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制品项目运营管理方案(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制品项目运营管理方案(参考).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再生制品项目运营管理方案再生制品项目运营管理方案目录一、 项目基本情况2二、 流水生产线的优化和柔性和U形布置5三、 流水生产线及其基本特征6四、 成组技术8五、 设施布置介绍11六、 供应链绩效评价13七、 多级库存的优化与控制16八、 供应商管理库存17九、 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20十、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24十一、 单期库存管理问题描述25十二、 单期最优订货量的确定26十三、 库存及其分类27十四、 库存问题的提出29十五、 库存控制的目标30十六、 有效库存控制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思路30十七、 产业环境分析37十八、 主要目标40十九、 必要性分析41二十、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42
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4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50二十一、 进度计划方案5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2二十二、 项目投资计划53建设投资估算表5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56流动资金估算表5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5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0一、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有限责任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76.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
3、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607.9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5567.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08%;建设期利息358.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7%;流动资金7681.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86%。(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3607.9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962.89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4645.02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65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9935.61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2144.1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
4、率(FIRR):29.8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79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0435.60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0667.00约76.00亩1.1总建筑面积83503.91容积率1.651.2基底面积31920.21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0.042总投资万元33607.912.1建设投资万元25567.732.1.1工程费用万元22357.63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494.272.1.3预备费万元715.832.2建设期利息万元358.802.3流动
5、资金万元7681.383资金筹措万元33607.913.1自筹资金万元18962.893.2银行贷款万元14645.024营业收入万元66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9935.616利润总额万元16192.227净利润万元12144.178所得税万元4048.059增值税万元3101.3910税金及附加万元372.1711纳税总额万元7521.6112工业增加值万元24964.3913盈亏平衡点万元20435.60产值14回收期年4.79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9.8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9767.12所得税后二、 流水生产线的优化和柔性和U形布置(一)流水
6、生产线的优化流水生产线的优化就是在流水生产线平衡的基础上,通过作业的优化组合来提高流水生产线的效率。从效率测评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流水生产线效率的途径有:减少实际工作站数;缩短流水线的节拍;在减少实际工作站数的同时缩短节拍。要达到上述要求,减少工作站数的前提是减少作业时间,这就需要进行工艺改革。在工艺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节拍也可以提高效率。受制于作业时间,通常需要通过对作业进行再细分来减少节拍。细分作业可以重新组织工作站,使得缩短节拍成为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在细分作业和重新组织工作站时,应满足工艺技术条件。(二)柔性和U形布置传统的流水生产线总是笔直的,看起来非常美观。但日益流行的U形布置方式
7、富有柔性,让人们重新审视原来流水生产线空间布置的合理性。U形生产线的优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空间布置紧凑。(2)减少操作人员。如果能在U形生产线分配数个多面手,就可以减少现场的操作人员。(3)增进了工人的交流和协同作业。U形生产线上的工人是在一起的,不仅可操作就近的作业,还可操作对面的作业,因此工作指派的弹性更大。在非制造业,也有U形布置的例子。例如,在大型宴会上,对餐桌采用U形布置就可使主人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客人。当然,并非所有的情形都适于U形布置: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上一般不需要协同作业;医药行业总是避免将物料入口与产品出口设在一起;由于噪声或污染因素需要将一些作业分开。三、 流水生产
8、线及其基本特征流水生产线是按照产品(零部件)生产的工艺顺序布置工作站,使产品(零部件)连续、协调、均衡地在各个工作站进行加工或装配,直到生产出成品的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所工作站)就是由工人在不重新调整设备的情况下,对劳动对象连续进行加工的场所。流水生产线是典型的产品专业化布置方式,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工作站的专业化程度高,在流水生产线上固定地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工作站按工艺顺序排列,劳动对象在工作站之间做单向移动,所谓工序是指工人在工作站上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各个工作站的加工时间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按统一的节拍进行生产,所谓节拍是指相邻两件产品的出产时间间隔,它不同于生产周
