基本问题又细分为九大要素。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主张,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预期的收益,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营模式。对于运营模式,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运营模式是企业较短时期的主要职能或业务的运营维护方案。无论如何,一个有效的运营模式应回答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客户核心需求确认;包含供应商、顾客在内的价值链的设计与管控;高附加值业务设计与核心资源投放;包括订单履行、CRM、资源管理在内的关键流程识别与设计;包括HR、财务支持、营销支持、公关支持、技术支持在内的支持系统创建。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对商业模式九大要素的分解与落实。例如,客户核心需求的
36、确认是对商业模式中的客户细分的深入。价值链设计与管理则与商业模式中的客户关系、渠道通路、关键业务、价值主张、核心资源、重要伙伴、成本结构、收入来源相联系。高附加值业务设计与核心资源投放是对关键业务与核心资源的深入。关键流程识别与设计直接关系着商业模式中的客户关系、渠道通路、关键业务、重要伙伴、成本结构、收入来源。支持系统整合与商业九大要素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九、 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显然,商业模式不同于发展战略,也不同于运营战略。商业模式解决的是为谁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如何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收益如何等。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整体布局。发展战略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
37、、发展重点及发展能力问题。运营战略则重点考虑目标市场定位、价值主张、核心能力培养、产品服务提供等。但是,因为运营战略所考虑的目标市场定位、价值主张、核心能力培养以及产品和服务提供等均是商业模式中的关键要素,所以,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企业对其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决定了企业在制定运营战略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与商业模式的匹配性。同时,在对所制定的运营战略进行测评时,要以商业模式中所确定的收益结果为依据。十、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一)生产率的计算生产率可按单一投入、两种以上的投入或者全部投入来度量。与这三种度量方法相对应的是三种生产率,即单
38、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等。除了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一个错误观点是:工人是生产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照此观点,让工人更卖力地工作是提高生产率的途径。然而,事实上,历史上很多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改进的结果。技术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生产率的提高。事实上,没有先进的管理,反而会降低生产率。早些年,中国在引进外资时就有过沉痛的教训:要么引进了过时的设备和技术;要么只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而没有引入软件和管理。如果把管理和技术比
39、作企业发展的两个车轮,那么这两个车轮一定要匹配。否则,企业不可能向前发展,只会原地打转。(三)提高生产率的步骤生产率度量可用于很多方面。通过度量生产率,可以评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分析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针对不足采取改进措施。企业可采取以下步骤来提高生产率:(1)确定生产率测评指标;(2)识别影响整体生产率的“瓶颈”环节;(3)以管理、资本、质量、技术等为切入点提高“瓶颈”环节的生产率;(4)巩固提高生产率的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十一、 生产率的概念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生产率既可以
40、从国家或行业宏观层面上来度量,也可以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度量。当从国家或行业宏观层面上来度量时,般用总产值或国民收入来计量产出。当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度量时,一般用企业产量或创造的价值来计量产出。投入和产出可以是实物量,也可以是价值量。所以,生产率有多种表现形式。以实物表示投入与产出,生产率所表示的结果直接、明了,可以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也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但是,实际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是单一的,这时,通常是选取某一代表产品,利用换算系数把其他产品或服务折算为代表产品。当涉及的投入不是单一的时,只能以价值来统计投入。事实上,当以价值来表示投入与产出时,生产率就与企业的效益建
41、立起了联系。此时,就体现出了计算生产率的意义,即企业可以借助分析生产,率水平来改进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实际运用中,企业通常使用生产率的倒数来评价资源的利用情况,此即单位消耗。当把单位消耗与劳动定额、机时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等进行比较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生产率对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对营利性组织,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较低的成本及较高的利润;对非营利性组织,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利用较少的社会投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国家,提高生产率意味着经济运行状况更加良好,国家的实力得到增强。美国20世纪90年代长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它的生产率提高了。值
