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100413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昌吉市回民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单 元 备 课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会比拟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 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拟熟练地约分和通分。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难点: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

2、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教学内容:1、二、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显现出了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开展关系。教材内容注重从生活实际中认识知识,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学好本单元的知识是顺利掌握分数四那么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必要根底。课时安排19课时课题:分数的意义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教学目标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根底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

3、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1、举例说明14的含义。2、看教材第46页的插图,说一说每个图的14分别是:1把什么看一个整体?2平均分成几份?3怎样表示这样的一份?3、把14改成34,再说一说它的具体含义。教学过程教师备注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教学分数的产生。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4、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缺乏一米怎么记?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开展历史。三、教学分数的意义。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局部。师:阴影局部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2、师:以下图中的阴影局部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如生说可以,那么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操作。师:现在我给每

5、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2交流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小组交流。3认识单位“1。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刚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物体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

6、量单位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师:通过刚刚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假设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新- 课-标 -第-一-网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

7、几分之几呢?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四

8、、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三、拓展应用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答复,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四、总 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课后反思课题:分 数 与 除 法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例1、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 | 标| 第 |一| 网教学

9、重点难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没人分得多少个?1读题后,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2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教学过程教师备注一、复习导入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3.引入:教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

10、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1教材第49页例1。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板书:13=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板书:13=个2.教学例2教材第49页例2。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4

11、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块。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13= 34=这两道算式,想一想: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以下三点: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在表示

12、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b0)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4.学习教材第50页的例3。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2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710=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5.稳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的1、2题。课后反思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

13、例1、例2、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2、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X教学重点难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1、阴影局部占整个长方形的 ,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2、1把、化成整数。 2把、化成带分数。 想:=?教学过程教师备注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局部。出示教具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拟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14、。 2学生观察后,试着答复。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局部只有1份,所以比l小。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答复。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例如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局部。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w W w .x K b 1.c o M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

15、示“1。三、课件展示例3、1把、化成整数。 2把、化成带分数。 想:=? 学生独立完成。四、拓展应用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五、总 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课后反思课题:分 数 的 基 本

16、性 质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1、例3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根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拟、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思维。3、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问题。难点:应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四张同样大小的长 方形纸片,动手操作,折出 、 ,观察、比拟和验证,得出结论。2、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学过程

17、教师备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听录音故事:有一位老爷爷把一块长方形地分给四个儿子。老大分到这 块地的,老二分到这块地的,老三分到这块地的,老四分到这块地的。 老大、老二、老三觉得很吃亏,于是四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思考:阿凡提为什么哈哈大笑?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四张同样大小的长 方形纸片,动手操作,折出 、 ,观察、比拟和验证,得出结论: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板书:=。 引导学生把分数化成除法的形式,并算出它们的商,再次验证= 。 3、引导: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却以为自己很吃亏,争吵不休,引得阿凡提哈哈大笑。

18、那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不一样,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对四兄弟讲了哪些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其实,这里包含了一个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从 中任意选择两个分数比拟一下,看看它们的分子与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分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自由选择分数比拟,思考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变化情况。2、组织引导学生交流所选择的两个分数以及它们分子与分母的变化情况。注意引导出分子与分母同时乘同一个数和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同一个数两种情况。 3、引导学生把交流的等式分成两类,并说出依据。 学生思考分类,然后提问,师相机分分子与分母同时乘同一个数和分子

19、与分母同时除以同一个数两类板书等式。 4、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两类等式,思考:从这些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初步概括结论: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操作验证,或计算验证。 思考:是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任何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启发学生得出:0除外。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次归纳,概括结论: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合作探究三、课件出示例2、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学生独立完成。三、拓展应用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舞蹈小

20、组, 的同学参加了书法小组, 哪个小组的人数多? 四、总 结1、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的根本性质是怎样的? 2、我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你在学习中的表现如何?课后反思课题:最 大 公因 数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6063页例1、例2、例3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及先

21、学内容1、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2、8和12公有的因数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3、你还能找出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教学过程教师备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教师引导:谁能说说王叔叔对铺地砖

22、有什么要求?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教师引导: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学生答复自己的猜测 教师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测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 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

23、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 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 交流汇报。 请xx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观察发现。 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要使长方形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要求。 明确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新|课 | 标| 第 |一| 网教师提问:16的因数有哪些?12的因数呢?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有哪些?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2用集合图表示 课件动态显示:用集合图的形式写出16和12的因数、公因数。学生观察 3认识最大公因数 教

24、师提问:如果王叔叔想用最少的地砖铺地可以选择边长多少的地砖? 合作探究出例如1、8和12公有的因数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出例如2、你还能找出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学生应用知识自己解决问题。三、拓展应用同学们刚刚完成得不错,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有信心吗? 10和15的公因数 14和49的公因数 四、总 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课后反思课题:约 分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题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约

25、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1、把化成最简分数。2、把下面各分数约分。教学过程教师备注一复习导入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9和18 15和21 7和94和24 20和28 11和132、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二分析探究出例如4 :把化成最简分数。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等到最简分数。=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6、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26、。7、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拟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教材上的内容。提问:怎样约分比拟简便?三、拓展应用教材66页7题四、总 结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反思课题:最 小 公 倍 数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1、4和6公

27、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3、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23分米,现在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教学过程教师备注一、复习引入1你能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2求30和42的最大公因数。教师: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二、教学过程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

28、24、36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分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采用列表的方法,将6和8的倍数分别列成图表,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w W w .x K b 1.c o M3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6和8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6或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623;82226和8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224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3、教学例3: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

29、23分米,现在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1学生观察图中内容,分析图中内容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独立思考问题并在纸上画一画。3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解决方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思考:3和2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三、拓展应用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四、总 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课题:通 分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例4、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2、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3

30、、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难点:比拟分数大小。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1、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而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那么,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使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其中黄豆21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拟高?教学过程教师备注一、复习引入1求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2和8 8和9 9和452根据分数的根本性质将填上正确的答案。二、探索研究1教学例3: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而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那么,

31、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1出例如3,比拟和的大小。提问:这两个分数能你会比拟它们的大小吗?2比拟下面几组分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上面3道题都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那么下面三组分数的大小你会比拟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分母相同分两个分数怎样比拟大小?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呢?学生总结规律让全体学生自学课本第114页例3,并思考以下问题:2教学例题4:教师出示图例。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使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其中黄豆21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拟高?含量大约是,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拟高?问题:1你能直接比拟和的大小关

32、系吗?为什么?2上面例题3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和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拟大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拟它们的大小?能用10、20、30等数来作它们的公分母吗?课本上为什么选用20作公分母?3全体学生围绕以上思考题进行讨论。4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比拟和的大小。是怎样变成的?板书:又是怎样等于?板书:总 结1什么叫做通分?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关键是什么课后反思课题:分 数 和 小 数 的 互 化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2、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会判断

33、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3、在知识探索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难点: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2、把、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存两位小数。教学过程教师备注一、复习小数的意义1在 内填上正确答案。1表示 分之 。新 课 标 第 一 网2表示 分之 ,写作2想一想,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二、课程学习1教学例题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

34、?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学生独立计算,也可以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的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另一人的用分数表示1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等分绳长的结果:得出2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将它们直接用等号联结。那么,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样写?思考: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教学例2、把、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存两位小数。学生自己解答。小结: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存几位小数三、拓展应用教材79页9、10题 四、总 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

35、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课题: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及先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备注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