9、期:生产周期是产品从投入到产出的时间间隔。流水生产线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它有以下优点。(1)整个生产过程是连续、协调和均衡的。所谓连续性,是指劳动对象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不是在加工中,就是在检验、运输中,没有或很少发生各种不必要的停顿或等待现象。平行性是连续性的一种有效措施,能进行平行作业的就尽可能地组织平行作业。协调性是指各个生产过程在生产能力上保持适合产品生产要求的相应比例关系。均衡性又叫节奏性,是指在规定的时期内出产相等或递增数量的产品,而不是忙闲不均。(2)有利于机器设备和人力充分发挥作用。(3)最大限度地缩短生产周期。(4)缩短运输路线,工序间的在制品数量很少。(5)工作站专业化程度高,
10、便于采用专业设备、工具,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总之,流水生产线能满足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使企业许多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改善。四、 成组技术1、成组技术的概念所谓成组技术,就是建立在工艺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成组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推广应用以来,其应用范围已由单纯的成组加工延伸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及生产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成组技术已不再是单纯的工艺组织方法问题,它涉及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标准化工作、计划管理等许多方面。从实质上讲,成组技术是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由于成组技术扩大了零件的生产批量,就为在单件、中小批量生产的企业中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高效率的自动
11、机床和数控机床,以及为采用成组生产单元和成组流水线等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创造了重要条件。2、成组技术的主要内容由于工艺相似性是和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材料等密切相关,所以,成组技术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对企业生产的所有零件,按照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方法、精度要求、材料的相似性,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进行零件的编码归类分组,达到“以码代形”的作用。(2)根据划分的零件组,将同类型的零件组建为成组生产单元、成组生产线或成组流,水线。成组生产单元是按完成一组零件全部工艺过程来配置设备和工艺装备,并按典型的工艺过程布置设备。成组生产单元形式上与流水线相似,但它不受节拍时间的限制。(
12、3)按照零件的分类编号,为设计新产品选用类似零件,并把零件的分类编号同标准,化、通用化工作结合起来。工艺技术人员按照成组工艺的要求,使用典型的工艺规程和相应,的工艺装备。在生产管理上,按成组零件组织生产。(4)组建成批生产单元。成批生产单元将成为多品种、中小批次生产的理想组织形式。它兼有工艺专业化与产品专业化两者的优点,既富有柔性,能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要求,又按一定的零件分类后形成的零件组进行布置,具有对象专业化的特征。3、成组技术的技术经济效果成组技术的技术经济效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减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量,缩短生产技术准备周期,降低生产技术准备费用,而且可以使设计、工艺人员从大量的重复
13、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创造性的技术工作。(2)增加生产同类零件的生产批量,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由于成组技术具有“通用性”“可调性”,并能使工序的生产批量大大增加,为合理利用高效率设备、建立可调整的多品种流水线创造了条件,为中小批次生产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据统计,成组技术一般可减少设备调整时间60%70%,设备负荷可提高30%左右。(3)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为按期交货提供有利条件。由于简化了设计和工艺工作,扩大了零件生产批量,可以减少设备调整时间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减少了物料的运输和等待时间。(4)简化生产管理工作。成组技术的工艺方法、设备、工艺装备和生产作业计划,都是按零件统一的加工
14、要求确定的,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但也应该看到,采用成组技术组织生产,由于许多零件合并成一组,集中在一批加工,可能造成某些零件提前生产的情况,发生了额外的库存,会增加库存费用;而另一,些零件又可能晚于交付日期,因而影响零件配套或向外销售。但是,只要合理安排计划,根据企业全部产品的装配、交付期限,选择一个适当的成组零件加工顺序,这种缺点是可以弥补的。五、 设施布置介绍(一)设施布置及其重要性企业在确定了工厂或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后,接下来要解决的是设施布置问题。设施布置就是确定各个部门、部门内部各工作站、机器设备等的相对空间位置。设施布置的目标在于使企业内部的物流畅通,内部人员和外部顾客出入便利,工作
15、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设施布置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事关企业长期运营目标的实现。(二)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设施布置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产品专业化布置和工艺专业化布置。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种基本布置的含义和特点。1、产品专业化布置(对象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布置就是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即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等。产品专业化布置有以下特点:对品种变换的适应能力差,仅适合大量、连续生产;物流连贯性强,节约了生产面积,缩短了运输距离;在制品少;按节拍组织生产,易于管理。2、工艺专业化布置(流程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布置就是按照生产工艺特征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在这种方式下,相似的生产单位或设备被布置
16、在一起。例如,机械制造厂将车床、锻床、磨床等设备分别放置,形成车工车间(或工段)、锻造车间(或工段)、磨工车间(或工段);医院按所提供服务、功能进行布置,形成内科、外科等部门。工艺专业化布置有以下特点:对产品品种变换的适应性强,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物流比较复杂,生产过程连续性差;在制品库存量较高;生产周期较长。实际中,经常遇到加工对象固定不动的情况。例如,建造一座大楼,大楼本身固定不动,由不同工种的工人按照工程进度顺序来到大楼所在地从事各种作业,如打地基、砌外墙、铺设管道、内装饰等。对这种情况,可以看作产品专业化布置,即大楼相对于不同工种的工人来说在移动。当然,这种布置有其特殊性,即