42、得指出的是,生产率不同于效率。生产率反映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的产出。十二、 基于排队系统经济分析的服务运营能力规划1、与排队有关的两类成本与排队有关的成本可分为两类:与服务能力有关的成本和与等待服务有关的成本。前者是指因创建服务能力而发生的费用,后者是指因顾客等待而给服务系统带来的费用。与服务能力有关的成本包括:服务人员的工资、服务设施(如收款台、售票窗口、交通工具等)的折旧费、维修费、管理费等。与等待服务有关的成本包括:支付给等待服务员工(如等待工具的修理工、等待卸货的卡车司机等)的工资;与预设等待空间(如银行的大厅、机场的候机室等)有关的费用;因顾客在接受服务前
43、离开队列,甚至拒绝等待所导致的业务流失;商誉的降低;因排队对其他业务所造成的干扰。显然,与服务能力有关的成本是服务与等待服务有关的成本水平的增函数,而与等待服务有关的成本是服务水平的减函数,两者之和是一条U形曲线。2、排队系统经济分析服务机构数越多,服务水平越高,与服务能力有关的成本越高,但与等待服务有关的成本越低;服务机构数越少,服务水平越低,与服务能力有关的成本越低,但与等待服务有关的成本越高。因此,总成本是服务机构数的函数,并且存在一个最佳服务机构数,此时,总成本最低。十三、 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及基本关系以下只介绍最基本的排队模型,即泊松到达、负指数服务时间、一个服务机构、系统容量无
44、限、顾客源无限、先到先服务排队准则。1、服务系统利用率(p)服务系统利用率是服务能力利用的百分比,即平均到达率与平均服务率之比。虽然提高服务系统的利用率是运营管理的目标之一,但是,刻意地追求100%的利用率并不明智。利用率过高会导致服务强度、平均逗留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增加。2、服务系统中没有顾客的概率3、排队长和队长排队长是指系统中排队等候服务的顾客数。队长是指服务系统中的顾客数,包括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数和排队等候服务的顾客数。排队长和队长的分布影响着服务系统的设计。如果知道了排队长和队长的分布,就能确定排队长超过某个数的概率,从而确定合理的等待空间。平均排队长与平均队长是排队系统中的两个重要
45、指标。平均排队长是任一时刻等待服务顾客数的期望值。平均队长是任一时刻所有顾客数的期望值。4、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逗留时间平均等待时间是从顾客到达服务系统起到其开始接受服务止的时间间隔的期望值。平均逗留时间是从顾客到达服务系统起到其接受服务完成止的时间间隔的期望值。平均等待时间与平均逗留时间是排队系统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平均等待时间是任意时刻进入服务系统的顾客等待时间的期望值。平均逗留时间是任意时刻进入服务系统的顾客逗留时间的期望值。十四、 决策论概述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所做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准则,而不是最优准则。要想
46、使决策方案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能够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订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知道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所以,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要获取适量的信息。这里的“适量”有两个含义:其一,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要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决策水平;其二,决策者在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收集多少信息以及从何处收集信息等问题时,要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不计代价地收集信息是不可取的。1、决策要素决策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决策方案和收益值
47、。(1)决策目标即决策要实现的目的,如利润最大、成本最低、时间最短、距离最近等。(2)自然状态即一组影响决策结果的经济状态,如产品需求旺盛、一般或低迷,车市“遭遇严冬”或“春天来了”,股票的牛市或熊市等。自然状态是决策者无法控制的。(3)决策方案即一组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决策方案,如建设大型、中型或小型设施等。(4)收益值即每一个决策方案在每一个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如盈利50万元、成本降低10万元等。2、决策环境决策环境是指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知程度。据此,可把决策环境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三种。(1)在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决策者对信息的了解最充分,自然状态完全确定,因此决策结果完全肯定。确定型
48、决策环境很少。(2)在风险型决策环境下,决策者对信息的认识比较充分,尽管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风险型决策环境不多。(3)在不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知之甚少,只能判断未来有几种自然状态,但没有足够的信息给出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决策更多的是在不确定型环境中进行的。3、决策过程(1)识别问题,确定目标并非每个决策者都能正确地判断所要解决的问题。个人知识、经验、本单位利益的局限性,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等使得某些决策者不能正确地识别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大量,获取并解释信息,在此基础上识别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确定决策目标。(2)确定自然状态确定何种自然状态要根据决策问题而定。例如,为确定是否扩建汽车交易市场,就需要确定未来23年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