17、在作业期间,将会有大量的物料、人员、设备聚集在一起,对时间组织、空间安排、资源协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六、 供应链绩效评价(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作用供应链绩效评价就是对供应链的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对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提高绩效水平。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市场竞争早已不仅仅是在企业之间展开,更多的是,在不同供应链之间开展。所以,必须通过绩效评价来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找出供应,链运行方面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2)奖优罚劣。通过评价节点企业,培植、扶持优良企业,剔除不良企业。(
18、3)促进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以顾客满意度为出发点,发布评价结果,公示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此来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二)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为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在评价供应链的绩效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评价指标的全局性原则。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能反映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状况、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2)重点突出原则。对关联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把重点放在整个供应链的突出问题上。(3)动态性原则。尽可能地做到对供应链进行实时分析与评价,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三)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与绩效评价指标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是由美国供应链
19、协会在总结多数500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唯一的供应链管理的国际标准。SCOR将组织最高层的四个基本商业流程(计划、资源获取、制造、交付)逐层分解下去,采用流程参考模式,通过分析公司目标和流程现状,量化作业绩效,对照目标数据,寻求改进机会。SCOR6.0版给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共有13个。这些指标反映了供应链交货的可靠性、供应链的响应性、供应链的柔性、供应链的成本和供应链的资产管理效率。(四)供应链激励模式激励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有效途径。常用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1、价格激励价格激励就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调动节点企业的积极性。在供应链环境下,节点企业在战略
20、上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是不能忽视各个企业的自身利益。供应链各个企业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但是,价格激励本身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例如,如果制造商在谈判中,过分强调价格,往往会选中报价较低的供应商,而将一些整体素质较好的企业排除在外,导致影响产品质量、交货期等。2、订单激励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制造商总拥有不止一个供应商,制造商能够给出更多的订单是对供应商的一种激励。当然,订单激励也存在风险,供应商在接受订单之前一定要调查和评估制造商的持续经营能力。如果下游企业缺乏持续经营能力,上游企业盲目接受一时到来的大订单带来的可能不是商机,而是风险。3、商誉激励商誉是企业极其重要的无形
21、资产。来自供应链内合作伙伴的评价和在公众中的声誉反映了企业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声誉越好,订单越多,收益越大。4、信息激励在信息时代,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企业因此而获得激励。信息激励虽然是间接的,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如果能够获得合作企业的供需信息,就能主动采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结果会大大提高合作方的满意度。5、淘汰“激励”淘汰“激励”即淘汰机制,是一种负激励。优胜劣汰是生存的自然法则。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在供应链中建立起对成员企业的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供应链系统形成的一种危机制度,以让所有合作者都有一种危机感,防止短期行为,减少供应链群体
22、风险。6、共同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共同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也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共同开发可以使合作企业全面掌握新产品的开发信息,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供应链管理实施得好的企业都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甚至用户整合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来,按照团队的工作方式展开全面的合作。七、 多级库存的优化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使供应链的整体库存水平最低。如果仅从单个企业的角度去考虑库存问题,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为此,需要对多级库存进行优化与控制。根据配置方式的不同,有串行系统、并行系统、纯组装系统、树形系统、无回路系统和一般系统等多级库存优化控制系统。多级库存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
23、是基于分布策略的;另一种是基于集中策略的。分布策略是各个库存点独立地制定实施各自的库存策略。这种策略在管理上比较简单,其有效性取决于信息共享的程度。如果供应链节点企业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就不能保证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只能得到次优结果。集中策略是在考虑各个库存点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同时确定所有库存点的控制参数,通过协调获得库存的优化。但是,集中策略在管理上协调的难度大。特别是当供应链的层次较多时,更增加了协调控制的难度。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在技术上仍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涉及多个企业,在利益及权益上的协调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还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中的管理问题。八、 供应
24、商管理库存长期以来,企业运作中的库存管理是各自为政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零售商有自己的库存,分销商有自己的库存,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库存,供应链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且相互封闭,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扭曲现象,从而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无法使供应商准确了解下游用户的需求。针对上述困局,在管理上出现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策略。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1、VMI的含义VMI就是一种以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控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以持续改进库存管理的合作性策略
25、。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整体库存水平,而且能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进而更好地满足下游和终端用户的需求。2、实施VMI的基本原则为了有效实施VMI,需要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合作精神。供需双方要相互信任,共享彼此的信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2)最小化交易成本。VMI的侧重点不是如何在供需双方间分配成本,而是致力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使双方都能获益。(3)目标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确各自的职责,不但在观念上有一致的目标,而且还明确库存的存放位置、支付时机以及保管费用的核定与分配。(4)持续改进原则。供需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消除浪费,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3、实
26、施VMI的条件与方法(1)实施条件为了有效实施VMI,企业必须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建立物流网络管理系统,达成供需双方的合作框架协议,进行相应的组织机构变革。首先,为了有效实施VMI,供应商必须获得顾客的需求信息,并且通过建立顾客信息管理系统来分析、处理这些信息。通过顾客信息系统把由销售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管理系统中来。其次,供应商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保证物资信息流和物流的畅通。MRPI或ERP系统集成了物流管理功能,为有效实施VMI奠定了基础。再次,供需双方经过协商,就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库存控制的有关参数,如再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等达成
27、一致。最后,有效实施VMI有赖于组织机构的变革和职能的重新划分。在采购商方面,VMI弱化了采购商的物资采购职能,但需要加强公共关系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供货商方面,营销部门行使了部分库存管理职能。(2)托付订单处理模式托付订单处理模式是实施VMI的典型方法,即由供需双方一起商定订单业务处理流程所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据此建立一种订单处理标准格式(如EDI标准报文),把订货、交货和票据处理各个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采用这种模式时,供应商必须尽可能多地分享采购商方面有关用户的预测信息、订单信息、销售信息等,以便随时跟踪和检查采购商的库存状态,快速、准确地补充库存,进而对生产进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
28、达到敏捷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目的。九、 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信息与通信科技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供应链管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供应链的扩展又有了新的内涵;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有了新思路;绿色供应链从理论变成实践。1、供应链的扩展供应链整合的范围已扩展到二级和三级供应商和客户。日新月异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供应链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可能。供应链扩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创建全球供应链。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瓦解,越来越多的公司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始向全球拓展,不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自己
29、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还在全球范围内联合众多企业,组建全球供应链,并实现供应链企业的优势互补与集成,合理利用资源,以降低运输成本、生产成本和营运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有效管理全球供应链,企业的运营系统应有足够的柔性以应对在零部件供应、分销或配送渠道、关税、汇率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必须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和传输技术以便对零部件(运进)和产成品(运出)的配送做出准确计划和管理,聘用当地的管理专家来处理税务、贸易、货运、关税,甚至与经营有关的政治事务。2、供应链响应速度的提高“准时制、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柔性系统”等都是为了致力于快速地响应顾客需求的变化。为此,企业必须识别终端顾客的需求,不断
30、设计产品和服务,从供应链层面上做出运营系统规划与控制并改进业务流程。3、供应链成本的降低通过在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中引入价值分析,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第三方物流等手段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成本。4、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原料获取、生产、包装、储运、使用直至最后处置等各个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随着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普遍,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已不再只是理论上要探讨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企业的面前。最广泛地使用可回收材料以及通用的工具、器具,规划城区运输路线,使用清洁能源等不但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利益,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声誉。5、物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
31、上,利用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识读、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等信息传感技术,把人员、设备、商品、信息等以全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实现物体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的一种新型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三层: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为主的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感知层;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分类、聚合的网络层;通过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行业智能化管理的应用层。物联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物联网最广泛地应用了各种感知技术。物联网上部署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构成了最广泛的信息源。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实
32、时性,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2)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按照各种网络协议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物联网实现了用户间的实时互动。物联网以手机互联网和云服务为平台,强化了用户之间的即时互动。(4)物联网具备了智能处理能力。物联网不但能够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对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而且能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物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性,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各节点均可实现可视化操作。信息的实时性、一致性增
33、强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保证了上下游企业协作的有效性,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绩效。物联网对供应链所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采购环节,物联网中感知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减少了人员操作所造成的误差,同时,源头跟踪功能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制造环节,在制造过程中设置质量监控点,并部署传感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实时、动态管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配送环节,物联网通过全程信息编码和GPS定位系统,根据客户下达的订单,对装卸、运输、仓储实行全程监控,确保按时按地将货物送达客户;售后环节,通过手机互联网及时获取顾客的反馈,处理异议更快捷,更准确。十、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随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34、在这一环境下,要想在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分销和零售全过程中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基本上不可能了。企业的唯一出路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与上下游企业联合起来。1、供应链的定义对于供应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甘尼香和哈里森认为:供应链是一种物流分布选择的网络工具,它发挥着获取原料,把原料转化成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以及把产品分销给消费者的功能。马士华指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
35、认为:供应链是一种全球性的网络,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从原料开始直到把产品和服务交到客户手中。综合上述定义,可以认为:供应链就是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联系起来的从供货商到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的联合体。2、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如上所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供应链建立了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低成本、高效率、多方共赢的业务联系。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实行计划、组织与控制。十一、 单期库存管理问题描述有些物品是易腐的,如新鲜水果、蔬菜、海鲜、鲜花等。有些物品的时效性很强,如报纸、杂志、比赛用的物品等。对于这类物品,如果未能及时售出,
36、将会给卖方带来损失。腐烂的果蔬和过期的面包只能丢弃,过期的报刊只能降价处理。同时,保管和处置这些剩余的物品还会发生相关的费用。这类问题就是单期库存管理问题。单期库存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次订购多少才是最合适的。由于未来的需求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为了确定单期库存问题的最优订货量,必须对未来的需求做出预测。报纸的销售是典型的单期库存问题,所以,单期库存问题常被称为报童问题。十二、 单期最优订货量的确定显然,对于报童问题,最理想的情况是订货量正好等于需求量。但是,需求总是不确定的。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是近似于离散的。因为需求的不确定性,为了确定报童问题的最优订货量,可以采用边际经济分析的方法。其基本思
37、路是在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欠储成本与超储成本进行估算,然后分析少订购一件物品所带来的损失或多订购一件物品所带来的损失。所谓欠储成本是指因为订货量少于实际需求而带来的损失。具体包括因错过销售机会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和因信誉降低所带来的间接损失。欠储成本通常用Ce来表示。所谓超储成本是指因订货量超过实际需求而带来的损失。具体包括购买成本与残值的差额和处置过量物品所发生的费用。超储成本通常用C。来表示。1.需求呈现均匀分布的情况2.需求呈现正态分布情况下最优订货量的求解十三、 库存及其分类1、库存的概念库存就是存货,即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用于将来需要的资源。闲置的资源可以是在仓库里、生产线上或车
38、间里,也可以是在运输途中。库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供需双方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或者矛盾所引起的。2、库存的分类可从不同角度对库存进行分类,以下从四个方面介绍库存的分类。(1)按在输入一转换一输出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可将库存划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包括原材料和外购零部件。在制品库存包括处在产品生产不同阶段的半成品。维修库存包括用于维修与养护的经常消耗的物品或部件。成品库存是准备销售给用户的产成品所形成的库存。(2)按库存的作用分类,可将库存划分为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和调节库存。周转库存是指为保证正常经营必须保有的库存。安全库存是为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生
39、产周期或供应周期内可能发生的不测变化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调节库存是用于调节需求或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速度不均衡,各个生产阶段的产出不均衡而设置的,如为满足季节需求而设立的库存。(3)按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类,可将库存划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单周期库存用于满足单周期需求。单周期需求的特征是偶发性或物品的时效性很强,因而很少重复订货。有两种情况:一是偶尔发生的对某种物品的需求,如某些大型活动的纪念章或节日贺卡等;另一种是时效性很强物品的需求,如杂志、报纸等。对于单周期需求物品的库存控制称为单周期库存问题,如报童问题就是典型的单周期库存问题。多周期库存用于满足多周期需求。多周期需求
40、反复发生。对多周期需求物品的库存控制称为多周期库存问题。与单周期库存相比,多周期库存问题更为普遍。 (4)按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类,可将库存划分为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独立需求库存是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物资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从库存管理的角度来说,独立需求库存是指那些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由市场所决定的需求。独立需求库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时间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可以通过预测方法粗略地估算。相关需求库存是指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库存,根据这种相关性,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一种确定型需求。例如,顾客对某一商品(如汽车)的需求,对于生产该产品
41、的企业来说,就是独立需求,因为这种需求与其他种类物品的需求无关,而且是随机的,企业不能控制。对于汽车厂商,构成汽车的零部件及原材料(如轮胎、车门等)的需求,便是相关需求,一旦这种产品需求确定了,生产该产品所需的零部件及原材料的数量就确定了。本章主要介绍独立需求库存管理问题。十四、 库存问题的提出物料的存储现象由来已久,但是把存储问题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还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早在1915年,哈里斯对银行货币的储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确定性的库存费用模型,并确定了最优解,即最佳批量。后来,威尔逊在把这一结果纳入存储管理系统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所以,人们常把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称为威
42、尔逊哈里斯模型。经济订购批量研究了如何从经济的角度确定最佳订货数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库存问题的传统认识,是对库存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可以说是现代库存理论的奠基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运筹学、数理统计等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来研究和解决库存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库存理论,亦称“存储论”。随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普遍应用以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库存理论不断完善与成熟起来。十五、 库存控制的目标库存管理要考虑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服务水平,即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以适当的数量供应所需的物资;另一个是与库存有关的成本,包括订货成本、持有成
43、本、缺货成本。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在给定服务水平下,使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达到最低。为实现该目标,必须确定库存水平、库存补充时机与订货量。十六、 有效库存控制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思路1、适当的库存盘存系统(1)定期盘存系统定期盘存系统就是每隔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就发出一次订货,每次的订货量是预设的目标库存与实际库存差额的库存盘存系统,如图9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出订单的时间间隔相同,但每次订货量不同。定期盘存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在一次订货中购得许多物资,以降低订货处理成本与运输成本。定期盘存系统的缺点是无法对盘存间隔期内的物资进行控制,为防止缺货,需要保持额外的库存。定期盘存系统比较适用于价值比较低的物资
44、。(2)定量盘存系统定量盘存系统就是每次以相同的订货点和订货量发出订货,订货间隔不固定的库存盘存系统。在这种盘存系统下,需要设置订货点并持续跟踪物资的库存情况。所谓订货点是指必须发出下一次订货订单时的库存水平。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持续监控库存,有利于库存控制,及时发现缺货,减少缺货风险;此外,固定批量一般采用经济订货批量。这种系统缺点是连续记录库存水平增加了成本,而且仍然需要定期盘存实际库存水平。定量盘存系统比较适用于价值比较高的物资。定量盘存系统可采用双堆法或两仓法进行控制。用两个“容器”存放库存,先从第一个“容器”领用,当第一个“容器”用完时,就发出订货。第二个“容器”的库存满足订货期的需求。
45、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必记录每笔库存领用情况。双堆法是一种简单的即时库存记录系统。更准确的做法是采用通用条形码和读码机自动记录物资出入库情况,以便随时提供现有库存情况,以大大改善库存管理。2、需求预测与提前期信息库存是用来满足需求的,所以科学地预测需求数量至关重要。此外,还需要掌握订货提前期信息。所谓订货提前期是指订单发出与物资到达之间的时间间隔。提前期越长,潜在的变化越大,为减少物资到达之前发生缺货的风险而需要的额外库存就越多。事实上,掌握提前期信息也是确定订货点的前提条件。订货点就是需要下达订单时的库存水平。需求数量和提前期都是随机变量,难以准确预测,但应该把握它们的变化规律,以使库存管理更加
46、有效。3、成本信息与库存有关的成本有以下四个。(1)持有费用。持有费用包括因库存资金占用所发生的资金成本、保管费用、保险费和税费(地区不同,税率不同)。其中,资金成本即机会成本,保管费用具体包括材料(如防腐剂、杀虫剂等)费、动力(供热、供电、供水)费、人工费、修理费、折旧费(或租金)、移仓费等,保险费包括为防止老化、变质、损坏或被盗的发生而支付的保险费。在库房等固定资产折旧所占比重较低的情况下,总的持有费用与平均库存水平成正比。(2)订货费用。订货费用包括信息通信费、商务洽谈费、运输费、检验费等。每次订货费用受订货批量的影响不大,总的订货费用与发生的订货次数有关。(3)缺货费用。缺货费用就是因
47、需求量大于持有的库存量,失去了销售机会或导致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4)库存物资成本。库存物资成本与物资价格和订货数量有关,是所采购物资的价值。4、库存ABC分类管理法80/20法则在库存管理中也有体现,表现为20%左右的少数物资占用了80%左右的库存资金。库存ABC分类管理法就是依据80/20法则,以库存物资单个品种的库存资金占整个库存资金的累积百分比为基础,把库存物资分为A、B、C三大类,然后进行分类管理。A类物资是指品种少、占用资金多的重要物资。A类物资的品种占10%20%,却占用了全部库存资金的70%80%。C类物资是指品种多、占用资金少、采购较容易的次要物资。C类物资的品种占40%50%,但只占用全部库存资金的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